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憲:教育教學改革,絕無捷徑可走

吳正憲:教育教學改革,絕無捷徑可走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文章,出自一名數學老師之手。吳正憲老師是全國模範教師、全國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吳老師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苦練與積累,在吳老師一步一個腳印艱苦付出的背後,是不是也能找到一點我們年輕時追夢的影子?以奉獻為樂趣、為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愛的教師而努力,你做到了嗎?

白天我拼命工作,晚上我發奮讀書

我是一個七零屆初中畢業生,在那個特殊年代,不滿16週歲就匆匆踏上了教育崗位。記得在當時的日記中我曾十分惋惜地寫道:當我的一隻腳剛剛踏進青春的門檻,另一隻腳還流連於學生的純真時,就已經開始承擔起成人的重任,小小年紀的我多麼希望能在求學的征途上繼續學習深造,汲取營養。然而,兒時上大學,當科學家的美夢被無情的現實擊碎了。

一個“文革”中的初中畢業生可謂先天不足,後天營養不良,怎能擔得起教師工作的重任?!別無選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我為自己定下了約法三章,“要敢於吃別人不願吃的苦頭,要樂於花別人不願花的時間,要敢於下別人不願下的苦功。”在那個“讀書無用”的年代,白天我拼命地工作,晚上我發奮地讀書。大概是受父親的影響,我酷愛文史。我通讀了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瀏覽了當時少得可憐的幾本名著,親手抄寫的《唐詩三百首》,至今還珍藏在我小小的書櫃中。它們為我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吳正憲:教育教學改革,絕無捷徑可走


一個暑假,毫無數學教學基礎的我通讀了小學全套數學教材

80年代初期由於工作的需要我開始語文、數學教學雙肩挑。數學教學對我來說真是一片空白。所以,在教一年級數學前的那個暑假,我找來了1—12冊教材,僅用一個假期,就把全套教材所有的例題,思考題及有代表性的練習題全部親自做了一遍。我查閱了大量的參考資料,虛心向其他教師們學習,並根據數學知識內在聯繫整理成知識網狀圖,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學習筆記。此時,我已通讀和熟悉了一至六年級的全套數學教材。

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我在臺燈下認真演算著數學題,凡是要求學生髮散思維、一題多解的題目,我首先從自己做起;遇到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輔導中的高難度題目,我就一張張草稿紙地演算,草紙摞起來比寫字檯還要高。當時《人民教育》發表的329道小學教師自測題,我只用幾個晚上便全部完成。我精心整理了《小題庫》、《難題辨析》、《思維訓練》、《趣味數學》、《教海拾貝》等學習筆記。

就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攻下了第一關——教材關。為自己數學素養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吳正憲:教育教學改革,絕無捷徑可走


我閱讀各種教育理論書籍,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

教學改革的實踐使我體會到:

一位教師僅僅能駕馭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學研究是科學的實踐,必須有先進的科學理論作指導。我開始有計劃地學習教育科學理論。白天聽了北師大教授“智力及其測量”的講座,晚上我就隨筆記下學習心得;學習了《教育心理學》理論,我就試著做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學習了《教育評價》,我就嘗試著在實驗班做學生評價和考試方法的改革。

我認真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注意從各種教育刊物上捕捉信息,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至今20多本寫滿密密麻麻的學習體會的筆記本和教學隨筆還珍藏在我的書櫃中。兩次喜遷新居,忍痛割愛扔掉了不少書,唯有那發黃的學習筆記本還緊緊與我相隨,可見我對它情有獨鍾。它時時告誡我:腳踏實地、厚積薄發、善於學習、重視積累、貴在堅持,在教育教學改革之路上絕無捷徑可走。

人生中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是從勤奮進取中得到的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的工作也愈發的忙碌。超負荷的工作,使我早已沒有了8小時的概念。但是,不論工作多忙,

我始終保持一個很好的習慣,即年年有目標,月月有計劃,週週有安排。每天早上我常常以小時為單位安排好一日工作。

我的工作原則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努力做好社會工作;白天做不完的工作就晚上做;緊急的工作優先做。現在,我早已適應了這種高頻率、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多年的實踐使我逐漸學會了“彈鋼琴”,繁雜的工作,忙而不亂,井然有序。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我始終以奉獻為樂趣,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踐自己的諾言——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愛的教師

從自己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從勤奮進取中得到的,當我們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項事業,就會為之奮鬥,無怨無悔;當我們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門科學,就會不斷地探索,樂此不疲;當我們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種藝術,就會追求更加美好的境界,創造出神奇的效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