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如果昆明湖代表著北京的“湖光”,香山就代表著北京的“山色”,赫赫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說的就是這裡。

關於“香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其一來自於民間,據說早年間香山上曾栽種有大面積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這裡便花香濃郁,故而得名;其二則是來自《香山永安寺記》,裡面講到山中有一塊大石頭,其形狀和寺廟裡燒香的香爐很像,因此這座山便因香爐形狀的石頭而得名。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香山並不僅僅只是山,而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據明代成書的《宛署雜記》記載:“妙高堂,在宛平縣西四十里香山寺右,唐以來有之。”1186年,在金世宗完顏雍的提議下,將原有的香山寺和吉安寺合二為一,並重新命名為“大永安寺”。後來金章宗繼續在這裡大興土木,並經常到此遊賞。到了元仁宗在位時,將其更名為“甘露寺”。1331年,耶律楚材的後裔耶律阿勒彌創建碧雲庵。

明代時香山及大西山一帶被劃定為皇家陵寢區域,專門埋葬早殤皇子、公主以及部分皇帝的妃嬪。司禮太監範宏出資七十餘萬,捐貲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樓閣、廊廡、像設,煥然一新,規制宏麗,蔚為巨剎,稱“永安禪寺”。

1745年,香山的園林營建工程正式展開,香山寺亦開始了擴建工程,與周邊的宗鏡大昭之廟、碧雲寺、臥佛寺共同構成了清代西山一帶的佛教寺廟建築群,形成了前街、中寺、後苑獨特的寺院格局,御賜“大永安禪寺”,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可惜的是,香山寺於1860年、1900年分別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燒,僅存知樂濠、聽法松、娑羅樹御製碑、石屏等遺物。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既然是園林,除了存留下來的古建築外,自然少不了林木。

香山公園共有391種植物,其中野生種類佔多數並且大面積分佈,更有一、二級古樹5800餘株,乃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同時,香山還是國內賞楓的鼻祖,其紅葉馳名中外,每年都會舉辦以觀賞紅葉為主題的紅葉文化節,是我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拋開“皇家園林”的屬性外,香山的落腳點還在於山。

就海拔而言,香山並不算高,主峰香爐峰不過575米。但是,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光聽名字就知道並非等閒之山。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事實上,香爐峰爬起來一點都不輕鬆,山路之陡峭,著實超乎想象,前前後後耗費了約摸一個半小時。甚至於,有不少想要放棄的瞬間,雖知路就在前方,但是隔得太遠,有些力不從心。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不過,行百里者半於九十,越是遇到“至暗時刻”,就越是要迎難而上,只有攀登過,才能細味其中的辛酸苦辣;也只有攀登過,才能一覽眾山小。

當你看到這一路的風景都匍匐在腳下,就會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秋風正勁,不如登高賞花,走過繽紛的色彩,聽見自由的風在呼喚,像肆意生長的青春,在繁華里閃著晶瑩的光。

這座山雖以山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座皇家園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