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究竟亡于什么原因?

谈文论史


明朝历史就是一部皇权被架空和反架空的历史,但是最后皇帝失败了。明朝是一个集中国两千年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大成的朝代,在朱元璋死后,朱棣开始向官僚行政体系妥协,重新变相的恢复了宰相制度。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后面整个明朝历史就是皇帝压制文官、文官架空皇帝的过程,最终大明还是亡了。那么大明王朝的灭亡,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你知道吗?

在小编看来,明朝灭亡的原因无外乎是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因为明朝过早的衰落,导致了无法应对满洲人的崛起;而内因是因为外因的存在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但是如果将内因和外因结合在一起,那么原因就更简单了,那就是因为明朝的内敛性。如果我们继续深究的话,原因其实更加简单,那就是经济问题。

可能是由于出身的原因,朱元璋的眼光只能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水平,再加上他认为元朝是对社会的管理太宽松以及过于开放才导致了灭亡,所以朱元璋宣布继承元朝的正统之后,一反元朝的开放,对外封闭,对内高压。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在《大诰》中描述的理想社会:就是没有人口流动,没有商品经济,没有货币,没有文化娱乐活动,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句好听的,这是一个大农村,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原始社会。

小编甚至都怀疑,一代暴君波尔布特是不是朱元璋转世。所以,明朝社会经济状况,和元朝相比是有着很明显的退缩的。因为发展经济,肯定离不开人口流动、货币以及商品的流通。如果单单依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会带来多少经济增长,因为商品只有流通才可以刺激消费,进来带来经济增长并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不是自己生产商品自己使用。

再者,明朝的户籍制度,本身就是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以及阶级固化的工具。发展是离不开人口流动的,尤其是在工商业方面,因为工商业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商品、货币的流通以及劳动人口的聚集、迁移,而工匠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要通过流动的方式选择雇主以及工作地区。而明朝的户籍制度,不仅限制了商人以及工匠的人身自由,还对工商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所以明朝工商业一度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以物易物这种交易形式。

同时,户籍制度也把工匠从劳动者变成了国家奴隶,因为他们工匠的身份,只能被国家严苛的户籍制度束缚,通过完成国家下的订单挣一份微薄的工钱,而不能凭着手艺以及劳动来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使得劳动丧失了价值,所以工匠也没有多少劳动积极性以及职业认同感可言。从军工方面来说,明朝的军器、铠甲大多属于劣质品,戚继光曾经吐槽明军的铠甲一片烂数个眼;徐光启也曾吐槽明军得铠甲皆系荒铁,而且只有胸甲,形同徒袒。

而且,明军的火器也大多质量不过关,容易炸膛,明军士兵操作火器,都不敢按照药量装填火药,防止炸膛。另一个例子,就是回回炮到了明朝就迅速失传,回回炮是元朝引进自中亚的配重投石机,其射程以及发射石弹的重量远胜于传统的手拉投石机,而回回炮元末时候还能依然被城市民兵用来保卫家园,到了明朝就迅速失传,不得不说是因为工匠丧失了劳动积极性而不会再创造劳动价值。

对于军士来说,明朝的军户制度又让士兵变成了国家农奴,军士们除了要服兵役,还要承担繁重的国家田赋,而且还要随时被达官显贵当奴隶使唤,为他们盖屋修园,而且,那点可怜的军饷和份地,还要被长官们盘剥,军饷拖欠数月甚至跨年都有可能,即便是发到手里也只有两三成,甚至都有士兵因为无钱买棉衣冬天被冻死的记录。这也是明军过早衰落的原因,因为忠诚和战斗力都是和报酬划等号的。

一个西班牙商人就曾经毫不留情的讽刺了明军:当一个国家的军人处于奴隶以及不光彩的地位,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作为?成千上万这样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可怕。明末大量的军士和工匠反水投奔了满洲人或者是李自成,第一是因为明朝无法给他们应有的待遇,第二是只有李自成和满洲人才能让他们的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当明末满洲人崛起之后,明朝惊讶的发现被他们瞧不起的鞑子拥有着天顶星般的战斗力以及高效、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为了应对同满洲人的战争,明朝采取了刮地皮的方式筹集军费,而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所以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明朝主要是因为其经济问题而亡,所以到了后来,即便是明朝剿灭了一部起义者,又有更多的老百姓举义反抗明朝的暴政。而关外的满洲人又消灭了大量明军精锐部队,使得明朝到最后处于无兵可用的境地,最后李自成逼死崇祯,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入关。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否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观点呢?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加关注哟。


老丈人话古今


假如说明朝不灭亡的话,以以汉族为主体的官僚集团必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吸收,工业革命与军事技术的变革不会只出现在欧洲,在17世纪,中国也会迈入先进国家的行列。


而清廷之所以要闭关锁国,归根结底还是不自信,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在入关之初,顺治帝与多尔衮没想到八旗子弟能够统治两亿汉人,做好了随时跑回东北的打算。在得到天下之后,更不想让汉族人民接触到先进文化,害怕汉人一旦强大会夺了他们的江山。

闭关锁国,实际上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汉人的奴化教育和愚化教育。

明朝的灭亡,很多人把责任推给了崇祯,说他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管理不好大臣,又搞不到军费。最后,崇祯又把亡国的责任推给了东林党,说是党争误国,诸臣误国。


也要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于自然灾害、灭亡于女真族崛起,是李成梁养肥了努尔哈赤。

也有人说,明朝灭亡于金融体制改革,灭亡于白银供给的崩溃。

今天,我希望有不一样的解读。

在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制。臣子对皇帝的忠诚度决定于皇帝怎样对待臣子。

看一下宋朝,宋朝可以说是士大夫阶层最好的时代。自赵匡胤建国之初,就立下了皇帝准则: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谋逆至于狱中自尽。

终宋一朝,各位皇帝都很好的执行了这一规定。在官员的俸禄上也是让他们拿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拿一品官员丞相级别的官员来说,宋朝的俸银是300两每月,禄银是600两每月,合计是900两百银,按米价折算一下,像包拯一级别的官员,月工资是50多万元,应该是比现在还厉害。

看一下明朝一品宰相的俸禄是多少,只有可怜的87石米每个月,一年是一千多石粮食。而一千多年前的汉朝,物质匮乏的年代,宰相一级别的俸禄是4200石每年。

明朝对待官员的俸禄还不如汉朝,难道是白发展了这一千多年?

明朝极低的俸禄造成的结果就是,假如你不贪污,一家人准得饿死。像海瑞,一生清廉,守住了名节却饿死了儿子。

在明朝,很多人为官都不敢辞职,不是害怕皇帝责罚,而是一旦辞职,恐怕连回家的路费都出不起。记得有一位布政司的官员因为得罪了朱元璋被革职,从南京往广州老家赶,没有路费,就把女儿卖了。这件事被老朱知道了,你这是在讽刺我吗?结果直接赐死了这位官员。


也许是当和尚是时,苦日子过惯了,也许是看到元朝的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深恶痛绝,对官吏系统没啥好印象,工资高了容易助长奢靡之风,容易败坏社会风气。所以明朝一直实行低公司制,并且整个明王朝期间不准变动。

可以想象,物价在上涨,佣人工资在上涨,而自己的老板还不给自己涨工资,十年前寒窗苦读换来的是这种结局,谁会安心为民?谁会对皇帝感恩戴德?

假如说,万历皇帝借助张居正改革,一举改革工资制度,还怕拢不住官员的心?只可惜,随着张居正的病逝,万历皇帝带着青春期的叛逆全面废除了张居正的所有努力。

试想一下,如果明朝末年,君臣一心,旱灾并不可怕,流寇并不可怕,南迁并不是不可能。

是大明朝二百年来对士大夫阶层的刻薄寡恩造成了大臣离心离德,到了崇祯末期,朝中大臣已经不在乎谁来做皇帝了。

看一下宋朝,皇帝身边始终有士大夫的影子。南宋能够抵挡住金国的进攻,有和蒙古人奋战了几十年,无怪乎君臣一心。甚至南宋的崖山之战,大臣陆秀夫宁远愿背着幼主跳海也誓死不投降忽必烈。这等气节,明朝有没有?没有。

所以说,明朝的灭亡,亡于世代以来,皇帝对臣子的刻薄寡恩。


品读春秋001


大明王朝从朱元璋1368年宣布称帝并定都顺天府(南京)开始一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共经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王朝,享国近三百年,其实算不错了。

至于说明朝最终亡于什么?我想说天灾,人祸都有。

从朱元璋开国起,虽然中间经历了靖难之役这场皇族之间的内战,但是明朝的国力并没有衰弱,从明成祖朱棣数次远征漠北可以看出来。

大家都说明朝的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是土木堡之变,虽然这次战争确实使明朝的实力大大削弱,但是因为明朝制度的存在,所以对于明朝来说只是一次挫折罢了。

个人认为明朝真正由胜转衰的时间是万历年间。前半期有张居正坐镇首辅,大明王朝还算是过得去,但是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几十年不上班,虽然有制度在管着走,但是官场之黑暗,贪腐之严重,慢慢就显现出来了。

这个时候建州女真开始兴起,而陕北那边连年天灾,内忧和外患同时到来,后来又经历了天启这个高级木匠的七年之治,终于大明传到崇祯皇帝手里面的时候,已经是千疮百孔,无力再进行修补了。


一个有理想的小写手


我认为,还是经济上出现了重大结构化的问题。由于明朝在初期建设时,朱元璋设立了一个“小政府”的架构,可以在王朝初建时,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效地运行。

可是,随着明朝的人口增长,到明万历皇帝执政时期,出现人口税赋较高(政府公务员人数较多)的现象,很多自耕农卖地成奴,主要原因是为了免除税赋,为了解决该问题,首辅张居正发布了解决问题的“一鞭子法”,把按户征收改成按人头征收,这样有效地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可是,万历皇帝在自己的老师张居正去世后,采取了开倒车的做法,把政策恢复到原有的按户收取税赋。导致改革的红利全部消耗掉。

同时,万历皇帝在任期,发动三次大型的征讨战争,将多年积累的家底也消耗殆尽。

以上的做法,让明朝的经济成为了衰退的内因,最终让明朝走向死亡。


知行合一的人生


一个朝代的灭亡,和皇帝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皇帝是一个暴君或者两耳不闻国家事,距离亡国已经不远了,偏偏明朝是个例外,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崇祯治国期间兢兢业业,为啥明朝还是亡了呢?很多人十分惋惜明朝灭亡太早,要是崇祯皇帝能再加把油,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还能多喘息几百年呢!

很多历史专家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他们认为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天气变寒。明朝中后期,正赶上了地球小冰河时期,这时候,世界大部分国家开始降温,中国也不例外。天气降温同时也降水减少,中原地区颗粒无收,老百姓饿得没饭吃,官吏却贪污腐败,非要强收税,逼得老百姓揭竿起义。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也受到了天气影响,很多牛羊吃不到肥沃的草和干净的水,游牧民族为了活下去,南下出征,顺便把明朝灭了,再加上中原农民起义,形成“两把利剑”深深插入了明朝廷的背。

二,瘟疫爆发。前面讲过天气剧烈变化,造成很多人吃不上饭,大家啃树皮,吃观音土,尤其是吃老鼠最流行,他们饿坏了,生吞活剥老鼠,感染上了鼠疫,鼠疫传播能力强,连明朝军队也中招,纷纷丧失了战斗力,整个大明王朝拱手给了李自成和不怕鼠疫的北方游牧民族。

天灾是主要因素,另外明朝末年,明官兵武器落后也有一定原因

有一次,左宗棠在新疆打败沙俄后,回来的路上发现地上放着一堆圆滚滚的铁疙瘩,命人挖开一看,发现这是明朝时期的开花弹,全部生锈了,有人试着发射开花弹,200年过去了,依然杀伤力强大。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这种开花弹炸得不轻,左宗棠看了后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崇祯皇帝没有重视火器,导致对内无法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无法抵御大清铁骑,导致大明帝国加速灭亡。


山农愚夫


大明之亡,主要责任在于崇祯:

一是无信人之心,误杀太多能臣、忠臣;

二是无识人之能,用了一大批空谈文人;

三是无杀人之胆,养养百万朱氏之弟,贪脏枉法不说每年消耗国家财政就难计其数;

四是无容人之德,李自成自和无能当天子,占绝对优势求降,崇祯竟然不接受,傻到这样,死不足惜。


善利万物72476347


任何一个政权首先要解决的是“钱从哪来?”而任何一个政权均亡于这个问题上!!


星月时空3


明朝灭亡是多方因素 天灾 人祸但根本原因是财政破产 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士绅巨商拼命挖国家墙角最后玩脱了而己


格瑞特让3


大明帝国灭亡于内忧外患:内忧者,皇权制度衰亡,民不聊生,起义造反四起;外忧者,努尔哈赤做大……总之,任何一个政权的消亡,都是内忧外患的共同作用,概莫能外!


王道历史


消涤经济,没能强化國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