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一、大嗓青衣盛行 京劇老旦之今昔

清末畫家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絕”畫卷中,有一位老旦演員郝蘭田名列其中,扮演的是《行路訓子》中的“康氏”。可惜未能留下資料,後輩無法領略其演唱藝術,但能夠榜上有名,其藝業定當為彼時第一老旦。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十三絕中的郝蘭田)

早期的京劇老旦並不受重視,處於從屬、配角地位。並無專職藝工老旦的演員,演出時大多是由丑角或老生臨時客串,出身徽班的郝蘭田早期學習青衣,後改老生,在當時“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中搭班演出,班中無老旦,郝蘭田主動轉行,把他自身所學的青衣、老生的唱腔特點完美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既有老生的剛健蒼勁,又有青衣的委婉柔和的老旦唱腔風格。

相比郝蘭田的“徽調”風格,更早一些的“漢調”班中也有一位著名老旦演員,就是藝名“叫天子”的譚志道。可以說“漢調”的譚叫天和“徽調”的郝蘭田,是京劇老旦行當的奠基者。

自此“高亢洪亮,蒼勁深沉”成了老旦聲腔藝術的基本法則。老旦也確立成為一個獨立的行當,並且其在京劇中的作用得到了日益提高。

說起來譚志道、郝蘭田二位不僅自身有著深厚的表演功力,其後代也各出了一位足以影響京劇史的里程碑式的大師,譚志道之子就是有“伶界大王”之美譽的“小叫天”------譚鑫培;而郝蘭田之外孫則是大名鼎鼎的“通天教主”------王瑤卿。

譚門七代京劇人正是自譚志道算起。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如果說譚、郝二位是京劇老旦的奠基者,那老旦行當集大成者則當屬龔雲甫、李多奎二位。是他們把老旦早期唱腔稍顯簡單、平直的唱法不斷加以完善,“高亢洪亮、蒼勁深沉”中,另有一種“醇厚質樸、酣暢淋漓”的韻味,可以說龔、李代表著老旦唱腔藝術的最高峰。

龔雲甫本是票友出身,拜在孫菊仙門下習學老生,後改老旦。他的唱唸一改以往的平鋪直敘,注重音韻的講究,抑揚頓挫,錯落有致。嗓音清脆蒼勁,行腔悠揚婉轉。並把老旦的唱腔、唸白、身段逐漸規範,歸納總結出一套老旦行當所特有的程式。他不僅重視唱唸,還有很好的做功,借鑑青衣、花旦等行當的舞蹈動作,加以提煉,創造出很多適合表現老年婦女體態動作的老旦身段。

是龔雲甫首開老旦擔演“大軸”之先例。可見他在業內同行以及觀眾中有著很高的威望和號召力。後來者李多奎先生不僅完整的繼承了龔雲甫的唱腔藝術,而且又有了極大地發展,成為京劇史上老旦行當的一座里程碑。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李多奎佘太君劇照)

和上述幾位老旦名家一樣,李多爺也是由老生行當改換過來的。他的“龔派”老旦多學自龔雲甫的琴師陸彥庭(又稱硯亭)。李先生倒倉期間,隨陸學京胡,並常由陸彥庭操琴調嗓,嗓音恢復後,龔雲甫發現李多奎的嗓音高、亮、脆中有“雌音”,遂建議他改學老旦,並加以精心指導。龔雲甫因病退出舞臺後,李邀請龔雲甫的專用琴師陸彥庭為己操琴,陸將“龔派”唱腔精髓傾囊相授,可算是李多奎的“師父胡琴”。

李多奎得享大名,和他有一條洪亮高亢,極富穿透力的嗓子是分不來的。他的音質高低音俱佳,音質純淨飽滿,最難得的是既有“雌音”又有“衰音”,用來表演老年婦女可稱是絕佳。逐漸取代“龔派”成了老旦行當第一流派,世稱“李派”,把老旦聲腔藝術推向了頂峰。同樣的二黃三眼,《望兒樓》、《釣金龜》、《遇皇后》、《行路訓子》唱來具有各不相同的意境。其用唱腔塑造人物的功力已臻化境。

一般來講,“響堂的嗓子不掛味,掛味的嗓子不響堂”。京劇史上既掛味又響堂的好嗓子一般公認的只有兩人:一是金少山,另一位就是李多奎。

多爺之後有兩位男老旦演員:

一位是最好的王玉敏先生,

一位是影響最大的李金泉。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王玉敏先生《行路訓子》)

王玉敏先生藝宗“龔派”,吸收“李派”精華,是一位難得的老旦藝術家,可算是李多奎先生之後最優秀的。

但王玉敏先生對行當發展的影響卻遠不及其師兄李金泉。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李金泉趙葆秀師徒)

極富雌音、極少衰音的李金泉,其實也是初學老生後改老旦,但他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摒棄以往老旦的蒼勁古樸,轉而向圓潤清脆、委婉細膩的方向極力前行。

如果說前述譚、郝、龔、李、王的演唱是“老生+青衣”的風格的話,則李金泉的演唱風格則是“青衣+老旦”,進一步的細膩、“柔化”,老旦有別於青衣的剛勁、倔強的蕩然無存。

是老旦演唱“大嗓青衣”化的始祖。這種非常適合女演員的老旦風格如今正成為主流。

二、如何看待李鳴巖、蘭文雲、趙葆秀、袁慧琴等老旦的藝術水平?

為何觀眾特別喜歡蘭文雲?

1、老旦藝術大多宗李多奎的李派,李鳴巖、蘭文雲(蘭大姑)的藝術水平顯然高於趙葆秀、袁慧琴。

眾所周知,京劇老旦藝術發展至今,都離不開兩個關鍵人物,就是龔雲甫和李多奎。李多奎師承羅福山,私淑龔雲甫,可見李多奎的李派藝術與龔雲甫的龔派藝術關聯密切。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蘭文雲)

再談幾位老旦名家,無論是李鳴巖、蘭文雲,還是袁慧琴和趙葆秀,都與李多奎的李派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但是,袁慧琴和趙葆秀二人,並未直接授業於李多奎先生,而是拜於李金泉門下。雖然李金泉也跟李多奎學過老旦表演,但畢竟李金泉也是老旦大家,在傳授過程中難免有自己的生髮和加工,所以到袁慧琴、趙葆秀二人這,老旦藝術還是不是李派有待商榷。

從師承上綜合來看,李鳴巖、蘭文雲的李派藝術更純粹,趙葆秀、袁慧琴改革創新較多,觀眾認可度低。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李鳴巖)

2、從老旦的聲腔和表演特色上來講,李鳴巖、蘭文雲更像老旦,趙葆秀、袁慧琴更像老青衣。

老旦表演要求演員用高亢的唱腔、沉實的唸白、沉穩的動作來表現人物,演唱時要使用本嗓兒。而且,個人認為,一個好的老旦演員,演唱功底至關重要,這不僅僅是要求要有一個高亢的好嗓子,關鍵是得有衰音,唯其如此,老旦的表演才符合“老”這個人物角色特點。如果一味的追求高亢,那就不能叫完完全全的老旦,那就成了老女高音了。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袁慧琴

講這些,無非想說明,趙葆秀、袁慧琴的老旦表演,在唱腔上太過於追求高亢、明亮,忘了“衰”這個特點,把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生生演成了四五十歲的大媽,有失老旦藝術的水準,也讓大部分觀眾無法接受。

同時,沒了“衰音”也就沒了唱腔特色,這樣的老旦很難給觀眾的耳朵留下深刻印象,說白了,唱的根本不掛味,誰能喜歡,更別談做功了。

所以,這裡我要把以上幾個老旦藝術家分為兩檔,李鳴巖、蘭文雲更好,趙葆秀、袁慧琴次之。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趙葆秀

3、為什麼說李鳴巖、蘭文雲的藝術更好,她們有沒有高低之分?

李鳴巖師承李多奎,而且是李多奎的義女,跟李多奎先生學習了多年老旦藝術,可以說是親傳親授,頗得李派藝術之真傳。加之李鳴巖個人比較努力,對李派藝術鑽研很深,所以稱李鳴巖為李派藝術現在的當家大姐大,不為過。無論從藝術水平還是人品,李鳴巖老師,絕對都夠得上大家這個稱號。沒架子,玩意好,不張揚,這就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京劇演員。

蘭文雲(蘭大姑)純粹是祖師爺賞飯吃,其“藝術行腔老到,韻味醇厚,神完氣足,一氣呵成。潤腔不僅細膩古樸,而且飽孕人物感情,可謂寓情於聲,聲情並茂。”袁世海先生曾不止一次說過“真不錯,真不錯,頗有李多爺的範兒”,個人認為這些評價都是很公允的,蘭大姑的李派藝術確實很抓人心,讓人過耳不忘。但無奈蘭大姑第一未得李多奎先生親傳,加之其近些年因身體原因,已經不再登上舞臺,非常遺憾。所以,我把蘭大姑排在了李鳴巖老師的後邊,不是說蘭大姑藝術水平不行,關鍵是蘭大姑藝術沒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略顯遺憾。

「天使譚」當前,京劇老旦為何“大嗓青衣”盛行?

部分內容來自頭條號:“明揚51”、“我叫魯小淘”以及頭條問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