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號召學習雷鋒

毛澤東為什麼號召學習雷鋒


中央電視臺前兩年播出過一部電視片《雷鋒》,是以雷鋒生前原聲視頻為基本素材的。電視片一開場就伴隨著雄壯的《學習雷鋒好榜樣》歌聲,推出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接著是畫外音:“有一個人,出生在上個世紀40年代,他的精神,不但影響了那個年代,還影響著我們的今天和未來。”

那個年代是“一個艱辛探索和積極進取的年代,是一個艱苦奮鬥和意氣風發的年代。帶有那個時代特色的社會風尚和精神面貌,銘記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史冊上,彌足珍貴,永遠不會過時。”“瀋陽軍區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雷鋒,理想信念堅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甘當螺絲釘’,勇於奉獻,樂於助人,表現出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第556頁)1963年3月開始的全國人民向雷鋒學習的活動,是那個年代影響最大,普及面最廣的全國性活動。這個活動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在中國大地紮下了根,與時俱進,歷久彌新,這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可以說都是罕見的。

毛澤東重視共產主義道德建設

毛澤東發起和倡導的全民學雷鋒活動,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礎和歷史背景,體現了他對如何建設一個現代國家的高瞻遠矚。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願。倫理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優長。因此,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倫理學很感興趣,他不僅對中國古代各家倫理思想都有接觸,而且對西方倫理思想也非常關注。他十分注重對舊道德的批判,並把它與革命政治鬥爭的需要緊密聯繫在一起。毛澤東在1917年致黎錦熙的信中寫道:“故愚以為,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張,萬夫走集;雷電一震,陰曀皆開,則沛乎不可御矣!自昔無知識,近頃略閱書報,將中外事態略為比較,覺吾國人積弊甚深,思想太舊,道德太壞。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範人之行,二者不潔,遍地皆汙。蓋二者之勢力,無在不為所瀰漫也。思想道德必真必實。吾國思想與道德,可以偽而不真、虛而不實之兩言括之,五千年流傳到今,種根甚深,結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

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後,毛澤東認識到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因此,他認為改造舊道德,建立新道德,都應該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進行。他在《實踐論》中指出:“社會的發展到了今天的時代,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責任,已經歷史地落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係。”1936年12月,毛澤東在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時,高度評價了中國共產黨人在這種改造中產生的新道德的巨大能量,指出:“中國共產黨以自己艱苦奮鬥的經歷,以幾十萬英勇黨員和幾萬英勇幹部的流血犧牲,在全民族幾萬萬人中間起了偉大的教育作用。”


毛澤東為什麼號召學習雷鋒


◆和戰友一起燒炭的張思德(左),這是他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榜樣的“偉大教育作用”是無窮的。在所有的毛澤東著作中,“老三篇”影響最大。其中兩篇是讚揚兩位具有共產主義道德的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幾位京滬青年學者所作的《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受到官方和民間的普遍好評。該書認為:“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作為一個整體,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思想貢獻”。

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這個“最高標準”,實質上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最高準則。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等著作中所提倡的共產主義精神,就是以這種思想理論為基礎的。

《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9月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作的著名演講。張思德作為一個普通戰士之所以引起領袖的如此關注,是因為在張思德的身上,體現了共產主義道德情操。張思德在戰鬥部隊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運動中紡過線、燒過炭;從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一切從人民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毛澤東在演講中稱讚:“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這些話,後來傳遍了中國的家家戶戶,成為每個黨員和要求進步的同志的座右銘。張思德的形象成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里程碑。2009年9月10日,張思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外科醫生。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白求恩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於1938年來到中國。同年3月,白求恩到達延安,毛澤東和他談了將近三個小時。白求恩談到了他的計劃。毛澤東聽到白求恩說傷員立即手術將有75%的復原率時,感到很高興,決定由他組織中國第一個戰地醫療隊,並由他親自帶隊去戰爭前線——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白求恩醫生回到住處後,把這次會見的情況詳細地記錄了下來。他寫道:“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毛澤東那樣感動每一個和他見面的人。這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在得知白求恩同志以身殉職之後,毛澤東的心情十分沉重 。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文中寫道:“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我也向雷鋒學習”

張思德、白求恩是革命戰爭年代湧現出來的具有高尚共產主義道德的典型。這樣的典型,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道德水平,大大加快了人民革命勝利的步伐。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面臨新的、艱難的建設任務。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提出了“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的任務。他指出,“有了人民的國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脫離內外反動派的影響,改造自己從舊社會得來的壞習慣和壞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動派指引的錯誤路上去,並繼續前進,向著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前進。”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客觀上要求全社會加快建立一種新型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毛澤東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多次強調需要繼續進行人的改造,主要是思想道德的改造。“在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剝削者要改造,勞動者也要改造,誰說工人階級不要改造?”他還說他自己的改造是初步的,還要繼續學習,否則就會落後。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轟轟烈烈的社會風氣治理運動,為建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遵守公共秩序與道德規範的普遍行為準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為人民服務光榮、損人利己可恥成為社會新風尚。

良好的社會風氣和新型的人際關係,是雷鋒成長的現實基礎。濃厚的政治氛圍,特別是革命傳統教育,為雷鋒的成長指明瞭方向。雷鋒在日記中曾多次提到在學習《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時,使他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這對他的教育和啟發特別深刻。他逐步自覺地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樣的普通人,正是毛澤東所期望的“勇於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的一代具有共產主義道德的社會主義新人。


毛澤東為什麼號召學習雷鋒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學雷鋒運動隨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起來。

雷鋒的人生經歷也是引起毛澤東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2015年《雷鋒》雜誌創刊號文章寫道:“1949以後的中國社會,卻出現了一大批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英雄模範人物。他們來自民間,出身於普通的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家庭,他們大都在出生後沒幾年就解放了。他們的特徵是:階級立場鮮明堅定;對共產黨、毛主席充滿感激之情和無限崇敬;對當家做主人的社會主義更是衷心擁戴,並充滿了美好的嚮往,因此願意完全徹底地獻身於這個偉大的革命事業。他們沒有過人的本領,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多為普通的工人或是解放軍。他們工作起來都極為努力,忠於職守,併為自己能夠很好地履行責任而感到由衷的驕傲與自豪。他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學習毛主席著作,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並不斷督促自己提高覺悟。他們極為自信,決心克服一切物質上的困難,不因自己是體力勞動者而覺得低賤,因為他們有著高貴的品質和令人欽佩的精神。雷鋒是他們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形象,繼雷鋒以後出現的英雄模範人物全都以他為榜樣,和他一樣,甘做閃閃發光的螺絲釘。”

雷鋒確實是這樣一個人。他無論是在農村、在城鎮、在工廠、在軍營,都把為人民服務演繹到極致。因此,他經常受到表彰嘉獎。以他在部隊兩年零八個月為例,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受嘉獎多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模範共青團員”,還當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當時媒體不時有關於他的報道,特別是在1960年1月參軍入伍以後。1961年5月5日,《人民日報》開始報道雷鋒的事蹟。1962年7月,毛澤東在武漢調研期間,在東湖賓館的辦公桌上,毛澤東在一堆報紙雜誌中看到了當年第6期的《解放軍畫報》,於是拿起來聚精會神地翻閱。這期畫報刊登了雷鋒事蹟的攝影專題《五好戰士與紅領巾》。這是《解放軍畫報》第二次專題報道雷鋒。1963年2月初,《人民日報》與《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再次報道了雷鋒的生平並配發了社論、評論。毛澤東在仔細閱讀這些材料後,對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羅瑞卿說:“雷鋒值得學習啊!向雷鋒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鋒學習。”

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半期,是新中國成立後黨風、社會風氣最好的時期。毛澤東對雷鋒的讚賞,立刻引起了羅瑞卿和中央軍委的重視。1963年2月9日,總政治部向全軍發出通知,號召全軍開展宣傳和學習雷鋒同志模範事蹟。2月15日,團中央決定,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教育活動。一個火熱的學習雷鋒的活動迅速在全國鋪開。

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以極大的熱情充分肯定了宣傳雷鋒事蹟的重大意義,並要求共青團系統加大對雷鋒的宣傳力度。為此,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的編輯記者集思廣益,決定寫信給毛澤東請他題詞。幾天後毛澤東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親身經歷者,毛澤東的秘書林克回憶:“毛主席從他身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我。我一看,只見他已在紙上用毛筆書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七個瀟灑蒼勁的行草字。我為他擬的十來個題詞,他一個也未用。這時,他吸了一口香菸,從容地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我爽朗地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釋為什麼沒有采用我擬的題詞這一疑問似的,接著說道,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蹟,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雷鋒要實事求是,紮紮實實,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幹部、群眾要學雷鋒,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

這段話體現了毛澤東對共產主義道德的一貫詮釋,就是毛澤東本人在1940年1月所說的“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而雷鋒正是這樣做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一生的最大願望就是見到毛澤東。他在日記中不止一次地表達了這種願望。1962年,瀋陽軍區準備派雷鋒作為代表,出席1962年的國慶節觀禮,接受毛澤東的接見。但1962年8月15日,年僅22歲的雷鋒因公殉職。1963年8月1日晚,首部有關雷鋒事蹟的舞臺作品——話劇《雷鋒》在中南海懷仁堂開演。據雷鋒的扮演者陳玉敏回憶,在演出結束毛澤東走上舞臺與演職人員握手時,小個子的陳玉敏被擠到人群后頭。他發現毛澤東似乎在尋找“雷鋒”。於是,他“擠到了前面,終於握住了主席的手,激動地說:‘毛主席,雷鋒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見到您,他的願望我替他實現了。’”

在這次演出中,劇團記錄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觀看演出時的詳細情況。陳玉敏對其中有個細節記憶尤深:“看戲過程中,毛主席總吸著煙,當演到一位戰士說:‘劉書記,雷鋒同志沒有家,他的爸爸媽媽早就慘死在舊社會了。’雷鋒激動地說:‘不!我有家,我的家最大,最溫暖,最幸福,家裡有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這時,毛主席把手中的香菸輕輕放在了菸灰缸裡,陷入了沉思,好長時間也沒有再吸一口……。”

“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晚年的毛澤東,對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蛻變可謂憂患深深,這也流露在他對雷鋒的思念上。“不但普通幹部、群眾要學雷鋒,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1975年秋天的一天晚上,毛澤東看電影《雷鋒》。當畫面上出現了風雨中,雷鋒送一位抱著孩子的大嫂回家的情景時,毛澤東的那種聚精會神,簡直入了迷的神態,是他身邊工作人員沒有預料到的。當畫面上出現雷鋒駕駛汽車給災區人民運送救災物資,並把自己節省下來的一百元錢捐給災區時,畫外音傳來了雷鋒的聲音“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是公社的兒子,您一定要收下兒子這點心意”。這時,毛澤東竟然用手帕擦起了眼淚。作為“大人物”的人民領袖,和“小人物”的普通一兵,在為人民服務這一點上,他們的心靈始終是相通的。毛澤東在雷鋒身上看到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希望,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希望,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希望。

在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辦公桌的黑色大墨盒旁,至今還擺放著一份為雷鋒題詞的手跡複製件,左側有說明文字:毛澤東同志1963年3月5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題詞就是在這裡題寫。2018年,“中國第一個寫雷鋒事蹟和宣傳雷鋒精神之人”的陳廣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毛主席在他的辦公室裡曾批閱過多少文件、報告、請示,書寫過多少文章、書信、題詞,恐怕難以計數,單單把為雷鋒的題詞擺在其辦公桌的顯要位置,可見學雷鋒活動非同一般!”

“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蹟”的深遠意義

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白求恩、張思德,還有劉胡蘭等是戰爭年代的先進典型。但在“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的新時期,我們黨需要更具時代特色的典型帶路。這樣的典型,概括地說,就是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新人。陳廣生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說得好:“現在看來,毛主席的這番話(指毛澤東對林克說的話——筆者注)不僅指出了學雷鋒的方法,而且指明瞭雷鋒身上最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指出了學習雷鋒的方向。毛澤東的高瞻遠矚和洞察力,真是無可企及。”


毛澤東為什麼號召學習雷鋒


◆1963年8月,毛澤東接見瀋陽軍區抗敵話劇團《雷鋒》劇組演員。

毛澤東對雷鋒的讚賞,不只是雷鋒的“樂於助人”的一面,而是雷鋒的整體素質。毛澤東對雷鋒的瞭解,沒有隻停留在媒體的報道上和下面的彙報材料上。雷鋒的思想軌跡,大量地出現在他本人的日記中。因此,毛澤東還讀了有關方面提供的幾本雷鋒的日記,才對雷鋒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

時任瀋陽軍區副政委的杜平將軍,知道軍區工程兵10團運輸連4班雷鋒的事蹟後,意識到應該進行宣傳。雷鋒因公殉職後,杜平把雷鋒事蹟的報道材料和雷鋒日記調來,認真審讀。杜平之子2012年回憶:“父親挑選了雷鋒的8本日記,和雷鋒的材料一起,派專人報送解放軍總政治部,並專呈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正是通過雷鋒日記,毛澤東主席知道了雷鋒這樣一位戰士,知道了這位普通戰士的點點滴滴,知道他做好事不留名、勤奮好學、艱苦樸素。”

1963年5月6日至12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大區書記參加的小型會議,討論《中共中央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5月11日,毛澤東重點談調查研究問題,同時談到了哲學問題。毛澤東說:要在日常工作中講哲學。中央、中央局、省三級,開會時都要講。不要把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哲學看得那麼難,哲學是可以學到的。還是要破除迷信,但是不要像前幾年那樣,連不該破的也破了。不要破除了科學,如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

毛澤東本人是非常重視哲學學習的。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指出:毛澤東“使哲學真正成為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毛澤東對雷鋒的這個評價,不但可以使我們領略到了毛澤東看問題的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更可以使我們看到毛澤東在和平年代倡導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戰略眼光。

毛澤東讚賞雷鋒的勤奮好學態度,這除了政治方面的學習外,雷鋒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所體現出來的對專業知識的認真學習態度,同樣也是毛澤東所看重的。

據史料記載,毛澤東不止一次為學習雷鋒題過詞。其中有一次還特別強調專業知識學習的重要性。

在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廬山管理局派廬山療養院的護士鍾學坤給毛澤東做了一個多月的保健工作。1960年鍾學坤進入江西醫學院繼續上學。1965年8月畢業後,她專程到北京,想向毛澤東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幫助下,鍾學坤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高興地說:“你大學畢業了,以後要好好工作,還要繼續學習專業知識,不要驕傲,要腳踏實地地為人民服務。”聽到毛澤東的鼓勵,鍾學坤非常激動,特地拿出新買的筆記本,請毛澤東寫幾句鼓勵的話。毛澤東接過鍾學坤手中的筆記本,略加思考後,提起毛筆在上面寫了“學習白求恩,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毛澤東 一九六五年八月三十日”。在這裡,毛澤東恰到好處地同時提到了白求恩。一來白求恩與鍾學坤是同行,二來說明儘管雷鋒和白求恩各自所處的崗位不同,但對各自的專業知識勤奮好學,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致的。平凡崗位上同樣可以做出非同凡響的成績。


毛澤東為什麼號召學習雷鋒


◆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前左)把毛澤東的題詞送給雷鋒生前所在連。

當然,首要的、最重要的還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道德的社會主義新人。用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說法,就是不要被敵人的糖衣炮彈所擊倒。在整個社會主義時期,都要拒腐防變。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指出:“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前期,黨中央、毛澤東從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出發,提出要防止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強調大力培養和提拔新生力量,造就革命事業接班人”。(見該書第550頁)

據《毛澤東年譜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5》記載,1963年8月1日,即毛澤東觀看話劇《雷鋒》的那天,毛澤東作《雜言詩 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 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 拒腐蝕, 永不沾。”“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關於拒腐防變,以及與此相連的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當年親身經歷毛澤東為《中國青年》題詞過程的《中國青年》女編輯朱伯穎回憶時認為:

1962年,他(指毛澤東——筆者注)曾有過一次談話,說美國要想在中國第一、第二代身上進行和平演變是不可能的了,他們只能把和平演變寄希望於中國的第三、四代身上。一個有實際意義的想法在毛澤東的腦海裡油然而生,要教育青少年有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雷鋒不正是一個鮮活的教材和絕好的榜樣嗎?於是,毛澤東決定為雷鋒題詞。

自從1959年11月毛澤東提到要警惕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關於對社會主義國家搞和平演變的計劃後,他又多次闡述這個問題。毛澤東認為,美國搞和平演變在中國還是有一定社會基礎的。其中之一就是黨內存在的某些陰暗面,有的黨員,特別是有的黨員幹部、高級幹部,被糖衣炮彈擊中而思想變質,腐化墮落。毛澤東倡導學習雷鋒,無疑是加強當時意識形態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歷史地看,應該說已經成為了一個長期的,經常性重要舉措。正因為毛澤東看到了這個長遠意義,他才強調:“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他諄諄教誨要“拒腐蝕, 永不沾”,才能“試看天下誰能敵”。

1962年8月,胡耀邦建議展開一個深入的全民性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毛澤東十分重視,批示將其印發中央工作會議。由此可見,選擇雷鋒作為全民學習的榜樣,是毛澤東站在時代高度的選擇。毛澤東著眼的不只是當時,更是整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時代在前進。這幾十年來,國家的政治生態不斷受到一些來自和平演變,或者說顏色革命的衝擊,雷鋒的形象也屢遭不同程度的抹黑。《解放軍報》在2015年學雷鋒日刊文痛批抹黑雷鋒:西方陰謀對中國和平演變。令絕大多數中國人欣慰的是,雷鋒的光輝形象已經在客觀上存在於我們民族的靈魂深處,存在於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心靈深處。在2013年毛澤東題詞五十週年紀念日之際,民調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根本不屑圍繞雷鋒的雜音”。

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大會上的講話時指出:“雷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共產主義光輝思想相結合的時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們今天開展學雷鋒活動,要學習雷鋒精神的本質,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在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時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

雷鋒作為具有共產主義道德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標杆式典型,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後來者在中華復興的道路上排除萬難,繼續前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