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公路二十四拐

二十四拐,位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俗称二十四道弯,又称史迪威公路。古代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公路二十四拐虽险要,然其设计之精巧,造工之庞大,可谓巧夺天工,独具匠心。道旁的上下挡墙,均由五面石砌成,经半个世纪之风雨,仍完好如初,既可见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又可见当地民工的精工巧琢,不失为罕见之历史珍宝

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公路二十四拐


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公路二十四拐


中文名:二十四道拐

属性:地名

性质: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

全程约:4公里

直线距离:350米

垂直高度:250米

坡倾角:60度

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公路二十四拐


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公路二十四拐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本文及配图均为趣头条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读友的关注评论!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这一条抗战“生命线”,曾因美军随军记者的一张老照片闻名全球,却也曾因具体地点众说纷纭,成为一条隐没在群山间的“无名英雄路”。直到2002年,才在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的探访下确定其方位。贵州晴隆县作为抗战大后方的烽火记忆,也因此而为世人所知。二十四道拐研究专家陈亚林介绍说,为支援抗战,修筑二十四道拐时,晴隆县城所有能够出动的劳动力几乎全部出动,能拉能驮的牲口也全部上阵。当年人口不足5万的晴隆县城,被征调上前线的人数达3800余人,每六个青壮年中,就有一个投身抗战保家卫国。此外,晴隆还为多支在此休整的抗战军队提供了大量军用物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2974名晴隆县民众手持火炬,举行了重走英雄路的活动。抗战时期在历史的黑暗中,这条公路点燃的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如今,“无名英雄路”的星火之夜里,二十四道拐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再度被镌刻在人们心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