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10岁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3个方式,帮助提升智力,建立自信

5-10岁的孩子,父母要帮助他们发展一门兴趣。

强调一下,是兴趣,不是特长。

兴趣和特长的区别,就在于“和不和别人比较”。

  • 特长,就是比大多数孩子都强的一面,
  • 而兴趣,只在于孩子真心喜欢。

为什么5-10岁的孩子要有自己喜欢的兴趣呢?

三个原因:

1,这个阶段容易找到兴趣

这个阶段的孩子,和下个青春期阶段比起来,更听父母的话,

本文后半部分会介绍,找到孩子的兴趣其实是有一定方法的,

但如果孩子根本不听大人的,那什么方法都白搭。

2,这个阶段要激活大脑

人的智力都是从一个点开始,然后波及其他类别,

兴趣就是这个点,当这个点挖深时,孩子的智力会提升一个高度,

这时候再应付其他知识,就会容易很多。

好比游泳,从一个姿势切入,学好了,其他泳姿就容易学了,

这并不是第一个泳姿本身带来的作用,而是第一个泳姿让人学会了利用水的浮力。

3,建立基本自信

学校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相对刻板,

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应这样的教学,

所以有些孩子成绩不好,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男孩,成熟的晚,更容易如此。

但找到自己兴趣后,就能奠定这个孩子基本的自信,

一个孩子一旦有了自信,要追上学校的课业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如果没有自信,因为一时的不适应,就认定自己智力有问题,是个笨孩子,干什么都干不好,那就真的一直差劲下去了。

找到5-10岁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3个方式,帮助提升智力,建立自信

怎么找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呢?

方法一,多看书

让孩子自己去挑书,从他挑的书中就能发现端倪。

  • 孩子老挑绘本、图画书、拼音书买怎么办?

有些孩子已经读小学二、三年级了,但还老看低龄小孩看的书。

我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开学前带他去买书,他净挑绘本类读物,

我看到其他同龄孩子都开始看纯文字的书了,就有点急,想引导他,

但我很快意识到,是我自己的比较心作祟,

其实没必要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况且,他在团体中就学,只要这个团体不是退行的,他最终也会被裹挟着前进。

放松心态后的我,就不再纠结孩子买什么书,

1个月后,我无疑中看到,他已经开始看纯文字的书了,

当然,孩子兴趣多变,且受外部动画片、同伴的影响,因此挑书并不能确定孩子的兴趣。

真正能确定的是孩子看了书之后的表现,

比如:看了一本历史书后,要求父母买一整套《上下五千年》,且收到书后,真的在一点点读。

这就说明,孩子对历史是真的比较有兴趣,

但如果放任,或许过一段时间又会没兴趣了。

为了将孩子的兴趣维持的更久,以便让这份兴趣更稳定,

就需要父母的支持、鼓励,

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做老师,每天给父母讲个历史知识。

或者,父母平时看到什么历史话题,也可以去请教孩子,孩子如果不知道,就鼓励他去查资料,然后告诉你。

找到5-10岁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3个方式,帮助提升智力,建立自信

  • 还有个问题,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介绍个很简单的一个办法:

只要孩子在看书,无论他是躺着看,还是趴着看,都不要批评他,甚至不要说一句话,让他安静地看,如果他偶尔抬头,给他一个赞许的笑脸即可。

但如果孩子不在看书,在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那么请父母务必将平时想纠正孩子的仪态、坐姿等想法,一一付诸行动,

也就是说,孩子玩的时候,父母要用各种方法要求孩子坐直、坐挺,保持仪态良好。

这样,很快,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多看书了。

其实要孩子爱学习,少玩耍,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但可惜的是,生活中,大部分家长都是反向操作,

即:孩子做功课时,不停提醒孩子头抬高、背挺直、人端正,孩子做不好,还要吼骂。

但孩子做完功课开始玩了,父母就放松了,就不管孩子了,

孩子躺着打游戏、坐地上看电视,都不再批评,

这样的操作下,孩子当然更爱游戏,不爱功课了。

找到5-10岁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3个方式,帮助提升智力,建立自信

二,多参与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另一个方法就是多参与,

各种琴棋书画、文史地理、社交场合、舞台表扬……都让孩子去参加,

参加几次用处不大,但参加了多了,大人很容易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活动中,看出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甚至还能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

这里简单说一下“兴趣”和“天赋”的区别:

  • 兴趣就是很容易投入去做,而且做了这件事自己很开心,但不一定会有大成就;
  • 天赋,则是一个起跑点,只是属于你的这个起跑点,会比别人更提前。

但有天赋的人,若不努力,照样会被赶超。

比如:龟兔赛跑。

用多参与的方法找兴趣点,最好要早点进行,推荐5-8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相对来说课业压力比较小,父母和孩子心态都会松松一点。

找到5-10岁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3个方式,帮助提升智力,建立自信

三,多听听别人的评价

“多听”,但不要“听进”,

别人对孩子的评价,是一个参考指标,

所谓“旁观者清”,当大部分人都这么评价时,这个指标还是有价值的。

但不要“听进”的意思是,别人的评价终究只是个参考值,而不是指导方向。

人是群居动物,在人与人的“撞击”中发现自己,

所以不要恐惧、担心,生怕丧失主见,多听多看,反而更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大人觉得自家孩子在家很能说,表达能力强,觉得他的兴趣应该是主持。

如果听听别人的评价,就会发现孩子在外不敢表达,没人认为他是个会说话的孩子。

当然,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或许有孩子性格问题,也有环境问题等,

但听了大部分人的评价后,父母就可以做出适当调整,比如往写作等封闭性表达方式上走。

前面说了,兴趣是什么?是做了会开心的事。

那么一个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的孩子,你让他往主持方向走,可能最终会训练出来,但他会开心吗,显然是不会的,这和应试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很多孩子没有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最终也能获得一定成就,

但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

比如:有些孩子学钢琴,考到了专业级别,但他长大后却不愿看钢琴一眼。

这些可以叫“一技之长”,但不能算在“兴趣”里。

找到5-10岁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3个方式,帮助提升智力,建立自信

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靠知觉的饱满,

所以,不仅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发展孩子真正的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从一个自己喜欢的点入手,带着愉快的心情,最终达到一定的研究深度。

找到兴趣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强大的,

父母帮助5-10岁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将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积极的作用。

—END—

·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处处有心】,每日都有微头条,或长文章更新~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