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國際葡萄酒權威機構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在巴黎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2018年全球葡萄酒產量、消費量、進出口貿易以及葡萄種植面積數據。

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瞭解到,在經歷了2017年的低谷之後,2018年全球葡萄酒產量達到292.3億升,歐洲依然占主導地位,接近總產量的70%。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以及美國是前四大葡萄酒生產國。全球葡萄園面積並沒有太大改變,排名第一的是西班牙,緊隨其後的是中國、法國。2018年世界葡萄酒消費量趨於平穩,美國是最大消費市場,法國、意大利和德國位列其後,中國有所停滯,在葡萄酒產量和消費量上都有所下降。

2018年產量創15年來最高值

歐洲佔比高達62%

2018年是非常好的一個年份,世界葡萄酒(不包括葡萄汁和酒醪)產量達到了292.3億升,這是近15年來的最高值,相對於2017年的250億升,產量增加了42.3億升。由於天氣的原因,去年產量大幅度下降,是過去60年來最低值。


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全球葡萄酒產量(2000年-2018年)

排名前三的葡萄酒生產國分別是: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三者的產量在2018年都有22%-26%的增幅。當然,歐洲其他國家的葡萄酒產量相對於2017年也有一個明顯的增長。

到目前為止,歐洲依然是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區域。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三個國家的產量總和超過了世界總產量的一半,達到了51%。2018年歐洲總產量為181.9億升,佔全球總產量的62%,但是這個佔比略有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歐洲對於葡萄的種植以及葡萄酒的釀造有非常嚴格的制度,而歐洲以外的國家,只要有相關需求,開闢新的葡萄園是一件相對來說簡單的事情。


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各國葡萄酒產量(2017年-2018年)

緊隨三個國家之後的最大產酒國便是:美國、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和德國。它們佔了全球總產量的25%。除去德國,剩下四個新世界國家的產量總和是總產量的22%。美國非常穩固的居葡萄酒生產國第四位,在2018年有非常小的一個漲幅,產量為23.9億升。

全球葡萄種植面積略有下降

中國保持低速增長

世界葡萄園面積仍然保持在740萬公頃左右,從2003年的780萬公頃一直平穩下降。西班牙面積最大,為96.9萬公頃,緊隨其後的是中國(87.5萬公頃)、法國(78.9萬公頃)、意大利(70.2萬公頃),這些面積涉及用於各種目的的所有葡萄種植面積,而不僅僅是葡萄酒。


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全球葡萄種植面積(2000-2018年)

大部分歐洲葡萄的種植面積幾乎都是平穩的,並沒有大的變化,例如:西班牙、法國、羅馬尼亞、希臘、德國和瑞士。


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2018年全球葡萄分佈

歐洲以外,有兩個葡萄種植面積增長十分明顯的國家:中國,繼續增長並鞏固其作為世界第二大葡萄種植國(但增長的部分很少用於生產葡萄酒)的地位,達到87.5萬公頃(增長了1.2%);墨西哥,增長1.7%至3.4萬公頃。此外,新西蘭增長了0.6%至3.9萬公頃。

全球葡萄酒消費量保持平穩

中國位列第五

2018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費量保持平穩,大約246億升。在21世紀初期,全球葡萄酒消費量顯著增加,並在2007-2008年達到一個頂峰。2009年以後,消費量相對來說比較平穩。應該注意的是,“葡萄酒消費量”大部分時候是很難被準確統計,只能是一個估計值。

自從2011年之後,美國連續八年來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費市場,達到33億升。排名第二的是法國(26億升,下降了0.7%),緊隨其後的是意大利(22.4億升,下降了0.9%),德國(20億升,增長了1.3%)。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是中國,剛好達到18億升,下降了6.6%。

排名前五的消費大國總消費量,佔了全球總消費量的49%。

排名第六的英國也是一個正在下降的市場,下降了2.6%至12.49億升。大多數其他歐洲國家都顯示出增長,即使是那些長期下滑的國家:俄羅斯(增長了6.9%),西班牙(增長了1.8%),葡萄牙(增長了5.4%),羅馬尼亞(增長了8.7%),荷蘭(僅增長了0.7%),瑞士(增長了2.9%)和匈牙利(增長了3.9%)。瑞典和比利時的數字停滯不前,令人失望,而奧地利(下降2.6%)和希臘(下降8.7%)則更糟糕。


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全球葡萄酒消費量(2000年-2018年)

另一個有趣的數字是人均消費,葡萄牙處於領先地位,其次是法國,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時。

自21世紀初以來,國際葡萄酒貿易開始爆發。出口額從2000年的134億歐元增長到2018年的313億歐元,增長了134%。與2017年相比,2018年出口額增長1.2%。數據顯示,全球葡萄酒貿易不僅往來越來越頻繁,而且進出口葡萄酒的均價在上漲。

全球出口量前五的國家:西班牙,意大利,法國,智利,澳大利亞

全球出口額前五的國家: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智利

2018年葡萄酒進口量前五的國家:德國,英國,美國,法國,中國

2018年葡萄酒進口額前五的國家:美國,英國,德國,中國,加拿大

德國、法國進口葡萄酒更多集中在低端產品上,法國可能是因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西班牙的散裝葡萄酒。美國、日本傾向於進口價格偏高的產品,而在全球範圍內,相對而言,中國進口葡萄酒均價較為平均。

近五十年產量最低的2017

全球葡萄酒仍然過剩

葡萄酒的減產,在一段時間來似乎已成為全球現象,而對應的市場消費量則較為穩健,整體價格水平則有上漲趨勢。減產與市場衰退之間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其或許也是醞釀變革、逆襲的訊號。

來自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數據顯示,由於歐洲許多主要葡萄酒生產國遭遇霜凍、冰雹等惡劣天氣,新世界一些產酒國遭遇乾旱,導致2017年的全球葡萄酒產量大跌至250億升,為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甚至也是近五十年來全球葡萄酒產量的最低點。

但即便如此,當年的全球葡萄酒消費量仍小於實際產量。

2018年,全球葡萄酒產量達到292.3億升,相比創下60年來最低產量數據的2017年增加了17%。這個數字意味著全球葡萄酒產量將達到本世紀以來的最高產年份。而相比較小幅微增的全球消費量(246億升),這種增長勢頭將導致產量過剩情況進一步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葡萄酒產量和消費量在2018年均有所下降,但是目前仍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並且,“中國作為一個只購買最貴、最有名氣、最獨特的葡萄酒的國家”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對於非常“正常”的葡萄酒來說,中國也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

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歷程

觸底反彈已經到來

藍裕文化酒莊設計師認為,我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發展初期(1978-1993年):以品質偏低、價格低廉的半汁葡萄酒為主導,市佔率在80%以上,葡萄酒產量從5.8萬千升增至29萬千升,年複合增速約為11%。

2、調整期(1994-1999年):全汁葡萄酒國家標準的出臺以及取消半汁酒的生產等舉措促進市場以甜型酒、半汁酒為主轉向以全汁、幹型酒為主,產量18.5萬千升緩慢增至25萬千升,年複合增速約為6%。

3、快速發展期(2000-2012年):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接受度大幅提升,酒企數量、產品類型快速增加,張裕、長城、王朝等企業相繼推出覆蓋全價格帶的產品線,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行業產量從20萬千升劇增至138萬千升,年複合增速達到17%。

4、調整期(2013年):受到反"三公"消費和"雙反"調查等政策的影響,我國葡萄酒行業的穩步增長態勢被打破,產量在2013年出現了10多年來的首次下滑,降至118萬千升,約同比下降15%。

5、觸底反彈期(2014年至今):葡萄酒產量仍處於負增長,2014-2017年複合增速約為-4%,但相對於2013年的大下滑已經有所回調,行業觸底反彈之勢初現。2018年我國葡萄酒產量為62.9萬千升,同比2017年減少了37.2萬千升。


2018年全球葡萄酒數據出爐:中國產量銷量下降,但潛力巨大


我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特點

歷史悠久、進步明顯、多重影像

葡萄酒生產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唐乃至清代都有葡萄酒生產的記載,清末,我國引進葡萄酒生產工藝,開啟了我國葡萄酒工業,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我國葡萄酒產業取得長足進步。葡萄酒的生產鏈很長,品質受品種、氣候地理環境、栽培方式、採摘方法、釀酒師、釀造工藝及儲存工藝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1

我國葡萄酒產業處於成長期的早期階段

我國葡萄酒產業早期階段的特徵明顯,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有不足。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葡萄酒質量顯著提高,釀造工藝、技術及相關領域已與世界同步,葡萄酒產業組織日趨合理化,產業鏈也日漸完善,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品種結構有待優化、機械化程度低、葡萄酒質量良莠不齊、國際化高端人才缺乏等,這些問題困擾著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

2

釀酒葡萄品種及酒種單一

我國釀酒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近幾年來迅速增加,但釀酒葡萄品種單一,各產區同質化嚴重,如在河西走廊產區的規模葡萄酒企業中,紫軒、莫高擁有較多產品系列,其他葡萄酒企業的產品種類、口感、形象和產品結構都較單一。釀酒葡萄品種的單一化導致葡萄酒風格的同質化,背離了葡萄酒的性化和多樣化的產品屬性,降低了我國各產區葡萄酒的競爭力,也使得我國地域廣、氣候複雜多樣的特色優勢難以發揮。

3

葡萄酒文化相對薄弱

葡萄酒文化是影響葡萄酒產業發展的直接因素,是人力資源培養的基礎,像法國、意大利等傳統的國家葡萄酒文化已經滲透到國家的文化、生活等方面。而我國一般將葡萄酒作為白酒的一個酒種來對待,飲用葡萄酒時更在意飲用葡萄酒的快感,缺少對葡萄酒文化的認知和葡萄酒自身品質的分析和評價,能欣賞和追求葡萄酒美好品質的更是寥寥無幾。

看起來形勢依然低迷

但一些良性變化已經發生

張裕在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1.42億元,較上年增長4.25%,相較於整個國產葡萄酒同期9.51%的銷售下降,國內市場份額顯然是在進一步向張裕這樣的龍頭品牌集中。

而在市場層面,葡萄酒的結構性升級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瞭解到,自2018年以來,澳洲高端葡萄酒價格總體上漲了30%-40%;今年春節前後,零售價在千元以上的法國葡萄酒表現強勁;在全價位段上,100-200元價位段的產品銷量最大。

除了結構性提升,品牌方面的良性變化也非常明顯,多家國際知名進口葡萄酒公司開始清理品牌,多款OEM產品被要求酒標上不得再出現原有公司名稱,必須以第三方公司代替,否則將和運營商中止合作。種種跡象來看,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品牌化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2012年,中國葡萄酒產量達到峰值138.2萬千升,但回望當時市場,品牌混亂、盲目加價,產品良莠不齊等情況卻廣泛存在。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認為,經過市場深度調整的幾年,以及後續發展,國內市場的健康化程度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只是不如產銷數據變化那麼“醒目”易察。

藍裕文化看市場

酒莊工業旅遊大有可為

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認為,中國葡萄酒市場保持平穩發展,逐步形成良性的市場,這對廣大葡萄酒生產商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苗頭。但是,如何才能在這個競爭劇烈,外牆環伺的市場中突出重圍?藍裕文化酒莊設計師便訪全球酒莊和工業旅遊項目,最終發現在目前我國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通過文化和旅遊來塑造品牌、打造銷售渠道,是廣大酒莊的正確出路。目前中國張裕一家獨大,長城、王朝你追我趕,其它的小品牌則基本上屬於區域性的,這跟法國波爾多、西班牙里奧哈、澳大利亞雅拉谷、美國納帕谷等眾多名牌林立的情況有明顯的不足,這也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葡萄酒品牌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從以上品牌的市場營銷看,作為工業旅遊的酒莊旅遊,是催生這些品牌的重要基石。希望更多的酒企能通過藍裕文化的酒莊工業旅遊獲得飛躍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