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上訪”為“下訪” 增強群眾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主動下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每個領導幹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蘊含了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體現了一種為民請命、替民著想的溫度和關懷。幹部走下去了,群眾滿意度就會提升上來。領導幹部應該把下訪接待群眾作為開展群眾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作為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帶著感情和責任,經常深入基層,主動為群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努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端正下訪態度。領導幹部下訪,首先應擺正同群眾的關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工作路線,心中始終裝著群眾,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繫,做到與群眾“同頻共振”。領導幹部下訪,是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的有力舉措。領導幹部帶著深厚感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化解信訪突出問題,有利於廣泛聽取民意、吸納民智,提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有利於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增加社會凝聚力,由於提高幹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幹部把握全局、推進改革發展的能力。領導幹部下訪,是從源頭做好信訪工作的一項有力舉措。信訪工作是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領導幹部主動及時下訪,有利於及時發現信訪苗頭性問題,把問題消除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有利於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保證矛盾糾紛及時化解,有利於減少群眾重複上訪、集體上訪和群眾信訪成本,維護良好有序的信訪秩序,真正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健全下訪制度。領導幹部下訪,貴在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必須靠健全的制度來保障。2013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群眾工作過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要求把領導幹部接訪下訪作為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群眾的一項重要制度,與下基層調查研究、深入聯繫點、幫扶幫困等結合起來。今年2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健全信訪工作長效機制推動解決信訪問題的意見》,要求要更多采取重點約訪、專題接訪、帶案下訪、下基層接訪、領辦包案等方式,把行政資源集中用於解決重大疑難複雜問題、檢驗施政得失、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督查問效上。推進領導幹部下訪,就要高標準、高質量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具體要求,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不斷規範工作程序,不斷細化保障機制,推動領導下訪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注重下訪實效。領導幹部下訪關鍵是為群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傾聽民聲、集中民智。沒有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沒有傾聽到群眾真實呼聲的下訪,就是形式主義,不僅沒有實際作用,還會產生負面影響,降低黨委政府公信力。領導幹部下訪就要在解決問題、提高接訪質量上下功夫,從源頭上化解各類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帶案下訪。領導幹部應結合分管領域和聯繫點的信訪形勢、特點,選取群眾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社會關注度高的重大疑難信訪問題,一件一件認真研究,制定預案,提前做些“功課”,提高下訪針對性。要“一包到底”。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敢於負責,對下訪處理的信訪問題,深入研究“會診”,努力推動問題解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問題,一定要有明確意見和態度,明確主次責任,親自協調督促;對一些因政策不完善而導致的信訪問題,要提出治本之策,切實做到“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結果”。要依法依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運用法律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最具權威性,也最少後遺症。在下訪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堅持在法律和政策底線內化解矛盾,不可一味“花錢買平安”。要綜合施策。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特別是對“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訪個案,要在“情”字上下功夫、在“幫”字上想辦法,做到感情溝通到位、幫扶救助到位,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壓實下訪責任。切實把信訪責任傳導到全市各級領導幹部,就要有嚴密的考核評價、檢查督導和追責問責機制。要建立領導幹部信訪工作實績檔案,把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包案,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情況作為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在選拔任用和獎懲中予以運用。黨政主要領導應親自檢查督促,高位推動落實,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包案工作開展情況的督促檢查,對落實情況進行通報。嚴格追責問責,對不落實接訪下訪包案工作,或者接訪下訪包案只搞形式,不解決問題的,給予嚴肅批評;對因只接待而不處理實際問題而引發群眾越級上訪,造成不良影響的,嚴肅追究有關領導責任;對因工作失職,無視群眾疾苦,推諉扯皮,激化矛盾,給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按照中央《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和《湖南省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嚴肅處理。通過壓實信訪責任,深入推進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妥善化解疑難複雜信訪問題,為深化對標提質旅遊強市戰略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