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还在纠结?孩子学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可能是你的教养方式有问题

节选自中国妇女出版社《先懂孩子才会教:轻松化解0~6岁孩子的90个教养难题》,作者:薛文英。

/<font>

/<font>

如果孩子小时候也曾经主动在家中翻箱倒柜地探索新事物,长大后为何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从好奇到冷漠的变化过程,其实值得深思。

/<font>

/<font>

一、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font>

/<font>

孩子天生就有探索和观察的好奇心,能坐稳或爬行的小宝宝只要见到东西就会伸手抓,然后再放进嘴里咬,等到经验足够以后就不再乱咬东西了。

/<font>

学会走路之后活动的范围更大,家中任何东西都可能引起他的好奇而想拿到手上玩一会儿。诸如此类的探索行动都是孩子主动性学习的开始。可惜许多爸爸妈妈会因为过度担心而限制宝宝的主动探索。

/<font>

研究发现,长期被大人要求不能乱动、习惯被动等待别人照顾的孩子,渐渐会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动机;父母采取开放态度、容许孩子尝试并且在错误经验中修正的教养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font>

如果孩子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也要依照不同情况来调整。

/<font>

首先找出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即便孩子只喜欢玩,仔细观察也能找出孩子偏好的倾向,以孩子投入时间最长最能乐此不疲的项目为主,接着才安排由浅到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font>

还在纠结?孩子学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可能是你的教养方式有问题

/<font>

/<font>

二、改变教养方式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font>

/<font>

孩子必须先对某种科目或才艺感到新鲜有趣,才可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做长时间的练习。好玩可以引发孩子的新鲜感,但学习和单纯玩乐不同,孩子必须挑战没有做过的事情,遇到困难必须想办法突破,所以孩子最好能够充满热情,对任何新事物都可以接受。

/<font>

当孩子不够主动,爸爸妈妈经常会感到沮丧,甚至说:“看着孩子磨蹭着不主动去做,我恨不得自己动手做了比较快。”

/<font>

孩子兴趣不高可能是没发现乐趣或不知从何开始,若能给孩子一点明确的指示配合动作示范,或许就可以让孩子主动起来。

/<font>

大人要先理解孩子不是被动,而是启动时间点还没有开始,帮助孩子提高反应速度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font>

有关孩子先天特质的研究发现,有些孩子是慢热型的,在陌生环境中会先采取观望的姿态,确定自己能做到才慢慢加入。

/<font>

若从感觉神经系统角度来观察,这类慢热型孩子经常有触觉防御的表征,处在人多或不熟悉的环境中会不自觉地有神经紧张的反应,需要花点儿时间调整好身心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信地展现出最佳的状态。

/<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