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父亲李靖不是皇帝,为啥别人还叫其“三太子”呢?

叶宗琪


最近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口碑炸裂。我们在沉浸于剧情的同时,想必一些有心人可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哪吒的老爸李靖并非是皇帝,但是人们还叫他”哪吒三太子“。在古代,“太子”的称谓可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叫的,那可是要杀头的大罪。那么,为什么人们还敢叫哪吒“三太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历史真相!

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他的老爸李靖还以为他是个妖怪,就用剑劈开,里面的婴儿就是哪吒。哪吒在家排行老三,他还有金吒、木吒两个哥哥。哪吒出生后,拜太乙真人为师,学得大神通,一身神器,能变化三头六臂。但他也是一个叛逆少年,闹海擒龙,抽筋扒皮,惹下滔天大祸。龙王为报仇,水淹陈塘关,哪吒为了保全陈塘关百姓,他剔骨割肉。后来,他托莲重生,与父亲一起反商伐纣。在灭商之后,姜子牙封神,他晋升仙班。

实际上,在哪吒一家还没有被封神的时候,哪吒的老爸李靖在凡间曾是商朝纣王部下的关口守将之一,担任陈塘关的镇关总兵,最多也就算属于一方诸侯而已,但并非是帝王。但是奇怪的是百姓们却称哪吒为“三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都是我们对“太子”这一 称谓的误解造成的。

在商周时期天子及其诸侯的儿子们,皆可称“太子”或“世子”。例如:周武王姬发还没有建立周朝的时候,他只是西伯侯姬昌的二公子,但是当时姬发也被百姓称为“太子发”,也就是“公子发”的意思。哪吒的老爸李靖虽然没有西伯侯姬昌尊贵,但是李靖好歹也是陈塘关的大佬,也算是一方诸侯。因此,哪吒作为李靖的儿子,也有资格被称为“三太子哪吒”。

本来“太子”是指天子和诸侯的儿子,只是后来却逐渐变了味。汉朝的时候,皇帝和诸侯的儿子们也都可以称“太子”,只是只有皇储可以称“皇太子”。而汉朝以后,诸侯王的儿子改称为“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从此,“太子”只能是皇帝的继承人才能叫,其他人胆敢称“太子”就是死罪了。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并且这时候”太子“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皇帝授予的身份。只有得到皇帝的册封,才能得到”太子“的身份。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金元时代,并非继承人的皇子有时也会被称为“太子”,如“四太子兀术(仅为皇子)”,这是民间俗称,并非制度如此。而我们今天就更随意,公司老板的儿子现在普遍被称为“太子”。是他,就是他,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上天他比天要高,下海他比海更大。智斗妖魔勇降鬼怪 ,少年英雄就是小哪吒!少年英雄哪吒被称为“三太子”,有何不可呢?


密探零零发


太子就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是嫡长子,皇帝只要一死,别的皇子不闹事,那么太子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李靖不是皇帝,他只是陈塘关的总兵,而他的三儿子哪吒居然敢称“三太子”,难道李靖活腻了不成?



要弄懂怎么回事,就要先搞懂李靖是谁?

李靖就是托塔天王,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人物,但他是有历史原型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唐朝李靖,一个是毗沙门天王。

唐朝李靖是李世民手下著名大将,他为大唐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列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

毗沙门天王是印度佛教护法神,由唐玄奘引入中国,后来受到唐朝人供奉,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毗沙门天王有个儿子叫哪吒。

《封神演义》将李靖和毗沙门天王中外合而为一之后,一个崭新的人物—托塔天王就诞生了!



了解了托塔天王的原型,咱们再来说一说,哪吒为什么能称作“太子”?

太子,就是皇帝的嫡长子。但是,“皇帝”这个称谓是自秦始皇嬴政才有的,秦始皇之前不叫“皇帝”,而是叫“王”,如西周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等。

西周实行的类似于现代的联邦制度,由众多诸侯国组成,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共主”,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诸侯国各管各的,他们有各自国家,各自的军队,各自的王宫,他们的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李靖是由毗沙门天王衍化而成的,天王也是王,所以他的嫡长子称为太子也是合理的。



然而,哪吒不是嫡长子,而是第三个儿子,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就归因于民间了,民间百姓可分不清谁是大儿子,谁是二儿子,谁是三儿子,他们将帝王的儿子一概称为太子。

就像清朝皇帝的儿子都叫王爷一样,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儿子都被封王,但民间还是习惯称他们叫作王爷。

再比如,就像公司的中下层职员都叫经理一样,事实上并不是每个职员都有任命书,但大家习惯叫他们经理。


一半秋色


相信最近刷爆大家社交软件的一定有一部动漫,那就是关于哪吒的动漫电影《哪吒·魔童降世》。笔者和大家一样一路走来,见证过一代代哪吒的发展历程,关于这一代哪吒到底如何,笔者在这儿就不多叙述了。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另一个网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关于哪吒被称为“三太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古代,“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到最普通的称谓,大到国家的祭祀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讲究。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封建王朝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皇帝所遵从的礼数更为严苛,在古代,皇帝所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太子。而其他儿子只能被称作皇子,更不用说王宫贵族和普通百姓了。

那么李靖一个小小的陈塘关总兵,他的儿子哪吒为何敢称作“三太子”呢?

笔者经过仔细查阅后发现,这应该还要先从他的父亲李靖身上说起。

托塔天王李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有历史原型的。一个为唐朝的李靖,另一个为毗沙门天王。

在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

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所以在唐朝时,唐玄宗封毗沙门天王为战神。而李靖,在《唐书》有传,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官拜西本军将奉祀,称唐时名将第一,在历代名将中能与韩信并提。

而且李靖生前战功无数,特别以后期外战尤为突出,长期镇守唐王朝北门,他死后逐渐被军中供奉成为战神。

所以经过民间也一番加工艺术化之后,一代托塔天王李靖就此诞生。

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本来就是叫哪咤,在本土化之后就成为了李靖的儿子李哪吒了。

大家可能会问,就算他父亲是天王,可天王又不是皇帝,他凭什么称为三太子?

大家可不要忘了,《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商朝,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在秦始皇以前,那时候的皇帝叫“天子”,天子的嫡长子做为储君的人选,被称为“太子”。

太,指大,年龄长者,“太子”即是嫡长子。诸侯和藩王的长子这时可以称“太子”,也可以称“世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称谓。这时“太子”又可以是嫡子的统称,前面加序号以区分年龄大小,比如“大太子”、“二太子”等,依次类推。

到了汉朝,称谓才有了准确区分,为了强调皇室的身份和尊贵,因此划分出等级,与诸侯的嫡子区分开来。只有皇室继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和藩王的儿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级的身份。如果诸侯的儿子叫“太子”,则是冒犯了皇家尊严,轻者治过失之罪,重者以谋反罪论处。

阶级在汉朝正式分化,等级制度正式明确。而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权的陈塘关总兵,是有实权的一方诸侯,在商朝时其嫡子自然可以称“太子”,因为这时“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称,并没有划分等级之说,要与皇室继承人区分开来以显皇室独有的尊贵和尊严。

所以哪吒被称为“三太子”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神话故事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李靖大惊之下用宝剑劈砍,却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七年后的一天,七岁的哪吒来到东海游玩,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

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而敖丙被称为“龙宫三太子”,传说太乙真人为哪吒塑身时曾把敖丙的灵魂加了进去,所以哪吒也被称为“三太子”。

而且笔者在多方查阅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也是非常复杂的。

他是由两位人物的故事糅合而成的,一个就是本尊哪吒,我们熟悉的哪吒故事中,“托塔天王之子”的身世、东海杀龙、箭射石矶之子、割骨还父、莲花化身的典故都处于这个版本的哪吒太子。

而另一个原型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太岁殷元帅”。“正名金哪吒,又名殷郊”——这位太岁殷元帅的大名,也叫哪吒!而生为肉球,被一剑劈开而降生、拜师真人、后助武王伐纣、拜为元帅等故事,却是出自这位金哪吒的事迹。

而这位金哪吒的父亲,就是商纣王,其母即是正宫姜皇后,所以这位哪吒才是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太子”啊。

一般认为,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时有意将李哪吒与殷郊两个人物进行了融合与再分割。而实际上,早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前,这两个形象就很可能已经融合过一轮了,一个李哪吒,一个金哪吒的重名,应该不是巧合。许仲琳有意地避免了以子伐父的剧情,而把殷郊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安给了李哪吒,把殷郊的人设拉出来重写了一遍,而把武王帐下元帅改写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哪吒——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群众眼中的完整的“哪吒”形象。

至于毗沙门天王第三子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和商纣王之子殷郊的形象搅合到一起去的,何时最开始融合的,恐怕已不可考。

从这个角度上,换一个思路,也许“哪吒太子”的称号本就是因为——人家就是纣王之子,本来就是太子呢?

或许是在之后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化、变迁中,这个“太子”名号才转落到了同名哪吒的托塔天王三子身上呢?

这也仅仅为笔者的一种猜测。

最后笔者看来,这可能是戏曲、小说、演义创作中的一种写法。纵观我国文学史,这种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子关平(住:史料记载中为亲生儿子)也被称太子;泰山神的儿子泰山三郎,代入小说《封神演义》里是黄天化的封号,炳灵公,也叫炳灵太子;清末戏剧大家也称呼二郎神为金花太子。

此外太子很可能是只是一种称谓,泛指年轻的仙二代。

还有就是老百姓对神仙朴素的敬畏崇拜之情,认为男神仙厉害的就是“大帝”,女神仙厉害的就是“娘娘”,年轻的神仙厉害的就是“太子”,小孩子厉害的就是“童子”,之所以这样称呼,可能是因为古代百姓认为神仙非常厉害,所以就用凡人中最厉害的称呼来叫神仙了吧。

综合上述的历史因素和小说特有的写作手法,我们不难推断出哪吒被称作为三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历来现实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白毛老鼠精偷吃了如来佛祖的宝贝灯油,逃出灵山下界为妖,佛祖派遣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缉拿老鼠精“归案”。看到这里,有不少人产生了疑问,佛教的事,为什么要派遣道教的神仙去解决?

佛祖难道有指挥“道教护法天王”的权力吗?

吴承恩老先生写的很巧,不着痕迹的便写出了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前世今生,原来托塔天王两父子,原本就是佛教的护法大神。

……

“哪吒”是一个佛教词汇,“哪”为镇邪除灾之意,“吒”为光明正义之意,“哪吒”两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消灭妖邪的正义”。

“哪吒三太子”的原型是佛教护法大神“那咤”。


“那咤”是佛教中,镇守北周天的护法天王“毗沙门”的第三子,那咤师从如来佛祖,曾历经千世轮回,修得三头六臂,被佛祖封为护法大神,守护西方极乐世界。

那咤的父亲毗沙门又称“北方多闻尊天王”,受佛祖命令掌管“北周天”,是北周天的统治者,既然是王的儿子,那么被称为“三太子”并不算错误。

唐朝时期佛教兴盛,唐玄宗李隆基将毗沙门封为战神,而抗击西突厥的唐朝第一名将李靖,同样也被奉为战神,一来二去,毗沙门和李靖合二为一,成为了“托塔李天王”,那咤也成为了“哪吒三太子”。

因此,哪咤三太子所代表的含义,是佛教中“北周天的王子”。 至于明代“瞎掰”小说《封神演义》里,托塔李天王变成商朝总兵李靖,纯属是作者脑洞,商朝根本就没有“总兵”这个官职,更没有李靖这个人,“托塔天王”这尊神号是在唐朝末年产生的,怎么可能穿越到商朝?

而且人家《封神演义》里面也没有说太子,只是说哪吒是李靖的三公子!


白话历史君


哪吒被呼为三太子这件事,我们需要区分看待,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背景他都是三太子。

哪吒的故事不必整的太复杂,总体可分为民间宗教传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三个人设板块,有些人把小说内容并民间传说混为一谈,那不叫解释,那叫强行解读。

我们先把民间传说放一边,看看西游记和封神榜里的相关人设,绝大部分人最直观的哪吒形象都来源于这两本小说。

翻过才知道,《封神演义》可没提什么三太子,它赋予哪吒一家的是个平凡但又特殊的背景。

为什呢这样说呢?你看,哪吒的父亲李靖,只是陈塘关的总兵官,他曾经在度厄真人门下修仙,因为修不成仙,所以道士下山辅佐纣王,最后慢慢当到了总兵官的位置上。

总兵官好大的官?商朝其实没总兵,这是明代的营军职位,像戚继光,俞大猷都当过总兵官,位置与卫军的都指挥使大抵相当。

但明末的总兵含水量很大,因为卫所的糜烂和战乱的四起,明朝大量招募营兵,先是设了20多个总兵官,分管湖光,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继而又不停的给人挂总兵衔,到崇祯年,总兵官已经与委员长发的少将总司令一样不值钱了。

这个时候的总兵需要看能耐,看位置和重要度区别含金量,如福建广东这样的总兵是一方大员,妥妥的战区司令,那陈塘关是啥?

根据现代的一些考察,陈塘关的小说原型应该是天津陈塘,这也符合东海之滨的设定。

明代的天津分为左中右三个卫,他们直到清朝才合二为一。

这里又要解释下卫所,卫所是明朝一种军事单位,一个卫有5000出头的卫兵,分为五个千户所,这些军事化户籍里的人呈屯垦式的村庄生活,生儿育女种田,称为军户。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不能转为其它户籍,他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证有壮丁给卫所当兵,补全那5000个兵额。

卫所的头头叫卫指挥使,下面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上面是都指挥使司。

明朝后期,因为卫所糜烂,在对抗倭寇和北方女真上不堪大用,因此朝廷调集了不少募集的营兵代替或协防,渐渐取代了卫所,由营兵系统的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这些替代了卫所的都司,指挥使,千户这些单位。

例如戚继光,他的戚家军就是典型的营军募兵,自己是福建总兵。还有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他花钱买了个地方参将的虚职。

《封神演义》是明代人的书,作者许仲琳或王世贞都是明末人士,他们并没有去考古殷商的官职体制,反正写出来了读者大部分也看不懂,所以干脆拿了明朝的现实架构去套了商朝,所以这才有了李靖的总兵官身份。

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不必太过纠结,总之李靖不是啥大官,区区地方守将罢了,起码按照《封神演义》的设定,他非王非候,更不是皇亲国戚。陈塘关如果按天津卫的规模来看,李靖这个总兵含水量相当大,放今天也就一军分区司令,正师级或副军级干部。

显然,这样的地位怎么可能称儿子为“太子”呢?这根本不符合逻辑,别说太子,叫世子的资格都没有。

再一翻《封神演义》,哦!明白了,原来书里面太乙真人管哪吒叫的是“公子”,别人称的也是三公子,连自家家将都是如此称呼。

反倒是那个被哪吒打死的敖丙,他才被称呼为龙王三太子。

那“三太子”在哪里呢?再翻《西游记》才能找到,哪吒出场不是很多,好像也就三四次吧,“大闹天宫”中这样写道:

“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

还有打牛魔王那一回:

长老害怕道:“悟净!那壁厢是谁神兵来也?”沙僧认得道:“师父啊,那是四大金刚、金头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与过往众神。牵牛的是哪吒三太子,拿镜的是托塔李天王,大师兄执着芭蕉扇,二师兄并土地随后,其余的都是护卫神兵。”

另外,哪吒的哥哥们也曾经出场,比如第六回“观音赴会”中,有这样一段:

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

这个“木叉”就是木吒,西游记里就是这么写的。不管怎样,《西游记》里承认了李家三个儿子的“太子”身份,第八十三回有这样的情节:

天王道:“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得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

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个相近相似却又本质上不同的世界观里,一个哪吒只是陈塘关小守将的“公子”,一个是天上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我们不应该将之混为一谈。

而小说以外的哪吒呢?

比较权威的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这个明代的刻本描绘了许多中国的神仙,哪吒也身在其中,而且名称就是“哪吒太子”。

刻本上这样写的: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磐石...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

从古代成型的神话故事上看,哪吒已经是有名的神祗了,他的父亲李靖也脱胎于佛教毗沙门天的形象,既然作为一方之天王,那么当然不能作为陈塘关那个小小的总兵官来看待。

李靖的成型故事真要说起来比哪吒的精彩一大把,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只在卷终连带着提了一下毗沙门天王在唐太宗起兵时神降于前的故事,民间后来传说唐军大将李靖就是毗沙门天转世,这也形成了 “托塔天王叫李靖”的说法。

说实话,对待哪吒的问题我们不能光看《封神演义》的设定,那样很容易掉坑,我们应该忘掉《封神》中那个驴唇不对马嘴的“总兵”官职,只需要记得李靖是毗沙门天王或者托塔李天王就行了,虽然他们依然不是皇帝,但神祗么,总比凡人要高那么一些的,这又是个神王,那么祂的儿子被称为太子也没有错。

嗯,毗沙门天小姐姐镇楼。


王司徒军武百科


为啥哪吒的父亲李靖不是皇帝,他还被叫做“三太子”呢?

前两天,我们正好写了一篇为啥二郎神要被叫做二郎,大郎哪去了的文章。

里面提及二郎神的在唐代的原型叫独健二郎,他有个三弟就是哪吒!而他们的父亲是毗沙门天王。

好吧!

这个听起来有点毁三观,二郎神跟哪咤是兄弟,他们的爹还是四大天王里的一个。

这确实听起来很难接受,但这个就是佛教体系里的神话故事原型。

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二郎神、哪咤、四大天王,其实都是经过道教本土化的佛道融合神话故事了。

而在最开始的唐代,神话传说就是毗沙门天王是二郎神和哪咤的爹。

按《秘抄问答》记载:佛教的军神毗沙门天王有五位太子:最胜太子、独健太子、哪咤太子、常见太子、禅尼师太子。

他们都是佛教的护法神,都很能打。

比如最胜太子是四头八臂。哪咤的三头六臂也是源自于此。

他三太子的称谓也是由此而来,毕竟人家爹是天王,他叫太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后来的神话传说把他的爹给换成李靖了。但三太子的称谓则保留了下来。


冷兵器研究所


在古代正史之中,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都称为太子。唯有被明确可以继承皇位的那一个儿子,即嗣子,才可以被称为太子。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大儿子李承乾曾被立为太子。其他儿子只是皇子,封王后可以称为某王,比如魏王,晋王等。

在魏晋以前,王的儿子中拥有继承权的,也能被称为太子。比如说曹操封魏王后,曹丕就成了魏国太子。曹植、曹彰等人只是普通王子。

不过,魏晋以后,便只有皇帝之嗣子才能称太子,诸侯王以下,包括公爵、侯爵等,其嗣子都只能称为世子。

在古代小说中,规矩就不甚严谨。经常是王的儿子都叫做太子,并且还冒出了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等等说法。

比如《西游记》中,白龙马就被成为“西海龙王三太子”,西海龙王不是皇帝吧,人家是四海龙王之一。小白龙还有个大哥魔昂,他也被称为西海龙王大太子。

至于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其父李靖为商朝八百镇诸侯之一,官拜陈塘关总兵,他是李总兵第三个儿子,因此,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出场时,是被称为“三公子”!

且看原文:且说三公子哪吒见天气炎热,心下烦躁,来见母亲。

在《西游记》中,哪吒确实被称为“三太子”,那是因为从西游记一开篇,其父李靖就已经是托塔天王、玉帝敕封之降魔大元帅。

也就是说,哪吒的父亲李靖已经是王爵,是帝君级别。哪吒自然可以被称为三太子。

其实,在《西游记》中,四海龙王之子都可以称为太子,南天门看大门的都是什么帝君,李靖、哪吒的身份地位不知道比他们高多少,称呼个太子算什么呢?


叶之秋


题主的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牵扯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吐槽一句,哪吒是正统的中国道教神仙,不是舶来品。最开始李靖是李靖,哪吒是哪吒,没有任何关系,但最后哪吒成了李靖的儿子,这是佛教的功劳。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需要讲一个比较长的佛与道的故事,看完了大家就知道了哪吒怎么成了李哪吒,李靖怎么成了道门和佛门的神。


自汉朝时释迦教就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当时虽然中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体系,相反这一方面释迦教比较全面。释迦教一来就大力弘扬释迦法门,但是释迦教的神名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奇怪,就是异族的名字,所以释迦教的初期的推广并不好。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释迦教里面的能人就实行本土化的计划,将一个个的释迦传说中的人物改成符合中国审美的名字。而他们还有另一项本事,就是将本土的神,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释迦教最开始的神本身就是吸收的印度婆罗门的神,比如天龙八部众,比如二十四诸天等等,都是吸收了婆罗门的神话改进而来。


释迦教的到来刺激了中国的道门人物,这种宗教神话体系给了道门的灵感,于是道门开始将中国的神话故事总结,形成自己的一个体系,首先确定的第一个至高神就是我们熟悉的太上老君,然后沿着盘古创世到三皇五帝,编写系统的神话传说,为了压制释迦,将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编成了老子化胡为佛的故事。

确切的说,佛是中国人发明的,由于当时中国人对地理认知的不足,认为中国的西方都是胡人,胡与佛的音比较近,给弄混了,最初的佛教是音译的释迦,佛教是我们对他们的称呼,但是道教的做法成为了释迦教一个契机,于是释迦教将所有的神都给翻译成了佛,为了更接地气,也出现了很多护法天王,佛门四大护法天王的名头就是这么来的。


道与佛一路争斗,互相成长,但佛教比道教更具有侵略性,道教占本土优势,但佛教更擅长宣传,到了唐朝年间,李靖军神的名头威震四方,而佛教自己的军神是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早在佛教在西域传教时,就吸收了西域军神毗沙门天王,将其和多闻天王合二为一,因此这次他们依样画葫芦,将李靖吸收进了佛教体系,成为了佛门的护法天王之一。佛教为了将多闻天王本土化,多闻天王编成了一手托塔、一手持戟、身穿中式军铠的形象,由于李靖托塔的形象声入人心,民间开始称其为托塔李天王。

一开始道教始终坚持将民间的传说人物吸收进自己的系统,不好意思将世俗的中的人列有神名,于是佛教的佛越来越多,道教的神越来越少,难以在民间战胜佛教,于是道门痛定思痛,开始将本土的佛抢回来变成道教的神。托塔李天王就是在道门的操作下成为了天庭的元帅,而道门闭口不谈多闻天王的名头,以至于时间久了,民间以为这是两个神。


在发掘本土传说上,道门更具有优势,而此时民间有了一个哪吒闹海的传说。相传东海有一条龙与一个小孩子在海上争斗,被这个小孩斩杀,道门迅速的将这个小孩吸收进了自己的神话中,给这个小孩封了一个三坛海会大神的名头,又因为小孩搏杀龙的时候喜欢叫喊,而盘古大神曾以一声“吒”音的叫喊灭万千神魔,于是给这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孩取名叫哪吒,由于民间在供奉哪吒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这两个人,习惯性的叫名为哪吒的小孩子为三坛子,叫着叫着就叫成了三太子,而能够被杀的龙肯定不强大,这个龙也就成为了龙太子,随着岁月的变迁,也被叫成了龙王三太子。

自佛门发现三太子哪吒的供奉后,就想办法把哪吒吸收进自己的神话中,而多闻天王正好有一个叫那罗鸠婆的儿子(也有说是孙子,反正神话都是编的,不用在意这一点),就这样哪吒成为了多闻天王的儿子,然而哪吒的三太子的名头已经很响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然人家有爹了,那前面应该还有两个儿子了,于是佛教就又发明了金吒和木吒两个神。由于李靖的托塔天王的形象远超多闻天王,哪吒就这样变成了李哪吒。道教对哪吒和李靖扯上关系乐见其成,但一直死死的护住哪吒的形象,这也是为何在中国,哪吒一直是个道童的打扮的原因。


很多人说是先有的那罗鸠婆,再有的哪吒,哪吒是西方演变而来,这是不对的,首先只有中国才有打妖怪的小孩子,其次哪吒自出现就是小道童的模样,最后就是“吒”是道门独有的字,其他的什么拜火教以及佛教不过是牵强附会硬拉关系罢了。据我推测,民间之所以会有这个故事,隐射的朝廷,龙代表皇族,杀龙的故事是民间对朝廷的反抗,弄一个神通广大的小孩子出来杀龙不至于引人入目,再者闹海闹龙宫这种事情,是中国民间独有的,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其他的关于哪吒的来历都不符合中国民间传说的习性。哪吒第一次出现的传说就是哪吒闹海,抽筋扒皮,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整个故事都充满了中国人的思维,且故事中没有任何佛教和摩尼教的理念在,因此哪吒绝对的是正统的中国神仙。



达达说历史


从小就觉的哪吒的名字奇怪,而后知道这是一个偏佛系类似于罗汉之类的名字,那时就想这或许是著作者故意为之吧!



根据封神榜传说,哪吒是陈唐关李靖的第三个儿子,李靖身份是王侯,封神榜上是托塔天王,为一方军阀,王侯的子女被民间传承流转,就被传称为三太子了,这应该是民间百姓对哪吒不畏权贵的精神的崇拜所致!



一直以来我们所熟知的哪吒是来自小说《封神榜》,事实上最开始的时候哪吒是从佛教中来的。“哪吒”应该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它只是用中文发音翻译过来的。



所以哪吒是一个舶来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唐以前,我国尚无关于“哪吒”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哪吒”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在许仲琳所著《封神演义》中,哪吒更加本土化,成为李靖的第三子,而李靖也与原先佛教传说相结合,成为“天王”,而天王的儿子称为“太子”是不算过分的。还有一种说法“三太子”可能是一种外号,跟现在黑社会所谓“太子爷”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太子”是褒义的!


弹指千年


中国古代有诸多神话故事,虽然人物就那几个,但是演绎出来的形象、故事却极多,比如这位李靖还有哪吒三太子,在很多故事里面,造型是不一样的。

封神里面的版本

在《封神演义》里面,此人是陈塘关的守将,放在现在,那就是一军军长,地位很高,权利很大。他是朝廷大将,生了三个儿子,这个老三是个怪胎,生出来的时候居然是个肉球,而且这里面出来的小孩子,还自带武器,生来就会说话。

他觉得这是个妖怪,所以一直就不喜欢他,甚至还想害他。后来这老三可能因为父亲不爱他,变得非常叛逆,居然在海里捕杀了龙太子。

龙王去天庭告他,不料反被他痛扁一顿。后来玉帝圣旨降下,要处死李家人,于是哪吒就自己赴死,救了父母。后来他托梦给母亲,说只要造个庙,就能救活他,可是偏偏他这父亲不愿意,一来感觉他就是个妖怪,二来这老三太能闯祸了,于是父子结怨,之后还是因为共同效力于周朝,这才勉强化解开了恩怨。

那要按照这版本来说,他确实不应该叫太子,而且这部作品里面,也确实没人叫他太子。总兵的儿子敢叫太子,那不是僭越?岂不是要被杀头!

别的版本

在《西游记》里面,李靖的身份有了极大的改变,他竟然不在地上了,而是天上的一员大将。生老三的时候,也是很奇异。情节类似封神演义,也是老三去了海里和龙王的儿子结怨,俩人大战之后,他就把龙王的儿子剥皮抽筋地一番蹂躏。

父亲知道后,就打算杀死他。不过他因为愤怒,竟然自己把自己给活剐了。但是父亲依然想找他的麻烦,要杀死他的魂魄,于是他赶紧逃到了佛祖那里,入了佛教被赐予了金身。

而他得了肉身能力提升,居然回去想杀死父亲,然后这李靖也跑到了佛祖那里求救。后来,佛祖就赐给了李靖一个宝塔,父子俩因为都得了佛教的好处,所以就不再计较了。在这个版本里面,李靖是天上的“天王”,地位很高,他的儿子成为太子是很正常的。

王的儿子也是有太子的

我国很多朝代,皇子都是有封地的,都是什么什么王,有的朝代封王几乎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封国里,他们就是这里的土皇帝,死了以后后人是可以继承王位的,那继承王位的人,一般都是提前定下的,算是王储,这样的人,也是太子,只不过他们是封国里面的太子,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太子。

所以,因为父亲在一些版本里面变成了天上的神仙,所以哪吒的身份也得到了提升,从总兵之子这样的公子哥,直接变成了一个太子。这个太子还是神仙的儿子,所以很迷信的古人就更加崇拜这个形象,三太子的叫法也就越来越流传的广泛了。到了最后,人们即便是知道有的版本里,他的父亲是总兵,也依然喜欢喊他“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