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1203年春天,

鐵木真迎來人生中最危急的時刻。

當時,克烈部首領王罕之子趁鐵木真不備,率領部隊發動突襲,打得一代天驕狼狽不堪。鐵木真曾經與義父王罕共抗強敵,征服各部,卻在統一蒙古的道路上反目成仇。隨著鐵木真勢力漸強,克烈部不得不與其分道揚鑣。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這一仗,鐵木真敗走班朱尼河畔,兵卒失散,身邊只剩下19人,只能射野馬為食,汲渾水以飲。

鐵木真舀起渾濁的河水,與追隨者們指天為誓:“使我克定大業,當與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將士們紛紛落淚,以共飲班朱尼河水為榮耀,他們之中有鐵木真的同胞,也有契丹人、畏兀兒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自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卻效忠同一個領袖,同一支軍隊。

春風拂過蒙古高原,戰馬在咆哮,戰士在怒吼,只要蒙古鐵騎還在,鐵木真就不懼失敗。

同年秋天,鐵木真集結軍隊,同樣以突襲的方式與王罕大戰,三天三夜後吞併了克烈部,成為蒙古高原東半部的王者。他那位義父在逃跑途中被哨兵所殺,幾個公主成了鐵木真的兒媳婦。

這不是鐵木真的第一次復仇,也不是最後一次。

在隨後的半個世紀內,隨著蒙古帝國崛起,這支空前強大的鐵血軍隊,將踏過血與火,撼動整個歐亞大陸,將恐懼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1

克烈部滅亡三年後,草原上不再有乃蠻部、蔑兒乞部和塔塔兒部等鬆散的部落,這些遊牧民已經臣服於同一個男人,變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蒙古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召開“忽裡臺”(部落和各部聯盟的議事會),被推為“成吉思汗”,一手締造了蒙古帝國。

望蒼天,問一聲,誰人能成英雄?騰格里神(長生天)說,給他一個糟糕的人生吧。

不在絕境中死亡,就在絕境中重生。

鐵木真的前半生歷經屈辱與苦難,男人會遇到的倒黴事兒他幾乎都遇上了,也是在接連不斷的復仇中,他成為了成吉思汗。

童年時,他的父親,乞顏部首領也速該被塔塔兒部毒殺,一家人飽受欺凌;少年時,他的新婚妻子孛兒帖被蔑兒乞部掠走,得救時已有身孕,在途中生下了
朮赤(意為客人),這個名義上的長子血統存疑;青年時,他的安答(義兄弟)札木合和義父王罕助他擊敗了塔塔兒部、蔑兒乞部等仇敵,卻先後成為他的敵人。鐵木真不得不消滅扎木合和王罕,讓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成吉思汗畫像。

仇恨,為蒙古人的征服定下基調。

鐵木真打敗塔塔兒部後,為報殺父之仇,下令殺死了所有身高超過車軸的男性,將婦女和兒童擄走作為奴隸。

札木合被俘後,鐵木真為滿足他這位曾經同吃同住的兄弟“不流血而死”的遺願,下令在札木合的胸口堆放石塊,直至死去,一個支持札木合的部落首領則被活活烹殺。

鐵木真比任何人都瞭解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仰天長嘯:

我們把男兒必報之仇給報了,把蔑兒乞百姓們的胸膛刺穿了,把他們的肝臟搗碎了!我們把他們的床位掠空了,把他們的親族毀滅了,把他們殘餘的人們也都俘虜了!《蒙古秘史》


2

在成為所向無敵的蒙古軍之前,早期蒙古人儘管還未形成統一的民族,卻已在惡劣的生存環境和長期的遊牧生活中,鍛煉出了成為強悍軍隊的天賦。

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為亞洲內陸高原,是一個遼闊的天然牧場,夏季高溫,草原繁茂,牛羊成群,冬季酷寒,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蒙古人需伴隨季節移動,為在不同牧場之間生活,發明了可移動拆卸的帳篷“蒙古包”,通過牛車和馬匹運輸,縱橫馳騁於蒙古高原,如此高效的安營紮寨,在冷兵器時代就是一支天生的軍隊。

為了狩獵與掠奪,蒙古人自小就要學習騎馬,四五歲就會使用弓箭,其日積月累的騎射技能成為後來征戰四方的致命武器。

南宋彭大雅曾在《黑韃事略》中記載蒙古騎兵的成長過程:

其騎射,則孩時繩束以板,絡之馬上,隨母出入;三歲索維之鞍,俾手有所執射,從眾馳騁;四五歲挾小弓、短矢;及其長也,四時業田獵,凡其奔驟也,跂立而不坐,故力在跗者八九,而在髀者一二。疾如飆至,勁如山壓,左旋右折,如飛翼。故能左顧而射右,不持抹鞦而已。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九尾白旄纛。

斡難河大會後,象徵著至高權力的九尾白旄纛,迎著蒙古高原的烈風高高飄揚。

成吉思汗的王國,實現了從部落制到帝國制的轉變,為建設帝國的武裝力量,完成稱霸的野心,他實行生產組織、行政組織、軍事組織為一體的政權體制,所有適齡男丁平時從事生產,戰時投入戰鬥,“軍政一體,兵民合一”。

《元史》記載:

蒙古帝國“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籤為兵”,“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

3

成吉思汗為避免一盤散沙的局面,對境內所有牧民進行整編,建立千戶制,將全國土地和百姓編為95個千戶,千戶以下又有百戶和十戶,統轄這些行政區域的長官稱為“那顏”

千戶制,乍聽之下似乎挺陌生,其實與郡縣制有不少相似之處,其本質就是加強中央集權。

成吉思汗頗有政治頭腦。

在任命千戶長的工作告一段落後,成吉思汗的三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分別分到4個千戶,領地在阿爾泰山附近;成吉思汗三個弟弟共封有12個千戶,領地位於興安嶺附近,而剩下六十多個千戶,由成吉思汗直接管轄。

蒙古帝國形成了三家在東、三家在西、成吉思汗和小兒子託雷統治中間地區的格局,黃金家族牢牢掌控著帝國的權柄。在中央集權後,成吉思汗還學會了君主專制。

怯薛軍是蒙古帝國的禁衛軍,也是地位最高、實力最強的軍隊,基本上由貴族子弟組成,由成吉思汗親自挑選。

負責統領怯薛軍的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四位大將,

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他們只聽命於最高領袖成吉思汗,成為怯薛,是一個蒙古士兵的最高榮譽。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為建設穩固可靠的後方,成吉思汗還頒佈一套成文法典“大扎撒”,在革除陳規陋習、建立司法機構的同時,也培養蒙古軍的戰鬥精神。

在成吉思汗的言傳身教下,蒙古將士養成了驍勇剽悍的戰鬥作風:

一、不怕死。“生在世上,如果失掉金箭筒,活著還有什麼用?手執弓箭,頭枕箭筒,把自己的屍骨拋棄荒野,才真正是好男兒的貴重的屍體。”(《蒙古秘史》)二、不怕苦。親眼目睹蒙古軍打仗的羅馬教皇使者加賓尼說:“當他們沒有食物,一、二天不吃東西的時候,並不輕易地表現出不耐煩,而是唱歌和作樂,好像吃得很好。他們在騎馬時,能夠忍受嚴寒,也能忍受酷暑。他們不愛好奢侈。”三、將戰鬥視為至上榮耀的好戰精神,他們“視戰鬥之日為新婚之夜,把槍刺看成美女的親吻”。四、作戰勇猛,一往無前,好像有“銅硬的頭,錐利的舌,鋼鐵的心,釘鑿的齒”,能把“堅石粉碎,硬石搗毀,明石擊爛,深水斷涸”。(《蒙古秘史》)


更可怕的是,蒙古軍在征服每個地區後,除了大肆屠殺,還會整編被征服的軍隊,迅速擴充自己的兵力。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麾下有95個千戶,到半個世紀後,蒙哥汗攻打南宋時,麾下有90個萬戶,同時四大汗國中的伊利汗國和金帳汗國各有22個萬戶和42個萬戶。

據歷史學者梅天穆考證,萬戶的實際兵力只能算六成。即便如此,在短短的半個世紀內,蒙古大軍也已經增長了10倍。早在成吉思汗時,歸降蒙古帝國的漢軍數量就超過了蒙古軍本身,僅金東京的降兵就有10萬。

《元史·兵志》也有關於蒙古軍整編各族軍隊的記載:

初有蒙古軍、探馬赤軍。蒙古軍皆國人,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既平中原,發民為卒,是為漢軍……其繼得宋兵,號新附軍。又有遼東之乣軍、契丹軍、女直軍、高麗軍,雲南之寸白軍,福建之畲軍。

管他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蒙古軍照單全收,一起打天下。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積極引進對方先進的武器技術。

征服高麗後,蒙古人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軍,這支水軍在與南宋作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攻打西亞後,蒙古軍吸收了西亞的重裝甲,為軍隊裝備鍊甲、頭盔、胸甲、馬鎧;滅金之後,蒙古軍俘虜了大批工匠,學習火藥和火器技術。

半遊牧半封建的蒙古帝國,擁有建立冷兵器時代最強軍隊的所有特質,而他的對手們很快將會對此感到絕望。

4

1208年,南方的使臣帶來了金章宗去世的消息,並向蒙古人遞交詔書,新任皇帝是懦弱無能的衛王完顏永濟

成吉思汗在帳外接見使臣,問道:“剛即位的皇帝是誰?”

使臣告訴他,是衛王。

成吉思汗不屑一顧,說:“我還以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上人,像這種平庸之輩也配當皇帝?我拜他幹什麼!”(“我謂中原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劇照)。

金朝與蒙古是世仇。

與成吉思汗同宗的俺巴孩汗,曾被金熙宗以叛亂之名,活活釘死在木驢上。金世宗在位期間(1161-1189年),對蒙古一面採取“分而治之”的計策,引誘各部互相攻擊,削弱實力,另一面採用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每三年派兵剿殺,將蒙古子女虜賣為奴婢。

成吉思汗有仇必報,1211年,10萬蒙古大軍南下攻金,拉開了滅金戰爭的序幕。

即便有崇山峻嶺的阻隔,金人也可以感受到蒙古人今非昔比。戰爭第三年,蒙古大軍打通了北京與張家口之間的通道,逼近金中都(今北京),同時以排山倒海之勢橫掃華北,“破九十郡,所過無不殘滅”

在蒙古軍掃蕩之後,“河朔為墟,蕩然無統”,滿目瘡痍,死傷無數,不少百姓和貴族被蒙古軍劫持到草原上當奴隸,一路上勞累或受凍而死的十有七八。靖康之變的慘劇發生在了金人身上,史稱

“貞祐之變”

金朝皇帝不敢留在中都,向蒙古獻上公主、孩童、御馬和金帛求和後,決定南遷汴京。前腳剛跑路,中都就落入蒙古軍手中,隨之開始的是殺戮和破壞。

當時的金中都還遠不如明清時的北京,卻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蒙古軍在此留下了肆無忌憚的暴行,他們燒殺擄掠,滿載而歸,放火焚燒整整一個月,昔日的金中都寸草不生,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以及斷壁殘垣。

在蒙古軍的征服中,這樣慘絕人寰的罪行還將不斷上演。

對於蒙古軍如此反人類的舉動,有學者認為是一種心理戰術,也有人說是遊牧民族的無知。歷史學者托馬斯·巴菲爾德曾分析道:

蒙古人完全明白其人力和兵力的不足,因此把“恐怖”作為戰爭工具,動搖抵抗者的戰鬥力……蒙古人無法派重兵駐守被攻陷的城市,因此,他們將可能製造麻煩的地區夷為平地。農耕國家的歷史學家無法理解這種行為,因為
農耕國家發動入侵戰爭的目的,是獲得敵國的生產人口,即能創造財富的勞動力。

正如元代史官所說,“中都不守,則土崩之勢決矣。”隨著中都陷落,金朝已如風中殘燭。

1234年,金哀宗困守蔡州,在蒙宋聯軍的輪番攻打下走向滅亡。亡國之際,金將完顏承麟臨危受命接過皇位,卻在登基不到一個時辰內就死於亂軍之中,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5

金中都陷落之時,成吉思汗已將目光投向遙遠的西方。

1218年,位於中亞西部的花剌子模,原本與蒙古帝國風馬牛不相及,卻因邊境官員處死成吉思汗的一支商隊,而被迫捲入一場復仇之戰。

花剌子模殺蒙古商隊一案至今未解,史書上說訛答剌城的邊境官員貪圖商隊財貨,以蒙古商隊是間諜為由,將商人幾乎全部殺害,只有一人逃了回去。此事成為蒙古入侵中亞和西亞伊斯蘭世界的導火索。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花剌子模處死蒙古商隊。

在此不得不提蒙古軍的軍情繫統

蒙古帝國建立了站赤(驛傳)制度以蒐集情報,報告軍情。那時的快遞小哥叫做“急遞鋪兵”,是專門傳遞情報的兵卒。據《元史》記載,元朝時,各行省設置了近1400處驛站。

蒙古帝國幅員遼闊,征伐頻繁,僅靠完備的情報傳遞制度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高效的情報收集制度,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包括商人和邊境集市,這也是蒙古軍情繫統的獨特之處。

商人參與中國和中亞、西亞之間的一切貿易,他們瞭解從波斯到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蒙古軍殘暴野蠻,在軍情繫統上卻頗有遠見。他們在出徵之前往往已經掌握充足的情報,包括敵方的兵力、資源、交通等,保證軍隊處於最佳狀態,確定出兵的最佳時機。

南宋名將孟珙記載,蒙古軍“凡征伐謀議,先定於三四月間”,“共議今秋所向”,之後宗室、將領“各歸其國,避暑牧養,至八月,鹹集於燕都,而後啟行”。

這也難怪花剌子模官員會將商隊視為蒙古軍的間諜。

1219年,蒙古大軍向中亞大國花剌子模吹響進攻的號角。這場戰爭中,帝國鐵騎的配備給養也帶有鮮明的蒙古軍特色。

在西征花剌子模期間,蒙古大軍以十戶為標準,每十戶配備的物品只有三條或三條半乾羊肉,以及一口大鐵鍋。

這些給養顯然無法滿足這支龐大的軍隊,且遠征的隊伍有時不僅是蒙古大軍,還有他們的家眷,以及牧養的牛、馬、羊等牲畜。

正如波斯人所說,“獅子只要不餓,根本不去獵取、襲擊野獸”,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蒙古軍才有更強的戰鬥力,且為了保障後勤,他們會對當地進行無情的劫掠。

“餓著你的狗,它才跟你走”,這是蒙古軍的戰爭哲學。

新生的蒙古帝國,在與中亞老牌大國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佔盡上風。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只堅持了5天就舉手投降,花剌子模國王棄城而逃。

成吉思汗手下的兩員大將,速不臺哲別緊追不捨,穿過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俄羅斯境內,一直追擊到裡海。花剌子模國王逃進裡海,窮困潦倒而死,蒙古軍則藉機進行武力偵察,為此後的西征做準備。

處死蒙古商隊的訛答剌城堅持了5個月,守城官員在全城軍民被屠殺殆盡後,和妻子爬上軍械庫的屋頂,拆下瓦片反擊蒙古大軍,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成吉思汗下令,一定要活捉此人。這名官員最終被帶到撒馬爾罕當眾處死,蒙古人用熔化的銀水灌入他的眼睛和耳朵。你不是喜歡銀子嗎?給你吧!

這就是蒙古軍的復仇。

長期以來在宋、遼和金之間周旋,立國已近200年的西夏,也被蒙古人下了最後通牒。

西夏國主李安全曾與成吉思汗訂立一個不太安全的城下之盟,向蒙古帝國俯首稱臣。其繼承者卻不履行承諾,在蒙古軍攻打花剌子模期間,拒絕出兵相助。

1226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夏,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段征程。

第二年,距離西夏國都開城投降還有3天,成吉思汗病逝于軍營。

這個奪去無數生命,踐踏萬里土地的征服者,至死不忘戰爭。

6

戰爭並未結束。

成吉思汗建立的新帝國,已經成為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蒙古軍的鐵蹄即將撼動中華、基督教和伊斯蘭三大文明,從遙遠的美索不達米亞到奔騰的黃河、長江,無一倖免。

成吉思汗的繼承者,其第三子窩闊臺在滅金後,制訂了南下攻宋和長子西征的計劃。

所謂長子西征(1235年-1242年),也稱拔都西征,由朮赤之子拔都、窩闊臺長子貴由和拖雷長子蒙哥領銜。他們於1235年遠征,將蒙古帝國的戰線向西推移,直至歐洲,先後擊敗了保加爾人、欽察人和斯拉夫人。

其中,拔都在西征之後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

金帳汗國,統治東歐的大片地區,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主體民族的前身東斯拉夫人,全都聽命於金帳汗國。

現在被網友戲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在面對蒙古大軍時毫無還手之力,當時的莫斯科也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城鎮。

當蒙古軍攻打俄羅斯東部的梁贊公國,向他們索要百分之十的賦稅時。梁贊大公不以為意,囂張地說,那就等我們全城的人死了再說吧。

蒙古軍言信行果,滿足了梁贊大公的“願望”。之後,他們將梁贊公國夷為平地,大公死於非命,全城百姓遭到屠殺,甚至被剝皮。

在基輔,百姓為了躲避屠殺,甚至爬到教堂的屋頂上,教堂因不堪重負而轟然倒塌。

還有少數人成功逃走,那是蒙古人要他們告訴歐洲人,蒙古軍究竟有多恐怖。

西斯拉夫人的波蘭匈牙利,也難逃厄運,其中匈牙利王國軍隊在當時還被視作歐洲最強,可是在蒙古軍面前依舊不堪一擊。

整個歐洲都為之震盪,將蒙古人稱為“上帝之鞭”,他們只能向上帝祈禱,直到幾年後窩闊臺溘然去世,這場殘酷的西征才告一段落。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蒙古軍進軍東歐。

遠在西歐與北歐的各國,聽到蒙古西征的傳聞,甚至不敢出海。

據13世紀英格蘭史學家馬修·帕里斯的記載,有一年,波羅的海的水手留在母港不敢出動,“因為害怕蒙古進攻,哪怕到了鯡魚收穫的季節,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去英格蘭的雅茅斯賣掉”,最終導致當年的鯡魚跌到白菜價,四五十條上好的鯡魚只賣一枚銀幣。

這一年是1238年。同一年,阿薩辛派(Assassin)的首領“山中老人”派遣使節從伊斯蘭世界來到歐洲,提出與基督教國家聯手對抗蒙古軍的進攻,未能如願。

這是一個跨時代的提議,甚至直到現在看來也不可理喻,可見當時蒙古人給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帶去怎樣的心理衝擊。

阿薩辛派是伊斯瑪儀派的一個支派,以暗殺教團聞名於世,統治著阿拉穆特山城,據說他們為刺殺蒙古大汗,派出了400名刺客,也因此成為蒙古軍下一次西征的目標之一。

1251年,蒙古帝國在蒙哥汗的號令下,發動最後一次大規模西征,統帥為蒙哥之弟旭烈兀

他率軍摧毀了伊斯瑪儀派的阿拉穆特,消滅了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建立起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利汗國,統治西亞。

當蒙古軍進軍克什米爾和印度時,有一名蒙古將領問蒙哥,我們的軍隊要在那裡駐紮到何時?

蒙哥的回答是,永遠。

7

1259年,旭烈兀西征,在攻打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時戛然而止。

因為,蒙哥死了,死於釣魚城(今重慶市合川區)下,死於攻打南宋途中,一說是死於宋軍的飛矢。

上帝之鞭,折斷於此。

蒙哥死後,蒙古帝國再次陷入汗位之爭。

旭烈兀直到半年後才得知大哥的死訊,錯過了新大汗選舉,只好留在西亞守住自己的勝利果實,從此不再回到東方。

蒙古帝國的汗位,在蒙哥另外兩個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之間展開,他們各自召開忽裡臺,自稱大汗。眾所周知,忽必烈成為最後贏家,他開創了元朝,以大都(今北京)為首都。

然而,忽必烈建立元朝,遷都大都,也是蒙古帝國的轉折點。蒙古帝國至此走向分裂,不再有統一的帝國,分散的蒙古軍也在軍事擴張中漸漸收起戰勢。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蒙古四大汗國疆域。

原屬於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各自為政,互不隸屬,也不屬於元朝。

支持阿里不哥的窩闊臺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察合臺汗國遭到忽必烈、窩闊臺汗國等勢力多方爭奪。金帳汗國和伊利汗國,分別由朮赤家族和旭烈兀家族統治,雙方經常發生衝突。

一個時代結束了,黃金家族就此天各一方,成吉思汗的遺產逃不了分家的命運。

8

戰爭結束了嗎?並沒有。

忽必烈知道,還有一個對手。

當蒙古軍摧枯拉朽席捲大半個世界時,南宋軍民在抗擊蒙古鐵騎的戰爭中,堅持了半個世紀,蒙古軍從來沒有遭遇如此頑強的抵抗。

南宋是蒙古軍難得的對手。起初,忽必烈對南宋也無從下手,也想著像契丹人、女真人一樣和南宋簽訂盟約,劃江而治,但是南宋朝廷沒有給他滿意的答覆。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忽必烈(劇照)。

正當忽必烈一籌莫展,一個名叫劉整的南宋將領投降元朝,為蒙古軍找到了突破口。

劉整給出的方案是先以“急攻緩取”之策拿下襄、樊,然後順著長江,一鼓作氣,取鄂州(湖北省東部),下江淮,陷臨安,滅南宋。

忽必烈豁然開朗,行,就這麼整!

1279年,悲慘壯烈的崖山海戰,為宋蒙戰爭畫下一個帶血的句號。宰相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海上浮屍無數。文天祥寫詩云:“朅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南宋,滅亡。

9

13世紀,蒙古帝國在血雨腥風中打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版圖,成為冷兵器時代最接近統一世界的民族。

蒙古軍將仇恨和恐懼傳播到世界各地,除了毀滅,這支最強軍隊難道一無所成嗎?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或許正如日本學者杉山正明評價,在蒙古帝國的征服中,以蒙古為中心,歐亞世界首次實現了貫通東西的連接,世界、世界史從這時開始,形成了一個可以一覽無餘的整體格局。

而對中國而言,元代以後,一個更加廣闊、統一、多元的中華帝國隨之誕生。

這些偉大的成就,是用無數生民的鮮血換來。征服者的身後,是生靈塗炭,滿目蕭然。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參考文獻:

[明]宋濂等:《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

[法]雷納·格魯塞:《蒙古帝國史》,中華書局,1989年

[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的興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達林術:《蒙古兵學》,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年

易中天:《鐵血蒙元》,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