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易中天說北京是城、上海是灘、武漢是鎮、成都是府、廣州是市、深圳是特區、重慶是邑。我卻總喜歡用情感去評價一個城市。而不僅僅是經濟和文化。一直以為只有上海才會有張愛玲、三毛。就像只有北京才會有季羨林、王國維那樣!城有城的深沉,府有府的安詳,市有市的嘈雜。可我迷惑的是一直不知道怎麼去給深圳在自己心中一個好的定位。深圳有慕容雪村,有他的《深圳向左,天堂向右》,它不象《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那樣的悲劇。深圳還有歡樂谷,有世界之窗。不同於長沙。長沙的世界之窗票價是不怎麼貴。可是裡面很多都是虛的。給你玩十六個項目的可能你玩了一天也就看到幾個。還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深圳有嘈雜的廠房,也有藝術的嶺南文化。 長沙有什麼文化?好像外地人首先想到的是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超女快男等等,首先想到的是五一路酒吧,黃興路步行街,雖然說長沙有嶽麓書院,有千年學府,有橘子洲頭等等,但是好像都只是歷史。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沒有去過成都,卻聽說成都是出奇的閒,也許成都人都比較喜歡等吧。諸葛亮躬耕南陽不也是在等嗎?至少比長沙好,長沙人是不知道做什麼,不知道等什麼。所以在長沙的街頭小巷裡就只能聽到一陣陣的麻將聲。成都人喜歡喝茶,廣州人也一樣。但不一樣的是成都人是在品茶。廣州人的去茶館大部分是為了填飽肚子,因為他們不僅僅只是喝茶。長沙也喝茶,但是長沙的茶館就是牌館,長沙人一口檳郎,一口香菸,然後端起茶杯像是在漱口。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雖然自己生在湖南,長在湖南。省會的長沙對我的印象卻一直不是很好,單從經濟來說是工資低的要死,消費高的要命。特意問過長沙人,主要的原因是長沙的高校多,所以相對的說網吧、酒吧等娛樂及消費場所就多。長沙人最會賺那些千里迢迢來長沙深造的大學生。再有就是長沙這幾年的城市改造,拆遷的房子比較多。曾經去租房子的時候看到一戶家庭快要拆遷的房子裡面卻重新的裝修了一次。開始不明白。後來問人才知道,裝修好政府補貼的就多。呵呵……長沙人特別會賺政府的錢。來長沙,在火車站不要買東西,一份盒飯可能就要幾十塊,還不一定吃飽。十元一包的煙你給他十塊錢他要把你錢撕個角叫你再換個面值大的!給他一百後他會不知不覺讓你損失幾十塊。來長沙找工作最多的永遠就是業務和酒店服務。也許很多人都會說全國很多城市都這樣。但是我覺得至少深圳、上海、東莞、廣州不是這樣。最近這幾年長沙的經濟確實用突飛猛進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西站改造,南站改造,萬家麗高架,湘府路高架,1.2號線的地鐵,3.4.5.6號線的建設,現在的長沙首先是堵城,韶山路,芙蓉路,萬家麗一到上下班就是車展。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規劃多年的長株潭融城被一個綠心隔開,株洲向南,長沙向西,湘潭有意拉攏長沙,但是長沙好像不怎麼給面子,長沙更願意接近株洲,但是讓人費解的是長沙連接株洲的洞株路最高限度只有70.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這些年,省裡把最好的資源幾乎都給了長沙,長沙的四大名校,長沙的湘雅系醫院,教育醫療的傾斜使得大部分人置業首選長沙,不得不說長沙對於房價控制的確實挺好,現在長沙周邊的其他地級市房價相對於長沙來說沒有優勢,但是一個戶口一個社保限制了太多太多想置業長沙的湖南人。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人好面子,各大街都可以看到有商販在賣假冒的名牌。而品牌店多的黃興路卻很少有人買東西。在上海的時候經常看到美特斯邦威的專賣店人流擁擠。從人民廣場到世茂廣場再到世紀廣場。也經常看到消費者排隊等著專賣店的商品,雖然那大多數是因為打折。長沙人老愛把“惟楚有才,與斯為盛”掛在嘴上,因為那塊匾在嶽麓書院。長沙是出過劉少奇、胡耀邦等,可我覺得比起湘鄉來說還是少了點。長沙好像最想也一直把自己定位為文化城市。現在的長沙有何立偉,有王躍文,還有唐浩明。往遠的說還有易中天。城市定位是沒錯,可是我覺得最先應該主打的還應該是經濟。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曾經看過一個討論會,說城市名片是主打經濟還是主打文化。有人說深圳只能打經濟,可是現在的深圳卻越來越有文化氣息了。它在住抓深交會的同時努力的發展著文化。簡單的從入戶深圳來說就是這樣。雖然不能說它是對是錯,但它至少證明了深圳對城市文化的發展有著強烈的期盼和奮鬥。同時,在我看來,東莞和深圳的公園比長沙的要多的多,而且基本是不收費的!幾年前長沙的一個小小的曉園公園都要著門票。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長沙這幾年發展確實迅速,三一中聯的飛速發展,汽車工業的快速引進,從十年前的比亞迪到現在的三菱、廣菲克、大眾、福田、眾泰等等,長沙從一個消費性城市正逐步轉變為生產性城市。長沙《智能製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關於支持工業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的若干政策》等政策與規劃相繼出臺,作為發展智能製造的“頂層設計”,促使製造業藉助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換道超車”,建設新的智能製造生態體系。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星沙,作為長沙一個老工業基地,一直以來未曾歸屬到長沙市區,誠然,長沙縣是湖南作為經濟強縣的一張名片。但是如果把星沙作為長沙市的一個區應該來說相對於政策扶持及教育醫療來說對長沙縣及長沙市都是一個大的飛躍。目前的長沙更加側重於望城及寧鄉。望城作為長沙最新的區。藉助湘江新區的優勢,招商引資及交通建設迅速發展。寧鄉與望城同為長沙西大門,一個湖南最年輕的市,正以年輕的姿態自信的走在長沙各市區的前列。

長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