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前段時間,浙江杭州有一名男子故意酒駕讓警察把自己抓走,原因竟是他無法忍受和妻子相處,無處可去,只求進看守所清淨一段時間。這則新聞看似可笑卻也可悲,原本最能提供支持與滋養的親密關係竟成了看不見的牢籠,讓人寧願進真實的監牢也要苦苦逃開。

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愛本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從古至今,人們對於真愛的追求便從未停歇。那些描寫愛情的經典詩句被廣泛流傳,傳唱至今。無論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忠貞,還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抑或是“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的美好,無不透露著人類本性中對愛的那份渴望。

然而“相愛容易相處難”,愛上一個人,相互吸引,也許只要雙方有足夠的荷爾蒙就夠了。但是當兩人真正進入到一段親密關係中去之後,種種磨難便似乎接踵而至,這些磨難很容易就將感情最初的那些熱情消耗殆盡。都說兩性關係逃不過“七年之癢”,這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如何破解呢?

一、愛情如何一步步變為了“牢籠”

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在遠古時代,環境充滿著危險,一有風吹草動的時候,人們就需要調動起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腎上腺素分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來判斷自己需要戰鬥、逃跑還是原地不動,並做出相應反應。這種“戰鬥、逃跑、麻木”的保護機制也被自然地運用到了我們的兩性關係中。

一般來說,兩性之間最初的相互吸引絕大多數都依靠激素的作用,激素的作用給我們帶來一種陶醉的感覺,“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典型的激素所帶來的迷幻感。這種激素的作用時間平均為兩年,當激素褪去,王子變成了青蛙,公主變成了母老虎。兩性關係不可避免地進入到權力爭鬥期,在這個階段,伴侶們爆發比以往更多的爭吵和矛盾。這也是伴侶雙方在面對愛消失時首先做出的反應:戰鬥。

這個戰鬥既是伴侶雙方為了捍衛各自的特點、習慣、價值觀等的互相爭鬥,也是雙方為了對抗彼此關係中愛意消失的共同努力。應該說,處在戰鬥中的兩性關係雖然看似不太平,但依然顯得生機勃勃,而且在所有的爭端中,仍舊蘊藏著使兩性關係走向更好的希望。

但是當權力爭鬥期遲遲無法過去,雙方無法在爭吵中達成一致的話,其中的一方開始厭倦,或者雙方都是如此。那麼就出現了保護機制中的第二種反應:逃跑。就如文章開頭的那名男子,為了“逃”,寧願去違法進看守所。而逃跑的形式還有很多,沉迷工作、沉迷網絡遊戲、出軌、離婚等等,都是在心理上逃開。

最後,當打不贏也逃不走的時候,就只好讓自己變得麻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無問西東》裡的許伯常和林淑芬,林淑芬是一個在外人看來很厲害的角色,作為知識分子的許伯常自然無法與其爭鬥,而許伯常因為種種原因也無法離婚。所以在打不贏也逃不走的情況下,許伯常只好讓自己變得麻木。他不和林淑芬交流,兩人用的東西清清楚楚地分開。這樣做使得林淑芬更加憤怒,她戰鬥得更為兇狠。可是無論她做什麼,許伯常都不接她的招。這也是林淑芬最終選擇跳井的一大原因。

所以,在兩性關係裡,最怕的不是有爭吵,而是無話可說。很多看似風平浪靜的婚姻其實都是這種麻木所致,即使沒有愛了也繼續一起過下去,這是很多婚姻的寫照。而無疑,這樣的關係已經失去了活力,變成一個毫無生氣的牢籠,將人困在其中。

二、兩性關係中的關鍵要素

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難道所有的兩性關係都沒法擺脫“無愛”的命運嗎?這當然也不是的。錢鍾書和楊絳的婚姻就堪稱一段佳話,兩位恩愛了一輩子,錢鍾書更是說過這樣的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當今社會中,也不乏婚姻一直幸福美滿的例子。那麼兩性關係中到底有哪些關鍵要素,使得有的關係能一直保鮮,而有的關係則逃不開無愛、破裂的結果呢?

美國知名人際關係專家芭芭拉·安吉麗思在其所著的《如何在愛中修行》一書中提到有這麼幾個關鍵要素。

1、吸引性

吸引性就是指兩性的吸引,像一個磁鐵有兩個磁極,我們都明白一個原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只有兩個極性是不同的,才會產生吸引力。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身上都具備陽性特質和陰性特質。一般來說,男性擁有更多的陽性特質,比如目標感、理性、直接等等;而女性擁有更多的陰性特質,比如包容、柔軟、感性等等。

在一段兩性關係中,如果雙方各自處在自己的極性上,這段關係就會比較有吸引力。如果其中一方或者雙方都不在自己的本質極性裡,那麼這段關係就會變味。很多伴侶相處著,就變成“閨蜜”或者“兄弟”就是這個道理。可能雙方的感情仍然是在的,但是相互之間的吸引卻消失了。

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2、相容性

相容性也可以稱為一致性,就是伴侶雙方在背景、生活方式、性格、信仰、價值觀等方面是相似的。BBC網站有介紹一項來自荷蘭、德國和美國等五個不同心理學實驗室的研究,心理學家們跟蹤調查分析了他們在性格、幸福感、關係滿意度等方面的心理感受,得出以下結論:雙方之間的相似度越高,他們的幸福感就越強,對關係的滿意度也就越高,親密關係也就更加持久。

兩個人在各方面的相似性越高,就意味著在這段關係中能夠得到對方理解和回應的程度也越高,從而在感情中能得到的滿足感會更多。

3、方向和成長

除了吸引性和相容性,一段兩性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是擁有共同的方向和成長。兩性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段關係不可能永遠維持原樣,它也像一個人一樣,需要不斷地成長,而這正是關係保持新鮮感的秘訣所在。在關係中雙方是否具有統一的方向,是否在同步成長,都會影響關係的走向。

也許我們都遇到過相似的情況,伴侶中的一方喜歡挑戰,看重事業,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影響力;而另外一方可能對此沒什麼興趣,滿足於目前的生活。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彼此的生活隔閡越來越大,很快兩人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很顯然這種方向與成長上沒有達成一致的伴侶,關係必然會走向緊張,慢慢地消磨掉彼此之間曾經的愛。

三、如何擁有一段優質的兩性關係

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對於還未走進兩性關係的人來說,如何去尋找合適的伴侶並開始一段優質的感情呢?對於已經處在關係中的人來說,又要怎樣做,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增進親密呢?

首先,吸引性方面;需要安駐在自己的極性裡,認同自己的身份性別,悅納自己是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人。因為很多人其實對自己的性別身份是不認同的,比較明顯地體現是不喜歡自己的第二性徵,比如女性的胸部、男性的鬍鬚等等,其實這都是潛意識中對自己性別的不認同。

可以通過一些練習去滋養自己的極性特質,比如男性可以通過健身去找到力量感,而女性可以通過擺弄花草等活動讓自己去慢下來,發現自己柔軟的那一面。

第二,相容性方面;好好審視真正的自我,列出自己的相容性清單,比如基本信息、健康狀況、個人興趣、教育背景、價值觀、藝術娛樂、服飾品位、社交類型、精神宗教信仰、對愛情的態度、對職業的態度等等。因為一個人只有很好地瞭解自己,才知道自己的需求與渴望,也才清楚什麼樣的伴侶是適合自己的。

對於處在關係中的伴侶雙方來說,則需要各自去列出自己的相容性清單,然後去共同討論,哪些是可以遷就的,哪些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另外,去培養一些相同的興趣愛好來增進彼此的相容性也是不錯的辦法。但是經過努力,我們可能也會發現,與伴侶無論如何都達不到較高的相容性,那麼如果想繼續這段關係,尊重就非常必要。

第三,方向與成長方面。無論是單身男女還是已經在關係中的伴侶雙方,都有必要對此進行開誠佈公的交流,一起探討未來關係的方向,以及各自願意付出哪些努力。如果能達成一致,那雙方可以並肩而行,共同將關係推進到一個新的層次;如果雙方並無法達成一致,且無法調和,就需要我們做出選擇,是將就伴侶,還是選擇繼續成長。從長遠來看,伴侶一方為了將就另外一方而放棄成長,對關係是極具破壞性的。

結婚三年,感覺和伴侶之間的愛消失了,我該怎麼辦?

心理學中有一個古烈治效應,人在本質上都屬於喜新厭舊的生物。若要和一個人保持長久的穩定關係,就要懂得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製造小波瀾和小驚喜,展現出自己的生活情趣,讓對方不時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一成不變的關係約等於死水一潭,遲早在關係裡的人也會逃走或“死”去,那些所謂的“七年之癢”便是這個道理。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所謂的新鮮感,不是和未知的人去做已知的事,而是和已知的人去做未知的事。”能使兩性關係保險的秘訣就是雙方不斷地去成長,去不斷地創造新的體驗出來。一段兩性關係如果同時具備了吸引性、相容性以及共同的方向和成長,伴侶雙方通常就能在這段關係中體驗到較高的幸福感,關係才會親密持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