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龍紋鮮卑頭 晉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白玉袞帶鮮卑頭是上海博物館一件頗為引人矚目的藏品,扁平的器身上透雕一龍紋,長首,長角,彎頸,軀身蟠曲,滿飾鱗紋,細尾下卷。龍軀上鑽有二十餘處不透之小孔,原應為鑲嵌寶石之用。據考證為晉代皇帝的御用之物。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器邊框亦有小孔若干,當為供金屬絲與袞帶縫綴之用。器背面兩側邊各有共計四十六字,記載了製作年代、製作機構、器物名稱、製作工時、監造官員姓名等,從而為後人研究提供了詳盡的信息,在目前所見玉器中極為罕見,故顯得尤其寶貴。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治上分裂,爭戰頻仍,交通阻塞,西域的玉材來源亦受到限制,導致了玉器製作從兩漢的高峰跌落下來,出現了數量少,工藝簡單、品種少的低谷現象,可能僅在各個小朝廷中存在玉作機構,製造供皇室使用的玉器。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此器採用透雕手法,整個龍形雄渾矯健,作俯首攀爬造型,龍身扭曲成波浪形,細尾分支,捲曲下垂。與一般張牙舞爪的龍紋相比,此種俯首的造型並不多見。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龍頸腹部排列整齊的鱗紋,腰部為細格紋,尾、鰭、爪則以長陰線條表現紋理,龍眼內凹,閉嘴扣齒,五官琢刻精細,線條委婉流暢,工藝奇巧精湛,屬西晉時期難得的佳作。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鮮卑頭背面銘文分為兩行,右為記錄製作日期、工時和監造機構的“庚午,御府造白玉袞帶鮮卑頭,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功七百”。左邊則記錄一些監造官名:“

將臣範許、奉車都尉臣程涇、令奉車都尉關內侯臣張餘”。範許、程涇、張餘等具體人名則於史不載,無從稽考,但其所任職官則可從文獻中獲得印證。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從器背的銘文可知,這件鮮卑頭“用功七百”,即耗費700個工時製成。東漢永平六年《開通褒斜道石刻》中有“凡用功七十六萬六千八百餘人”的說法,所謂“功”指一個勞力一天的工作,說明如果由—個工匠製作鮮卑頭,需七百天才能得以完成。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顯然,這是與銘文在同一年完成的記載有牴觸的,因為一年只有三百多天。但如果我們把七百工理解為雕刻一件作品的工序,需要多人同時或,分工協作,則此問題就能夠得以較合理的解釋。在古代制玉工具較簡陋、落後的情況下,如此鏤鎪繁複、精雕細琢的器物耗費了七百個人工應該是屬於正常範圍之內的。海棠給大家算一筆賬,如果按照當今每天200元工費計算(玉雕大師會更高),這件鮮卑頭雕工就花費了14萬元。

鏤鎪繁複、精雕細琢|古代雕刻一件玉器耗費多少工時?

文字 / 上海博物館

攝影 / 上海博物館 / 南山海棠

整理 / 南山海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