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1910~2001),广东省肇庆人,祖籍广东。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黎雄才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先后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黎雄才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黎雄才毕从事山水画创作,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晚年著有《黎雄才山水画谱》。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树先从枯树入手,

树为四枝,

这是画树的原则。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时先从大处着眼,

先抓住树的整体特征(即树的精神),

一般说来,

大中枝不宜省略,

小枝看情况要进行概括提炼,

至于树梢则可以大胆舍去。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树干,

大、中、小枝的比例要求基本准确,

取材时要健康的不是畸形丑陋的。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先取其势,

后取其质。

大势既准,

则质易求矣。

画树要表现出树的年龄、性格,姿态、背向、生长土壤的瘦肥程度等。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树的重心尤其要特别注意,

由大到小是画树的大原则,

即干至枝至梢是必然之理(但有例外,则必有原因,如裂开或瘿或伤者),

树顶受阳光叶子较多,

靠树干处叶子总是稀疏的。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树多是笔笔见笔,

无皴擦点染可藏。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树一般都宜用浓墨,

中远景的树有必要的话亦可用浓墨。

这是因为树与其它物象对比起来是较浓重的。

此亦即古人敢用淡墨画山焦墨点苔之理也。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穿插有致,

此画树的要诀。

切忌根顶俱齐,

在同一画面中有十棵树以下的要务求变化,

不使雷同。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老树如老人,

纹理多而清楚。

城市中的树经人为修剪者多,

故不能极其自然之态,

但仍可以画。

画树要如画人一样,

严格要求。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春树枝软摇曳,

不可点墨叶,

以草绿着之枝头,

以示嫩芽。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古人画树有用藤黄入墨,

使其色润泽,

一般柔条细枝,

不用双勾,

但与双勾合处(即与树干交接处)不能截然分开,

合处着色要浓,

可染淡墨。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古人云:“山水不问树。”

即自然中之树种类多,

而又缩小千百倍,

故不能说明什么树之意。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树无一寸直,

故用笔要多转折,

以表老干,

如以缩一百倍而言,

一寸即一丈也。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树要苍健老硬而有姿态。

平原肥沃而土厚者之树少露根,

石壁悬崖之树露根的较多。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一般画树之四时有:

春英——

叶细而花繁;

夏阴——

叶密而茂盛;

秋毛——

叶疏而飘零;

冬骨——

只有树枝,

但亦有因地而异。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树与山石有密切联系,

山的丰茂华滋之态,

有赖于树木来体现。

枯树难工,

简而有致,

繁而不乱。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深山密林之中,

间有枯树,

这是自然之理。

树亦多直干参天,

以其密而迫使向上,

吸取阳光。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树从头画起,

直至树梢,

这是取其生长之理,

亦取其势。

画枝以顺手为宜。

此入手之法,

当理解之后则不论。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画树要注意特点,

树类很多,

东南西北,

生长规律各异,

春夏秋冬,

风晴雨露,

时而不同,

须不断观察,

不断研究。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大凡树之枝,

一般都是向上生的,

下垂者乃死枝也。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山与石,

用笔之处,

其顿挫转折,

应从真实中来,

一笔有阴、阳、背、向,

皴法只是帮助分明层次,

丰富变化而已。

至于用笔的方圆,

应从对象中来,

有方多圆少,

有圆多方少,

纵横离合,

变化无穷。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石无十步真”,

越追得细致越不似,

实凭大感觉。

故画石有浑沦包破碎之语,

总而言之,

得其神,

取其势,

“山形面面移,石无十步真”,

即此理也。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石之皴法要参互而用,

浓笔要分明利落,

使其层次更清楚,

淡笔多而不乱,

纹理有一定规律,

并做到笔简而不觉其简。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山静水活,

须领会其趣。

时代变,

事物变,

艺术家的思想也应该变。

但无论如何变,

还是从生活和传统基础上来的,

否则变不出新的东西来。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能像而后才能不像,

未有先不像而后能像者。

画山水必立意为先,

至于意境的追求,

则需各种修养作基础。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山水也有其生命和精神面貌,

因此必须注意观察,

吸取其健康而最美的典型。

画山水要动脑筋,

深入观察对象之结构,

表达大自然无穷之美。

平时多积累素材,

更多地在观察中去认识其不同之处,

故须心摹手追,

深入其理。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山水大物也,

咫尺之中写千里之景,

故以取势为主,

即重视大处。

但大不忘其细,

即先从大处着眼,

然后深入细致。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大宜远看得之,

大,

可得神取势,

近是难得其神和势。

注意大要全面,

无一叶障目之碍,

无失貌之病。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不忘其细,

即在注意大之后就要近处求之,

要明察秋毫,

深入其理;

细能取质,

深其筋骨,

不忘其形,

追其深度。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在大的情况下必要以细为基础,

写细时勿忘以大包含,

这才能得其全体。

写生方法有二字,

一曰“活”,

二曰“准”。

“活”则物我皆活,

能活则灵,

灵就能变;

活无定法,

法从对象而生。

物有常理,

而动静变化则无常,

出之于笔乃真神妙。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所谓神妙即熟极而生,

随手捡来,

便是功夫到处。

“准”一般来说不离其形,

准则重规,

目力准则下笔才准;

形与神要合一,

若只求形似,

则非画也。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古人说神,

其实就是认识通透一切,

想办法把对象更提高一步,

而有自己的精气神在,

画面活现之意。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看山要形象化,

把它看成人那样,

山之四时季节,

像人那样各有不同。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春山如笑,

有欣欣向荣之感。

只有多理解,

才能画得透。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在实质问题未解决,

基本东西未明真理之前,

夸张处理是不可能的,

硬是要干,

结果则是自欺欺人。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写生一般分为三种:

一、

境界比较大的(场面大、东西多),

构图要求完整的,

应用多些时间经营。

不宜贪多写全,

贪多则容易概念。

二、

作为素材用的写生要有一个中心点,

宜多写多积累,

以备不时之需。

三、

当时间不足时,

宜多作速写,

记其最精华、最动人、最有用之处。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写生一方面是加深对自然的认识,

另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表现力,

即按各种对象去寻求不同的表现方法。

这也是创造的过程。

没有具备境界的小景,

可偶作素材之用,

不要硬凑成一幅景。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创作用的素材,收集应尽量具体、充足。

素材收集可分为三种:

一、局部素材,不很完整,而收集时对组织结构须力求明确。

二、整体性的素材,包括有一定场面气氛和色彩的。

三、备用素材,虽跟眼下的关系不很密切,但为了万一之需,可收集备用。

黎雄才画树课徒详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