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的相声水平是否被高估?

魔力侠曹操


在相声这个圈子里,有很多相声演员的相声被高估,也有很多相声演员的相声被低估。但这两位相声演员,他们是真真切切的相声大师,他们就是侯宝林和马三立。



被称为中国的“相声泰斗”的马三立,其相声艺术可不是被高估的,那是真正的真才实学的展示,相声界的领袖级人物。

说起相声界的艺术家人物,大家想到的当属相声艺术家侯宝林、相声泰斗马三立以及常家的常宝堃等人。

马三立自然也是符合这个称号的,或许很多人并没有听过他的相声,又或是听他的相声没有完全理会,而觉得他只是倚老卖老,仗势着自己的高辈分罢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出生曲艺世家,从小就受到曲艺的熏陶

1914年出生于北京曲艺世家的马三立,其祖父是著名相声评书马诚方,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马三立从小就受到曲艺的熏陶,特别是对相声的“说、学、逗、唱”,基本功可是非常的扎实。



如此天赋,也注定这位相声演员不平凡,后来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为师,经过不断的学习,相声功底扎实,早年就小有名气。

从艺近70年,相声演艺佳作无数

马三立在1930年就开始他的相声演艺,当年十几岁的他,登台演出,可以底气十足,说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备受观众的认可。

从30年到2000年,马三立从艺近70年,这些年间,我们听到马三立无数部作品,像《吃元宵》、《黄鹤楼》、《逗你玩》等等相声作品,都可以说非常精彩。



马三立他擅长贯口和文哏段子,他的风格迥异,但又有条不紊,在相声的舞台上,他表演的非常细腻,每当表演节目,他都会把该表演的节目反复练习,在舞台上的其他表演也是很有韵味。

马三立相声表演比较文雅,很多人或许觉得他的相声没有侯宝林的那么有笑点,这也不完全是这样。其实,马三立的表演,他有他的幽默,他有他的风格,他的表演顺应那个时代。

相声中的“国宝”,相声中的“泰斗”并非徒有虚名

马三立在相声可谓是拥有超高的辈分,他是寿字辈的相声演员,侯宝林都比他小一辈。在现在的很多知名相声演员,都得称马三立为一声师爷啊。



而且,马三立在生前的名气与实力并非徒有虚名,曾经还被国家领导人称为相声界的“国宝”级人物,可见马三立的相声表演当时是多么的受欢迎。

另外马三立名下徒弟众多,像尹笑声、常宝丰、戴志诚等知名相声演员都是马三立的徒弟。当年常家也算是相声名家,正因为马三立相声艺术了得,常家很多人员都还纷纷拜马三立为师。




马三立一生为相声艺术做出巨大贡献,他的相声造诣更是极高的,相声水平在舞台就足以凸显,那精致的表演,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所以,马三立的相声水平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相声“泰斗”之称更不是徒有虚名!

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关注,更多精彩娱乐资讯第一时间与您共享!

娱乐小练儿


当今相声界,水平被高估的大有人在。

要是你问谁的相声水平被高估了,算你是个行家,可你偏偏问马三立,可见你不是外行,就是挑事儿。

不知道你听过多少马三立的相声,或者说你听过多少相声。

再问得直接些,你觉得马三立的相声水平被高估过了谁?

相声界能被称为流派的只有马家(虽然人家自己谦称为“马氏”),特点鲜明,艺术高绝,传承清晰,学者众多,影响深远。马三爷自己就是一部相声史。

你听马三爷的相声,除了包袱脆,尺寸准,气口恰到好处之外,更难得的是能体会到人物。他塑造的人物兼具市井百态,他对被讽刺的人物的表演和塑造是一针见血式的,是画龙点睛式的,这才是幽默,才是艺术。有些相声演员对社会问题喊口号,也有些借助舞台和传媒的话语权说狠话,这些能迎合一些人,但那不是幽默,充其量算表态和滑稽。

马三爷为了塑造人物,不惜以古稀之年直接躺在舞台上(练气功),或者趴在舞台上学射击的姿势(十点钟开始)。这些都说明老人家对人物塑造的重视,对艺术的尊重。

马三爷的文哏贯口百听不腻,甚至不同的入活垫话都吸引着听众去搜寻各个版本回味。你明知道他在表演,却又感觉不到他在演,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圆润无比。

他能运用大段贯口文哏以飨观众,也能在返场时放下身段学一段邓丽君的演唱,一句“别改我了”就能兜着四角儿的满堂彩,估计只有他能做到。

晚年没有捧哏的情况下,他老人家才有了“逗你玩”之类的小段儿,那是无可奈何之下的热爱和回馈,可以说令人起敬。

另外对师傅,对徒弟,对晚辈,对同行,对合作伙伴,他老人家做得堪称表率,人品贵重而低调难得。

马三立的相声水平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你可以理解不了,因为你站在二楼是看不到八十一层楼的高度的。


立冬254419565


这个问题外行到可笑,能提出这个问题的,都是从内谁才开始听相声的。马三立的艺术巅峰是从解放前,一直延续到他和赵佩茹搭档的阶段,他的代表作绝不是《逗你玩》。相声水平够不够高,绝不是只有逗乐这么简单,说多了外行也听不懂,内行觉得都是废话。简单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到今天很多相声演员在说传统段子时还是一字不差的背着说,但是大师绝不这么干。你们去听听侯宝林的汾河湾,常宝霆白全福的珍珠衫,马三立的文章会、黄鹤楼、吃元宵、卖五器……太多了,再对比普通的版本就知道艺术造诣高的人是如何在作品中加入个人色彩的。我个人最惊讶的一段是马三立在天王庙入活前的垫话,说实话别人说这段我都听不下去,包括张寿辰的,而马三立的这段堪称经典。天津无人不宗马,我觉得学马三立有点意思的有裘英俊,高峰,王自健,他们学的是马三立的节奏感,不动声色塞蔫包袱的特点。总之能与马三立并肩的人,我能想到的,张寿辰,侯宝林,赵佩茹,常宝霆白全福,赵心敏(略勉强,毕竟留下的录音太少),没了。


尽量的不惑


马三立的相声跟其他很多名家的不同之处,是他的笑料深沉、不是一下子就能被认识的,有时候需要回味一会儿。而这个“回味”,或许对很多人就到此为止、根本不存在,于是就被认为他的相声不好听,没法跟侯宝林、马季他们相比。应该承认,侯宝林是中国相声艺术的一座高山,几乎无人能够超过,包括他的徒弟马季和徒弟的徒弟姜昆,都只能是一流半甚至二流的演员。但是有一个可以跟侯大师比肩的相声演员,那就是马三立。马三立所以呼声没有侯宝林那么高,一是因为他的作品相对少一点。而这第二点,就是他的作品是“后发制人”,需要经过回味才能体会到它的奥妙。而这后一个不利,或许正是他作品的高妙之处。


响箭6


马三爷的父亲是马德禄,外公是恩绪,恩绪是旗人,有大量的文哏的元素在他的作品里。所以说马三爷的家庭造就这么一个独特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马派相声的发展凝结了中国相声的总体历程。您提到了马派的贯口,这也是马派相声的代表元素,看起来波澜不惊,细细品味在能感觉到马三爷和少马爷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淡定和从容,这样的贯口才是气断意不断的最高境界。很多朋友可能是从郭老师开始才大量的听相声的,郭老师自己也说过,他认为自己的贯口是短板,所以才把大保镖和文章会弄在一起,搞出了《文武双全》这个作品。甚至可以发展,郭老师在前期有很多东西是借鉴了马派相声的元素,直到真正拜了侯耀文先生才逐渐转向侯派的风格的,这里真的也要尊敬郭德纲老师的尊师重道。年代不一样了,观众的审美必然变化,但传统不能遗忘,经典勿要失传。


操心侠


相声这个艺术形式的时代感很强,郭德纲的相声很具有现在时代的气息,也是他把现时流行和相声表演形式完美结合的好,再加上自己的艺术天赋,不火都难,马三立大师在他的那个时代也有那个时代的标签,不然常家作为相声的霸主怎么会让家里的蘑菇们都去拜马三立呢。拿马三立的《卖挂票》说吧,当时的观众坐在院子里想不乐都难,那个火候,那个不动声色的表演,不是一点半点的功夫演的了的,但是现在的观众肯定不行,你知道杨宝森吗?你知道金少山吗。你知道尚小云吗?杨宝森,尚小云,金少山多大的名气?他给杨宝森蹬三轮,金少山求他别演了,不然没饭了,他和尚小云卖一样的票价,这些个包袱马大师信手拈来,一抖就响,如今观众就不灵了,郭德纲们改编后也是不灵了,这个《卖挂票》侯宝林大师就是因为马三立演到头了,所以候大师从不说这个段子,马大师没有柳活,所以也从不演侯宝林大师拿手的柳活段子,谨举此例子,什么《开粥厂》、《夸住宅》、《白事会》就不一一赘述了。马三立大师艺术高峰无与伦比。


祈福平安11


马三立被高估了?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提到马三立在传统相声方面的功底,我觉得这是不全面的。马老自己说过,生活无处不相声,马老是真的把相声的各种手段化到了自己的身上了!关于马老在传统相声方面的造诣,很多人都说了,可是,像《买猴》、《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西江月》、《练气功》等等等等,哪个不是经典?马老对相声段子的揣摩,不是单单揣摩有几个包袱,他揣摩的是这个段子的一字一句,我在这也不想说太多的行话,但是,我只是两个例子,一个是像《买猴》和《练气功》这类的段子,一开始就把这个段子的底告诉你了,“通知写错了!”“张二伯因为混,他才死!”这类“翻瓤子”的段子太难了,可是,马老偏偏就是对这类的段子最拿手!没有功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还有就是马老告别演出,上台看着满台的鲜花,怹问了一句,“我值吗?”观众真的是含着泪,鼓掌大笑,喊出一句“值!”这绝不是单单凭着怹自己的影响,这句话问的火候、语气、速度那都是把握的不能再好了!马三立!真正的大事!真正的泰斗!恐怕今后无人能望其项背!最起码的来说,目前的所有相声演员,无人能望其项背!


八大棍


马先生的水平,没有被高估,无论谁认为

在那个年代,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就是马先生的作品了。甚至某界春晚开场特意上了一个先行的公车幽默短片。

这就马先生的位置。

作为一个主单口相声演员,在讽刺之外基于当时的社会情况还能带来那么多的真实笑点。

其个人专业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怎么评价,都不高估。

至于辈分跟成就。他老人家也配得上。因为个人魅力,也是独到的。


蒲牢吼电影


我绘制的水墨国画肖像作品《马三立老先生》



水墨肖像画家李潮革


这不是在贬谁!这很有可能又是在抬谁,只不过垫脚的石头越来越大,越来越老,帮手也够拼的,活的不够,死的来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