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的原料,真的是從朱棣陵墓上偷來的嗎?

用戶111139981945


金絲楠木作為皇家的御用木主要盛行於明朝,作為中國四大名木之首,金絲楠木自古以來就是皇家園林、宮殿、陵墓的主要木具來源,而作為棺材的金絲楠木之所以在皇家備受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木有香氣,木質細密,不易變形。其木材表面在陽光下有金絲浮現,伴有微香。

《五雜俎》中有記載“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足見其名貴之處。

到了乾隆年間,清朝延續舊統將金絲楠木定為皇家御用木,但是那時候金絲楠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消減嚴重,成為異常稀缺的木質資源。雖然金絲楠木料難尋,但是四九城內卻存在著大量的明朝遺存金絲楠木,乾隆的太爺爺順治在位時曾用金絲楠木修建宮殿苑囿,而所用的木料就是從明朝宮殿拆卸下來的。所以乾隆爺興建裕陵用用老朱家的東西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乾隆八年(1743)乾隆的陵寢裕陵開工,乾隆十七年(1752)交鑰匙,嘉慶四年(1799)乾隆皇帝喬遷新居。裕陵在建造過程中,由於要使用大量的金絲楠木,於是乾隆將眼光盯上了明朝的囤貨,奈何大明宮殿臺閣已經基本被他上三輩禍禍光了,然而這並難不倒能寫出“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這種傳世絕句的千古一帝乾隆爺。腦回路清奇的他將目光又轉向了當時金絲楠最多的地方,明十三陵。

《清史稿·高宗本紀(五)》裡記載,“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盤山。甲寅,上詣明長陵奠酒。”

為了興建裕陵乾隆爺還親自去探望前朝的朱棣。據記載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御駕至十三陵之一的長陵,祭拜明成祖朱棣。但是此刻的乾隆爺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興建裕陵正缺工少料,但是老朱家的長陵卻富麗堂皇,這怎麼著也得想辦法過戶一些才行啊。但是明目張膽扒人祖墳搞不好就遺臭萬年,身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爺此刻非常迷茫,於是召集了部戶部和幾位軍機大臣吃著火鍋唱著歌商量怎麼名正言順的給人墳掘了?

經過乾隆爺的明示暗示,大臣們早就已經猜的八九不離十了,於是就有大臣上書言稱明十三陵而今已經太過破舊了,應該由國庫掏錢修繕一番。乾隆看到這個奏摺大喜過望,這樣做一來可以此事示告天下陛下體仁海量,二來這時中間偷摸弄點兒,實在是妙哉妙哉。

話不多說即刻開工,三年後,修繕完成“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然而,這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長陵定陵為甚,這裕陵是越蓋越大,其中不言而喻。所以沒錯,清東陵實際上用的就是十三陵的料子,乾隆爺住的陰宅也就是朱棣朱翊鈞等聯名過戶給他的。


船伕聊名著


金絲楠木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木材,這種木材紋理清晰,木含香氣,金光閃閃,而且不易開裂,是一種頂尖的木材。在古代,金絲楠木主要用於皇家建築,或者極具地位的用具。


歷史上的皇帝對於金絲楠木似乎有種謎一樣的迷戀,物以稀為貴,金絲楠木的稀少更是成為皇帝追隨的一個重要原因,九五至尊就是應該用這種稀少的,而且品質頂尖的木材。於是歷朝歷代皇帝造宮殿,自己的棺材都是將金絲楠木作為首選。

當然,隨著歷朝歷代不斷的使用,金絲楠木越來越少,到了乾隆時期,幾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了。


所以,在諸多的野史之中。金絲楠木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而對於金絲楠木的需求卻是不減,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說法,說乾隆皇帝為了金絲楠木,不惜幹起了盜墓賊的勾當。為了金絲楠木,他對明成祖的墓葬動起了手腳。

大臣們為了滿足乾隆皇帝對於金絲楠木的需求,於是就借對明成祖的墓葬進行修飾的時候,進行移花接木,以大改小的方式將無數的金絲楠木給調換了出來,最後用來滿足乾隆皇帝的需求。



這種事情在後來的評書,也是乃至戲劇中更是頻繁的出現,至於可信度,那還是比較可觀了的。


圍知歷史


這不是傳聞,而是確有此事,但是說乾隆皇帝偷好像太難聽了,畢竟是一代君王,普天之下,哪裡不是他的呢?所以叫拿更合適一點,而且不是拿朱棣陵墓的,而是拿明世宗嘉靖皇帝陵墓的。這可能是乾隆皇帝對明成祖朱棣還有一點敬畏之心吧,所以沒有輕動明成祖的長陵。

那麼這前前後後都是怎麼回事呢?前面說過,乾隆皇帝是一代英主,生前備極榮耀,當然也希望死後能夠風風光光。而當時皇家陵墓最寶貴的木料就是金絲楠木,乾隆皇帝不是傻子,他難道不想要嗎?

金絲楠木可不得了,在當時的中國只生長於雲貴川的深山老林中,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裡,砍伐金絲楠木是一件相當不容易事情,即便是砍下來了,怎麼運出來也是個大問題。

乾隆皇帝當然知道這點,他曾經打算叫人進山砍伐,但是又怕勞民傷材,因為給自己建造陵墓,需要楠木的量可太大了。不僅是棺材要用,棺槨要用,陵墓的各門也要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楠木的防腐效果。如此大的量,真要進山砍伐,必然會引起朝政的非議,乾隆皇帝還不是一個昏君,他拎得清輕重。

這個時候,該他手底下的人出場了,《大清律例》寫得明白,盜墓者死,所以乾隆皇帝肯定不能去盜墓。但是為了緩和明末清初以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乾隆皇帝可以考慮重修明皇陵呀。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叫金簡,此人從乾隆四十二年起擔任工部尚書,頗能領會乾隆的心意。乾隆一聽就明白了,什麼叫重修呀?重修就是把面積縮小,多餘的木料不就可以拆下來了嗎?所以乾隆皇帝照準,但是沒有重修朱棣墓,而是先從嘉靖皇帝墓開始。

金簡是這樣做算術題的,把嘉靖皇帝墓的門、殿全部呈建制縮小,這樣一來保持了朱棣墓的雄偉佈局,沒有輕動,不會引起世人反感。二來使嘉靖皇帝墓和其他明朝皇帝的墓變得一樣大小,對外也好宣稱整修完善。乾隆對金簡的整修方案頗為滿意,就讓他全權負責此事,結果完工後,多下來的楠木到哪裡去了呢?

誰都知道,但是誰都沒有說。後來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這件事傳了出去,而且越傳越神,最後就變成了乾隆皇帝偷明皇帝陵墓的金絲楠木了。

歲月流轉,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無論是清朝也好,明朝也罷,都化作了一歲月流轉,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無論是清朝也好,明朝也罷,都化作了一堆黃土。縱使乾隆皇帝的棺材用上了最好的金絲楠木,可又怎麼樣呢?

1928年7月5日,軍閥孫殿英派人炸開了乾隆皇帝的陵墓,將外室的寶物搜刮一空。然後用斧頭劈開棺材,把乾隆的屍骸扯出來,為了搶奪乾隆嘴巴里的寶物,士兵甚至打碎了他的牙齒。可憐這位生前偷盜別人陵墓的大清皇帝,最後的結局居然是自己被人偷了個精光,這是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情呢。


小小嬴政


皇帝盜墓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少有,畢竟有損陰德,而乾隆皇帝可不這麼認為,人家玩的不叫盜墓,叫偷樑換柱,這事在清史稿中完全沒有記錄,但是現代考古學家們卻在乾隆的陵墓中發現了明十三陵的木材,這是結結實實打了乾隆爺的臉,坐實了他盜墓的身份。

乾隆五十二年,曾下令修葺明十三陵。

《清史稿》記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這修葺明陵看著是對前朝的尊敬而,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長陵定陵為甚,這裕陵是越蓋越大,其中不言而喻。而實際上卻是將明十陵中的木材運回了北京。這一點也在現代考古學者那裡得到了證實。

如此“鐵板釘釘”的事實,史書上卻不見一點筆墨,乾隆確是中國盜墓者中身份最顯貴的嫌疑犯。

明陵裡有什麼好木材,竟然讓大清皇帝想出了偷樑換柱這樣的方法,來盜取呢?

(明十三陵 長陵金絲楠木圓立柱)

乾隆爺也不缺銀子,為什麼非要拆人家墓呢,這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木材,因為木材是不可再生資源,特別是金絲楠,幾百年才能長成那麼一點,可遇不可求,有銀子也未必有地方買去。

《五雜俎》中有記載“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古人認為,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是烏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最後是黃金柏木。有“黃金萬兩易得,烏木一方難求”的說法。

2017年岑鞏縣發現的烏木(金絲楠木)

楠木材質細實、抗腐蝕性效果好,自古就被認為是最優質的木材。

楠木屬於軟木,容易刮擦,所以做傢俱不適用,但是做成大殿柱子或者棺材確是非常好的材料。畢竟常年埋在地下,耐腐蝕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而金絲楠木,可以做到幾千年都不會變質糜爛。

明成祖朱棣決定牽都到北京,宮殿的修建以及陵墓都非常受到朱棣的重視,還專門成立了置辦金絲楠木部門。只要在職的官員向朝廷進貢金絲楠木就能立馬升官,平民進貢都能馬上得個一官半職。

而金絲楠木的黃金生長週期需要60年,由於前期的過度開採,到了清朝的時候,已經很難找到筆直成型,可用於建造大梁的楠木了。

所以皇家規定,金絲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普通平民如果用了就是僭越。

所以到了乾隆時期,有“1克金絲楠木價值等於10克黃金”的說法。

乾隆更是把金絲楠木比作“天地至美“,宮中做金絲楠木傢俱時,他還要親自去審閱定製的。

(祾恩殿)

明十三陵地面建築中,最為壯觀的就是祾恩殿,建立高大富麗,這裡面的木結構都是上等的楠木,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製成的,直徑很粗,得要兩人合抱。

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惦記明十三陵木材的原因吧,不過盜墓畢竟不祥,乾隆盜別人的墓修建自己的陵寢,結果百年後,他自己也被人盜墓了,落了個屍骨不全,也算是因果循環,輪迴報應。


雨霽視角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和文學作品的展現,我們發現乾隆他確實是動過明朝皇陵的金絲楠不,但是至於是不是朱棣的墓那就不一定了。

在評書《君臣鬥》中有這麼一段是講到乾隆用明朝皇陵金絲楠木的。

劉墉與和珅鬥法,就說到了這個事,說乾隆從明十三陵裡拆了很多的木頭來修建乾清宮。

由於評書是文學作品,很多人對這個事的真實性心存懷疑,但是有歷史事實證明他確實動過明皇陵的金絲楠木。

《清史稿》中就有記載:“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這是在說乾隆五十二年的時候,乾隆下令重修明十三陵,而當時採取的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因此會換出很多木料出來,但是後來這些珍貴的金絲楠木材卻不見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

金絲楠木作為皇家的專用木頭,到了清朝時期現存的金絲楠木已經很少了。楠木能夠耐腐、防蟲,它紋理精美瑰麗,冬暖夏涼,還有著不易變形等優點,這對於追求奢靡的乾隆怎麼會可以放過呢?

乾隆是一個極喜奢靡的皇帝,無論做什麼都是大手筆,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經常大擺奢華的宴席,鋪張的出行,形成一股奢靡的風氣。

那麼在國家強盛的時期,乾隆想給自己修建一座華麗雄偉的陵墓,自然要用到大量的金絲楠木。

現存的又不夠用了,怎麼辦呢?所以他想到把別人陵墓的拆下來給自己用。即修建了乾清宮,自己陵墓的木材用料也有著落了,一舉兩得多好。

別人盜墓是為了金銀珠寶,發財。一國之君盜墓卻是盜取人家的木材,未免有失體統。


江水說詩詞


提到乾隆皇帝,真是佩服他的命好,他有個勤勤懇懇一輩子的父親雍正,有個艱苦創業的爺爺康熙,他們拼死拼活為乾隆留下了一大筆遺產,乾隆只是稍微進行了一下改革,就贏來了康乾盛世的光環,反倒沒有他父親雍正的什麼事了。

乾隆整天的吃好、喝好、玩好,又沒有多少要操心的事,因此他的壽命也長,他最不缺的就是錢,但這位十全老人的人生中也留下了許多的汙點,他身上最大的汙點就是幹了一件缺德事,那就是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盜墓賊,說出來也許驚掉你的大牙,那麼這位盛世明君為何會幹這種令人不齒的勾當呢?


我告訴你答案,就是為了那種名貴的金絲楠木。
每個皇帝在剛登上皇位時,就要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乾隆也不例外,在位後的第八年他就開始大張旗鼓的為自己修建萬年屋了,當時正值國力強盛,財政充盈,他的陵墓自然要建得宏大雄偉、富麗堂皇,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的講究,所以用的材料當然要用最好的了。

皇家建築無論是皇宮還是陵寢,都要大量使用上等的金絲楠木作為建築材料,而這種金絲楠木非常的名貴,名貴就名貴在特別的稀缺,一根上好的金絲楠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長大。


金絲楠木一般產於雲南、四川、河北、河南、廣東一帶的深山老林裡,採伐和運輸都相當困難,成本相當高,這種楠木有一種很特別的香氣,能夠防腐防蛀,如果用來做棺材,可以保持屍體長期不爛,是明清兩朝皇家的御用材料。

朱棣在位的時候,社會穩定,國力也比較強盛,他要遷都北京,要修建皇宮,他就派出大量的人員到全國各地的深山老林裡去採伐楠木,當時的採伐條件相對惡劣,山路崎嶇不平,楠木根本沒辦法運出來,一千個民工進去採伐,真正能活著出來的恐怕只有五百人,餓死、病死的相當多,因此每一根楠木都尤其名貴。

後來每個皇帝在修建自己的陵寢時,也都是大量的採伐楠木,致使楠木資源砍伐殆盡,到了乾隆的時候,幾近枯竭,那真是拿錢也買不到。


現在乾隆修陵墓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就是沒有這種楠木,乾隆這麼大的老闆,修陵不用楠木,豈不讓天下人笑話,而且用的量還不小,把乾隆急的團團轉,但這事終究是難不倒乾隆的,他很快就將目光投向了明朝的十三陵,誰叫你們當初過度砍伐,害得老子現在沒的用了,老子現在找你們要。

明十三陵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兩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和一個太監,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特別是那些皇帝的陵寢,個個豪華氣派,寶頂、方城、明樓等都是使用大量的金絲楠木,不得不令清朝的皇帝垂涎欲滴。


這一天,乾隆御駕至十三陵之一的長陵,祭拜明成祖朱棣,各位別想多了,他可沒興趣去祭拜前朝的皇帝,這傢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他是衝著朱棣陵墓上的金絲楠木來的,乾隆看到朱棣的長陵上的金絲楠木真多,恨不得全部搬走,但遭到了漢臣的強烈反對,他們拿出來了《大清例律》,裡面有“凡盜墓者,仗一百,流三千里,已開棺槨見屍者,絞“清朝對盜墓賊的處罰還是很嚴格的,乾隆作為一個皇帝,也不能帶頭違法明目張膽的偷盜前朝的陵寢啊,對於長陵他只好作罷。(祾思殿)

乾隆想偷朱棣陵墓上的金絲楠木的計劃泡湯了,他心有不甘,於是他集思廣益,招來戶部和工部的幾個狗頭軍師,商量著怎麼能名正言順的把人家的墓掘了,你還別說,精神病人思維廣,還真有人想出辦法了,於是有人上書乾隆皇帝,藉口說十三陵太破舊了,由國庫掏錢進行修繕,一來將此事昭示天下,可體現陛下寬闊的胸懷,賺取民眾的流量,二來可以解決金絲楠木的大問題。

乾隆看後,龍顏大悅,就這麼辦,即刻動工。


名義上是出於好心修繕明朝皇帝的陵寢,實則是執行他們所謂“拆大改小“的方案,將明陵所有的祾思殿、包括兩廡的這些配套建築的規模縮小,比如說,九間房的改為七間,七間的改為五間,五間的改為三間,重簷的改為單簷,還用普通的木料替代上好的金絲楠木,這樣就多出了許多的金絲楠木,足夠乾隆用幾次了。

這就是典型的偷樑換柱,最大的受害者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他的永陵被搞得八不像,乾隆這次偷盜的主要是陵寢的地上建築的材料,那些地宮還沒有動過,乾隆也不想冒太大的風險,免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嘉靖皇帝的永陵)

(乾隆皇帝的裕陵)(對比可以看到嘉靖皇帝的永陵縮水了好多)


有了這些偷來的名貴的金絲楠木,乾隆的裕陵順利完工,那真是宏偉壯觀,乾隆心想,百年後看到能夠睡個好覺,自己的屍身定能萬年不腐。

只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幹了缺德事會遭報應,在他去世了133年後,東陵大盜孫殿英在光臨了慈禧墓後,也隨便造訪了起來的陵寢,卻發現乾隆陵墓的機關比慈禧的還要複雜,孫殿英及其惱火,下令用炸藥炸開,陵墓打開後,他們毫不客氣的敲掉了乾隆牙齒,除了拿出他口中的寶貝外,還將聽到屍體從棺材裡拖出來,扔進了墓外的臭水溝,真是慘不忍睹。

(乾隆陵寢)


乾隆堪稱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盜墓賊,他自己的陵墓被盜得面目全非,而被他下令偷盜的明十三陵卻保存完好,實在是夠諷刺的。







遺產君


有這麼一個說法,但是沒有很確鑿的證據,不過,有幾點需要澄清的:

1、在這個說法中,乾隆帝使用的從明朝陵墓上得來的金絲楠木,也是通過“拆大改小”、“偷樑換柱”等手法從明陵的地上建築取得的,不是盜墓筆記鬼吹燈。

2、恭王府的前身和珅的住宅裡面就使用了很多的金絲楠木,可見金絲楠木在清代雖然比較稀缺,但是不是很難得到,對帝王來說更是如此,似乎不必要使用舊材料。

3、成書於乾隆朝中期的《紅樓夢》裡提到秦可卿去世是採用的楠木棺材,引得世代簪纓的賈氏家族眾人都嘆“一千兩銀子只怕無處買”,這雖然是文學描寫,也間接說明乾隆時期金絲楠木雖然稀缺昂貴,但是對於帝王來說總有辦法獲得,同樣還是不必出此下策。

4、有記載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春三月,乾隆帝親臨皇木場視察,為明朝留下來的應“東方甲乙木”之說作為鎮城之寶留下的巨大的金絲楠木寫下了《神木謠》並刻碑以志,又命令臣下建造了七間相連的瓦房屋將“神木”覆蓋起來,以避免風雨侵蝕,說起來,實在真沒有金絲楠木大可以用這根,或許不必要去動明代的陵墓。


談古論金


前言:說起乾隆皇帝,大家都知道他好大喜功,多次耗巨資巡遊江南,只能說乾隆皇帝運氣太好了,他的父親雍正,爺爺康熙勤勤懇懇矜矜業業給乾隆留下了殷實的家業,有了祖上的家業,加上自己的高壽,因此乾隆做皇帝做的自我感覺良好,還自稱“十全老人”。


一,可是大家怎麼也不會想到,十全老人乾隆,居然是個“盜墓賊”,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作為一家之主,什麼東西都是乾隆的,怎麼會和盜墓賊扯上關係呢?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隨著乾隆皇帝歲數越來越大,因此,開始為自己的後事盤算起來,首要大事就是建造自己的陵寢,在裕陵的建造過程中,發現金絲楠木不夠用,而且全國範圍內徵集也是數量有限,這下可把我們的乾隆爺急壞了,權臣和珅,可是一個善於揣摩聖意的人,這也是乾隆爺特別專寵信任他的原因,和珅向乾隆出了個餿主意說道:“把明成祖朱棣建造的祾恩殿拆了,把木料運到東陵建造裕陵”。乾隆爺一想好主意啊,本身國內楠木稀少,現在又是近水樓臺。


很多大臣當場反對,他們搬出了《大清例律》,裡面有“凡盜墓者,仗一百,流三千里,已開棺槨見屍者,絞“清朝對盜墓賊的處罰還是很嚴格的,乾隆作為一個皇帝,也不能帶頭違法明目張膽的偷盜前朝的陵寢啊,沒想到,和珅又獻上了一條妙計,就是打著修繕朱棣陵寢祾恩殿的旗號,把祾恩殿改大為小,用黃松木代替楠木,好一招偷樑換柱,把別人的的楠木偷來自己用,用黃松木代替別人的,不管怎麼樣,乾隆爺的目的是達到了。


二,為什麼金絲楠木會這麼稀少呢,一定要逼著乾隆皇帝去盜墓才能得到呢?難道沒有比金絲楠木更好的替代木料嗎?

1.楠木為四大名木之首,歷代皇帝陵寢建造首選楠木:楠、樟、梓、椆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木,俱是上好的木材,其中楠木居首,而楠木當中的金絲楠木更是珍品中的珍品,歷來為皇家專用。 顧名思義,金絲楠木的紋理呈現金色,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充滿著威嚴,代表這皇家無比尊嚴的身份。而且其木質堅硬耐腐,"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作為皇家建築材料以及皇帝的棺槨是上上之選。(這裡解釋了為什麼乾隆爺不惜背上罵名也要盜墓得到金絲楠木的原因)


2.金絲楠木產量稀少,都生長在深山老林,運輸極為不便,而朱棣在位的時候,就派出大量的人員到全國各地的深山老林裡去採伐楠木,用於自己的陵寢之中,到了乾隆朝,舉國上下已經很難開採到大量的楠木,而且成本非常高,所以乾隆爺才動了這個歪心思盜用朱棣陵寢裡的了。


三,畢竟對於乾隆爺來說,盜墓也好,偷樑換柱也罷,名聲畢竟不好聽,況且關於盜用朱棣陵墓裡的楠木也沒有在正史中記載,只是在一些野史中有零星記載,那麼這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證據之一:《清史稿》記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也就是說,乾隆五十二年的時候,下令重修明十三陵,當時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所以會換出很多木料出來,但後來這些珍貴的金絲楠木材卻不見了蹤跡,沒人知道去了哪裡,(乾隆果然是聰明人,在這裡,以修葺前朝陵寢為名,拆大改小,偷樑換柱,把原本朱棣陵寢裡的楠木巧妙的使用到自己的裕陵)


證據之二:現代考古學家考古中發現:裕陵的部分建築材料的確用到了明代的石料、木料。而恰巧,據《明太祖實錄》和《五雜俎·物部二》中有詳細記載,“有金絲楠木”。這樣的話乾隆爺缺金絲楠木,明十三陵有金絲楠木,乾隆整修過明十三陵,清陵的部分建築有明朝的石料、木料。


綜上所述:在乾隆朝,金絲楠木這個稀有物種已經相當匱乏,而金絲楠木的金色有代表皇權,代表高貴,故此,我們的乾隆爺便動起了歪念頭偷用,雖然史書上沒有說明乾隆皇帝偷用,但實際上上述舉證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乾隆爺有沒有盜墓,有沒有偷樑換柱,有沒有偷用朱棣陵寢的楠木答案不言自明。

圖:來源網絡


唯戀無名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乾隆皇帝偷木頭,這事是真的嗎?堂堂大清朝的皇帝去偷盜,而且還是偷人家陵墓裡的木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一切還要從一段評書說起。

《君臣鬥》章節——劉墉參皇帝

話說宰相劉羅鍋與和珅水火不容,兩人只要在一起就會嗆起來。

一天上早朝之前,兩人在班房鬥嘴。因為劉墉是言官,而且世代都是言官,他的工作就是參人。和珅故意在百官面前挑撥劉墉說:“你參的都是小官,比你大的官你敢參嗎?”

其實這是和珅使壞,劉墉已經是正一品的官了,比他大的官只有王室成員,這是把劉墉往火坑裡推啊!

劉墉也不是吃素的,他說只要和珅敢說出來,就沒有他不敢參的人。結果和珅說了一位——當今皇上!

全場官員都嚇傻了,這是以下犯上,要誅九族的事啊。沒想到劉墉卻來了一句:“你還別說,我早就想參他了!我今天參皇上,明天參太后,後天我焚表參玉皇!”

和珅聽完樂了,心想這劉羅鍋這麼容易就中了圈套。於是兩人擊掌打賭,而且還拉了兩位王爺來做保。

劉庸立下賭局後大步踏入金鑑殿,要求單獨面君,於是整個大殿就跪著劉庸一個人。他先是找藉口說不明白《大清律》,要向乾隆請教,乾隆為了不上他的當,叫人搬來全部《大清律》,讓他自己慢慢查。

劉墉翻到“偷墳掘墓”這一條的時候,後面應該是“斬立決”,但他沒有念出來,而是用指甲把斬立決三個字給摳掉了。然後問乾隆,偷墳掘墓如何處罰?乾隆說:“斬立決!”

這時候劉墉來勁了,他說有本要參,而且參的人很厲害,要乾隆先赦免他和他家人無罪,乾隆答應了他。

這時候劉墉說:“皇上可記得當年乾清宮大火,燒壞了一些房梁。當時宮裡沒有金絲楠的木材可以用,你就從明十三陵那裡拆了一些木頭過來用於修乾清宮?”

乾隆說:“是的,朕記得這事。”

劉墉說:“那請問皇上,你這算不算偷墳掘墓呢?”

乾隆明白了,這劉墉是要參自己啊!氣得頓時伸長了脖子對劉墉說:“來,你殺了我,斬我啊!劉墉,你這是要上天啊?”

此時劉墉嘴角露出一絲奸詐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以上故事來自評書《君臣鬥》,說的就是乾隆偷了明代陵墓裡的金絲楠木頭,用來蓋乾清宮,於是乾隆偷木頭的事就這樣流傳開了。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乾隆偷木頭的事雖然來自文學作品,但歷史上他確實動過明陵的金絲楠木頭。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乾隆五十二年的時候,他下令重修明十三陵,當時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所以會換出很多木料出來,但後來這些珍貴的金絲楠木材卻不見了蹤跡,沒人知道去了哪裡。當時督辦這項工程的人正是劉墉!

為什麼會認為乾隆偷了明陵的金絲楠木頭?

金絲楠木具有結構細密,不容易開裂和變形的特點,一直被封建時代的皇帝所青睞。明朝時期是金絲楠木流行的開始,到了康熙時期更是被大量使用。

有人曾推測,經過明朝和康熙的大量開採,金絲楠木已經非常稀少,到了乾隆時期幾乎沒有成材的金絲楠了。因為金絲楠從樹苗到成材最少要60年時間,所以一理開採過度就容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金絲楠木作為皇家專用木頭,乾隆不可能不用啊?所以他就想到把明陵的金絲楠給拆下來自己用,修了乾清宮,甚至還用來做自己的棺木。這就是大家懷疑乾隆偷木頭的原因。

我的觀點

說乾隆偷木頭我覺得有點冤了,如果說他偷了朱棣墓上的木頭來做自己的棺材更是不可能!古代人敬重鬼神,單從這一點乾隆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出來。更何況乾隆時期,金絲楠木並沒有“缺貨”,他不可能放著新木頭不用,去拆人家陵墓上的舊木頭。

嘉慶皇帝給和珅列了20條罪狀,其中有一條是“僭侈逾制”罪,就是因為和珅用金絲楠木頭蓋了房子,才會背上這樣的罪名,而他建的這所房子就是“恭王府”!

試想一下,和珅都能搞到金絲楠木頭來建房子,乾隆卻連做棺材的木頭都沒有?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此事恐怕很大概率是真的。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所以他的陵墓修建也要比一般人更加奢華,更加珍貴和隆重。

尋找金絲楠木的乾隆皇帝

作為一個命太好的皇帝,他希望自己十全十美,他希望自己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稱自己為十全老人,所以自己死了之後的事情他也希望能夠盡善盡美,或者無與倫比。

作為皇帝,即便是去世,也要做到無比隆重,所以一般修黃磷都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動輒有幹就得開工幾十年,有的甚至皇帝登機之初開始建造,皇帝去世還沒有建完。

而作為盛放皇帝的棺材,規格要求自然也是極高的其材質必須要使用大量上等的金絲楠木作為原料,這也是乾隆皇帝非常看重的。

問題在於,金絲楠木是一種非常名貴且稀有的木材,這種木材具有很特別的香味,而且可以防腐蝕,能夠保持屍身長期不爛。

它生長於雲南四川的深山老林中,一般來說不見天日,一根上好的金絲楠木,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來成長,且運輸過程非常艱難,勞動成本非常高,對皇帝來說一切事情都是小事,只是關鍵就在於它不好找,那就沒辦法了。

乾隆皇帝在位的時候,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大量的金絲楠木,可是畢竟這種木材是有限的,而且開採困難,發現優質木材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就一定程度下找不到了,貴為皇帝也沒有辦法。

偷樑換柱

這個時候就有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從明十三陵裡拆一些木頭,而拆的最多的就是朱棣的陵寢。

因為朱棣在位的時候社會比較穩定,國家實力也比較富強,而且最關鍵的是在朱棣在位的時候,正是明清兩朝剛剛開始用金絲楠木建造關果的時候,所以木材比較豐富。

所以說當時運送金絲楠木也很困難,1000個民工進去,要死傷近半,但在皇帝眼裡,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和木材就夠了。

所以有大批大批的金絲楠木被運往京城。

被朱棣全部用在了建成了有20年工期,長達7公里的完整的長陵建築群裡。

這也是後來乾隆皇帝看中明長陵的原因,在這裡規模宏大,建造材料豐富,而且運輸方便,可以就地取材。

最終就用偷樑換柱的形式,大規模的盜用了明十三陵的金絲楠木,以促成乾隆皇帝陵墓的輝煌和隆重。

但有意思的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上百年之後,有個叫孫殿英的人炸開了乾隆皇帝,假期,陵寢中的寶貝盜掘一空,甚至把他的骸骨都撤散一地,可惜乾隆皇帝幾十年的心血,也被盜掘一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