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1、開國丞相---蕭 何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但是劉邦成功背後的就是這個男人——蕭何。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蕭何從一開始就跟隨劉邦起義,是最早跟隨劉邦的人之一了。但是在劉邦征戰南北的時候,卻很少看到蕭何的影子的,那麼蕭何都在幹什麼呢?蕭何可以說一直都在背後支持劉邦,沒有蕭何的話,劉邦可能早就敗了。

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很多人很不理解為什麼劉邦打了那麼多敗仗,卻最後還能統一天下當上皇帝,而項羽就敗了一仗就不能翻身了,這個就要說到蕭何的功勞了。項羽的背後沒有一個有蕭何這種能力的人啊。

打仗靠什麼?靠人馬,人馬要什麼?那就是要拿錢糧喂的,劉邦幾年的楚漢之爭,都是蕭何在蜀中默默地為劉邦不斷地輸送糧草,兵源。為什麼劉邦敗了還在再起來,因為他有蕭何在背後源源不斷的給他糧食,給他人馬。項羽呢?一打敗什麼都沒有了。

2、千古名相---諸葛亮

諸葛亮究竟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這確實是個值得商榷的話題,個人以為,諸葛亮首先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其次才是傑出的政治家,理由如下:首先,身為亂世的謀士,而且是取得豐碩成果的“軍師”,必須要有獨特、敏銳、反常的戰略眼光,這一點,我們從《隆中對》就足以領略到諸葛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略眼光;其次,劉備本來是屢敗屢戰的人物,雖然有劉、關、張、趙,仍然無濟於事,直到諸葛亮出山,才扭轉乾坤,成為一方霸主,然後三分天下,其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最後,諸葛亮的政治才華其實遠不及軍事才能,在後來的治蜀中,如果諸葛亮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要戰爭不斷,而是與民休養生息、使民以時,那麼,蜀國是不可能總在戰爭中不斷消耗實力,最後敗亡的,“自古兵者非好戰,後人治蜀要深思”確實是有道理的。因此,諸葛亮首先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其次才是較為優秀的政治家。

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3、知人善任---狄仁傑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佐定天下---趙 普

趙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為後周臣子之時輔佐在冊,登基之後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宋太宗繼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後,趙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兩次為相。

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趙普作為從趙匡胤初期開始就跟隨左右的重要文臣,可以說是宋朝的開國功臣,對於宋朝初年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當年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最終受恭宗禪位建立宋朝,就有趙普的一份功績在。

等到江山一統,天下大定之後,也是他為宋太祖解決了各節度使掌握兵權的情況。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在他的建議下完成的。不說其他,只說這兩點就足以看到趙普在政治上的才能是多麼的出眾。

5、北國臥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紀中國的一位大政治家和大學者。就他的政治活動而言,在窩闊臺時期,他主持大蒙古國對中原地區的治理,使蒙古遊牧貴族在適應中原封建文明的道路上大大前進了一步。他以自己積極的活動促使大蒙古國居庸關內外的地方很有特色的聯繫在一起了。他的事業在他的晚年遭到挫折,但後來又在忽必烈時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耶律楚材的活動是適應著當時的歷史趨勢的,因而他在歷史上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物。

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他的許多舉措,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遊牧生活方式,採用漢族以儒教為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中原。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為和平的盛世,使先進的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保存和繼續發展,也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

科舉考試的恢復,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為國家發現招攬了大量的人才,如楊奐、張文謙、趙良弼、董文用等人,他們後來都是忽必烈時代的名臣,為完成蒙古國的漢化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次考試使大批儒士得到身份的提高和課以上的優待,在文化、教育、政治、經濟各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忽必烈時期蒙古帝國的發展繁榮積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礎。

說一說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宰相

6、獨裁良相---張居正

張居正確實振作有為,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 他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開創了“萬曆新政”。

但是張居正的“威福自擅”也是很可惡的。他當政時雖然名義上不是當皇帝,實際上大權在握,根本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只把皇帝當小兒,而且滿天下作威作福、窮奢極欲,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