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9戶人家獲評浙江“最美家庭”!

台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5月9日上午,在第26個國際家庭日前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婦聯共同主辦的“我和我的家風——2018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家庭’發佈會”在嘉興舉行。

發佈會通報了2018年度100戶浙江“最美家庭”,他們通過群眾發現、家庭自薦、媒體尋訪和各地推薦等形式,經推選、評議和公示,從全省1600餘萬戶家庭中脫穎而出。

咱們台州有9戶家庭上榜!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這些家庭到底有何魅力?

↓↓↓

王金飛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和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一樣,王金飛的家庭組合非常簡單,爸爸、媽媽、姐姐和弟弟,還有經常出現在畫面中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和別人稍有不同的是姐弟倆是一對被很多人羨慕的龍鳳胎。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爸爸媽媽十分關注自己的言傳與身教。一個家有孩子在,歡聲笑語總是不斷,有老人在,暖暖的踏實感總在心中流淌。老人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盡享天倫之樂的一幕經常會出現。孩子們在幼兒園學了《弟子規》,回家後馬上積極踐行起來。有一次剛學了“長者先,幼者後”,姐姐就煞有其事地對弟弟說:“弟弟,以後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讓著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因為他們是長者。”大家正準備為她點贊時,她緊接的一句話讓人鬨堂大笑起來:“我是你姐姐,也是你長輩,所以以後什麼事情你都得讓我先。”還有一次在奶奶家,倆孩子看到一個老人經過,主動給老人讓路,而後一動不動,目送老人,嘴裡唸唸有詞。等老人進屋了,長呼一口氣“終於一百步了。”原來他們剛學了“過猶待,百步餘”,嘴裡唸唸有詞的原來是在數老人走了幾步。這樣的生活趣事數不勝數,家庭氛圍一派祥和。

作為家裡的中流砥柱,剛到不惑之年的爸爸媽媽一邊享受著家裡的親情,一邊努力拼搏,希望能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爸爸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好男人。他從一名在編的大學老師辭職,加入了創客一族,通過幾年的打拼取得了小小的成績。媽媽是一名大學老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全力支持爸爸的發展。兩人相濡以沫,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每月雷打不動的一次心靈對話,沒有手機,沒有孩子的吵鬧,泡上一壺茶,談笑間總結了上月情況,規劃了下月安排;一起參加樊登讀書會,好書共讀;避免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太大的分歧,堅持一起參加親子課堂。

爸爸媽媽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去年開始聯合社會熱心人士舉辦“百場公益活動”,內容涉及親子講座、詩歌朗誦、兒童營養等,深受社會好評。媽媽參加了台州市巾幗維權志願團、家庭教育講師團,創建“快樂家長群”“魅力女性群”,利用自己婚姻家庭諮詢師的身份和專業知識,熱心於婦女維權、諮詢調解、家庭教育等社會公益活動。

王金飛說,普通、平凡是我們的家庭組合模式;和睦、溫馨、友愛是我們的家庭氛圍;生活中的伴侶、工作中的夥伴是我們夫妻的相處關係;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度童年是我們親子關係的最佳刻畫。

屠文耀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五年前,身為義務反扒隊隊長的弟弟因癌症走了,留下一句“帶好隊伍,別讓它散了”的囑託,成為哥哥屠文耀一生的執念。從那以後“上善若水,善始善終”也就成為了屠文耀一大家子的家風。

在十餘年的反扒生涯中,丈夫在外抓賊“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在內操持家務無怨無悔,屠文耀夫妻倆在“天下無賊”價值觀驅動下,用青春築起了一個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家庭,把根深深地扎進了反扒事業。

源於執念,用生命捍衛囑託

2016年的一天,在黃岩中醫院住院部一間病房內,西城街道巡防直屬二中隊(又稱“反扒隊”)隊長屠文耀躺在床上,等待即將到來的手術。右側鎖骨骨折、骨塊分離,需要用鋼板內固定。

病房裡,屠文耀的妻子周雲花一邊給丈夫遞上水杯,一邊擔心地說:“跟你說多少次了,抓賊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別總是讓我跟女兒提心吊膽。”面對妻子的勸說,屠文耀未出聲,但臉上掛著微笑。

躺在病床上的屠文耀,面對這樣的傷痛似乎習以為常。今年是屠文耀帶領這支義務反扒隊的第八年,這些年裡,他身上小傷不斷,抓獲嫌疑人好幾百名。面對受傷的危險,屠文耀加入這支隊伍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

屠文耀“反扒”執念源於弟弟屠光輝。他是一名省見義勇為勇士、市道德模範。2001年弟弟屠光輝看到村裡時常發生盜竊,出於善念主動發起成立護村隊。3年後,護村隊改為巡防二中隊。為了充實隊伍,屠光輝還將哥哥屠文耀邀請到了隊伍當中,兄弟倆齊心合力,把反扒進行到底。

弟弟病故後,屠文耀接手這支隊伍當了隊長。十幾年來,屠文耀走街串巷義務巡防,把自己大部分精力和心血都撲在了巡防事業上,以最簡單的方式,樂此不疲地做著最光榮的事。

在屠文耀的手機裡,有一個“備忘錄”,這裡儲存了歷年來他所抓捕的犯罪嫌疑人的照片以及被抓捕的具體時間。“大潤發、永寧街、司廳巷、華潤萬家……”等許多的地方都留下他們這群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無名英雄足跡。

“儘管我年齡已有55歲,但抓起賊來絲毫不弱於年輕小夥,一般的賊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屠文耀說,抓了那麼多年的賊,最讓他們感動的是:走在大街小巷上,會有群眾主動給他們送茶遞水以表示感謝為他們創造了更好的治安環境,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相濡以沫, 書寫無悔人生

說起屠文耀,街坊鄰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群眾眼裡,“耀隊”是“火眼金睛”,是守護一方勇士。在妻子眼裡,“耀隊”是丈夫追求的事業,也是一份榮耀的象徵。

在黃岩一些人流密集的區域,屠文耀就像一個“放大鏡”,不分時間、地點地守護著一方平安,尤其遇到節假日,他更是忙碌,常常是白天實時看監控視頻,隨時待命。晚上蹲點抓賊,通宵達旦。

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但夫妻團聚的時間極其有限,有時妻子周雲花連續一個星期都見不著丈夫的身影。周雲花發現,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生活雖並不像自己當初設想的那麼美妙,但她打心裡欽佩這位“反扒英雄”。

賢惠的周雲花為了能讓丈夫有更好的身體投入反扒事業當中,她常常做一桌子菜餚,等著丈夫回來一起共進晚餐。可往往,菜熱了一遍又一遍,那個熟悉的開門聲都沒有響起,“晚點”有時是一個小時,有時卻是徹夜未歸。

有一個夜晚,周雲花突發急性腸胃炎,疼痛難忍的她已經站都站不直了,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工作,她扶著牆慢慢地走出家門,獨自打車前往醫院治療。醫生與護士叮囑她要打電話讓家屬前來照看,可她握著手機,卻遲遲不肯撥出她再熟悉不過的那個號碼。

“我也是一個女人,何嘗不想小鳥依人,有人關心,有人照顧。”談及那次患病的感受,周雲花眼中淌著淚花,選擇一個人堅強地對抗病魔,正是為了丈夫能安心工作,自己再大的病痛也比不上丈夫多一份專注,少一份危險。“每次他出門,我都睡不著,有時候半夜出去,我就等他到天亮回來。不管早回家、晚回家,只要他平安回家就好!”周雲花說。

屠文耀因為抓賊,還常常把自己弄得鼻青臉腫,衣褲破損。一回到家,周雲花見他這個樣子常常是想哭又哭不出聲來,因為她心裡明白:丈夫屠文耀和他弟弟一樣地執著,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完,並且做好,從不會半途而廢。她只能噙著眼淚,嫻熟地拿藥水幫丈夫擦洗傷口,又幫他換衣。“其實他每一次出去抓賊我都很擔心。但只要他喜歡,我都支持。”周雲花說。

在妻子的支持下,丈夫的工作成果也是碩果累累。在2017“‘最美浙江人’大型公益活動——‘萬朵鮮花送雷鋒’”中被百姓推薦為身邊的“活雷鋒”;2017年被評為台州市“勞動模範”、台州市“見義勇為勇士”、台州市“最美家庭”;義務反扒事蹟獲黃巖區2016年度“橘鄉新事雙月評”十佳新事;2017年黃巖區人民政府給予記個人三等功一次等等。

屠文耀感嘆:“如果沒有妻子周雲花的支持和幫助,很難想象這份反扒事業能堅持十多年。”周雲花也總是對別人自豪地說:“我丈夫是一個特好的人、特別能抓賊、特別能奉獻。”

陳慧萍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家庭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陳慧萍在路橋區路南小學工作,是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小語會會員、台州市小語會會員、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會員。陳慧萍的丈夫在路橋街道實驗小學工作。他們都是路橋區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成員,愛崗敬業,工作勤勤懇懇,富有奉獻和進取精神。利用課餘時間無償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補課,使他們不掉隊。辛勤的工作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有70多篇論文發表或得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模範班主任等,輔導學生有200多篇文章發表或得獎。他們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如參加區婦聯舉辦的家庭教育專家宣傳諮詢公益活動,解答家長的困惑,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使很多家長受益。多次為中小學、幼兒園的家長、教師作講座,介紹自己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說很有收穫。他們還多次組織學生給生病或貧困地區的孩子捐款,帶禮物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等。他們的家庭曾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家庭、台州市首屆十佳書香家庭、台州市最美家庭、台州市文明家庭、路橋區最美示範家庭等。他們潛心研究教育工作,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他們的兒子餘泓燁16歲參加高考,成績居浙江省第四名(裸分第三名,與第一名差2分)北大、清華爭著要他,兩所大學最好的專業任由他挑選,最後他挑選北大物理學院,並獲北大新生一等獎學金。他們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做法的。

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

他們從小就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在兒子幾個月時,就蒐集圖畫、報紙、卡片等,邊讓孩子看,邊講給兒子聽;並在房間掛滿了各種水果、車輛等圖片,讓孩子天天接觸“書”。到孩子讀小學後,讓他讀注音讀物。到週末,帶他到圖書館、書店看書,還經常把書作為禮物獎給他。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把書本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大量的閱讀,使孩子的知識量急劇上升,理解能力逐步增強,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小學時餘泓燁有二十多篇作文在各級大賽中獲獎或刊登在《百家作文指導》等各類刊物上,高中時與他人合作的論文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物理通報》上。很多競賽的書,他都是看書自學的,曾獲第3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浙江省高中數學、化學、生物學競賽二、三等獎等。大學時獲學習優秀獎。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得益於書的功勞。

培養孩子的耐挫折能力

餘泓燁小學在陳慧萍自己班就讀,她讓兒子在學校叫她老師,不能叫媽媽,也不能隨便來找她,以致她班的學生學習了一學期,還不知道餘泓燁是陳老師的兒子。她對兒子跟對學生一樣,一視同仁。有一次,她兒子以一票之差沒評上三好學生,心情很低落,不吃飯,半夜在夢中哭醒。她當時完全可以增加一個三好生名額,但她沒這樣做,而是開導兒子把心裡的痛苦寫成日記。就這樣讓孩子經受了失敗的考驗,培養了他的耐挫折能力。餘泓燁讀高中時,遠離父母,第一次寄宿在學校,學習壓力也很大。但他很快適應了環境:學會自己洗衣服、整理東西,解決難度很高的作業。高一成績由期初的年級段400多名上升到期中考的30多名,乃至高考的全省第四名。

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他們課餘讓孩子學圍棋、鋼琴等,圍棋兩次獲省二等獎,鋼琴考級六級,假期帶孩子旅遊。教育孩子有愛心,每次捐款,餘泓燁都是班裡捐得最多的幾個孩子之一。教育孩子誠實守信。有一年暑假,一家人去遊華山,爬到華山北峰時,兒子想買“遊華山留念牌”。陳慧萍把牌掛在餘泓燁頸上,覺得蠻好看的,可一問價格,太貴了,就拉著他的手走了。走了很多路,才發現留念牌沒還給賣主。他們就讓兒子選擇要不要送回去。兒子經過內心的激烈鬥爭,最後把牌送回去,贏得了周圍人的讚許。這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很有益。高考前的心理輔導很重要,餘衛清翻閱了大量的書,針對兒子粗心的毛病,讓兒子對錯題進行分析,並建立錯題檔案。讓兒子把平時考試都當作高考,要認真對待;把高考當成平時考試,不要緊張。餘泓燁終於在高考中發揮出真實的水平。

培養孩子心中有夢想

陳慧萍從小給孩子播種夢想的種子。自從孩子會獨立看書後,經常買一些《名人傳記》、《中外科學家故事》等書給他看,以激起他內心對這些名人的敬仰之情。慢慢地,孩子心裡有了想法,他很崇拜愛因斯坦,渴望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為人類的科學進步作貢獻。在杭州聽課時,陳慧萍看到書店有一本少年版的《相對論》,就買回來送給他。他愛不釋手,經常翻閱,不下20多遍。還買了《愛因斯坦傳》給他看。平時陳慧萍有意無意地說兒子跟愛因斯坦很像:都很聰明;都愛音樂,喜歡莫扎特、巴赫等音樂家;都不喜歡錢、當官。餘泓燁聽了很高興,臉上閃耀著動人的光輝。正因為有這個夢想,使他對物理情有獨鍾。當別人讓他選熱門專業時,他還是堅定地選擇了北大的物理學院。

這就是陳慧萍的家庭,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家庭!

陳由香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臨海市白水洋鎮有這樣一個家庭,妻子陳由香是黃坦山區支教老師,支教期間八門功課榮獲全鎮第一,曾被評為臨海市最美鄉村教師、臨海市第五屆道德模範;丈夫李安是省勞模、省優秀人民警察、全國每日一星最美社區公安戰士;兒子年年被評為三好生,是學校裡的優秀學生。一家人心懷大愛,用愛撐起大山留守兒童的一片天。

紮根山村,不離不棄

2014年9月,陳由香老師從教學環境和設施較好的白水洋中心校來到丁公園小學支教。一年期滿後,她選擇繼續留在這裡。在很多人看來,丁公園位於山頂,交通不便,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而留在村裡的多是一些年老體弱的老人及留守兒童。

其中,一些留守兒童的父母由於各方面的問題,連基本的監護能力都無法履行,還有一部分家長由於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對孩子的學業也並不注重。那時,丁公園小學孩子們的各科成績實在是拿不出手,有些科目的平均分僅三四十分,基本都是白水洋鎮的倒數第一。

當陳由香踏進丁公園小學瞭解到這個情況,她暗暗下定決心。“要讓這裡的孩子通過學習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成人成才後回到家鄉帶來更好的變化。”

然而,面對這些孩子,她花費了比正常教學多了4倍的精力。一個學校,3個支教老師,43個學生,複式班教學,身為語文老師的陳由香,還要教數學、英語、科學,她一個人邊教邊學地兼任了五六門課程,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甚至為了讓基礎薄弱的孩子們聽懂上課內容,她放棄了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圍在自己身邊手把手教學,進程慢但又要按時完成課時,陳由香選擇另外給他們補課。“只要他們願意學,有信心學,我的動力就有了。我堅信我的孩子們也不賴!”確實,這些孩子沒讓她失望,那一年期末考試,她所任教的五年級語文、數學、科學成績取得白水洋鎮第一,六年級數學、科學也取得了白水洋鎮第一的好成績。

支教一年期滿後,陳由香收到一份蓋有5個行政村公章的挽留信。她因突出的教學成績被學生和家長以及村幹部們集體挽留。捨不得孩子們的她選擇留下來繼續教學。支教2年後,她接任了校長,把人和心都駐紮在了丁公園小學。

引領素讀,立德樹人

可是,畢業的孩子們進入了鎮區、城區的中學後接觸到了手機、電腦和一些“很時髦”的東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玩手機打遊戲甚至逃學、偷錢,說到這些,陳老師眼神黯淡了下來。“這樣的消息真的讓人很難受,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能夠長久地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內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約束感。”

前兩年,陳老師開始推薦各種各樣的書給孩子們,書目閱讀不繫統,孩子也無法靜心閱讀,始終是效果不佳,直至去年,陳老師引領著孩子們開始了《弟子規》、《小古文》的素讀,深覺發現一片新天地,但素讀,讀哪本,怎麼讀?

陳老師趁著暑假,特地去參加了經典書籍素讀培訓,在素讀專家陳琴教授的指導下,對小學六年分階段進行了素讀計劃,從《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到古文經典閱讀,通過“平長仄短依字行腔”的吟誦規則開始素讀。這學期,陳由香老師引領著她的孩子們每天早中晚在課餘時進行素讀。

每一個讀過諸子百家典籍的人,無不被那精闢洗練、生動優美的語言所震撼。陳老師希望給學生足夠的誦讀時間,讓他們在反覆的朗讀中自悟自得。在童蒙時期輸入大量的經典的完整文本信息,以期達到將來的厚積薄發之功。

每天清晨六點,陳老師便準時出現在餐廳兼閱讀室。由於幹活的父母起得早,山裡的孩子便早早地到了學校,從第一個孩子進校門,陳老師便領著讀《論語》,後來的孩子們慢慢加入直到全員到齊,郎朗的讀書聲響徹丁公園小學。

記者注意到在角落有一個特殊的存在,10歲的自閉症患兒章家耀在母親的陪伴下,安安靜靜地聽著。“我們家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經常會突然大叫,但是從陳校長組織素讀開始,他能安安靜靜坐著聽同學們讀一兩個小時,甚至是三個小時,真是不可思議。”母親劉蘭輝泛著淚光向記者感嘆道。這時候,章家耀一直指著教室,示意媽媽要回去繼續讀。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丁公園幼兒班的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下似乎已經明白一二了。老師問道,“你們願意做君子還是小人啊?做小人的請舉手。”孩子們一個個都坐著不動。“願意做君子的請舉手。”小朋友們開始爭先恐後舉起小手。5歲的張佳豪乖巧地坐在老師懷裡,竟也已能獨立指讀,將《論語》從第一章唸到第十章。

在陳由香老師的倡導下,全民公益讀書活動從丁公園小學走向了鎮區,在政府領導的支持下,每週末都將在白水洋鎮戚繼光廟山頂及鎮政府會議室開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加入到這個行列……

小家大愛,春風化雨

“我在這裡不僅要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更要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陳由香瞭解到由於各種原因,學校裡有13個孩子還是“黑戶”時,她內心很不安。她跟當警察的丈夫李安多次提起,能不能幫幫這些孩子。李安默默地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2016年,他和同事一起來到村裡,給沒有落戶的孩子免費作親子鑑定和筆錄等。他們用時一年,上山6次,經過一系列繁雜的手續,最終辦成了這件事,陳由香心裡的“大石頭”也隨之落了地。

也許是看妻子在這裡一人身兼多職太辛苦,李安一有空就過來幫忙,打掃衛生、照看孩子,他經常笑言:“你是孩子們的母親,那我就是這些孩子們的父親。”去年寒假來臨之際,李安陪妻子上山家訪。早上6點從白水洋出發,一直到晚上8點才下山,10點到家。而做這一切,他甘之如飴。

愛心是人生成長最好的老師。作為老師的兒子,王然立許多時候因為母親太關注山裡的孩子而受冷落。陳由香總是諄諄善誘,教育兒子,讓他懂得:只有心懷“大愛”,才能心胸開闊。漸漸地,王然立理解了母親,也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一家人的愛慢慢擴散,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這個山區小學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同為教師的外甥女朱瑩雪每逢週末或者節假日都會上山幫忙。身為音樂教師的她帶領孩子們一起欣賞和學唱歌曲,接受經典音樂的薰陶。陳由香在白水洋中心校任教時的學生朱亨俊在大四的空閒時間裡也來到了這裡,幫忙管理班級紀律、維修計算機和義務代課。

王文軍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一蓑煙雨任平生

王文軍,溫嶺慈善義工協會會長。從14年前偶然的一次親子志願服務活動起,她走上了漫漫播愛義工之路,從當初的“業餘”到了如今的“專業”,從“摸索過河”到“指點江山”,她先後獲得“浙江省首批五星級義工”、“浙江第二屆優秀義工”、“浙江省十大傑出義工”等榮譽。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紮根慈善基層一線的工作者,王文軍埋頭苦幹,勤懇踏實,履職盡責。為了義工事業,她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至今,她的義工服務時間達到8000多個小時,社區、敬老院、福利院、外來民工學校,到處都有她的身影。節假日,即使是除夕、新年,都可見到她戴著小紅帽,或組織義工去慰問老人,或帶領義工為困難群眾解決燃眉之急,或策劃救助工作精準扶貧。

“眾人拾柴火焰高”。發展壯大義工隊伍成了王文軍的首要任務,她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行政、事業、企業的義工隊伍。2012年成立了市第一支企業義工服務隊,先後組織發展了新聯會、新溫嶺人義工服務隊……2015年6月,溫嶺慈善義工協會成立,慈善義工工作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義工人數已從先前的105人發展到現在的10086人,義工服務隊數量也從零開始發展到目前的60多支。

“丹心未泯創新願”。在數量的保證下,王文軍又開始提升義工活動的質量。在助學、助老、助殘等傳統的義工活動項目基礎上,她成功地策劃了“百人義診·溫暖之行”、“千人同行·倡導環保”、“萬朵鮮花·文明祭掃”等大型活動,開拓了“日行一善”、“愛心365”、“親子悅讀”、“臨終關懷”等十大特色項目,社會反響強烈,效應顯著。僅2018年1月至10月,在王文軍的帶領下,協會組織開展大小活動2210多次,參與義工2萬多人次,服務總時長10萬多小時,受益人數30多萬人次。協會連續被評為台州市慈善工作先進集體,先後獲得浙江省慈善“志願服務獎”、浙江省“敬老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俯首甘為孺子牛

王文軍投身慈善事業的身後有一位默默奉獻的男士,他就是王文軍的愛人陳海明。王文軍從事的工作,決定了她沒有休息天,一天下來,人就累得像散了架,家裡後的她一個“癱”字了得,這時,陳海明會捧上一杯熱茶,說說幾句暖心的話,一手承擔家務活。正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這14年來,王文軍才安心地全心全意堅持不懈地做義工。

作為靈魂伴侶,陳海明更是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作為“浙江省惠民慈善基金會”的理事長,陳海明義務管理這批資金,被人們戲稱“義務理事長”。為了適應慈善工作新形勢,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他積極配合,整理相關材料,藉助民政政務信息公開平臺公佈資金使用情況和救助實施情況,並定期把財務信息及時在基金會門口的公示欄公佈,打造透明慈善、公開慈善。同時,加強對惠民老年活動中心的管理,定期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每月開展暖心的“便民活動”,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休閒健身場所,全年共接待70000多人次。此外,他還堅持以扶貧濟困為重點,以實現精準救助為目標,進一步突出重點,開展傳統助醫、助老、助學項目。

大鵬一日同風起

“身教重於言教”,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陳泱竹,從6歲開始跟隨母親參加義工活動。他懂事,富有愛心,樂於社會公益事業。從2004年元旦第一次接觸到義工活動,陳泱竹就與母親一起踏上義工征程路:參加山區貧困孩子結對助學、夏日磚窯工人送清涼、環保義賣義演、保護水源植樹……10多年的義工活動,讓他學會了幫助別人,並養成了助人為樂的習慣。作為兒子的陳泱竹不但在家支持母親,更是積極利用課餘時間參加義工活動。在他的帶動下,他的朋友同學也紛紛投身溫嶺義工活動中。陳泱竹先後被評為溫嶺市第十屆“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先進人物,第三屆感動台州十大人物評選提名人物。如今,作為一名軍人的陳泱竹,更是熱心公益活動,他在用鋼槍保家衛國的同時,繼續著他的義工愛心之路。

陳冬鳳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在浙江省玉環市清港鎮茶頭村有這樣一對夫妻,50年的婚姻中,疾病不曾讓他們分開,貧窮也沒有使他們放棄,他們在風風雨雨的人生旅途中,用互相扶持來證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時光的歲月,在他們夫妻微笑的臉龐上,並沒有刻下太多的痕跡,提起生活,夫妻倆握緊雙手,四目相對,靦腆一笑。有你有我,就有家,有愛有情,就是家。

我們都知道,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陳冬鳳、阮存富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他們全家互敬互愛、家庭和睦溫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1963年,阮存富與陳冬鳳經人介紹結婚,至今已過去50多年,但說起婚後的種種,兩人仍然是歷歷在目。當時阮存富在部隊當兵,乘著探親假回來匆匆舉辦了婚禮,婚後馬上便離開妻子返回部隊。新婚妻子諒解丈夫工作的特殊性,在家中孝敬婆婆,以繡花補貼家用,讓丈夫在部隊裡安心工作。在婚後的一段日子裡,夫妻倆只有在極少的探親假期中才能相聚。儘管如此,兩人也沒有任何怨言,每次見面,總是說不盡的心裡話。

一年多後,阮存富退伍轉業回家,但也只在家呆了短短的3個月便又被調到鎮中武裝部隊工作,開始了8年聚少離多兩地分居的生活。在這8年中,他們的孩子也相繼出生,陳冬鳳在家伺候雙親,還要照顧幼小的孩子。直到1977年阮存富被調到鄉里武裝部隊時,陳冬鳳因身體不適辦理隨軍,一家人才真正的團聚在了一起。

本以為好不容易的團聚能給一家人帶來平安喜樂,但是幸福的日子沒有多久又產生了波折。1982年,阮存富因腹痛難忍被醫院誤診為盲腸炎要求入院開刀,但手術後疼痛並未減輕,後經診斷是腸梗阻。在剛剛做完手術的兩天後,阮存富又上了手術檯。在醫院的幾天是陳冬鳳多年的噩夢,看著丈夫在病床上痛苦的模樣,她的心裡比丈夫更加的痛苦。在醫院的日子陳冬鳳盡心盡力地照顧著丈夫,使得阮存富恢復地非常順利。但這個病並沒有遠離阮存富,三年後病情又一次復發,開刀住院了一月有餘;又一個三年後,又再次復發,前前後後共開了四刀,讓阮存富的身體大不如前,很難再跟上部隊的步伐,無奈之下在55歲時辦理了病退。當時,很多人都勸陳冬鳳,此時他丈夫辦病退非常的不合算,只要再堅持幾年,退休時拿到的退休工資是現在的幾倍。但陳冬鳳看著自己的丈夫憔悴的面孔,考慮到丈夫的身體狀況,毅然地支持他的決定,辦理病退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後,阮存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兒子們也漸漸大了,都要娶妻生子,家裡也因為自己多年生病開刀而捉襟見肘。於是陳冬鳳決定在鎮上擺起了小攤賣衣服。但是,家裡離鎮上有八九公里的距離,坐車都需要半個小時,可當時根本就沒有那樣的條件,於是每天天不亮老倆口便起床,由阮存富騎著三輪車帶著陳冬鳳慢慢的朝著鎮上騎去。這一騎就是8年,寒冬酷暑不曾停過。生活雖然辛苦,但是勤勞的夫妻倆從未有一句怨言,他們始終堅信,只要家人互相扶持著,生活終將是幸福的。

夫婦兩人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多年來一直言傳身教,儘管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子女都被養育的正直善良。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忙。陳冬鳳經常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個道理很實在,說起他們家,周圍鄰居也都豎起大拇指來誇。他們一家人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忙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實際行動為文明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現在,已到退休年齡的老倆口安心地享受著悠閒的田園生活。平日在院子裡種種小菜,養養小花,飯後,夫妻二人也會先沿著村裡的遊步道,慢慢散步,跟年輕時那樣,有著說不盡的話。週末的時候,一大家子總會回到父母身邊聚聚,享受這溫馨的天倫之樂。這50 年來,夫妻兩相互平等尊重,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龐文君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這是一首歌的歌詞,它唱出了很多人對家的渴望。對不同的人來說,家可能是故鄉,可能是父母兄弟姐妹,也可能是勞累一天後最想回去的地方……在我們天台縣平橋鎮,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有自己的家,但同時他們也在努力讓別人有自己的家。那就是龐金炎、龐文君共同經營的最美家庭。這家人有個特點,就是都是熱心腸,男主人是平橋鎮五一自然村的村長,忙碌著村裡的大小事務,女兒女婿在外地工作且都事業有成。不論從家人的性格、家庭的氣氛、還是從家庭成員構成來看,這個家都是一個完整的、幸福的家。

小太陽般的最美女主人

第一次見到這家的女主人龐文君,就覺得她像一個小太陽,能說會道,渾身上下充滿著正能量,但是這女主人卻成天往外跑。原來,龐文君是天台縣平橋鎮議事會秘書長,之所以成天往外跑,是因為她認為自己的家很完整很幸福了,她希望別人也能有個這樣的家。

龐文君有一個稱號,叫“紅娘達人”。十幾年前,龐文君就已經開始她的“紅娘”工作。龐文君有個特點,就是一見到適齡的男女就問人家是不是單身,如果是單身就趕快拿出一個小本子記上人家的基本情況。平日裡,碰到單位同事、朋友,甚至陌生的人,只要有人“託”她介紹,或者找對象需要“牽線”的,她有求必應。在雙方交談的過程中,文君也總會敏感地撲捉雙方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總結,對“適不適合”作出客觀的判斷。十幾年如一日,每年牽線的十幾對裡經過她的努力都能促成三四對。龐文君給人介紹對象也有個特點,那就是一個不成再介紹一個,直到成為止。社會上有不少婚介機構都是收費的,但是龐文君卻完全是免費的。不僅如此,她還倒搭著電話費、交通費,還搭上了自己的身體。但是龐文君卻覺得樂在其中。現在,龐文君的“公益紅娘”之路愈走愈遠,“紅娘”生涯也發生了變化。她開始不斷提升自己的“意識領域”,關注感情方面的公眾號,研究現下年輕人的想法,多年來,已成功為未婚男女青年牽線搭橋126對。

作為新時代的“和合紅娘”,她不僅給單身的人撮合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家,就連這個家出現裂縫,她也管縫補裂縫。自加入平橋婦女議事會15年來, 龐文君積極發揮自身作用,主動參與婦女工作,積極參與婦女維權、反家暴法宣傳、平安宣傳、環境衛生巾幗整治等活動,並加入天台縣“和合家庭幫幫團”,積極調解家庭矛盾糾紛,2015年,她更是被聘為“天台縣人民法院陪審員”。除在掌握事情來龍去脈的基礎上運用法律法規外,她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調解方法,講親情、講友情、講鄉情。一次,一位女主人找到文君,說自己裝在包裡的現金總會在家裡不翼而飛,而通過監控發現,竟是自家的女保姆所為。文君認為,保姆在女主人家工作多年,對待孩子尤其是盡心盡力,且保姆上有老下有小,希望這件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平化解。在調解過程中,文君多次與保姆女兒溝通,並不斷地與保姆講道德、講親情、講鄉情,最後,保姆將之前“借走”的錢如數歸還。在文君的教育下,保姆痛改前非,並在文君的介紹下到一家工廠就職,還因優異的表現被評為年度優秀職工。

用愛心構建最美家庭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龐文君能夠獲得“紅娘達人”的稱號,這個功勞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作為家庭的女主人,她也不斷地將正能量帶給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平日裡,村裡大大小小的事都落不下她的丈夫,他總是隨叫隨到,盡好一名村幹部的職責與擔當。在他的帶領下,村裡建起了公墓、集體屋,道路進行了硬化,每一項成績的獲得都傾注了他的奉獻和汗水,村裡老百姓有事找他,他總是第一時間照應。他們有一個女兒,在夫妻倆精心的教導和以身作則的薰陶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重點本科學校,現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女婿則是一名優秀的航天飛行員。他們這一家子,除了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外,還將熱情和愛分享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熱心公益,不遺餘力,從不間斷。有次聽聞南屏中心校要建圖書館,她當即和丈夫商量,捐助了2000元,每到兒童節、重陽節,她總是不忘給留守兒童、村裡的孤寡老人送去節日的慰問和關愛;如果聽說誰有困難,需要幫助,她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對方溫暖,這種例子舉不勝舉。

家,不需要華麗,但要有愛。家,不論大小,只要有愛就是最美的家。龐文君總說:“能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龐文君一家憑著做人的真誠與善良,用熱情照亮人間,用真情傳遞溫暖,譜寫了“最美家庭”的美好篇章。

王雪美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王雪美家住浙江省仙居縣雙廟鄉烏聖村,一家4口人—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和其他普通農村家庭比起來,這個家庭多了幾分“苦味”。王雪美本人十年前患上了視網膜神經萎縮,至今視力基本全失,聽力也日漸衰弱,只能在家做點手工活;丈夫王佳星右腿曾經骨折落下四級殘疾,工作生活多有不便,平時只能靠種田、打散工彌補家用。但現實並沒有擊垮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王雪美一家人意志堅強,相互扶持共同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在最初視力減弱、行動不便時,王雪美常常心情抑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丈夫王佳星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安慰她、鼓勵她、逗她開心,幫助她克服對黑暗的恐懼,重拾對生活的信心。“雪美,別怕,以後我就是你的眼睛。”雖然過程中磕磕碰碰,但在丈夫的支持幫助下,王雪美終於可以獨自在家裡行動自如。他們的兩個兒子也非常乖巧懂事,兄弟倆自己商量了“分工”,只要放假在家,上午你做媽媽的小柺杖,我幫媽媽做家務,下午再換過來,儘可能幫助父母減輕負擔。大兒子對母親說:“媽媽,高中畢業我就出去打工,減輕家裡的負擔。”小兒子則被評為2012年度仙居縣教育東部板塊“孝德之星”。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夫妻倆因行動不便,年收入微薄,家裡也沒什麼積蓄。父親生病住院期間,需要人在醫院陪伴,王雪美主動對兄弟姐妹說:“雖然我拿不出多少醫藥費,眼睛也看不見,但守在床邊給爸遞遞水喂喂飯還是可以的,你們放心忙去吧。”每天早上她都要給父親梳頭,晚上幫父親洗腳、擦身子,幫他翻身。為了不讓父親寂寞,還常常陪他聊天。老父親身體好轉後,王雪美才一同從醫院搬回家中。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可王雪美家庭卻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種大愛。前溪自然村的年輕人多外出務工,只留下老人在家,生活方面常有不便。他們一家一直樂於關心鄰里,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話不說,儘可能地給予幫助,兩人的謙和熱心一被提起,大家總愛伸出大拇指:這一家沒得說。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王雪美夫婦吃苦耐勞,勤儉持家,一分一釐,一釘一鉚,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把錢花在刀刃上。兩個孩子的衣服鞋子,幾乎全是親友孩子穿過或者自己織的;家用的板凳、菜籃和孩子從小的玩具等都是丈夫王佳星親手做的。日常生活中,他們習慣把淘米水用來澆菜,洗完手及時關掉水龍頭;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不開無人燈;分類投放垃圾等等,不僅節約了很多資源,也幫助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這一家人的自立、自強的精神感動著村裡的老老小小,沒有一個人不稱讚。

成家十幾年來,王雪美夫妻恩愛、孝老愛幼、和睦鄰里,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讚美。

陳敏敏家庭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滑動觀看)

在三門,有這樣一戶家庭,家裡的三個孩子個個出類拔萃,學有所成,並且誠實善良、寬容樂助,一家人其樂融融,相親相愛,這就是陳敏敏一家。對於陳敏敏來說,現在的生活簡單又幸福,因為她手把手培養了三個十分優秀的孩子。陳敏敏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72歲,一直從事教育事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非常注重細節方面的引導。

創造條件,讓孩子從小熱愛讀書。老大盧海,從小與在供銷社工作的外婆一起生活,鄉村供銷社設有各色各樣的課外書出售,這讓小盧海樂壞了,他愛護書、愛讀書,整天蹬在書櫥旁反覆翻閱,快快樂樂讀書,認認真真思考,增長了知識,啟迪了智慧,並養成了終生愛讀書的好習慣。他5歲讀小學,10歲讀初中,15歲高中畢業,並以全縣第一名高分考入浙江大學。只要是休息日,他都到圖書館讀書。他曾對我說:“浙大圖書館的書,是許多大師的著作,書讀多了,就能形成自己做研究的思想方法。”同窗學友欽佩調笑:“你個子一米八六比別人高,知識面比別人更寬”。 19歲被評為“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生”,是校長親授十五名獎章的最年輕一個。

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善良寬容樂助。盧海八歲時在馬路上撿到5元錢,就在原地等了一個多小時,嘴裡喊著:“有人掉錢嗎?”93歲的外婆至今還嘮叨著這拾金不昧的細節。讀大學時經濟條件不好,盧海常把獎學金與同學分享,當母校三中校慶時資助1萬元。老二盧珊在臺州市檔案局工作,經常做義工、經常去敬老院、孤兒院做好事。老三盧濤為人慷慨,樂於助人。曾贊助母校同學會人民幣2萬元。事業有成後,幫助了不少困難戶和單位。其中包括三變科技有限公司“上市”等。

做好本職工作,多與子女溝通。陳敏敏在二小任教的班級,曾連續三年獲全縣統考第一。教師職業是既崇高又辛苦的工作,如何多與子女接觸溝通,很有講究。晚上,為不影響孩子做作業,她不開電視機,認真備課。入睡前,與子女聊當天在學校學習和生活情況。小孩與大人一樣,難免犯錯誤,大人要肯定鼓勵孩子好的一面,寬容對待不夠一面,認真指出錯的地方,講一些針對性的故事給他聽。她覺得做教師,對女性來說,是一個極好的職業。雖累一點,對培養子女極有好處。星期天可以在一起,寒暑假那麼長,又可以在一起。這對與子女及時溝通,提供了極好條件。

培養孩子,學會勤儉節約、刻苦學習、獨立自強。老大盧海,從小學到中學,幾乎不會花錢買東西。讀浙大,他體諒家境,靠獎學金度日,幾乎沒用家裡的錢。在上海物理研究所讀研獲得海外留學基金會獎學金。赴澳大利亞攻博期間,非但沒用家裡錢還資助家裡解決困難。在美國攻讀兩個博士學位十年期間,也沒用家裡一分錢,反而花錢孝敬老人。老二盧珊,習慣勤儉家風,幹起家務,又勤又快。她能體諒母親的安排,高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兼讀電大。老三盧濤,在山村芹溪,由奶奶帶到九歲。五歲時,百數內加減口算如流,六歲時,會上山打柴,敢提著十來斤重的大白鵝,一個人乘公交車,送給二十里開外的外婆。農村生活沒有像樣的零食,陳敏敏每星期天去看望,他從沒向母親要過一分錢。值得欣喜的是,這段清苦的童年生活,沒有影響他日後慷慨樂助的天賦秉性。

牽掛子女,期盼團聚。老大在國外只有聖誕節,沒有中國的春節和清明節,無法回家,只好打電話問候。他通話時間最長,似乎有講不完的異國風情和家鄉的牽掛。聊起家常,個把小時通話時間是常事。老二每週通話最準時,母親節打電話祝福記得最牢最及時。老三年年春節回家團聚,年年清明回家上墳,公務最忙、家事最大,他都能妥善安排,數十年來,春節、清明節,沒有一次缺席。三個子女都很孝順長輩,熱愛家鄉,對陳敏敏來說,已夠欣慰了。她感到很幸福。三個子女事業有成,雖自己已年過古稀,而93歲的老母仍然健在,家庭和睦,不請保姆,生活都能自理。子女多次勸找保姆,殷殷孝心令長輩欣慰。

三個孩子在各自的成長軌跡上都書寫著優秀的篇章,而這背後離不開這位優秀的母親。一手“棉花糖”,一手“小木棒”,這是三個孩子形容媽媽的話。從中可以看出,從小對於孩子的教育,讓陳敏敏在付諸母愛的同時,把握尺度做好約束。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婦聯積分·福連大家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只需688積分即可免費兌換高強度耐熱餐具限2份。兌換地址:路橋區婦聯。聯繫電話:0576-82441547。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須下面鏈接進.才可賺到積分

◆閱讀點“在看”可得5分/篇,由此進!◆分享朋友圈或微信群,可得6至11分/篇!◆每日簽到,輕鬆賺取積分!

點擊下圖進入.積分兌換禮品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點擊上圖直接進入“微主頁”

識別二維碼,關注浙江女性

台州9户人家获评浙江“最美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