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在“玉湖”

一片丹心在“玉湖”

莆田為"文獻名邦","科舉名邦","狀元之鄉",歷代共有2400進士多名,狀元22名。其中宋代1766人,明代633名,清代只有50多名,參與反清復明,過半人口被清政府屠殺,傷害巨大。中國封建社會處隋朝至清朝末年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進士縣,只有18個縣,其中福建省佔4個。而莆田縣的歷代進士,竟多達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乃至全國進士縣的榜首。是的,就是這麼優秀。

一片丹心在“玉湖”

說到讀書,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是流傳莆田民間的一句千年古訓,也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這句話的出自誰呢,讓我們走進莆田,走近陳俊卿。

一片丹心在“玉湖”一片丹心在“玉湖”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福建興化(莆田)一批舉子離鄉前往京城趕考,經過會試,殿試,中進士居然有14人,其中,狀元黃公度,榜眼陳俊卿皆為莆田人,當時皇帝高宗就很奇怪了,莆田地處閩中沿海,怎麼就有14人躍登龍門呢。就拉來狀元和榜眼就問。“何故興化軍,扮榆未五里,魁亞兩雙標?”狀元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榜眼陳俊卿答:“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高宗聽後評價,公度不如卿。果然,陳俊卿後來官至宰相。很明顯,陳俊卿的這句“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恰如其分的回答了高宗的疑慮,展現了莆田學子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其意蘊深刻,一時傳為佳話,從此成了莆田學子勤奮求學,勵志上進的座右銘。莆田玉湖陳氏子孫不僅把勤奮讀書作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而且把松柏的堅貞不屈作為立身處世的精神支柱。史記記載,陳氏八代,代代位高權重,而且各個忠君愛民,尤其是八代世祖陳文龍。

一片丹心在“玉湖”
一片丹心在“玉湖”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這裡的陳俊卿。就是在現在的玉湖公園的陳丞相故里。這裡在假日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少先隊過來遊覽,也有過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我每每走到這裡,都是懷著最崇敬的心裡,多少文人志士的寒窗苦讀才成就莆田的文獻名邦,為此我深深感到自豪,雖然我沒有才能,也錯過了讀書的最好時候,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莆田之美。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