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龍川,在古代,它屬於九州之一的揚州南部。 戰國時期屬於楚國百越地區,秦漢時期這裡屬於南越國轄地。關於龍川名字的來源有著不同的說法
《廣州記》:博羅之東鄉,東龍穿地二出即穴流泉,因以為號。《南越志》:縣北有龍穴山,舜時有五色龍,乘雲出入此穴,故名龍川。佗城,位於龍川縣的最南端,是一個始於秦朝的千年古城,它名字的來源於一個人,這個曾經從龍川令做到了南越王的人——趙佗。
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中記載:龍川故城,在縣東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秦南海尉任囂疾,召龍川令趙佗,授之以政,即此處也。一個人崛起一座城
秦漢時期,龍川縣建縣之始,首任縣令趙佗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帶來了龍川,使得佗城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日趨發達,到了東漢時期已經出現了相當繁榮的景象。從佗城在2004年出土的東漢墓葬文物中,專家便可以推斷當時佗城的經濟水平可能已經相當接近當時的廣州了。
龍川縣治所佗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作為客家地區,它是中原文化和百閱文化相互交融之地,在今天形成了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傳統,在當時也成為了趙佗可以有能力在南越自立為王,平定三郡的豐厚資本。
蘑菇我曾前往過佗城旅遊參觀,當我行走在青磚石板的小巷間,好像走進了嶺南古鎮的最深處。在佗城, 越王井內千年的泉水仍在噴湧,南越王碑屹立千年,似乎還在述說著南越武王趙佗的功績,古城外的練兵場似乎還能聽得見戰馬的嘶鳴,彷彿金戈鐵馬還在昨天。
位於佗城中心的南越王廟,歷經千年,主體結構保持完整,廟門上端有清代龍川之縣胡一鴻題寫的“南越王廟”陰刻楷書更是依然完好。從大廟進去,有兩處院落,四合院式的佈局,前後殿之間有著長方形的磚鋪天井,四邊樹有花崗石井南,正廳擺放著是南越王趙佗的塑像,他有著頭髮濃眉大眼,有著北方男子的堅毅和淳樸。廟內香火鼎盛,遊人往來不停,可以看出龍川人民對這位南越王的敬重與愛戴。
那麼,這位南越王趙佗,到底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趙佗,贏姓,父趙常明,母侯氏,是名門之後,趙佗是南越國王,秦朝時為南海郡龍川縣縣令,後為南海郡尉。秦朝末年,趁天下大亂,中原無暇顧及南越之機,順勢兼併桂林,南海和象郡三郡,建立南越國,在漢高祖十一年受封南越王,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傳說享年100餘歲。此後南越續任了四代南越王,南越國是嶺南地區的第一個區域真正意義上的政權,自公元前204年建國至公元前111年漢平定南越,五代南越王共統治南越93年。
在唐朝,詩人許渾的一首詩《朝臺送客有懷》中“越國舊無唐授印,蠻鄉今有漢衣冠”的感慨,可以看出他對趙佗在南越地區建立南越國所產生的重大意義,以及對他功績的肯定。
平定百越
時間回到春秋戰國時期,此時的百越因為地形、氣候等原因,區域內部形成了幾個比較強勢明顯的部分,東甄(浙江省和江西省的東部),閩越(福建省),南越(廣東省和湖南省南部),西甄(廣西地區),和廣西南部,越南北部,部分地區還建立了一些政權的雛形。
雖然百越與中原地區交流甚少,但是與吳國、楚國、越國還是保持著一定的聯繫,到了戰國後期,中原地區大亂,兼併戰爭頻繁,百越地區要麼各自為政,不參與中原爭端,要麼就安於部落生活,要麼臣服於楚國受楚國控制,為楚國的戰爭助力。秦滅楚國後,居住在浙江一帶的越人被迫臣服,秦隨後建會稽郡,接著又征服了居住在浙江南部一帶的東甄和居住在福建境內的閩越,始置閩中郡。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大將屠睢,集合七國之力,統帥50萬大軍,發動了進攻百越之地的戰爭,趙佗也隨軍出征,而這次的目的,便是把整個百越之地都納入到大秦帝國的版圖之下。
但這場戰爭是不順利的,秦軍不適應嶺南地區的水土環境而且對待越人殘暴無禮,驍勇好戰的南越人們依託地理優勢,給了秦軍沉重打擊,第一次進軍嶺南,屠睢被殺,浮屍流血數十萬,而此時東線作戰的趙佗實行剿撫結合的政策,得到了越人的支持,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戰果,在閩越一帶建立起穩固基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為主將,平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囂任南海郡尉,趙佗為龍川令,並將佗城作為龍川治所。佗城三面環山,東邊連著東江,山峰秀麗,東江像一條江龍般圍繞著這座古城,趙佗選擇這個地方築土城作為治所,也許正是看中了佗城地處東江,韓江分水界附近。西南可順東江而下,控制龍川南部。東南可順韓江而下,對控制龍川東部的戰略意義十分突出。
南越王的政策
後秦漢之初,天下大亂,任囂病重,彌留之際,勸說趙佗自立為王,統帥南越,保衛地方。公元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正式建立南越國。
趙佗建立南越後,首先面臨的便是越人各自為政、錯綜複雜的分割局面,為了鞏固政權和緩解民族矛盾,趙佗採取了靈活的政策,鼓勵中原漢人與越人通婚,因地制宜,越人自治。與此同時,南越地區人民的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和中原漢人是大有不同的,如果漢人歧視越人的不同風俗,強制學習中原,則就容易挫傷南越人民的民族感情。於是趙佗帶頭尊重和順從越人風俗習慣。例如他公開宣稱自己是“蠻夷大氏老”,還脫掉中原漢族的官服,採用帶有南越地區特色的服飾,尊重越人風俗促進了南越國社會的漢化,使得南越國及其後代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這也是趙佗除傳播中原文化,開啟嶺南文化源頭後,最受人稱道的一項卓越功績。
趙佗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還選拔了大量越人首領參與管理當地事務,通過吸引首領參與政權管理,使得他們的利益與南越國統治集團利益相一致,從而消除了他們的顧慮,使他們對南越政權產生認同感,這擴大了南越國的政統治基礎,讓南越國各部落的凝聚力增強,使得趙佗在南越地區人心向往,取得了良好的統治效果。
公元前195年,劉邦派使臣陸賈勸趙佗率南越人們歸順漢朝,從此南越國成為漢朝藩屬,南越國和中原地區的交流加深,極大促進了嶺南地區的農業和冶煉產業的發展。
趙佗是嶺南地區的第一批開拓者,他開發了嶺南地區,使其擺脫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南越推行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鼓勵人們效仿中原,大大促進了南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
閱讀更多 蘑菇雅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