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漢胡軍也鐵漢柔情,演繹《音樂家》冼星海這段鮮為人知的艱難歲月…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說到冼星海,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十分熟悉,其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史詩”,被譽為“第二國歌”,然而他在生命中最後幾年孤身一人滯留哈薩克斯坦,那短暫而傳奇的經歷,卻很少有人提起。

今年恰逢《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週年,即將於本週五上映的電影《音樂家》獲得了冼星海女兒冼妮娜授權,特別選取了此段鮮為人知的經歷進行改編,為觀眾帶來《黃河大合唱》的完整修改過程,揭秘冼星海當年在哈薩克斯坦的艱難歲月。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影片由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執導,胡軍、袁泉、阿魯贊·加佐別可娃、貝里克·艾特佔諾夫等中哈兩國實力演員聯袂出演。

揭秘冼星海鮮為人知的艱難歲月

電影講述了1940年,中國傳奇音樂家冼星海離開延安前往莫斯科參加後期製作工作,突然爆發的戰爭使得他流離失所,因戰火阻隔他又無法回國,幾經輾轉來到阿拉木圖。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在極端寒冷和飢餓的殘酷環境下冼星海幸得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和其姐姐一家救助,方得以繼續創作音樂。在此期間他創作了《神聖之戰》、交響詩《阿曼蓋爾達》等經典作品,並修改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用音樂治癒了戰爭中百姓苦難的心靈,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

據悉,為了最真實還原冼星海對中哈友誼做出的偉大貢獻,整個拍攝團隊竭盡所能,曾耗時兩年在中哈兩國實地走訪,收集與冼星海有關的許多一手資料,無時不刻不被冼星海熾熱的家國情懷和與哈國音樂家的真摯友誼深深打動。開機後,攝製組又輾轉中哈俄三地拍攝,從籌備到拍攝歷時近五年,先後有300人參加劇組,兩萬人參與拍攝。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胡軍親身上陣完成拉小提琴鏡頭

影片無論是對歷史的尊重還是對主角的刻畫,誠意十足。電影兼具氣勢與細膩的情感,在描述家國情懷與戰爭歲月方面彰顯格局,在展現洗星海與拜卡達莫夫尤其是其外甥女卡拉姆卡斯一家相處時則細膩生動,引發共鳴,十分感人。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自出道便以硬漢形象徵服觀眾的胡軍,在《音樂家》中扮演文弱卻剛強的傳奇音樂家冼星海。雖然他表示,“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最終胡軍呈現了一場顛覆形象又細膩走心的表演。

片中,迪納斯飾演的哈族小女孩卡利亞視冼星海為最親近的人。在戰爭環境下,儘管跨越語言、跨越民族、跨越國家,冼星海卻能用音樂架起溝通的橋樑,兩人之間滿載著愛與溫暖的回憶也深烙在卡利亞的生命中。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面對近在咫尺的祖國卻無法迴歸的絕望,對妻子女兒的無盡思念,面對音樂全情投入的熱血激情,面對小卡利婭自然流露的深切關愛……冼星海的每一種情感,都被胡軍刻畫得入木三分。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據拜卡達莫夫的扮演者哈薩克斯坦著名演員別裡克·艾特佔諾夫介紹,為了拍攝冼星海病入膏肓的那場戲,胡軍減重達十七八斤。最終在影片接近尾聲時,冼星海已疾病纏身,胡軍不時用手捂住胸口的動作、因為病痛略顯抽搐的面容,都讓觀者為之動容。

同時,出生於音樂世家的胡軍不僅對冼星海的音樂作品如數家珍,更是親身上陣完成了多處拉小提琴、彈鋼琴的鏡頭。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不同時空共同唱響《黃河大合唱》

作為一部描述傳奇音樂家的影片,最大的亮點之一無疑是影片的音樂,配樂溫暖而大氣磅礴,與劇情十分契合。電影更重現了冼星海修改《黃河大合唱》,創作交響詩《阿曼蓋爾達》的全過程。

影片中的多處高潮部分,都是通過經典歌曲來推動,音樂與劇情的相輔相成,讓觀眾在觀看《音樂家》的過程中數次落淚。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會是臨近結束時中哈兩國不同時空共同唱響《黃河大合唱》,通過交叉蒙太奇的剪輯營造出了熱血感人的氛圍。

冼星海深情講述著自己將為祖國獻曲,他指揮著哈國樂隊演奏《黃河大合唱》,完成自己生命最後的絕唱。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隨後鏡頭一轉來到1939年《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時的情境,艱苦的環境下鍋碗瓢盆皆成樂器。“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嘹亮的歌聲響徹神州大地,縈繞在人們心中。

硬汉胡军也铁汉柔情,演绎《音乐家》冼星海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冼星海和他的《黃河大合唱》即將登上大銀幕,這一位名載史冊的人民音樂家,這一部歷經坎坷終於完成的作品,這一曲動人心絃的黃河絕唱,靜待每一位觀眾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