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生告知:关于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9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1、空腹血糖正常并不是代表没有糖尿病!

有些人监测血糖往往都是空腹血糖,觉得空腹血糖没有问题就是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却很高,也是糖尿病。因此对于血糖出现过异常的人,有条件的话都应查一下葡萄糖耐量试验,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

2、对于糖尿病监测血糖,那要测几次血糖?

建议每周 3 天的空腹+餐后血糖(分别轮流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后的血糖,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方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情况,如果是注射胰岛素患者,更加需要结合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3、糖尿病诊断标准:

小医生告知:关于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9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1.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

2.当空腹血糖6.1~7.1mmol/l或当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政策,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4、糖化血红蛋白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多久查一次?

小医生告知:关于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9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糖化血红蛋白也是临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病人初诊时都应常规检查,开始治疗时每3个月检测1次,血糖达标后每年也应该至少监测2次。

注意:对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人群,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病人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每年至少1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尽早给予相应处理。

5、糖尿病的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低血压吗?

小医生告知:关于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9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我们知道,正常人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反射性血管收缩、心率加快.激素上升等来调节血压。而糖尿病因其高血糖的代谢紊乱状态,可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干脱髓鞘及退行性变,进而反射性代偿性血管收缩功能丧失,站立时无法代偿性地增快心率而发生心搏出量下降,这些都为糖友的体位性低血压埋下伏笔。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约 10%-13%,且与很多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密切关系,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猝死等。

6、为什么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你知道药理机制吗?

1.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2.作用于外周组织(肌肉、脂肪),改善肌肉糖原合成,降低游离脂肪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3.用于肠道,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

4.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改善肌肉、脂肪、肝脏的能量代谢;

二甲双胍特别适合肥胖的病人,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基线BMI越高、腰围越大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体重下降越多,磺脲类、格列酮类和胰岛素等药物的使用可增加患者体重,联合二甲双胍可减轻上述药物对体重增加的影响;

注意:二甲双胍可以与其他经典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联合

7、长期吃降糖药物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歪理,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小医生告知:关于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9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二甲双胍本身没有肝肾毒性。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接受治疗后10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适时调整剂量,非缓释剂分次随餐服用,或改成缓释剂型,减少服用次数,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8、阿卡波糖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

服用阿卡波糖片治疗期间,对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延缓了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使平均血糖值下降。

由于结肠内碳水化合物酵解增加,蔗糖或含有蔗糖的食物常会引起腹部不适,甚至导致腹泻。所以常有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和腹胀,极少见有腹痛。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禁用。

9、血糖控制得很好,能不能停药?

在血糖很高的情况下,身体对降糖药物的反应反而会变差,这时候往往需要多种降糖药物联用、甚至打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而一旦高血糖得到缓解,很多时候血糖变得非常容易控制,这个时候是可以逐步减少药物,但必须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并且密切监测血糖的情况下。

因为不管是吃药还是打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目的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如果条件血糖能控制的情况下是可以考虑减少或停药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