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消费排名:最多接近四千,最少不足千元


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消费排名:最多接近四千,最少不足千元

山川网:昨天,我们安排推送了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部分省份的GDP数据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

不过具体到单个季度来看,2019年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对应的GDP增速依次为6.4%、6.2%、6.0%。逐季下降,且趋势十分明显。

而在经济增长全面放缓的压力之下,反应到全国各地的普通居民的日常消费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一起来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这里我们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近段时间内物价水平的提升明显较快,进而影响了人均消费支出的实际增长速度)

如果我们把前三季度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进一步平均分配到对应的九个月中,就可以得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月均消费支出为1718元。这个数据,相比之前我们历次推送的由各家招聘平台统计的“平均月薪”,显然更具有全国参考性。

不过即使是1718元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也并非全国所有地区均能够达标。综合全国31个省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仅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湖北这9个地区超过了全国平均线

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消费排名:最多接近四千,最少不足千元

为了方便大家的直观理解,我同样是把31省市的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平均到了每月。具体来看——

上海月均消费支出3729元,持续保持在该排名中的榜首位置,并且该数据也超出了同期全国均值的一倍还要多。

北京月均消费支出3505元,北京和上海一道,不仅是全国唯二月均消费支出超过3000元的地区,同时北京这一数值也刚刚超过了全国同期均值的一倍。

天津月均消费支出2639元,浙江月均消费支出2596元,广东月均消费支出2333元,江苏月均消费支出2155元,福建月均消费支出2055元。

以上五省市均为全国公认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前三季度的月均人均消费支出水平都处于2000~3000元的区间内。不过受经济结构与常住人口的数据影响,在具体数值上会略有差异。

虽然东北经济在过去的这几年遇到了一些转型困难,但是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在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数据上,相对内陆地区的优势依旧是较为明显。前三季度辽宁月均消费支出1765元,达到了同期全国人均消费均值。

难能可贵的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终于有省份成功超过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均值。月均消费支出达到1736元的湖北,充分证明了现阶段湖北作为华中地区产业转型最具代表性省份,在经济软硬实力上的突出表现。

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消费排名:最多接近四千,最少不足千元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通百姓,每月每人能够稳定消费2000~3000元的水平,这并不是一个多低的水平。恰恰相反,对于未来阶段普通中国家庭的消费定位,我依旧建议大家要加倍谨慎。

回顾整个2018年~2019年,全国无论高中低各线城市,就业压力之大,应该说起码在近十年都是最高峰。虽然看似每一年我们都在讨论民营企业之艰,但近十年中毋庸置疑尤以过去的这两年为最。而且未来,压力只会增加不会降低。

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消费排名:最多接近四千,最少不足千元

伴随着曾经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外贸两驾马车速度越来越慢,国家层面对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诉求越来越大。

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消费依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0.5%。

那么未来有潜力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头戏,显然正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全国平均消费支出水平尚且存在明显差距的省市。

就以前三季度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排行榜中后10位的省市来说:西藏、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广西、河南、江西、新疆、青海。十省市的月均消费支出水平,目前尚且停留在985~1377元的区间。

在以上省份中,既有贵州、云南的这样的经济增速黑马省份,在过去的多年中这些省份的GDP增速全国领先,但在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方面,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也有像河南、江西这样的中部人口大省,由于不尽相同的历史与产业问题,接下来在提升常住居民的收入任务前,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

在复杂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单纯降低消费支出已经不能够确保个人及家庭未来长期资金流的安全性。全面降低家庭负债率,对于各类杠杆性消费,都应全面加倍审慎。

苦日子,已经来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