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 · 应县木塔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霜枫酒红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某日,微信群里大家热议应县木塔是谁修建的?众人说是萧太后。接着讨论,这个决定建塔的萧太后是谁、哪里人?一些人说是今天的应县人。

说到萧太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想到评书《杨家将》。这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尽忠、抗敌保国的英勇事迹。为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作品用艺术的手法塑造了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国人。《杨家将》影响久远,以至很多人将演义与史实相混。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杨家将》中的萧太后原型就是正史中的萧绰。萧绰执掌朝政27年,叱咤风云。后人评价“柔肩担江山、裙衩争风流。”今辽宁省义县是萧绰的家族封地,奉国寺就是辽圣宗为纪念母后而建。

辽代的诸位萧姓太后被中原人都习称为萧太后,容易将不同年代的萧太后混为一谈。也正因此,关于应县木塔的建造也出现了“混沌”的萧太后。

应县木塔为佛宫寺释迦塔俗称,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很多资料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增修完毕。

有研究者认为,应县木塔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修建佛宫寺作为萧氏家庙,在于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持论者认为,萧皇后即辽兴宗皇后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为辽代第七位皇帝,兴宗执政24年后驾崩,萧挞里成为皇太后,继续把持朝政20年。辽兴宗和萧挞里的儿子就是辽道宗耶律洪基。

萧挞里的父亲是辽国重臣萧孝穆,萧孝穆的姐姐是皇后,女儿是皇后,侄女也是皇后,自己是王,两个儿子也是王。萧氏一门能出三后、三王,确实荣耀非凡。

应县木塔一层内槽南北的门额照壁板上有六幅供养人像,三男三女。有研究者判断,这三男三女就是萧氏一门的三王三后的画像。

对于前述观点,得到不少文化、历史、旅游界人士的支持。不过,学术研究无止境,至今关于应县木塔的建造年代、建造原因还没有定论。

首先关于辽清宁二年之说,来源是明代万历年间《应州志》的简单记载以及木塔明朝弘治年间的匾额题文。万历年间《应州志》的编修者为田惠,田以其所见的“石一片”上所记“清宁二年”为依据判断木塔的建造年代。在没有新证据发现之前,此观点无疑是一种重要说法。

萧太后 · 应县木塔


关于萧挞里,有人认为就是今天的朔州市应县人,根据是《契丹国志》中的记载:“兴宗皇后应州人。”

所谓应州人之说,可能是出生在应州,也可能汤沐地为应州。

不过《辽史》中称,萧孝穆“生于契丹右大部”。因此,内蒙古赤峰市学界认为萧挞里是巴林左旗人。文献载,萧挞里的爷爷萧和死后及其后代多葬于今辽宁省阜新市,近年考古发现其家族墓地就在阜新。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萧挞里是辽宁人。

早年就有研究者指出,如果应县木塔为萧氏一门借皇权敕建,为何《辽史》中不见记载?

依《辽史》载,萧孝穆的祖上应该是回鹘人。根据辽代文献,辽朝皇后族均为萧氏,汉人难以入后党。萧孝穆在辽代圣宗、兴宗时确实权重一时,卒于重熙十二年(公元1043),距清宁二年(公元1056)还有13年的时间。就其政治活动时期看,未见与今天的应州有什么联系。

如果既不生在应州、又非封地应州,那萧孝穆就难言为应州人了。萧孝穆不是应州人的话,其女萧挞里自然不能轻言是应州人了。如果这些基础性的判断被推翻,那相关的一些说法就得重新审视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