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關中人愛吃麵,這是出了名的。“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怒吼秦腔,吃一碗油潑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對於“老陝”,一天不吃麵,等於沒吃飯,可見吃麵對老陝多麼重要。這“面”,吃出了關中人的粗獷健壯,吃出了陝西人的古道熱腸,吃出了“橫掃六合”、秦磚漢瓦,吃出了周禮詩書、秦風秦韻。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還是三合一驢蹄子面?”“是的。”每次走進大慶路路北面那家“乾州•李記驢蹄子面”,這就是一見面的對話。然後落座,等候。

過幾日,再次尋去,點一碗麵,抓一把蒜,坐在桌前等面出鍋,心才終於安穩了。

那天偶遇,在操作間門口看到了一幕。面恰好出鍋,幾大碗一字排開,西紅柿雞蛋、肉臊子、素臊子、炸醬、韭菜、蔥花、辣椒麵依次鋪陳,最後潑上滾燙的一勺子油,嘶啦啦一聲響,油香、辣椒香、蔥香騰空而起,勾人心魄。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不到幾分鐘的功夫,服務員端上來一碗驢蹄面,微笑著輕輕放到我面前,“要啥,自己調。” 然後退到一邊。 眼前的這碗冒尖的驢蹄子面,熱氣騰騰,最上面一層鮮紅辣椒已經被熱油潑過,中間夾雜著蔥末,下面是雪白的驢蹄子面,有翠綠的小青菜,當然還有鹽、味精、少許花椒麵。根據自己口味,再放上點醋,當然也有喜歡加醬油的。用筷子一攪拌,紅、白、綠色澤鮮豔,隨著升騰的熱氣,油潑辣椒的辣味和著蔥末的香味,立刻撲鼻而來,感覺口水要出來了。

夾一筷頭放嘴裡,面,光滑、勁道、很有"驢"的倔勁。菜,脆生生的,帶著淡淡的甜味兒,很鮮美。於是,就著幾瓣大蒜,蒜辣和著辣椒的辣味,面和蔥末的香味,一碗吃完,喝一碗麵湯,把嘴一抹,大汗淋漓,那叫一個“爽!”

麵食講究現做,全手工的才好吃。乾州•李記驢蹄子面不僅手工和麵,揉麵,麵粉選自優質農戶自種小麥,有自己的磨坊加工廠,精選原料,手工製作保證驢蹄子面的口感與品質。

老闆是個熱心腸,對食客們說:“在咱這吃飯,以吃飽為原則,不夠了就說!不要客氣!”,有吃到一半加面的,老闆又說:“西紅柿、炸醬自己加!莫事!”這豪爽勁,妥妥的大秦遺風,豪爽,大氣,不斤斤計較,看著就敞亮。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驢蹄子面是陝西咸陽北五縣一帶的風味麵食,尤其是陝西省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源乾州尤為盛名。為什麼叫驢蹄子面呢,據說是形似驢蹄子,口感勁道,有驢的一身倔勁兒。這個驢蹄子面是農村人幹活回家晚了,來不及擀麵的一種偷懶的方法。只需要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吃上美味的麵條,方法非常簡單,一學就會。相傳在唐朝年間,女皇武則天初訓奉天(今乾縣)視察陵園建設,返回到一農家躲雨休息。樸實的農婦得知皇上大駕光臨,便取出家中最好的食材白麵、蕎麵、雞蛋和新鮮蔬菜。白麵加鹽。蕎麥麵加蕎灰鹼製成燙麵,白麵做皮。蕎麵夾心,精工細作。因為有蕎麥麵難易擀薄,所以刀切成條,水煮出鍋,放上蔥花、辣片、佐料,煎油一潑,再加上臊子。女皇食後龍顏大悅,讚不絕口。於是便讓隨從前去問農婦這叫什麼面,誰知這時農戶家的驢好像聞到了面的香氣,嗷嗷大叫,將蹄子跨上了槽。主人怕驚嚇了皇上,趕忙上前制止,就喊了聲:驢,蹄子!隨從聽後就傳言給女皇武則天。女皇武則天便稱讚說:驢蹄子!怪不得這面如此勁道。古時皇上金口玉言,於是此面得名驢蹄子面。

這家的店老闆告訴我,驢蹄子面的用料有:麵粉、韭菜、芹菜、蔥花、生抽、醋、鹽、秦椒辣面等。臊子一般有:香辣肉塊、大塊牛肉、剁椒酸菜、西紅柿雞蛋、肉臊子、素臊子、豆腐、韭菜。做法的關鍵步驟:一是熱油,一定要很熱,直到冒煙,潑入熱油時聽到刺啦聲就說明成功,二是辣椒麵墊底,一定要正宗的秦椒辣面才香,再根據自己的口味調醬油香醋,放上蔥花和鹽其它調料。這樣做出來的面,特點是辣子香、臊子爛,麵筋道,有嚼頭,一碗吃完一天都不餓。在吃麵的同時,點上幾道當地美食更是錦上添花。醬豬蹄,椒麻雞,拍黃瓜,醋潑羊肚絲,醬龍骨,薑汁豇豆,熗蓮菜都值得品嚐。

品一碗驢蹄子面,回憶古老的陝西味道,感受一段源遠流長,口口相傳的陝西曆史,感覺自己的思想都得到了昇華。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香死人的乾州驢蹄子面

己亥年秋於彌闋齋

李軍、男、合陽人、中共黨員,中國社會質量監督員、中國伊尹飲食文化傳承人、中國食文化傳播使者、輝煌70年最美奮鬥者、改革開放40年貢獻人物、振興陝菜30年優秀飲食文化傳媒人物、國家勞動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營養師考評員、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理事、陝西(餐飲商會、飲食營養、壹加壹公益中心)副秘書長、(節慶、民俗)理事、西安(飯店與餐飲)餐飲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合陽縣伊尹研究協會會長、(青年志願者、元聖伊尹文化保護髮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