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印度小城居民區:像八十年代的中國,鄰居們都相互認識


在印度旅行期間,去了印度西北部地區的一座小城市,貝卡內爾。這座城市在印度也就是一座四五線的偏遠小城市,跟現在的中國相比更是連一座西部的縣城都比不了。不過我在這座城市的居民區之中卻感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與淳樸。雖然落後,雖然髒亂差,但是他們的生活卻未必不幸福。

印度大部分的城市都沒有小區,沒有住宅樓,這座四五線的小城自然也是如此。這裡還保持著城市最初的樣貌,一切都是自然發展起來的狀態,沒有經過規劃與設計。大家都住在一些一兩層的自建房裡。像中國八十年代北方的一些衚衕,也像一些南方的鄉村。

這樣的社區之中確實並不乾淨也不衛生,牛羊橫行,路上還總有牛糞,四周也散發著一些鄉村獨有的味道:牲畜糞便的味道。很多人將牛羊直接拴在家門口,而路上也總棲息著一些無主的流浪牛。不過,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或者說,這就是他們的正常生活。


不少人的家門口都這樣拴著一些牛羊等牲畜,他們沒有院子就直接養在自家門口。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這樣的居民區是比較安全的,牲畜拴著門口也不會被人偷走。

在這個居民區閒逛,碰到的所有人都很熱情。看到我這個外國人會熱情的打招呼、微笑,雖然語言不通,但是能夠感覺到他們的淳樸和善意。

白天的時候,居民區的街道上,到處都是人,人們在自家的臺階上或者一些店鋪的門口隨意的坐著,聊著天。這也讓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想起那時候的衚衕和鄉村,大家生活在一起,整條街道的人都認識,彼此相熟,串門聊天。

相比於封閉的小區,裝著好幾層防盜門的住宅樓,生活在這樣社區裡的孩子也許才是最快樂的。可以在街道上隨意奔跑,扯一嗓子就能喊出一大群的小夥伴,一起歡笑打鬧,見到外人他們也不必生怯害怕,因為他們知道,這裡是他們的地盤,周圍的所有人他都認識,所有的大人也都會保護他們。

與小區相比,這樣的社區當然也是落後的,沒有固定的娛樂活動場所。但是對於孩子們而言,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也就意味著所有地方都可以是他們娛樂活動的場地。可以在自己的家門口打羽毛球,在不會有汽車經過的路上踢足球,如果一不小心將球打到了房頂,也一定會有大人來幫他們拿下來


而街角那充滿各種零食的小賣鋪一定是孩子們最嚮往的地方。

幾位正在幹活的建築工人看到我臉上也馬上露出笑容。他們正在蓋一座房子,與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一樣,這裡蓋這種家庭住房還沒有任何的機械化,全部都是人工完成。他們停下手中的活,我給他們拍下了這張合影。

一位青年男士端著一件金屬的水壺跟他的一位鄰居合影。印度人現在還很流行使用這些金屬的器皿,因為現在的印度還是一個沒有什麼製造工業的國家,日常用品中手工業佔了不小的比重,這些金屬的器皿就是手工打造的。

我準備在馬路上給這位穿著耐克標誌T恤的男士拍一張照片。可就在我準備按快門的前夕,一輛摩托車突然快速衝過來,一個急剎停在他旁邊。然後兩人會心的一笑,讓我給他兩拍一張合影。這樣的一個小插曲瞬間便讓人感覺到了這個居民區之中友好的氣氛。大家都彼此相熟的生活環境,一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真的很讓人懷念。

這個居民區之中的打印店,非常小的一家門店,裡面放的是一臺古老到可以放進博物館當古董的打印機。而當地的一些報紙和傳單都是在這樣的小作坊生產出來的。


一位大叔正準備把一輛板車套到牛身上。他養的這一頭是一頭印度瘤牛,在當地地位很高。雖然他會驅使牛來幹活,但是也會好生伺候著這頭牛,甚至連牛身上都洗刷得乾乾淨淨。

一位慈祥的印度大叔坐在自家打印店的門口,臉上流露出熱情的微笑。

坐在門口聊天的印度大叔們。這裡雖然都是一些自建房,但是也有些條件不錯的家庭,把自己的房子蓋得很是豪華,外牆還刷著漂亮的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