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柴荣祖籍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祖父柴翁、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柴氏。

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其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柴氏无子,便收养其兄柴守礼的第三子柴荣作为儿子, 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经商,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及冠后弃商随郭威从戎,征战四方。

乾祐三年(950年),后汉皇帝刘承祐由于猜忌这批帮助其父建立后汉的开国功臣,密谋将他们一一铲除,不料事情泄露。郭威在紧急之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讨伐刘承祐。郭威愤而起兵,留养子郭荣留守邺都,坐镇后方,便率领大军直扑都城开封。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御,然而由于其昏庸无道,又猜忌功臣,以致节节败退。眼见郭威步步逼近,刘承祐竟然想出了个昏招,一不做二不休将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屠戮一空。

郭威彻底暴走,一路攻入都城,刘承祐死于乱军之中,广顺元年(951年),郭威正式称帝,建立后周。

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是月丙申,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年富力强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当了皇帝后的柴荣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目标: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即位后的柴荣在政治上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这种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哗众取宠,只作作样子。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他还整顿禁军,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柴荣率军打算从水路进攻南唐,但有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柴荣亲便自前去察看,几天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得以出征。

在文化上,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 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曾多次亲临史馆视察藏书情况,见藏书太少,便下诏采取激励政策,钦定凡献书之人,均给以优赐。聚而又校,选常参官30人,对所藏图书进行校雠、刊正、抄写,并令在书卷末署校书名衔。为后周国家藏书奠定了基础。

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在经济上,他均定田赋,降低税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鼓励农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兴修水利工程,解决灌溉问题,疏通漕运,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后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