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如果魏延成为其接班人,蜀汉会如何?

天际雪


之前写过分析魏延的文章,刚好借着这个题目再聊聊魏延和当时的蜀汉。

先说我本人的结论,魏延因为性格原因,就算是击杀杨仪统领蜀汉军队,甚至击败司马懿于一时,但也绝不会在战略上长期占据优势。

而魏延的掌权,和魏延糟糕透顶的人际关系势必造成蜀汉内部的大分裂,这种分裂小则魏延被杀,恢复历史原本轨迹,大则导致蜀汉内战,成为曹魏和东吴渔翁得利并且一起瓜分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先跟以史为鉴来看看魏延在蜀汉内部的地位。

一、魏延

魏延投奔刘备后其实在蜀汉地位相当之高,而且并没有诸葛亮所谓的脑后有反骨。

刘备打败了曹操占据汉中的时候,准备留守一员虎将镇守汉中,自己打道回成都。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要地,这次必定留下张飞镇守汉中要地了,甚至张飞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刘备出人意料的任命了魏延为汉中太守,大家的反应是一军尽惊!

而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发出了:若是曹操亲来,我为大王据之,如若曹操只是派遣一员偏将统兵十万而来,我就替大王吞并之!这样的豪言壮语。

等刘备死后,魏延更是收到诸葛亮重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丞相长史和丞相司马两个职位可以说是丞相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丞相长史负责后勤等文事,丞相司马负责战事。这两人看作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也没有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丞相司马魏延和丞相长史杨仪都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而且这两人非常不合,一度闹到在诸葛亮开会的时候,魏延拔刀指着杨仪要杀,杨仪则是痛哭流涕,幸亏有费祎在旁边和稀泥,俩人才没有闹大。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大到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着蜀汉的外交官说:杨仪和魏延两个人也就是诸葛亮还能压制,要是诸葛亮不在了,这俩人肯定会引发内乱!

杨仪是文官,对待别人还算面子上过得去,但是魏延这个人简直目中无人,后来因为战胜了曹魏的郭淮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可以说此时的魏延已经是蜀汉军中第二人,仅在诸葛亮之下。

如此位高权重,魏延自然眼睛长到了头顶上,看见谁都不屑一顾。别的文官武将官职也不敢说啥,但是魏延在蜀汉可以说一个好朋友都没有,这也导致魏延和杨仪互相攻伐时没有一个人替魏延说话。

二、杨仪

诸葛亮死前,已经安排了撤退方案,就是杨仪先走、姜维居中,魏延断后。

诸葛亮死后,杨仪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率领蜀汉大军准备撤退,让费祎统治魏延断后。但是魏延也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公开谴责杨仪胆怯,声称:“诸葛亮去世,我还在啊!只需要几个大臣回去就好,北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因为主将亡故就放弃呢?何况我是什么人,怎么能替杨仪断后?”

魏延拉着当时是丞相司马的费祎准备联名,打算废掉杨仪。费祎一看觉得不妙,马上说:杨仪是个文人,压根不懂军事,我之前就老劝解你们俩个人的矛盾,我这次接着去劝杨仪,在军事上他肯定听你的。

魏延竟然相信了,等费祎跑掉后才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文官支持,而且杨仪姜维等人全都按照预订计划撤退了……

魏延大怒,竟然派兵抄小路跑到杨仪前面把路断了。这下撕破脸皮,杨仪和魏延都上表给刘禅说对方造反。

刘禅收到消息大惊失色,不知道咋办,刘禅问留在大后方的董允和蒋琬咋办。这两人直接说,杨仪说的是真的。魏延大概率是造反了。

魏延跑到前面打算攻击杨仪,但是被人骂道:丞相尸骨未寒,你就起内讧,谁给你的权力?

魏延的士兵知道自己理屈,都心无战意,魏延眼看输了,就带着几个亲信跑路,被杨仪派遣马岱追杀杀掉。并且踩着魏延的头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夷魏延三族。


所以说从上面可以看出,诸葛亮死后已经安排了杨仪、费祎、姜维、王平等许多将领,魏延只能带领少量的本部人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而且魏延要想成功取代杨仪,除了挟持费祎,还需要姜维等人的支持,但是性格高傲的魏延压根没有几位实权大臣和将领的支持,除了本部人马根本做不到掌控全军。

我们就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假设:

魏延先挟持了费祎,然后假装以负荆请罪的名义向杨仪投降,杨仪假设被冲昏了头脑,觉得连魏延都服软了自己就是诸葛亮第二。没想到魏延直接在中军帐斩杀杨仪,威胁姜维、王平,统揽了蜀军大权,准备再次北伐。

大家都知道一直被诸葛亮打压的司马懿在知道诸葛亮死讯后,打算追击,结果被姜维杨仪吓退,史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觉得诸葛亮一死,蜀军已经退走,天下再没有对手的时候,没想到魏延代理大军重新杀出。

司马懿和魏延率军厮杀几场之后,还是不占优势,干脆接着坚守不出。而同期曹睿亲征战胜了孙权,本来以为蜀汉东吴双方一起进攻曹魏的战略已经破产,没想到突然杀出个魏延,于是再次亲征蜀汉,坐镇长安。司马懿得到强援,魏延军力不济,而且粮草也成了很大的问题,战场局势逐渐向曹魏倾斜。

因为曹睿的坐镇长安,魏延打算出奇兵兵出子午谷,威胁长安的计策也泡汤了,除了长安附近曹魏军力云集,没有出奇兵的空隙,而且因为蜀汉将领除了魏延,能单独领一军走子午谷的也仅有姜维、王平等几人,这几人要是单独领军,肯定脱离了魏延的控制,魏延无奈之下只能撤军。

如果魏延聪明,撤军后自己带着大军镇守汉中,上表陈情,要继承诸葛丞相遗志,努力北伐,要求刘禅提供粮草,随后蜀汉陷入和曹魏大规模的消耗战之中,这时候没有了诸葛亮和杨仪这样的内政型人才,蜀汉以一州的实力对抗曹魏,没几年肯定弄的民怨沸腾,蜀汉提前陷入衰落,被曹魏灭亡的结局。

如果是较差的情况假设

魏延率军击败了杨仪,甚至斩杀了杨仪,但是部分蜀军在姜维、王平等人的带领下逃回成都,坐实了魏延造反的情报。

这直接导致蜀汉的内讧,姜维、王平、蒋琬等大臣纷纷谴责魏延造反,并且重新组织军力准备平叛,而魏延以汉中为大本营准备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姜维、蒋琬等。

经过几次战争,魏延不得民心终于战败,魏延一气之下带着汉中投降了曹魏,蜀汉虽然战胜了魏延,但是汉中屏障已失,经过这词内讧,导致民生调敝,国库空虚。

魏延投降曹魏后,司马懿和曹睿大喜,直接以汉中为基地,调派大军开始灭蜀之战,没多久蜀国就在大军压境之下灭亡了……


大家看看,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况,魏延的性格就决定他要是统领蜀国大军只会导致更大的失败,也只会加速蜀汉的灭亡。

甚至一些以三国为背景的穿越小说,也把翻盘的对象放在魏延儿子上,而不是魏延。因为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以魏延的性格,就算穿越了也不可能翻盘的……悲哀啊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要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如果魏延成为其接班人,蜀汉会如何?

蜀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诸葛亮油尽灯枯,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亮的安排是让杨仪领军撤回,让魏延断后。或许诸葛亮也算到了魏延不会撤退,所以安排了姜维次之。魏延若真的不听,大家也不用管他。

按理说,诸葛亮死后,魏延绝对就成为蜀汉资历最高的人。而且魏延的军事能力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也得到大家认可的。然而,诸葛亮偏偏就把军权交给了杨仪。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诸葛亮的这个安排:

首先诸葛亮对魏延的人品、忠诚是绝对信任的,但也了解魏延的个性(傲气、想打仗、想立不世之功)同时诸葛亮也相信魏延的能力。但是,此时真的不能再打仗了。

诸葛亮在世时,依法治理蜀国大大的伤害到了益州士族阶级的利益。诸葛亮在世,士人们尚因畏惧而不敢造次,诸葛亮担心自己一死,蜀国内部就会出现动荡。所以需要立即把部队拉回去,先保住皇权的地位和威严。

也就是说,诸葛亮一死,一定要撤军回去保障国内安全。而魏延是个鹰派好战份子,必不愿退军。而魏延资历深、威望高,纵观整个军营,也只有杨仪敢跟魏延叫板。

所以诸葛亮安排杨仪领军,让魏延断后。魏延若不听命令,就不管他。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诸葛亮真心想托付的其实是蒋琬,之所以让杨仪掌军不过是权宜之计,用于节制魏延。当务之急是先把部队拉回去,一切等稳住朝中局势再说!

说到这里,我们大致就清楚了一些事!

就是诸葛亮一旦去世,蜀国内部长期遭到打压的益州本地士族有可能会趁机发难。

蜀汉是以荆州集团为核心,而此时的荆州集团的大部分力量征战在外。

而魏延是不愿意撤军的,魏延希望能继承诸葛亮衣钵继续领兵作战。

所以,就算诸葛亮想让魏延当接班人,也必须回国再说。如果当时在五丈原就让魏延接棒的话,魏延必定继续与魏国作战。

魏延能否打过司马懿我们暂且不考虑。蜀国内部首先就会发生动乱,而保卫皇权的主要力量皆在外作战。

搞不好你前线战事不顺、后边皇权地位还不保。

一旦皇权势力被益州士族势力压下去会怎样?

荆州集团将无家可归,即使勉强呆在益州也毫无地位,甚至会被逐一清除。

士族阶级要的只是利益,益州本地士族想的只是偏安一隅,所以他们会向魏国投降称臣。魏国垄断权力的政策“九品中正制”一直都是让他们眼红的东西。而由于吴国的存在,为了做好表率,魏国也一定会善待蜀国的投降派。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方京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

这是邓艾已经偷过阴平、兵临广汉时,蜀国投降派谯周的分析。分析的很对,只要东吴还在,蜀国投降的话,魏国肯定会善待他们(该任职的继续任职、该提拔的就提拔...)

这就是直接交棒给魏延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和信念,即使即将身死,也要为蜀国尽最后一份力,也要做好一切的后续安排。尽可能的保住和延续蜀汉政权。


左将军


以魏延的军事才能,蜀国在与曹魏的对峙中不会像姜维一样被动。


但魏延这个人政治眼光有限,对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一窍不通。所以用好了的话,蜀国能晚灭亡一段时间。用不好反而崩溃的更快。


从对史书上魏延的了解看,这个人不算是穷兵黩武的人,为人傲气(这个出身有关,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出身,在蜀国军事集团中资格很老,而且很早就被刘备重用,独守汉中),军事眼光比诸葛亮好很多,忠心程度上不用怀疑,如果不是和长史杨仪内讧,被杨仪设计杀害,魏延的最后的成就可能和关羽比肩。

但是不管魏延多厉害,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已经是千疮百孔,国力是三国中最差的,后辈战力又青黄不接,蜀汉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李茂影视解说


如果魏延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第一,诸葛亮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诸葛亮让魏延接班,魏延一定安排人送诸葛亮遗体回蜀,斩杀扬仪,贬黜姜维,自己引军去战司马懿。

司马懿久不出战,就因为忌惮诸葛亮。如果他确知诸葛亮死,必挥三军伐蜀。

魏延绝对不是司马懿的对手,绝对会全军崩溃。

曹军掩杀,追上诸葛亮遗体,运回魏国处置。

诸葛亮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魏延的本领。

魏延是蜀汉后期第一猛将。这没有争议。但他仅仅是一员猛将,单打独斗可以,统兵作战不行。

以他的最后一战为例。

诸葛亮临死,分配他殿后。在撤军时,殿后任务最重,一般都要选精兵猛将。也就是说,当时魏延手里掌握着蜀汉的精锐部队。

魏延当时在蜀汉阵营中,资历最高,威名最盛。按说他要采取什么行动,应该是一呼百应,马到成功,所向披糜。

但事实是怎么样呢?

魏延违反诸葛亮遗命,公开反对撤军,拆栈道,阻挡蜀军撤退。结果众叛亲离,惟剩他和他的儿子仓皇逃命,被马岱斩杀。

魏延就这么点本领。

连这么一点仗都打不赢,还怎么去跟司马懿较量呢?

如果诸葛亮让魏延接班,要不了三五年,蜀汉就会彻底完蛋。

因为魏延只有将才,没有帅才。在诸葛亮手下,他屡立战功。刚离开诸葛亮,便身败名裂。

是诸葛亮成全了魏延之名。而魏延却老是瞧不起诸葛亮亮。自以为能力高于诸葛亮。

在历史记载上,诸葛亮一直信任魏延,一再给他加官晋爵。至临死,也没设计害他。魏延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就说这么点吧。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魏延的武略或可以一试,政治文事方面不行,如果他掌控蜀汉大权,一定比蒋琬费祎更糟,以诸葛亮的全方位才能,面对三国最强的魏国,还是只能做到以攻代守,没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以魏延史实上的个性,不能团结人是明显弱点。从他后来与杨仪的交锋完全处于下风看,如果诸葛把大权交给他,蜀汉可能提前灭亡。


魏延之前名不见经传,在刘备收荆州时应该与黄忠一同进入刘营,荆州旧人、豪族世家在曹操南征时随同刘琮投降,等到赤壁之战乌林之役,孙刘合兵破曹,刘备收荆南四郡,驻在油江口,又打出刘表长子刘琦的旗号,荆州降士不少回来,黄忠魏延应该就是在这时归刘,没有关羽战长沙,老将拖刀等事,张松法正孟达献益州,魏延又与黄忠一起随刘备入川,立有功勋“数有战功”,升官了,为牙门将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等到取汉中后,刘备的用人之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把黄忠列为四将军之一后将军,诸葛亮有点犹豫,劝他说,在战阵上的将士,都看到老将的雄风,恐怕在荆州的关羽有点不爽。刘备很干脆的说一定要提拔,对关羽他有办法“吾当自解之”。在选镇守汉中重地的主将时,大家以为关羽镇荆州,以感情和实力论,关羽张飞与刘备恩犹父子义若兄弟,必定是张飞无疑。哪知刘备亲自拍板,点了魏延的将。众人听了眼珠子差点掉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从史书的记载看,蜀汉方面材料不多,但以刘备的推重,魏延在进入西川后的表现应该不逊黄忠,才有破格提拔,魏延也豪气干云,对于问他如何防守益州咽喉汉中的问题,回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语惊四座。之后随诸葛亮北伐,立有战功,大破魏将费瑶、郭淮等,在诸葛亮出征中取得为数不多的胜仗。还提出后世争议不休的奇袭长安之策。在蜀汉中算是佼佼者。(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放在战场,魏延是骁将猛将,他的长处在战阵,不是朝堂,而以诸葛亮的位置,恰好是朝堂重于战阵,谋事多于谋战,以魏延刚强果敢的性格,坐不好这位置,他最多只是前线战将,没有控制全局之能。从他与杨仪因私怨反目,却做出“烧绝阁道”来阻挡蜀军回师这样无脑、又给对手致命理由的举动来看,不是掌控一国之才。


南方鹏


诸葛亮在五丈原积劳成疾,呕血昏迷,蜀营上下一片担心。诸葛亮躺在病榻上,自知生命垂危,但由于大事未成,耿耿于怀,遂寄希望于禳星术,以延寿命,成其大业。就在主命灯耀耀闪光,就要冲破生命之界之时,司马懿兵袭营寨,魏延惊闯诸葛亮大帐。一阵狂风将主命灯吹灭,诸葛亮欲冲破生命之界的努力终告失败。诸葛亮自知不久于人世,请费祎速回成都将遗表转奏后主;召来姜维,将以平生所学著成的二十四篇兵法悉数传授;又先后传唤马岱、杨仪,授以魏延反叛之时应对之计。后主派尚书李福前来询问后事,诸葛亮在病榻上作了嘱咐。夕阳如血,晚霞灿烂,诸葛亮强支病体出营帐,最后一次望着他的兵士们,深怀遗憾地闭上了双目。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五十四岁。扩展资料:后续情节:诸葛亮病逝之后,杨仪按丞相遗嘱缓缓撤军,用孔明生前所塑的木雕像吓退司马懿的几十万追杀大军,司马懿不由得惊叹:“诸葛亮天下奇才,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由于诸葛亮将兵权遗交于杨仪,使自恃武艺高强而行为傲慢的魏延大为不满,果然举兵造反。就在他烧毁栈道,欲与杨仪大战一场,夺取兵权之时,杨仪按孔明锦囊所嘱,诱使魏延横刀立马连叫三声“谁敢杀我”。就在其话音未落之时,按孔明所授密计假意随魏延一起造反的马岱手起一刀,斩魏延于马下。魏延此时仍大睁着一双惊愕的双眼。杨仪、姜维、马岱等蜀军将士共扶丞相之灵柩,同进成都,蜀都上下皆挂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无不痛哭,举国上下哀声震地。蜀主刘禅按诸葛亮临终遗愿,将其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不用一切祭物。


lhllp4622


如果魏延成为诸葛亮接班人,那蜀国会灭亡更快。

首先,魏延是武将,在三国后期魏延可以说是无敌的人物了,但是魏延只适合充当先锋,而不能很好的当统帅,如果魏延真的当了三军统帅,如果司马懿父子领军伐蜀,那魏延不是对手。

其次,假设魏国不出兵伐蜀,那蜀国也不会消停,魏延性格桀骜不驯,如果在掌握军权,那很有可能成为这必然会和姜维等人发生冲突,到时候魏延会成为诸葛恪一样的人物,蜀国肯定内乱,无论谁胜谁负蜀国都会元气大伤。

最后说,如果诸葛亮活着,魏延会成为蜀国军事上的柱石,可诸葛亮一死,居功自傲的魏延必然是死路一条,就是诸葛亮不除他,魏延一样斗不过姜维,所以魏延之死是必然的。


天宇的文史情怀


魏延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生前深受刘备器重。在考虑汉中太守的时候,刘备就果断选择魏延,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魏延不负众望,成功镇守汉中十年。我们知道刘备作为帝王,识人上还是眼光毒辣的,看看马谡就知道了。

魏延曾经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这点是诸葛被后世诟病的地方,打仗太保守,没有冒险精神。以蜀汉的弱小,中规中矩打持久战,必然不是对手。所以得冒点险,我们不能说魏延的计策一定能成功,但值得一试。

因此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魏延不死,个人认为以魏延的胆识、谋略、勇猛必然能有所作为。不至于有那句“蜀汉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闲话历史君


我个人觉得如果魏延成为其接班人的话,蜀汉跟后面也不会有太多差距,毕竟魏延是武将,谋略比不上诸葛亮,武力有没有五虎厉害,所以说他成不成其接班人都没啥差距!


Dear10526


魏延个性比较激进,从其追随孔明北伐献上子午谷奇谋便可知。如果他成为诸葛亮接班人,蜀汉有可能会取得短暂的胜利,也有可能加速灭亡。但由于蜀国和魏国综合实力相差过大,最终的结局都是蜀汉必灭,这是任何人掌蜀汉之兵都改变不了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