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語系諸民族作為亞歐大陸東部最主要的遊牧民族,廣泛分佈於東起黑龍江流域、西到阿爾泰山、北達西伯利亞、南至中亞的亞洲北部地區。根據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差異,阿爾泰語系各民族自西向東可分為三個語族系統: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通古斯語族。
突厥語族最早稱狄歷,也稱丁零,至後世音譯為鐵勒、敕勒,實為一詞,因漢語音譯有別而不同。原本世居阿爾泰山與葉尼塞河上游,後來佔據蒙古高原,先後建立強大的遊牧政權——突厥汗國和回鶻汗國。商周時期的鬼方、長狄、白狄、赤狄、鮮虞(中山國),秦漢時期的丁零、堅昆,南北朝時期的鐵勒、高車,唐宋時期的突厥、薛延陀、回紇(回鶻)、黠戛斯、骨利幹、拔悉密、葛邏祿、突騎施、烏古斯、沙陀,遼金時期的乃蠻、克烈、汪古、吉利吉思、欽察都屬於突厥語族。西亞中世以來的土克曼人、塞爾柱人、奧斯曼人也屬於突厥語族。
蒙古語族最早稱東胡,發源於大興安嶺,至秦漢分為烏桓、鮮卑,鮮卑分為多部,主要有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禿髮部、乞伏部。南北朝時期又從拓跋部中分化出柔然(後來西遷東歐,建立阿瓦爾汗國,成為匈牙利人族源之一)、從慕容部中分化出吐谷渾(後來融入土族與安多藏族)。唐宋時期,又走出了契丹、庫莫奚、室韋、韃靼等蒙古語族民族。遼金時期,蒙兀室韋的乞顏部征服諸部,統為一族,定名蒙古,因此蒙古語族主要為蒙古族及其分支(布里亞特人、卡爾梅克人、東鄉族、保安族),以及契丹後裔——達斡爾族。
通古斯語族源出商周時期的肅慎,世居白山黑水之間,至秦漢為挹婁、南北朝為勿吉、隋唐為靺鞨、宋遼金元為女真,明清為索倫、滿洲。但其實,這些族稱只是漢語音譯不同,實際為同一詞,為“山林人”之意。通古斯族群基本是漁獵民族,先後建立過渤海國、金朝、清朝,至今主要為滿族、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及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烏德蓋人、烏爾奇人、鄂羅克人、涅吉達爾人、埃文基人。
閱讀更多 雍州節度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