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1》

早起師兄就發來一個大瓜。

說,婉轉娥眉馬前死,又一個名女人,香消玉殞了。

看了發來的鏈接,原來是之前那個引起全世界關注的、美豔聰慧的、標新立異的泰國王妃,已經在監獄中被秘密處死。

這位美貌又有才華還有政治才能的女人,剛被立為妃不到三個月,就被廢黜。

那個時候,大家還沒有想到,這個故事不久就會劇終。

憑藉之前在社交網站上看到的泰王和王妃的各種親密照撒下的狗糧,吃瓜群眾們皆以為,這只是以退為進,就像楊玉環也曾經被送到寺廟裡暫住一樣,不久,愛她的國王就會恢復她的王妃名號,深情款款地重新接她進宮,繼續上演宮斗大戲。

然而,在我們大家都以為她是鈕祜祿·甄嬛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演成了如懿。

華麗麗的the end,打在了她那明豔颯爽的飛機照上。

所有寵冠後宮的高調妃子,結局都差不多。就像楊玉環,唐玄宗再寵她,也不及江山在他心目中的萬分之一。

皇位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個曾經坐上過那個位置的人,都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然而,每一個深受皇帝寵愛的妃子,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於是,六軍不發無奈何。花鈿委地無人收。君王掩面救不得。一代豔妃,便如此地消失於歷史煙塵。

泰國的平民陵墓裡,只不過多添了一座新墳罷了。

這一局,王后贏了。

這種爭鬥,於皇宮內院來說,每一天都在繼續著。

泰王后趕走了這個高調的王妃,焉知,下一個王妃,不會在明天,後天,大後天,就會被迎進門?

雖然一入宮門深似海,但是有心機的貴族和平民女孩們,都會削尖了腦袋住裡鑽的。

王后,也只是在幹掉這個勁敵時,暫時舒心一刻罷了。

還是多念念《長門賦》吧。

萬一哪天被打入冷宮(寺廟),還能排解寂寞。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

人,就是江湖,誰也逃不掉。

比如武夷山,就是一片很深的江湖。

最早,在鐵觀音一家獨大的時候,武夷巖茶,就像個親切的鄰家妹子,300塊就能買到一斤正巖鐵羅漢。

那個冬天,母上大人的反覆感冒,全靠這兩斤正巖鐵羅漢給治好的。

那時候我在報社,出去採訪總會認識一些人。

認識之後,隔三岔五,就會收到茶農寄來的茶樣。有鐵觀音,有金駿眉,有坦洋工夫,最多的,還是武夷巖茶。

鐵觀音茶農最實際,明碼標價,合則來,不合則去,下次還可以再來。

金駿眉最傲嬌,也難怪,人家產量在那裡撂著,幾萬顆芽頭才能做成一斤茶葉,工藝又講究,自然珍貴著呢。

唯有武夷巖茶最親民,一斤三百貴了?那兩百也行。我們巖茶銷路不好,多幫忙推推......

每次寄茶,明明一斤是62泡,人家偏要寄64泡過來,多給兩泡,算是心意。當然,還不包括其它的額外的茶樣。

這謙和的態度,這低到塵埃裡的姿勢,當時某責編就斷言,未來,武夷巖茶必火。

他說這話的時候,我們一人一個盤子,七八個人圍坐一起,在食堂油膩膩的飯桌上吃飯。

我問他,何以見得?

他神秘地笑笑,說,鐵觀音現在價格太高了,某寶上面又大量傾銷本山毛蟹這些冒牌鐵觀音,打9.9包郵的旗號,整個把鐵觀音的品牌給拉下來了。

你一個低端的產品,還要賣那麼貴的價錢,消費者誰肯買單?

當一款產品,過分膾炙人口,過度佔領市場,價格過高讓人望而生畏的時候,便是別一款平民產品,悄悄崛起的機會。

別看它如日中天,成為落翅的鳳凰的日子,不遠了。

當時我們聽了,很不以為然。你一個報社寫字的,哪裡懂得商業?

沒想到這位責編一語成畿,兩年後,武夷巖茶的價格一天比一天高,五六年來,它已經漲成了天價。

親民是不再了,曲高和寡才是真的。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3》

今天的武夷山,跟當年不一樣了。

現在有點像閩南人的風氣,喜歡互相PK。

閩南人愛拼才會贏,所以在閩南,大家喜歡各種對比,你家蓋了三層樓,我家就要蓋四層,另外一家一看,哈,我要五層。

誰都想贏,不想輸。

於是,暫時收入落後的一家人,來年會更加努力賺錢,積累財富,最終實現換車換房蓋高樓這種中國人民樸素的夢想。

這是一種正常的競爭。靠能力致富。

是積極的,向上的,值得推祟的。

而這一種風氣,到了一部分武夷山茶農的身上,卻變了味。

想來是信息傳遞會打折扣,一部分武夷山茶農間的互相PK,並不是比財富,比賺錢的能力,而是比茶葉的價格。

你家的馬頭巖肉桂賣5000一斤?好,我家賣6000。就要壓你一頭。

如果你去問,為什麼你要比隔壁家貴1000?

得到的答案是非常無厘頭的:“我家的茶好,就要賣這個價。不喜歡你去買便宜的。”

有茶就是傲嬌,這話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了。

在這位茶農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商業法則,不是由市場來調節茶葉價格,而是非常幼稚的、非常原始的一種定價方式——老孃喜歡賣這個價,你管得著嗎?

還有一些賣拼配巖茶(大紅袍)的,自己拼了一款大紅袍出來,取個古怪的名字,標個天價,比如幾十萬,上百萬,就上市銷售了。

誰也不知道這款茶的配方是什麼,所以也無從查驗這款茶的定價是否科學,物價部門也無從核定這價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規。

茶農的心理,很簡單,我自己生的女兒,就要收五百萬聘禮,少一分也不會嫁。你要想娶我女兒,準備好錢再來,沒錢的,想都別想。

這種危險的想法,這種憑心情定價的意識,其實是很危險的。

夜郎自大的結果,是讓一個國家從此消亡。

隨心所欲定價的結果,是讓消費者從此對一款茶失去信心,轉投另一款茶的懷抱。

當年是鐵觀音,現在,是不是會輪到武夷巖茶了呢?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4》

現在的武夷巖茶,為何價格越來越高了呢?

因為大多數茶農,膨脹起來了,想著要直供終端。

傳統的銷售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直供終端,一種是建立渠道。

直供終端,就是直接做零售。這種模式有點像電商,廠家直接供貨,消費者直接向廠家購買。這種方式,省掉了中間環節。

按原先開發電商的人的初衷來說,這樣做是為了省掉中間供應商的利潤,讓廠家直接與消費者對接,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同一款產品。

這種方式,有利,也有弊。後文再述。

搭建渠道,就是建立銷售渠道體系。在各地尋找靠譜的代理商,可以分省代、市代、縣代,也可以分一級代、二級代。每一級別的代理商折扣不同,任務量亦不一樣。

這種方式,層級分明,下貨便捷,但缺點是,中間商會賺走一部分利潤,而這需要消費者來買單。

在最傳統的時代,包括計劃經濟時代,渠道銷售的方式,是最盛行的。

畢竟,在產供銷這一條龍里,無論是廠家,還是銷售商,還是消費者,都各自有各自的角色扮演,各有自己承擔的責任。

每個角色都各司其職,方才可以讓這三角形穩定下來,讓這種組合持續下去。

最早的時候,武夷巖茶,是採用的渠道銷售模式,就是茶農只管種茶,茶廠收青或者收毛茶做成精品茶,茶商銷售茶,消費者買茶。

當然大的茶廠,也會自己開店,直供終端。

原本,這樣的方式,讓各方都能分到一杯羹,妥妥地實現了平衡和牽制,所以,大家都循規蹈矩地在這個軌道里運行了很多年,相安無事。

然而,近些年來,尤其是這五六年來,“唯山場論”愈炒愈熱之後,一部分原先只靠賣茶青和毛茶生活的茶農,不再甘心於只做一個安靜的茶農了,他們發現,賣茶青和賣毛茶的利潤,不如賣精品茶的利潤來得高。

自己憑著祖蔭得來的好山場,只掙到薄薄的利潤,而更大的利潤空間,給了那些收茶青和毛茶的大廠。

憑什麼?

一旦慾望的種子遇到了適宜的機會,便會在人類的心裡,迅速地生根發芽,蔓延開來。

越過經銷商,自己自產自銷,已經成為了當年只賣茶青和毛茶的那部分茶農們心中,一條新的,可以通向致富天堂的天梯。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5》

原本,這樣的想法,也不是不可以。

茶農直供終端,直接跟消費者交易,可以省下中間商的利潤,造福消費者。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現實是,那些從賣茶青、賣毛茶,直接過渡到銷售精茶的茶農們,並沒有讓茶葉的零售價變得更便宜,反而價格更貴了。

他們不僅沒有取消原先屬於中間商的那部分利潤,反而把這部分利潤收入了囊中。

不僅如此,由於少了中間商的監督與品控,巖茶的生產與加工,變得更加的隨意隨性起來。

這些從前只會毛茶粗加工技術的茶農們,對於巖茶的精加工,其實並不是十分在行,有些甚至可以說非常糟糕。

從前有經銷商這個環節存在的時候,由於經銷商們長期從事這個行業,對業內的行情,茶葉的口感品質,是很在行的。做得好的茶葉,經銷商會進貨,做得不好的自然乏人問津。

有了這個規矩,茶農們為了銷量,都會認真做茶。

然而少了經銷商這個中間人的把關,面對不怎麼懂茶,只會一點皮毛,只懂紙上談兵的消費者們,一部分茶農的膽兒就肥起來了。

反正你也不懂巖茶,隨便做做給你喝,也是可以的。

反正我家的茶就是這個味道。我們全組的水平都差不多,你但凡想喝我家這個山場的肉桂,就只能接受這個口感。

在強勢的壟斷之下,消費者為了喝到正巖某某知名山場的肉桂,也只能放下身段,委屈求全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

既然誰家的同一個山場的肉桂做出來都是這個味道,那麼,就將就了吧。人類的適應性是很強的,既然現狀如此,消費者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接受了這個山場的製茶水平。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7》

茶農直供終端的弊端還體現在,定價的隨意性增強了。

從前有中間商的時候,零售價是中間商定的。

中間商定零售價,會參考市場行情,參考當年的成本,參考各方面的因素,從而定出一個合理的價格。

現在,沒有中間商了,零售價的定價權到了茶農手裡,這價格的制訂,就變得特別的自由了。

心情好的時候,一千塊一斤的馬頭巖肉桂也賣給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敢叫價十萬塊,還不打折。

誰叫爺不爽?叫個高價,嚇死你。買不起就滾蛋!

這樣的心胸和底氣,讓買茶的人,心底都能泛起寒意來。

都說花錢是買享受,這倒好,貨沒買到,受氣受了一路。

別的行業,產品的功能規格能耗都是規定好的,有標準的,比如空調,格力能直供終端,便是因為它的產品裡所有的指標,都是經過權威機構檢測才出廠的。

產品的品質,有嚴格的指標可以查驗。

消費者購買了,不會吃虧上當心裡添堵。

而茶葉,卻無法像空調那樣,去制訂嚴格的出廠檢測標準。

空調有能效,茶葉有能效麼?沒有。

茶葉的顏色,香氣,滋味,這些都是純粹的感官指標,憑感覺的時候多,又如何可以像檢測空調那樣,用指標來檢測茶葉呢?

不能夠的。

所以,巖茶,註定了不能像空調那樣量產,標準化生產。

也就註定了,在定價的時候,無法有科學的參考標準。

只能看心情。

人為的影響,過大過重。

幸而,隨心情定價的茶農,並不是大多數,大多數茶農,像村姑陳相熟的這幾家天心村茶農,還是老實本分在做茶賣茶的,並沒有鑽到錢眼兒裡,胡亂叫價。

是亂世中的清流。

茶圈的夜郎自大,始於鐵觀音、金駿眉,終於武夷巖茶?

《8》

有的時候,覺得消費者真是可憐。

想喝點好茶吧,非常難。

好不容易找到好山場,發現工藝有欠缺。

好不容易找到好工藝,山場又不好。

等山場和工藝都好了,價格又擺在那裡,居高不下。

難,難,難。

弓拉得太滿,弦會斷。

價格過於在高處了,消費者買不起,也只能望洋興嘆。畢竟,六大茶類裡,比武夷巖茶性價比高的茶,還是有的。

消費者,並非沒有選擇。

過高的價格,會讓巖茶高處不勝寒。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