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雍正 霁红釉双陆尊高15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5.3厘米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雍正 霁红釉窑变碗高8厘米,口径18.3厘米,足径8.3厘米


霁红釉瓷器烧造非常困难,氛围及火候稍有不当即会出现灰暗、烧失、偏色等瑕疵。其中一些虽烧造不够完美但颜色变化仍颇有情趣者,常常被作为霁红的窑变品种而保留,并由于其稀少,竟乃至身价倍增,甚至进献给皇帝。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郎窑红釉油锤瓶高46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12.1厘米


油锤瓶是康熙时期的典型器型,仅出现在康熙晚期,因器型颇似油锤葫芦而得名,非常具有标识性。所见品种颇为丰富,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矾红彩、乌金釉、青釉、哥釉、郎窑红等。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球腹撇口瓶高29.3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2厘米


本品发色鲜红,如初凝之牛血,达到了郎窑红釉较理想的效果。圈足硬朗,极具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胎骨特征,底部施苹果青釉,中部幻化为红色。康熙一朝器物总体审美以硬朗遒健为取向,体现了帝国初创期的阳刚之美。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6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4.5厘米

观音尊是康熙时期的典型器之一,因体形修长,胫部外撇如衣摆,颇似伫立的观音像而得名。从传世情况看,观音尊主要流行于康熙晚期。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郎窑红釉笔海高17.6厘米,口径16.3厘米


出版:

梁晓新,迤逦形色 十七世纪单色釉特展,北京正观堂,2017年,第88页

此类口底相若的玉璧底大笔海大约创制于康熙中期,之后终康熙一朝都有烧制,甚至延续到雍正时期。这件笔海口沿成较为整齐的灯草边,且开片相对较均匀,当为康熙郎窑红瓷器的后期制品。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早中期 郎窑红釉窑变鸡心水盂高6.2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4厘米


郎窑红制品在烧成过程中,存在因气氛和火候关系致部分釉面呈现青绿色的现象,即所谓的窑变。传统解释为铜红釉误被氧化,使低价铜变为高价铜而呈绿色。现代成分分析技术表明,由铁元素呈现的青色位于郎窑红釉的下层,活泼的铜元素呈现的红色则覆盖在青色表层,当部分红色因气氛火候关系烧失,则露出下层的青色,而非红色变化为青色,这一过程及原理与霁红釉的窑变颇为类似,而与豇豆红釉的红变绿并不相同。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雍正 珊瑚红釉三蝶铺首梅瓶高18.5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9厘米


珊瑚红釉为铁元素呈色的低温釉,源自明代的抹红釉,康熙时改为吹釉法,施釉更为细密均匀,发色橙红鲜艳,犹如珊瑚般美丽,故名珊瑚红。这件制品造型稚拙,但比例已趋向缓和,修足尚具康熙硬朗的特征,底款则属康雍过渡期风格,蝴蝶铺首又有雍正特色,因此综合判断为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期制品。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乾隆 珊瑚红釉梅瓶高14.5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5.5厘米


这件梅瓶器型中规中矩,唇口,短颈,圆肩,腹下渐收,胫部略外撇,圈足,属于乾隆的典型梅瓶造型之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乾隆 珊瑚红釉菱口水仙盆一对高7.8厘米,口径22.5厘米,足距13.5厘米


黄民三(1896-1986),祖籍广东台山,牙医国际学院中国五位发起人之一,香港牙医学会成立人之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医博士。1926年大学毕业后回国执业,开始对陶瓷收藏产生兴趣,并不惜重金收购古董瓷器,1947年带同所有藏品举家移居香港。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娇黄釉梅瓶高14.5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4.5厘米


出版:梁晓新,迤逦形色 十七世纪单色釉特展,北京正观堂,2017年,第90页

由于黄釉瓷器明清时期为皇家专用,因此民间烧造颇为罕见,类似的娇黄釉梅瓶更是殊难一遇。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顺治/康熙 瓜皮绿釉暗刻缠枝莲纹碗高8.9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7.3厘米


瓜皮绿釉在明代嘉靖以后较为流行,明末清初时期并未断绝烧造。本品敞口,弧腹,圈足,外壁以线刻工艺饰缠枝莲纹一周,通体施瓜皮绿釉。该碗的器型和线刻缠枝莲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中期 瓜皮绿釉兽耳蒜头瓶高20.5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6.8厘米


明代官窑娇黄、娇绿、娇紫釉在明末清初官窑断烧时期在民窑得以持续烧造,康熙民窑饶有盛名的瓜皮绿釉其实配方与工艺和娇绿釉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淡绿釉暗刻螭龙攀灵芝纹铺首尊高31.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5厘米


此类铺首尊为康熙晚期的典型器型,撇口,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斜,底部“自诚明记”款,颈部两侧贴塑铺首衔环耳,颈部暗刻回纹,腹部刻螭龙攀灵芝纹,通体施透明釉烧成,再施低温淡绿釉二次烧成。相同器型、纹饰的制品尚见有孔雀绿、豆青、白釉等品种,惟淡绿釉最为少见。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孔雀绿釉山石牡丹纹花觚高19.3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6.5厘米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孔雀绿釉暗刻螭龙穿牡丹纹铺首尊高33.9厘米.口径19.1厘米,足径14.3厘米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孔雀绿釉莱菔尊高19.8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3.4厘米


莱菔尊是康熙时期的特有器型,大约创制于康熙二十年始烧的臧窑,以豇豆红制品最为著名,另见有青釉、白釉、釉里红等品种。本品虽为民窑,仍属典型的莱菔尊造型。本品的成分分析数据表明,孔雀绿釉是典型的以牙硝为熔剂、以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釉,与前述低温绿釉为完全不相同的配釉和烧成方式。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孔雀绿釉小筒瓶高15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7厘米


《南窑笔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色,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窑烧成者,用石末、铜花、牙硝为法翠,加入青料为法蓝。”推测孔雀绿釉为铜元素发色,色泽翠蓝,孔雀蓝釉则为铜与钴元素共同发色,颜色应偏暗蓝,若如此,则孔雀绿、孔雀蓝釉可分矣。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天蓝釉暗刻缠枝莲纹蒜头瓶高22.2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6.5厘米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天蓝釉暗刻螭龙纹长颈橄榄瓶高28.5厘米,口径2.8厘米,足径7.5厘米


此器型为康熙时所特有,更常见的是天蓝釉暗刻菊花纹的制品,因国家博物馆有一件常年在展,特别知名,如本品暗刻螭龙纹者其实更为稀见。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蓝釉青花螭龙螭凤云鹤纹渣斗高10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5厘米


蓝釉青花俗称“蓝上蓝”,大约创于明代晚期,康熙时期较为流行。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雍正 霁蓝釉弦纹铺首尊高20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12厘米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康熙 洒蓝釉大口梅瓶高18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7厘米


康熙洒蓝釉通常被认为是对宣德洒蓝釉的直接模仿,实际上在稍早于康熙的明末时期,这种吹钴蓝的技术已经在销日瓷器上普遍采用,日本称这种装饰为“Fukizumi”,可能源自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洒蓝釉大凤尾尊高71.5厘米,口径25.5厘米,足径19.5厘米


本品为典型的康熙凤尾尊造型,但体型硕大,高达70余厘米。如此高大之器物,不仅成型困难,烧成更为困难。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雍正 青金蓝釉铺首尊高24.2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13.5厘米


青金蓝釉是一种具有明显斑纹效果的类似青金石纹理的高温釉。一般认为青金蓝釉是洒蓝釉发展出的一个品种,因吹釉点的不同聚散关系形成新的审美趣味。另在唐英的《陶成纪事碑记》中提及一种青点釉,来源于对石湾窑雨淋墙类制品的仿制,也被认为是青金蓝,这类多是官窑制品。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顺治/康熙 茄皮紫釉竹节执壶把杯一组壶高11.3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8.8厘米


杯高3.7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4.2厘米茄皮紫釉是锰元素呈色的低温铅釉,常见深浅两种颜色,深者浓紫色,称茄皮紫,淡者紫褐色,又称葡萄紫,官窑品种则称为“娇紫”或“浇紫”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雍正 外胭脂水釉内粉彩花蝶纹杯碟一组


杯高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4.8厘米碟高3厘米,直径15.6厘米,足径9.7厘米本组展品外壁施胭脂水釉,内壁绘粉彩花蝶纹,所绘花蝶用彩极精,代表了雍正民窑粉彩的最高水平,是当下最热门的品种之一。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粉青釉小纸槌瓶高11.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3.5厘米


本品直口,长颈,丰肩,槌腹,胫部外撇,圈足,修足硬朗,足边呈二层台,康熙特征明显。通体施粉青釉,水润淡雅,不可方物。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豆青釉大口梅瓶高37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3.8厘米


此类梅瓶器型较为少见,重心高提,胫部轻灵,给人一种紧张感,体现了康熙造型的稚拙和夸张。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一)

清康熙 豆青釉青花釉里红三果纹摇铃尊高22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6.8厘米


豆青釉由于颜色浅淡,既可以单独装饰,也可以搭配暗刻或釉上、釉下彩,因此衍生出许多品种,豆青釉青花釉里红即是一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