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生告知:關於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9個問題,你瞭解了嗎?

1、空腹血糖正常並不是代表沒有糖尿病!

有些人監測血糖往往都是空腹血糖,覺得空腹血糖沒有問題就是正常,但餐後2小時血糖卻很高,也是糖尿病。因此對於血糖出現過異常的人,有條件的話都應查一下葡萄糖耐量試驗,尤其是空腹血糖大於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應做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測餐後血糖情況。

2、對於糖尿病監測血糖,那要測幾次血糖?

建議每週 3 天的空腹+餐後血糖(分別輪流監測早餐、午餐和晚餐後的血糖,以瞭解血糖控制情況,方便調整飲食和運動情況,如果是注射胰島素患者,更加需要結合監測血糖調整胰島素用量。

3、糖尿病診斷標準:

小醫生告知:關於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9個問題,你瞭解了嗎?

1.正常空腹血糖的範圍為:3.15~6.19mmol,餐後血糖2小時血糖<7.8mmol/l;

2.當空腹血糖6.1~7.1mmol/l或當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在7.8~11.1mmol/l,則稱為糖耐量減低,空腹血糖損害與糖耐量減低可看做正常到糖尿病的一個過渡階段,但如果治療得當,可以逆轉為政策,如果治療不得當,則發展為糖尿病。

4、糖化血紅蛋白用於評價長期血糖控制情況,多久查一次?

小醫生告知:關於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9個問題,你瞭解了嗎?

糖化血紅蛋白也是臨床指導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病人初診時都應常規檢查,開始治療時每3個月檢測1次,血糖達標後每年也應該至少監測2次。

注意:對於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人群,評估並治療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病人每次就診時均應測量血壓,每年至少1次全面瞭解血脂以及心、腎、神經、眼底等情況,儘早給予相應處理。

5、糖尿病的你知道為什麼會發生低血壓嗎?

小醫生告知:關於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9個問題,你瞭解了嗎?

我們知道,正常人可通過一系列代償機制,如反射性血管收縮、心率加快.激素上升等來調節血壓。而糖尿病因其高血糖的代謝紊亂狀態,可致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主幹脫髓鞘及退行性變,進而反射性代償性血管收縮功能喪失,站立時無法代償性地增快心率而發生心搏出量下降,這些都為糖友的體位性低血壓埋下伏筆。

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率約 10%-13%,且與很多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有密切關係,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和猝死等。

6、為什麼二甲雙胍是治療糖尿病的首選藥物?你知道藥理機制嗎?

1.作用於肝臟,抑制糖異生,減少肝糖輸出;

2.作用於外周組織(肌肉、脂肪),改善肌肉糖原合成,降低遊離脂肪酸,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3.用於腸道,抑制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

4.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改善肌肉、脂肪、肝臟的能量代謝;

二甲雙胍特別適合肥胖的病人,具有減輕體重的作用。基線BMI越高、腰圍越大的患者,使用二甲雙胍治療後體重下降越多,磺脲類、格列酮類和胰島素等藥物的使用可增加患者體重,聯合二甲雙胍可減輕上述藥物對體重增加的影響;

注意:二甲雙胍可以與其他經典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聯合

7、長期吃降糖藥物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害?歪理,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

小醫生告知:關於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9個問題,你瞭解了嗎?

二甲雙胍本身沒有肝腎毒性。二甲雙胍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多出現在接受治療後10周,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大多數患者可逐漸耐受或症狀消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適時調整劑量,非緩釋劑分次隨餐服用,或改成緩釋劑型,減少服用次數,可減少胃腸道反應。

8、阿卡波糖降糖藥物的注意事項

服用阿卡波糖片治療期間,對小腸壁細胞刷狀緣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從而延緩了腸道內多糖、寡糖或雙糖的降解生成葡萄糖,減少並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了餐後血糖的升高,使平均血糖值下降。

由於結腸內碳水化合物酵解增加,蔗糖或含有蔗糖的食物常會引起腹部不適,甚至導致腹瀉。所以常有胃腸脹氣和腸鳴音,偶有腹瀉和腹脹,極少見有腹痛。有明顯消化和吸收障礙的慢性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禁用。

9、血糖控制得很好,能不能停藥?

在血糖很高的情況下,身體對降糖藥物的反應反而會變差,這時候往往需要多種降糖藥物聯用、甚至打胰島素才能控制好血糖。而一旦高血糖得到緩解,很多時候血糖變得非常容易控制,這個時候是可以逐步減少藥物,但必須在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並且密切監測血糖的情況下。

因為不管是吃藥還是打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目的是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如果條件血糖能控制的情況下是可以考慮減少或停藥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