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隧道40年,他不僅為了守護這條天路,也為了守護50多位犧牲的戰友……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今年64歲的張生林是青藏鐵路德令哈工務段關角隧道的一名退休養路工人。“關角”,藏語意為登天的梯。這裡常年高寒缺氧,環境惡劣,年平均氣溫只有零下0.5℃。於1958年開工建設的老關角隧道,位於青海省天峻縣境內,隧道全長4.01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由於受當時艱苦自然環境和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工程建設反覆停工復工,至1982年隧道正式通車,前後跨度25年,是當時青藏高原工程建設史上的一個創舉和奇蹟。

在近40年的歲月裡,這條隧道和張生林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1975年,鐵道兵第十師在西寧至格爾木區間修建青藏鐵路第一期工程。當時在鐵十師47團2營服役的張生林和戰友們奉命在關角山上打通一條長4公里的隧道。關角山地質情況極為複雜,常有透水、落石等災害。

一次山洞塌方,張生林和上百名戰友被困三天兩夜才獲救。經過4年苦戰,他們終於打通隧道,但50多條年輕的生命卻長眠於此。

1980年代初,張生林轉業到青海地方鐵路部門工作。到2003年,按相關政策,張生林已經可以退休回家了,可他卻向領導提出了回到關角隧道,擔任養路工的請求。

“我當兵後的第一個工程就是關角隧道。我希望自己的最後一班崗也在關角隧道。在這裡堅守著,我才覺得對得起犧牲了的戰友們。”

抱著這樣的信念,張生林義無反顧地在2004年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關角隧道。在這個別人抓鬮都不願意來的深山養路段,他又默默堅守了10個春秋。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其間,有已經是鐵路部門領導的老戰友請他“出山”任職,被他婉拒。

面對記者,說起修建關角隧道犧牲了的55名戰友,他一次次痛哭流淚。

“好多十幾歲的孩子,火車都沒坐過,就犧牲在鐵路工地上了,他們都是和我一起工作的好兄弟。我能多活40年,還有什麼不甘心的?”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關角山展線也叫“燈泡線”,是老關角隧道的一大特點,原來火車經過“燈泡形”的關角山展線盤山而行,需要2個小時的漫長時間,嚴重製約了青藏鐵路運輸能力,成為當時青藏鐵路的運輸“瓶頸”。

2007年,為提高鐵路運力,新關角隧道正式開工建設。全長32.645公里的新關角隧道是西格二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國內最長的鐵路隧道和世界上最長高原鐵路隧道,設計為雙線雙洞,其軌道平面最高海拔達3497.45米。

張生林明白,新關角隧道開通運營的那天,他和戰友們用鮮血和生命修築的老關角隧道就將成為歷史。新隧道開工7年,他從來沒去工地上參觀過。“心情很複雜,就像大兒子看到媽媽生了小兒子,肯定會失落嘛。”

在新關角隧道全線貫通的前一天,張生林在多方邀請下來到新隧道施工現場。看過了新關角隧道,張林生感慨萬千:“其實我內心一直希望能幹到新關角隧道開通的時刻,現在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新關角的運輸能力比老關角強百倍,不過,老關角隧道還是心中最深的情感寄託。年輕的時候很苦,但是現在想起來,值了!”

在新關角隧道開通後,張生林作為一名養路工又一直在維護著它的安全。為了關角隧道建設犧牲的50多名戰友,被安葬在附近的烈士陵園。每年,張生林都會去祭拜他的戰友。在他的小本子上,記錄著每一名戰友的名字。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新關角隧道的通車,有效解決了制約青藏鐵路西格二線運輸瓶頸的難題,新關角隧道的列車運行速度由原來老關角隧道的60公里/小時提升到140公里/小時,運營時間由原來的2個小時縮短為20分鐘,提高了運行速度,提升了青藏鐵路運輸能力,對完善西部地區尤其是青藏兩省區的鐵路網結構,加強青藏兩省區與內地的經濟聯繫和人員往來,增進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具有重要意義。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新老關角隧道的變遷,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青藏鐵路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成為高原鐵路建設運營史上的典範。

坚守隧道40年,他不仅为了守护这条天路,也为了守护50多位牺牲的战友……

“這是我們國家強盛的標誌,我為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我的戰友九泉之下也會安心!張生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