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續書這麼多,影響力最大的有三部

《水滸傳》的續書這麼多,影響力最大的有三部

現在不少精彩、高收視的影視劇,都會拍攝各種續集,以滿足觀眾的喜好,並藉此賺取收入。儘管大多數續集都無法超越、重現第一部的精彩,但很多導演、編劇仍樂此不疲。

其實在沒有影視劇的中國古代,就有不少作家、書商出於人們對古典小說的喜愛,而紛紛推出各種續集。像《西遊記》就有《續西遊記》、《西遊記補》等等續書;《說唐》的續集則有“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以及“粉妝樓”等等故事。而作為俠義小說經典的《水滸傳》,自然也逃不過作者與書商的眼球,各種水滸續集紛紛“上陣”,形成了水滸續書系統。

《水滸傳》的續書這麼多,影響力最大的有三部

01

《蕩寇志》:爭議最大的水滸續書

在各種水滸續書中,清代俞萬春所寫的《蕩寇志》最為著名,但爭議也最大。俞萬春生於1794年,是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地方官吏之家。儘管終生沒有做官,卻在年輕時跟隨父親參與鎮壓粵東猺民之變。早年的經歷,加上腐朽滿清統治階級的洗腦,使俞萬春對一切反對朝廷的言行深惡痛絕。

俞萬春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滿清進入龔自珍所說的“衰世”。不但外有列強環伺,內部更是矛盾重重,白蓮教、天地會、拜上帝會等等組織,不斷衝擊著滿清的統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對《水滸傳》中揭露的統治階級黑暗、官逼民反以及宋江受招安等等信息非常不滿。覺得有必要“杜邪說於既作”。為了遏制《水滸傳》這顆“大毒草”的影響,於是寫了《蕩寇志》(或稱《結水滸傳》)這本書。

《蕩寇志》從金聖嘆“腰斬”後的七十一回《水滸傳》寫起,增加了七十回。這本書寫了告休管營提轄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卻不“落草為寇”,而是忍辱負重,以殺害起義軍的行為,來洗刷自己“犯上”之罪。他們在風雲莊結識了雲威等人。雲威的兒子云天彪是一位地方將領,戰勝梁山強盜呼延灼。但由於奸臣蔡京、童貫和梁山勾結,被迫撤兵。

陳希真與雲天彪招兵買馬。另一方面,昏聵的宋徽宗忽然“英明”,處決了奸臣蔡京,震懾了高俅等人。並派出張叔夜在平定方臘之後奉旨討伐梁山。在陳希真父女、雲天彪的協助下,終於掃平梁山,108將不是戰死,就是被處決。

由於《蕩寇志》中梁山好漢的下場都很悲慘,不少熱愛水滸的讀者給了這本書差評。而在階級史觀一統天下的時代裡,《蕩寇志》更是被視為大毒草,受到了諸多批判。當然也有學者認為,《蕩寇志》的作者也不時隱晦地稱讚梁山人物,是“曲筆”讚美水滸之作,但這種說法從未得到廣泛認同。

《水滸傳》的續書這麼多,影響力最大的有三部

02

《水滸後傳》:無意中“一書成讖”

在水滸的續書中,陳忱的《水滸後傳》被認為藝術水平較高,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陳忱(1615年3月24日-約1670年),為明末清初小說家。字遐心,一字敬夫,號雁宕山樵、默容居士。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他跟顧炎武、歸莊等名士往來密切,一同建立驚隱詩社。深受其抗清復明思想的影響。

可現實的殘酷性,讓陳忱感到非常無奈。於是在晚年寫下長篇小說《水滸後傳》,通過書中情節,寄寓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憧憬恢復之心。這部水滸續書是由文化層次較高的文人寫成的,所蘊含的信息表達了作者對於時局的某種期許。

《水滸後傳》從《水滸傳》120回後寫起。其大致情節為:“棄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亡靈,被原蔡京爪牙張幹辦捉拿。阮殺死張幹辦,攜母出逃,路遇開酒店的孫新、顧大嫂等,並逐一帶出散居各地的原梁山好漢。他們因不堪奸臣惡霸的欺壓,紛紛再次造反,嘯聚登雲山、飲馬川等地。隱居太湖捕魚為生的李俊,則和花逢春(花榮之子)、樂和等與湖霸、貪官鬥爭,因大湖地盤不足發展,終效古虯髯客故事,出海謀取王業。不久金兵南侵,陷汴京,擄徽欽二帝。李應、呼延灼等眾英雄遂以報國勤王為己任,加入以李綱、宗澤為首的抗金陣營,抗擊金兵,並處死禍國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後迫於形勢,衝破金兵重圍,棄寨出海,與李俊會合,並遠渡重洋到暹羅(故事場景更接近琉球,打敗了當地勢力後,眾好漢立李俊為暹羅國主。”

故事情節可謂跌宕起伏,結局也頗令人滿意。當然藝術源於生活,這離不開時代大背景。明末清初正處於大航海時代,東西方通過海洋建立了密切聯繫。不少華人也在這一時期,紛紛下南洋闖蕩。陳忱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反清無望,迫切希望能夠有漢人在海外建立國家,作為復興基地。因此就通過李俊當了暹羅國王的故事,作為理想的寄託。

令陳忱想不到的是,在他之後一百多年,確實有位華人當了暹羅國王。他無意寫的書,居然真的“應驗”了。現在泰國每年12月28日,都會紀念“鄭皇節”。原來有位叫鄭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的潮州人後裔,從小被暹羅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他長大後文武雙全,成為一員大將。他在暹羅被緬甸滅亡的局勢下,率軍打敗侵略者,光復國土,並掃平了國內群雄,建立了泰國吞武裡王朝。他被泰國稱為達信大帝(或“吞武裡大帝”)是泰國曆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

當然陳忱不是先知,不可能預知未來。之所以出現如此巧合,乃在於華人向南洋移民,帶去先進的文化,促進了當地的發展,使得華人在海外建國、稱王成為可能。

《水滸傳》的續書這麼多,影響力最大的有三部

03

古本《水滸傳》:假稱“真本”的續書

民國時期,有位叫梅寄鶴的人對外宣稱,他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水滸版本(一般稱古本水滸傳,梅氏藏本),並認為是施耐庵的原作。這個“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各方學者的關注。

有的人認為這是真的古本,但更多學者指出,這不過是個晚清民國時期的續書而已,而寫的人就是梅寄鶴。他為了打開銷路,故意編造了謊言。

梅氏藏本《水滸傳》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與金聖嘆評點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基本一致,後五十回則與現存任何其他《水滸傳》版本不同。主要內容為:“梁山好漢多番與惡霸、官軍血戰,至結尾仍未受招安,一百單八將也未折損一人,因此受到不少讀者的歡迎。”不過此書仍然沒有完成,人們不清楚梁山好漢的結局如何。而一些支持真本的學者認為,或許梁山好漢最終參與抗金殉國。

古本水滸傳是真本還是續書,目前仍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但從行文、情節等方面看,續書的可能性較大。

除了這些版本外,各種關於水滸的民間傳說以及各種坊間續書層不不窮,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當然《水滸傳》也造就了另一部分名著的誕生。明末有位叫蘭陵笑笑生的作家,在武松、潘金蓮、西門慶等人的故事上重新創作,寫出了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詞話》。當然人們都認為這部書是獨立存在的佳作,而非水滸的續書。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