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光電“一”字跌停冤不冤

受媒體質疑文章的影響,5月13日亨通光電股價“一”字跌停。隨後,在當日晚間,亨通光電發佈了澄清公告,對文章中所質疑的內容予以否認。亨通光電澄清公告多少會減輕一些市場的恐慌情緒,但在被大單封死跌停的背景之下,澄清公告的利好效應能有多大尚不好說。至於亨通光電冤不冤,市場表現會給出最後的答案。

從報表來看,亨通光電的業績尚可,市盈率也不高,屬於典型的白馬藍籌股範疇,按理說這樣的公司本應讓投資者放心長期持有,但是它卻因受到媒體的質疑而“一”字跌停。

不管真相如何,亨通光電的股價已因此遭受重創,而且市場的恐慌情緒嚴重,截至5月13日收盤,亨通光電跌停板封單依然高達約55.6萬手,對應市值逾9億元。試想,如此大額的封單並不單單是那些不是很熟悉財務數據的普通散戶構成,說明一些大戶或者機構投資者也對質疑內容有所擔憂。

實際上,亨通光電冤不冤,歸根到底要看市場投資者的態度,尤其是那些大戶或者機構投資者的態度。在亨通光電披露澄清公告之後,那些主要的機構投資者的態度選擇將極大概率決定亨通光電後續的股價走勢,如果它們相信公司的澄清,則可能選擇放棄拋售股票,甚至可能轉而抄底,而亨通光電的股票也就可能止跌企穩。反之,亨通光電股價可能仍會承壓。

任何一隻白馬股在成長的道路上都並非一帆風順,貴州茅臺也曾遭遇過媒體的質疑,股價也有過短期的承壓,但最終市場的投資者還是選擇了相信上市公司,因而貴州茅臺的股價才能走出慢牛、長牛。至於亨通光電,如果公司自身真的沒有問題,那麼短期承壓之後一定會有理性的資金進場佈局抄底。

實際上,市場投資者對白馬股的期待本就很高,任何的投資風險都可能觸動投資者敏感的神經,股價也會因此出現異動。也正因為如此,上市公司才更應該加以重視,“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環節的資金流動最好簡單明瞭,把錢直接打給供貨商,直接從下游客戶手中收款,別弄出太多的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

尤其是應收款,容易滋生太多的操縱空間,一旦金額過大,很容易令投資者生疑,因而上市公司在具體操作中務必要守法守規矩。

雖然亨通光電發佈了澄清公告,但投資者是否相信則是另一回事,投資者已經成為“驚弓之鳥”,亨通光電要想讓投資者心中踏實,僅僅靠動嘴皮子還明顯不夠。

本欄認為如果亨通光電大股東此時能夠拋出一份真金白銀的增持計劃,展示一下自己對於公司後市的信心,將對於穩定股價很有好處,而且可能比一份澄清公告的利好作用要大得多。當然,如果大股東資金面緊張,由上市公司出面回購股票也是可以的,目的只有一點,讓投資者能夠感受到上市公司以及大股東的誠意和自信,在面對質疑的時候,讓投資者能夠多一份持股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