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1》

最近,看到一款驚掉下巴的“金駿眉”。

假得太明顯。

一眼看過去,條索特別花雜。

灰褐、青黃、暗褐斑駁,像工藝不好的輕火巖茶。

總而言之,這款茶光從外觀看,根本聯想不到金駿眉上。

看到這款假得徹底的“金駿眉”,不禁讓人聯想到和它一衣帶水的白毫銀針。

當前的茶界江湖裡,金駿眉和白毫銀針,屬於福建茶的驕傲。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白毫銀針和金駿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2》

先來說原產地保護。

金駿眉,發源於桐木村。

按照金駿眉的相關標準規定,對於產區範圍有著嚴格限制。

這點在金駿眉的定義裡就有著明確規定:

金駿眉是以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為中心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65平方千米內的高山茶樹單芽為原料,採用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的獨特工藝製作而成,具有“湯色金黃、湯中帶甘,甘裡透香”品質特徵的紅茶。

由此清楚可見,超出桐木自然保護區565平方千米範圍內出產的茶,不論如何都不屬於金駿眉。

前些天,剛好和另一位茶友聊到了金駿眉。

那位北方茶友,聊到他從浙江買了半斤金駿眉。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據說,那款茶是用梅佔的芽頭,加上金駿眉的工藝,製作出來的。

“那,產區呢?”

“就是在浙江呀。”

那,先不論樹種和工藝問題,這根本不叫金駿眉,而是屬於浙江功夫紅茶。

當年,金駿眉之所以能成名,離不開桐木關獨有的生態環境。

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的桐木村,生態環境極佳,並且管理也很嚴格。

到了武夷山,繞過星村,驅車前往桐木關時。

外來車輛若非沒有提前報備,那麼早在皮坑關卡那,就會被攔截下來,根本入不了關。

在嚴格管理下,桐木關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保護。

植被繁茂,古樹參天,竹海瀟瀟,茶樹樹種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特別的豐富。

到了桐木關上,甚至能邂逅一群活蹦亂跳的野猴!可見其生態環境絕佳!

驅車上桐木關時,山路顛簸。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一旁是陡峭的山壁,另一側則是清澈見底的九曲溪,一路相隨。

搖下車窗透氣,空氣特別的清新潔淨,整個人好像換了一個肺。

早在第一次上桐木關時,心裡就暗暗感慨:

“環境這麼好的地方,這裡出產的紅茶,只要工藝別太差,都不會難喝。”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成就金駿眉不可或缺的必備前提!

再來聊聊福鼎白茶裡的白毫銀針。

福鼎白茶,同樣屬於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唯有原產地、原材料、原地加工的白毫銀針,才能稱之為福鼎銀針。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風貌。

不同產區生長的茶,特色差距甚遠,品質不一。

採用外省茶樹的芽頭為原料製成的銀針,哪怕工藝模仿得再到位,核心品質終究難以超越!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3》

再來聊聊樹種的影響。

金駿眉的樹種原料,很有考究。

據桐木村當地的茶農介紹,做金駿眉,最好是用當地的菜茶。

那,到底什麼是菜茶?

菜茶,其實是茶農對茶樹的俗稱。

指代的並非具體茶樹品種,而是通過有性繁殖的茶樹群體品種俗名。

簡單說,武夷山當地沒有名字的,或者分辨不出具體性狀的茶樹品種,都統稱為菜茶。

通過茶籽繁殖出來的菜茶,有的是被風吹來的,也有的是鳥兒銜來的,東零西散的分佈在各處。

這類菜茶在桐木關紮根後,經過代代的繁衍後,茶樹原有的個性特徵,已經不再明顯。

豐富多樣的茶樹品種資源,為金駿眉的誕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而脫離桐木村獨有的茶樹資源環境,用特定單一樹種做金駿眉,製出來的味道根本不對。

比如,大葉種的“梅佔金駿眉”。

光從外觀上看,就與真正的金駿眉,半點不相像。

芽頭過於粗壯,少有毫毛,色澤不勻。

根本不像桐木當地菜茶芽頭的影子。

桐木關當地的海拔高,哪怕是盛夏時節上桐木關。

當山下熱浪灼灼時,到了桐木關依舊一派清涼。

在春季期,桐木村上的氣溫更要低出不少。

低溫環境下,茶樹可以啟動自身禦寒機制,茶樹芽頭髮得更慢,發得更少,數量更珍稀。

真正當地出產的菜茶,芽頭根本達不到梅佔那般勻稱、粗壯的狀態!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再來說白毫銀針。

按照白茶的國家標準,白毫銀針的定義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樹品種的單芽為原料,經萎凋、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產品。

由此可以看出,白毫銀針的樹種原料有著嚴格的界定。

當前的市面上,有不少雲南白茶裡的月光白,被人當作白毫銀針售賣。

其實,這根本不對。

畢竟這兩款茶之間,差距很大,根本不相似。

月光白,由雲南當地的大葉種製成。

從芽頭大小,芽頭形態,白毫多少等多方面觀察,長得都不像福鼎的銀針。

月光白,可以另外取名月下美人,塞上彎勾等,走自己的特色。

一味將月光白當成白毫銀針,亦步亦趨,只能是邯鄲學步!

從長遠角度看,並沒有好處。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4》

真正的金駿眉和白毫銀針,標準模樣是什麼?

標準金駿眉的顏色,在於金、黃、黑相間,色澤有著潤感。

捧起一把幹茶,顏色應以黑色偏褐為主,除了條索邊緣略微帶些深咖色外,沒有其餘過雜色系出現。

尤其是金色和黃色,不能過多出現。

金駿眉並不是顏色越金越好。

顏色偏黃,金毫過多,甚至於沒有任何黑褐色的金駿眉,要多警惕,這是不是冒牌貨。

畢竟,當前的市面上有不少福雲六號假冒的金駿眉。

這類“金駿眉”,模樣活脫脫就似金毛猴,呈現大片的金黃色。

從外觀上看,著實怪異。

此外,除了外觀,還可以通過聞茶香,幫助判斷。

桐木當地出產的,根正苗紅的金駿眉,茶香聞起來是很高雅的,擁有獨特的高山韻。

花香、果香、蜜香、薯香等綜合香型,悠揚持久。

尤為是其中的花香,聞起來更是別具風流。

聞起來清新淡雅,不過分濃豔,分外清麗。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而白毫銀針,標準的福鼎銀針,模樣在於“一旗一槍”,粗壯的芽頭旁帶著小葉殼。

飽滿豐腴的芽頭上,白毫密披,摸起來質感柔順。

但凡出現芽頭瘦長,芽頭光禿禿,白毫大量脫落的白毫銀針,品質都十分堪憂。

將福鼎銀針和雲南月光白拿來對比,最明顯的差距,是在芽頭的體態上。

福鼎銀針的芽頭,是直的。

當春茶季採茶時,茶園裡能看到無數的芽頭,精神抖擻的立在嫰梢。

哪怕經過製茶乾燥後,芽頭脫去水分,芽頭整體看起來依舊是直的,芽尖略微往裡收。

而月光白的芽頭,一眼看去,它就是彎的!

根本不似福鼎銀針的風采。

不是所有的茶樹芽頭,採下來都能做白毫銀針,金駿眉

《5》

一款好茶的誕生,有著嚴格的要求。

天時地利與人和,一樣不能少。

真正的金駿眉和白毫銀針,並沒有那麼好模仿。

隨隨便便的芽頭採下來,按照金駿眉的工藝加工,就能製成金駿眉。

而按照白茶工藝製成的,就叫白毫銀針。

這裡,且不說樹種適制性的問題。

單從產區上看,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買茶葉,買到的如果不是原產地出來的龍井、老班章、牛欄坑肉桂、金駿眉,那還有什麼意思?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