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路上關隘重鎮龍陵——當年日軍修建的碉堡還佇立在廣場中央


龍陵縣是滇西抗戰的主戰場之一,從惠通橋炸燬後的一九四二年五月五日淪陷到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三日收復,淪陷兩年零六個月。它是滇西“三大戰役”最後解放地,也是讓鬼子聞風喪膽、全軍覆滅之地。

披著晨光,溯江而上,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惠通橋駛向龍陵縣城,這段艱辛旅程讓人刻骨銘心,令人發怵。心裡拒絕重蹈舊轍、原途返回;可身處崇山峻嶺之中也是別無選擇。

臨近臘勐鄉岔道旁有個路標,遠眺前面路比上松山路平坦,但不能確定是否通達龍陵,荒山野嶺很難遇到行人問路;查詢地圖也是模糊,果斷離開滇緬路拐進G320國道,後面的路雖然蜿蜒曲折,卻是平坦規矩的鋪裝路面。

沿途偶爾能看到滿樹紅花綻放,漫山遍野種植甘蔗。路邊有村民正在採摘香蕉,送了兩根品嚐,新鮮但甜度不高。

時而穿行在怒江峽谷,時而攀爬在山峰埡口。沿途很少汽車相遇,窗外山區民居,一縷陽光透過厚厚雲層灑在山脊,我們邊開車邊討論,惡劣的生存環境,他們取水困難,靠天吃飯;生活太不容易。心裡也感覺好笑:遠離廟堂之高卻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平壩河谷之地百姓聚集而居,好多人家雖仍是就地取材的黃土牆,但比幾十年前牢靠堅固。比我想像的居住條件改善多了。

到達此行目的地—龍陵縣抗戰廣場。

迎面一座石刻牆“龍陵抗日戰爭簡述”,向人們講述了烽火歲月龍陵的悲壯犧牲和英勇無畏。

龍陵當年地處滇緬路的交通要道,日軍佔領後修築了大量軍事堡壘,這座位於市中心地段碉堡是用鋼筋、水泥、沙石澆鑄成六邊形,半個多世紀的戰火損毀與風化侵蝕並沒有消褪它的結實外面,沒來之前,知其存在,臨近參觀仍覺震撼;還有二座已經拆毀。

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低矮簡易的建築物,它向你講述的是抗日烽火中驚天動地的故事,遠征軍的流血犧牲、日本鬼子的瘋狂頑抗;勝利來之不易和歷史拐彎後的曲折複雜。

在廣場一側,有座二層樓“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不收門票,中午時分,遊人罕至。

滇西大反攻三大戰役,光復松山和龍陵都發生在滇緬路上關隘重鎮龍陵。這裡再現了日軍為了守衛松山的苦心經營;昨天剛從松山遺址下來,走進工事內部就更能理解為什麼會付出1:6.2慘重代價才攻克松山。

龍陵抗戰遺址旅遊這篇文章值得深入挖掘,這些故事都是能驚天地、泣鬼神;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遠征軍壯士的紀念碑。位卑言輕,也不好給別人建議什麼。

不知當年廣場在龍陵位置,現在正處鬧市區;周圍商鋪林立。對面大片破舊民居正被推土機搗毀,陣陣風起縣城滿街揚灰,空氣瀰漫著嗆人的老牆灰特有味道。那些歷經百年老屋倖存於今多不容易,為什麼不好好保護利用發展龍陵旅遊藏富於民;卻這樣肆無忌憚、輕而易舉地拆毀呢?不可思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