開國皇帝都獲得尊崇,為何朱溫卻遭到了後世的普遍唾罵?

lintianliang


中國曆朝歷代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就是開國君主絕大多數都是明君,有的即使犯過不少錯誤,但是綜合起來評價也比較高,比如劉裕這個劉宋的開國皇帝,在東晉末年掌握實權,到處征戰殺伐,輕視朝廷,但是歷史對他的評價也還是不錯的。

但是有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卻名聲很差,遭到後人的集體唾罵,基本上都對他評價很差,這個人就是後梁皇帝朱溫,不得不說,朱溫是個很特殊的個例,在開國皇帝中是個別個例,也是他在很多方面做的太過分了。尤其是基本的人品道德方面,往往這個最讓後人詬病。

不得不說朱溫正是犯了這個最大的忌諱。首先朱溫這哥們就喜歡背叛舊主,而且還不是背叛過一個。他在唐末農民起義最困難的時候,背叛了黃巢,給了黃巢最致命的一擊,導致黃巢失敗。唐僖宗很高興,封他為節度使,成為一路諸侯,但是他仍不滿足,後來又在關鍵時刻背叛唐朝,由於掌握兵權,把大唐的皇帝、大臣和朝廷玩弄於鼓掌,後來直接成為大唐王朝的掘墓人,自己黃袍加身,當上皇帝,把自己陷於不忠不義的地步。

如果僅僅是這樣做,自己當上皇帝后做一個明君的話,還可原諒,但是即使當上皇帝后,表現更加讓人失望。首先此人極為殘暴,愛好弒殺,不管是身邊的大臣下屬,還是黎民百姓,不分青紅皂白,動不動就依照自己的性情殺人。此人毫無倫理道德、荒淫無度,甚至連自己的兒媳婦都不放過,最後還是被自己的兒子殺害,丟人現眼。

其次作為一個開國皇帝,首要的就是發展生產,造福人民,但是朱溫從來不考慮這個問題,依舊奉行的是暴政,而這個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歷代評價明君昏君的一個很重要標準。

最後朱溫建立的後梁,前面承接是一個強大的王朝大唐帝國,而在他後面的是長時期延續的五代十國的亂世局面,當時社會沒有在他的統治下出現發展生產、社會穩定的局面,相反卻是我國曆史上長時間的戰亂綿綿時期,直到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建立了大宋才出現根本性的好轉。

綜上所述,於公於私,於情於理,朱溫這個皇帝都來源不正,各方面都當的不好,所以說遭到後人的集體唾罵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可以說是開國皇帝中很差的一個。


聽月趣談歷史


  按理說,一般的開國皇帝都會得到好評,即便殘暴一些,起碼對歷史進程都是有貢獻的。但是這個後梁開國之君,在歷史上幾乎籍籍無名,就算知道他名字的人,都會罵他人渣,這是為何?

  那是因為這是一個節操碎了一地的人,他的德行操守還不如一個外來少數民族沙陀人,沙陀人一直到唐朝亡國後,還堅持跟匈奴和篡唐自立的後梁作戰,堅稱自己是唐朝的大臣、將軍,不承認篡唐自立的後梁。直到最後滅了後梁才自己立國,還是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

  

  朱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做了哪些事情讓人如此不恥,讓歷史如此不待見?

  朱溫原本是一個學者世家,祖輩都受人尊敬,地方上有名望的人,都爭相想跟他們家結親或者沾上關係。但是,他是一個例外,自小以讀書為惡,自然也幹不了農活,成天舞槍弄棒、遊手好閒而不學無術,還到處自我誇耀自己是英雄豪傑。

  他的機會終於來了,大唐沒落,吏治腐敗,天下反王四起,其中黃巢起義,轟轟烈烈,大有風捲殘雲之勢。朱溫瞧準了,就參加了黃巢起義,倒也立了不少軍功,引起黃巢的重視,提拔他當了同州防禦使等高官。黃巢雖然建立了大齊政權,一副就要九五至尊、孤家寡人的樣子,但是在唐朝的各地勤王兵馬的打擊下,勢力日漸衰微。

  朱溫一看黃巢的偉大事業沒啥搞頭,便立即背叛黃巢,率領全部同州軍民,投降了唐軍。唐僖宗對他的投誠,非常高興,不但給他賜名“全忠”,還封他為宣武軍節度使。這就是唐朝末期,君昏臣亂,給一個背叛者封了個“全忠”,真是對忠字的莫大諷刺。

  朱溫投降唐朝以後,開頭倒是很賣力,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打了不少勝仗,最後被唐朝封為太尉、中書令,進爵梁王,成為了唐朝舉足輕重的人物。當時朱溫在唐朝的地位,已經相當於東漢末年的曹操在漢朝的地位。但是,朱溫遠遠不具有曹操的智慧,他把皇帝控制起來後,並不是想“挾天子而令諸侯”,而是急著取而代之。

  朱溫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手段極為殘忍。他先是殺掉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眾多朝中大臣。接著又把唐朝的皇宮給撤了,把木料通過江水運到洛陽重建。然後又把唐昭宗身邊的兩百多侍衛全部殺掉,讓唐昭宗真正成為孤家寡人。最後他覺得唐昭宗還是礙眼,乾脆把唐昭宗殺了,讓唐昭宗的兒子李柷繼位成為傀儡皇帝,然後殺掉昭宗的其他所有兒子,讓李祝也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眼見時機差不多了,他還玩了出禪讓的把戲,通過禪讓這種模式取得了江山。他的倒行逆施,得罪了天下諸侯,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後梁再難壯大。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朱溫生了個兒子叫朱友珪,從小就跟他小時候一樣學會了不爭氣,他眼看兒子無望,就打算把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他的兒子一怒之下帶領軍隊殺進皇宮,把朱溫給殺了。朱溫的另一個兒子朱又貞見朱友珪殺死了父親,便興兵討伐,又殺死了朱友珪,搶得了帝位。最後沙陀人都看不下去了,以為唐朝清理門戶、復興唐朝的名義滅了後梁,從新建立了以李存勖為核心的新唐朝,史稱後唐。

   後唐.李存勖

朱溫建立的後梁就這樣短命的結束了,他也被他親兒子給殺死了,了結了他悲哀可恥的一生。誠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他之所以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號,那是因為他所建立的國根本就不算國,而是分裂的割據政權而已。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是能夠統一江山,結束戰亂的真英雄。朱溫,只能算是一個投機取巧、忘恩負義的小人。


明德山人6998


不止後人,他哥也罵他:你這個破朱三,好好的幹嘛推翻人家的大唐王朝!

其實朱溫吧,從創業開始,一會兒投靠黃巢,一會兒投靠大唐,最後乾脆自己反,做皇帝后吧,又不好好治國,外敵那麼多,自顧在後院玩起“亂倫”,你說這個怎麼能讓後世人誇呢?

還有當年坑李克用這手,本來說好一起聯合對敵,結果朱溫卻想來個“除後患”,放火燒人家,卸磨殺驢這事著實讓李克用家族惱火!

朱溫人品不行,有曹操的奸詐,卻沒有曹操的人品!


孫郎談古


中國古代崇尚儒學,講求正統,講求仁義禮智信,然朱溫在古代中國士大夫心目中,仁義禮智信五方面均不符合傳統標準。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夜,朱溫出生在宋州碭山縣午溝裡。他的父親和祖父是學者和教師,雖未入朝為官,然在當地社會地位高,是當地又名的書香之家,以致能和本地一個更有名望的地方官員家族通婚。朱溫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史載:溫少時懶惰,不喜四書,尤好生事,鄰里皆不喜之。由於其父早亡,家境不殷,其母王氏便帶其兄弟食於蕭縣劉崇家。朱溫成人後,不從事生產,以英雄英勇自詡,鄉里多人對其反感高,繼父劉崇亦不喜,唯有劉崇母親善待之。在傳統禮制束縛下,朱溫幼時及成年在世人面前,仁、禮不備。

朱溫幾異其主,在忠孝仁義的封建王朝實屬無義之途。

唐僖宗乾符年間,山東地區連年饑荒,成群的盜賊呼嘯相聚,黃巢趁機崛起於曹州、濮州地區,饑民們自願追隨他的共有數萬人之多。公元877年,朱溫參加義軍。 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黃巢起義軍攻陷唐都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公元881年,朱溫因戰功卓著,被任命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公元882年,黃巢又任命朱溫為同州防禦使,讓朱溫自行攻取。唐將王重榮率精銳甲士三萬人攻打朱溫,朱溫大懼,將舟船全部鑿沉在河中。朱溫被王重榮擊敗後向黃巢請求支援,進上十次表章,均被黃巢的左軍使孟楷隱報。又聽說黃巢軍隊勢力窘迫困厄,將帥大多軍心渙散,他的親信將領胡真、謝瞳勸他反正降唐,朱溫推知黃巢起義軍必將失敗,於是有投降唐朝的準備。時年九月,朱溫同身旁心腹計議,殺了黃巢的監軍使嚴實,率領全同州軍民投降王重榮。楊復光想要斬殺朱溫,王重榮阻止說:“如今招降黃巢兵馬,投降的一律赦免,況且朱溫此人驍勇可用,殺了他怕是不祥。”朱溫認王重榮為舅父,王鐸遵守詔令以朱溫為同華節度使。王重榮當天就趕快寫成奏章上報朝廷。唐僖宗在蜀郡看到奏章就高興地說:“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上將啊”。下詔授給朱溫左金吾衛大將軍的官職,擔任河中行營副招討使,又賜名“全忠”。從此朱溫統率他的舊部以及河中的兵士一起行動,所到之處戰無不克。公元883年,朝廷任命朱溫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時年七月,朱溫進入汴州上任節度使,時年三十二歲。至此,汴州(宣武軍)成為他的大本營。後朱溫與李克用等合擊黃巢軍隊,最後大敗黃巢,殺死黃巢軍一萬多人,黃巢殘部很快束手投降。將領歸順朱溫。公元886年,唐僖宗因朱溫屢建功勳,隨頒佈詔令封朱溫為沛郡王。時年十二月,唐僖宗頒佈詔令加封朱溫為檢校太傅,改封為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公元887年,唐昭宗即位。公元889年,唐昭宗加封朱溫為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進封為東平王,以獎賞平定蔡州的功勞。隨著戰功不斷,權力不斷升遷野心也隨之膨脹,朱溫這次不再異主,準備直達龍庭,君臨天下。904年,唐昭宗死後,唐哀帝繼位。907年,朱溫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後,接受唐哀帝禪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17歲的唐哀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次年二月,將其殺害。

得位不正,導致其繼位後朝綱不正,紛爭不斷,加之唐末諸侯割據,朱溫雖開啟後梁,卻未最終完成統一大業,猶以李克用割據勢力最大,終梁朝數年,一直為朱溫心頭之患。

朱溫見其子妻貌美,便強行霸佔後招致兒子叛亂。公元912年,朱友珪與部下率領親兵500,混入皇宮隱蔽,至半夜啟動,砍斷萬春門的門閂湧入朱溫所在的寢殿,此時宮人因恐懼而呼號奔走地逃逸了。朱溫被殺死之後,朱友珪使人將寢宮地磚扒開,挖一個坑,用蚊帳包裹其屍,然後埋入寢宮地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策馬飛奔傳要將朱友文賜死的偽詔,並於清晨呼使文武百官集中在大殿上,宣讀偽造的皇帝詔書“博王朱友文謀圖造反,指示殺駕,昨日夜,有穿盔帶甲的兵士突入皇宮,幸好依賴於郢王友珪的忠孝,親率控鶴軍士將其殲殄,保全了朕的性命。然朕之病情也因為昨晚發生的事情而更加嚴重了,故此現以郢王友珪監國,主持軍國大事。”六月二十六日,丁昭溥返回,朱友珪確認朱友文已死,公開了朱溫駕崩的消息,而後又公佈假遺命制書,宣佈繼帝位,定明年的年號為“鳳歷”給朱溫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陵墓叫宣陵,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伊闕下葬。朱友珪雖然加冕登基,可朝中人人都清楚他弒父篡位的事實,即使朱友珪用財寶賄賂,大多也不情願輔佐他,君臣因此離心離德。又因朱友珪軟弱失策,對在外的藩王們沒有采取先發制人,導致均王朱友貞藉此機會,暗中糾集了其他藩王和舊將帥們為外應,確保有與朱友珪進行長期軍事對抗的實力,並策動統領洛陽禁軍的袁象先為內應,約定發動宮廷政變。公元912年,政變爆發,朱友珪在不得已之時,讓馮廷諤將自己與皇后張氏殺死,緊接著馮廷諤也自盡了。朱友珪死後,袁象先攜傳國玉璽至東都開封,朱友貞等來玉璽就在開封即位,追廢朱友珪為庶人,除朱友珪的年號,複稱乾化(913年)三年。

在後世人眼中,朱溫的一生充滿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全無禮義廉恥,因此其雖為開國皇帝,卻多為後人詬病,

然我認為,每一個歷史人物之所以能夠成功,能夠載於史冊,都有其過人之處,朱溫戰功卓著,作戰英勇,戰術超群。至於後人評價之,因其立國之短,況其多殘暴,無人倫,且後世史書均為別人書寫,可能一些事實與實際會有所出入。朱溫雖不是一位偉大帝王,但絕對是一位亂世梟雄。


知天道應民心


我是書史煙雲,我來回答。朱溫此人反覆無常,陰險狡詐且手段殘忍,毛主席曾對他作出這樣的評價:“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朱溫本是一名地方小混混,因投靠黃巢起義軍立下許多戰功而逐步登上歷史舞臺,朱溫眼見黃巢起義軍衰弱,立馬背叛大齊而投降唐朝,唐僖宗大喜,升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全忠”,朱溫東征西討屢立戰功,深受朝廷信任,然而就是這位被唐僖宗冠以“全忠”的朱溫,最後卻滅亡了唐朝,建立了後梁。

朱溫之所以受人唾罵,主要是因為他在取代唐朝的過程中手段太過卑劣,濫殺無辜,建立後梁政權後又秘密殺害廢帝唐哀帝,種種行徑為世人所不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