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1998年法國政府在巴黎豎立起了一座戰爭紀念碑,但是它所紀念的並不是什麼將領和士兵,而是一群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人。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華工墓地

14萬中國勞動工人奔赴歐洲前線

1914年爆發了給人類帶來了慘痛災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時遠在亞洲的中國,中華民國剛剛建立,國內局勢十分不穩定,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北洋政府起初抱著“惹不起,那我就躲”的態度想表明中立的立場,畢竟不管哪一方列強都不是當時的中國所能招惹的。

但是作為袁世凱的親信的梁士詒卻不這麼想,他分析了當時一戰的戰況,認為德國必敗,中國應當儘早地表明參戰的態度。這樣一來,等到戰爭勝利之時,中國便可以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到瓜分勝利果實的行列當中並藉機奪回被德國侵佔的山東。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梁士詒

當時的中國不管是從國力還是財力來看,想要派出軍隊遠赴歐洲戰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既然派不出軍隊,又何來參戰之說?派勞工!梁士詒給出了答案。歷史證明這確實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卻為戰爭勝利後,這成為歐洲列強認為中國“宣而不戰”,試圖不承認“戰勝國”身份的證據。按照當時的局勢,北洋政府也同意了梁士詒的提議,並派他同英國協商。至於英國方面早已看出了中國心裡打得如意算盤,直接給回絕了。英國:想要與我們瓜分勝利果實?不存在的。

之後英國就自己打自己的臉了。在經歷瞭如同“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等慘烈戰爭後,英法後方補給缺乏勞動力的支撐(畢竟年輕力壯的男子都被拉上了戰場),嚴重影響了前線戰爭的局勢,迫於壓力英國還是接受了中國方面的參戰提議。隨後中國便派出了14萬中國勞動工人遠赴歐洲戰場。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在歐洲戰場的中國勞工

戰場上的中國勞動工人處境

按照原本的約定,中國派出的勞工不需要上前線打仗,但試想猶如狐狸一般狡猾的列強又怎麼會放過這“廉價勞動力”?在英國,剛到戰場的中國勞動工人,在英國直接被投放到前線,加入到挖戰壕、修路橋、掃地雷等這些艱辛的工作。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工作中的華工

在此期間,這些18到40歲正直壯年的中國勞動工人聰明並且吃苦耐勞的特點給歐洲列強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致於後來法國海軍還專門聲明,外籍勞工,只要中國人。除此之外,法國軍隊總司令,曾在給法國總理的信中寫道:(中國勞動工人)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士兵,在炮彈的狂射之下,他們能保持很好的姿態,毫不退縮。但也僅此而已,中國勞動工人還是擺脫不了歐洲列強當時心目中“廉價勞動力”的形象,只不過現在又在這形象之前加之以“最佳”的“美譽”。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挖戰壕的華工

在英國,中國勞動工人仍然承擔這最艱辛、最繁重乃至最危險的工作,面對屢屢剋扣的工資以及各種各樣的歧視卻不敢言。當時的中國勞動工人如同正在勞改的囚犯一般,限制行為和自由。每一個勞工手上都會佩戴著屬於他們身份證明的編號手鐲。他們的名字,我想沒人會記得。

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勞動工人的去向以及帶來的影響

據統計,一戰結束之後,大約有11萬中國勞動工人回到了中國。此外,除了留在英國和法國的勞工,約有2萬名杳無音訊,埋骨他鄉,而留有名字的也僅僅只有1874個。

14萬中國勞動工人在戰場上“灑頭顱拋熱血”本以為會讓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傲然挺立與世界之林,可沒想到換來的是歐洲列強的“你不配”和“不承認”,此後山東的權益也落入到了日本的手中。“弱國無外交”,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華工與軍官合影

在歷史的記載中,14萬中國勞動工人或許都是為了賺取歐洲列強的金錢,但從歷史的結果來看,他們用生命換來的這份金錢,其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它自身的價值。因為他們沒有辱沒中國人的形象,相反卻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人聰明、勤勞、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塵封的歷史:法國一墓地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

紀念華工

對此,為了銘記一戰時中國勞動工人為法國戰場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法國政府1998年在巴黎唐人街區布迪公園內豎立紀念碑,並且所有墓碑都朝向東方,朝向著埋骨他鄉的中國勞動工人們魂牽夢繞的祖國。

【本文由“歷史有點六”發佈,2019年09月29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