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已经有2000多年,为什么到1974年才被发现?

山沟小涧


秦始皇早在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在修建自己百年之后的归宿了,事实上,早在秦始皇还是一个刚刚登基的秦王的时候,陵墓的修建就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营造和修筑了。在始皇帝统一中国之后更是加大力度,继续扩建始皇陵,按照一般的常理,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它的确切位置,不过很奇怪的是,始皇陵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才被人发现。

而且发现的方式特别让人觉得巧合,只是因为当地村民打井时候无意发现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呢?难不成秦始皇的陵墓被施了什么隐身术不成吗?当然不是什么隐身术,其实,这是历史原因造就的现象。

秦始皇死后尸体被塞进装满臭鱼的马车里,以此来掩盖尸体散发出来的臭味,这是赵高和李斯的诡计,始皇帝死后尸体运回了咸阳,按照生前的安排葬入了始皇陵里面,据史料记载,整个始皇陵修筑的无比豪华,耗费了无数工匠的毕生心血,而在始皇帝下葬之后,万恶的秦二世下令关闭墓道大门,将可怜的工匠们统统陪葬了。

秦帝国并没有像始皇帝希望的那样千秋万代,反而二世而亡,陈胜吴广接踵而起,刘邦项羽挥刀西进,先是刘邦率军进入关中,刘邦还算克制,并没有对秦始皇的陵寝冒犯太多,可是紧接着过来的 项羽可就不客气啦,他赶跑了刘邦之后自己狠狠发泄着秦楚世仇带来的怨恨,先纵火焚烧阿房宫、再杀光秦宗室、最后还想派大军捣毁秦始皇陵,事实上,项羽确实也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在捣毁秦始皇陵墓的时候,遇到了较大的技术难题——器材不够,所以仅仅是摧毁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以及部分地宫的兵马俑。

等到楚霸王项羽想进一步破坏秦始皇陵的时候,天下的局势又开始风起云涌,楚霸王匆匆忙忙退出关中,将关中分别分封给了原先秦朝的三名降将,这三名原来秦朝的降将入主关中之后,虽不能说是倒行逆施,但也算得上是胡搞一气,不久就让卷土重来的刘邦拿下关中,这之后关中就成为了刘邦的大本营。再之后,汉朝就建立起来。

汉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持续的被当地居民毁坏,等到汉朝划分上林苑的时候,将当地居民驱逐,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也所剩无几了,等到汉末乱世的时候,先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大肆的挖掘西汉皇陵,始皇帝的陵墓上的地面建筑大概率就在此时得到彻底的毁灭。

而地宫由于时间推移被很多的土壤给覆盖,因此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可能并没有顾及到。但是虽说没有顾及到一些陪葬兵马俑的墓室,还是遭到了兵祸,今天看到许多兵马俑缺少脑袋、缺少肢体乃至整体兵马俑碎裂,大概率都是那个时候遭到了人为的毁坏。

等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又是一次兵祸连年,别说秦始皇陵,甚至连两汉许多皇陵都不能保存,盗墓贼也非常猖獗,但是正是得益于前代对秦始皇陵的大规模毁坏,以至于许多盗墓贼都无法准确探知秦始皇陵的准确地宫位置,无形之间也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保护作用。

此后历经多年的被埋没,很多当地居民,甚至都不晓得这个地方曾经是著名的秦始皇的陵墓,直到1974年一次打井活动中出土了很多人偶的碎片,这才揭开了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纱。


无笔史官


我是吾盂,我来回答。

秦始皇陵严格上来说,不能说是1974年才被发现的。秦兵马俑是1974年被人发现并挖掘,展现在世人面前。

秦始皇陵历时39年才修建成功,传说用了近80万人工,埋葬了数以万计的金银珠宝。

所以秦始皇陵自修建以来,历朝历代的人都对他虎视眈眈。传说当年项羽兵入咸阳的时候,就已经进过秦皇陵了。现在秦皇陵中出土的一些东西有被火烧的痕迹,据说那把火就是项羽放的。

而且在宋朝的时候,皇帝修建过前朝皇室的皇陵。这其中是不是有秦始皇陵,我们不得而知。

还有说法是秦始皇陵坚固无比,历朝历代都没有人能够打开。我个人的话更倾向于这种说法。

至于说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那现代人为什么不打开秦始皇陵吗?其实我们国家的考古挖掘原则上就是去做一些抢救性地挖掘。嗯,这座大幕已经被人打开了,如果不继续进行考古工作了的话,里边的文物将会被毁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考古人员才会进行工作。

秦始皇陵现在依然保存完好,里面的文物不会造成毁坏,所以考古工作者没有必要刻意的去进行挖掘。

其次,根据探测的话,秦始皇陵中埋了很多水银,经过两千多年的蒸发,早就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汞。如果要进行秦始皇陵的挖掘的话,势必会对很多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虽说我国1974年发现秦兵马俑,那也是几个农民在公众的过程中偶然挖出来的。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指正。


吾盂


秦始皇陵墓的位置一直就是公开的,并不是没有人发现,《史记》中就明确记载了秦始皇的陵墓情况。

据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也记载: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从史书中的记载,可以看到秦始皇的陵墓就在骊山脚下,骊山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离当时的秦都城咸阳并不远。



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10年去世的,可是秦始皇的陵墓早在他13岁即位为秦王那年就开始修建,一直到他去世,修了37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在经过一个月在路上的颠簸,秦始皇终于安葬在陵墓中,这一切都是在秦二世胡亥手中完成的。

秦二世刚开始的那一年,陈胜、吴广就开始起兵造反,随后星星之火漫延到全国,到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进入咸阳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并没有扰乱咸阳城的治安,也没有大规模抢掠,而是与民约法三章,不难维持了较好的秩序,而且还派兵保护了秦始皇陵墓,这个时期,秦始皇陵墓基本上没有任何破坏,而刘邦进入咸阳离秦始皇去世,不过才3年时间,当然知道秦始皇陵墓在哪。

可项羽进入咸阳城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咸阳城,项羽抢掠财物美女,纵火焚烧宫殿,不仅如此,据《水经注》记载,项羽派出30万士卒发掘秦始皇陵,盗走大量陪葬宝物,搬运了30天还没有运完,可见秦始皇有多少宝物。



就连刘邦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关于项羽盗取秦始陵的这一行为,也成为刘邦声讨项羽的一大罪状。

然而自从项羽离开了咸阳后,秦始皇陵墓所在的关中地区一直处于刘邦的控制之下,直到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秦始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且刘邦还派出守陵人守护秦始皇陵墓。



从这之后,关于秦始皇陵墓被盗的消息似乎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1974年,当地农民在打井时,挖到一个陶俑人头的碎片,此事引起了考古人员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后经过大量的考古和发掘,终于发现了秦始皇陵墓。

在1974年被发现的是秦始皇陵墓东边约1公里处的三个陪葬的兵马俑大坑,其中一号坑面积达13000平方米,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力部队陶俑,约有6000件。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以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陶俑,约有1500件。三号坑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战车、车马、武士为主的军事指挥部陶俑,约有69件。



然而这只是整个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只是三个陪葬的兵马俑大坑而已,并不是秦始皇的地宫。

后来再次经过考古及探测,才查明整个秦始皇陵墓的大概情况,秦始皇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0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陵墓上的封土层达到76米深,陵墓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和外城之间有8到10米的城墙。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秦兵马俑坑全部是在外城的,据考古研究,兵马俑坑有被火烧过及用锐器砍过的痕迹,这可能就是当初项羽盗陵墓留下的,而内城却是从来没有人进去过的。



秦始皇的地宫就在内城,而且内城周围还有4米厚的城墙,考古人员在对秦始皇地宫考古时,曾发现不少盗洞,其中有两个直径1米,深度9米的盗洞,但是并没有进入秦始皇地宫,离地宫还差250米。

在古代想要进入秦始皇地宫,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要挖出几十米的土层,穿过数米的城墙,还要想办法打开地宫的大门,除非用炸药炸,否则不可能打开地宫。



而且据说秦始皇的地宫内,顶上有用水银做的日月星辰,地上也有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并且地宫内机关遍布,毒气漫延,到处都有剧毒的水银,普通人想要进入更是难上加难,并且科学家也通过遥感技术确定没有人进过秦始皇的地宫。

正因为秦始皇地宫深埋于地下,所以2000多年来,除了项羽盗过一次外,基本上没有其它人盗过,想要盗秦始皇的陵墓,那可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就是放到今天,也有一定难度,直到今天,秦始皇陵墓的地宫仍然没有人进去过,当然陵墓周边的外城,是有不少盗过的痕迹。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但是他的陵墓早在他13岁成为秦王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一直修到他去世,总共修了37年。始皇帝巡行天下至沙丘,也就是今天的邢台的时候,暴毙而亡,秦二世即位,又在路上颠簸了一个月,才被安葬在陵墓中。

秦始皇陵墓的位置并不是没有人知道,史记中就有关于秦始皇陵墓的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有记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可见,秦始皇陵墓的位置一直是公开的,就在骊山脚下,离当时秦都城咸阳并不远。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二世而亡。刘邦入驻咸阳之后,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与民约法三章,维持了咸阳城的治安。此时,离秦始皇去世不过三年,刘邦必定知道秦始皇陵墓在哪,但刘邦并没有发掘破坏秦始皇陵墓,甚至派兵保护秦始皇陵墓。

之后项羽进入咸阳城,不仅大肆烧杀抢掠,纵火焚烧三百里阿房宫,还派出士卒发掘秦始皇陵墓,盗走大量陪葬宝物,据说搬运了一个多月还没有搬完,可见陪葬宝物有多丰厚。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声讨项羽的檄文中就有盗取秦始皇陵墓这一罪状。项羽离开咸阳之后,关中地区就一直在刘邦的控制下,直到西汉王朝建立,秦始皇陵墓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甚至刘邦还派出守陵人守护秦始皇陵墓。

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秦始皇陵墓被盗的消息出现,直到1932年,以为农民在临潼找到一个兵马俑头颅;1940年,骊山人口增加,在挖掘沟渠中发现相关文物;1961年秦始皇陵墓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遗址;1974年,一位农民在打井时发现兵马俑军阵,从此,秦始皇陵墓又出现在民众视野中。

在1974年被发现的是秦始皇陵墓东侧约一公里处的三个陪葬的兵马俑大坑,其中一号坑面积达13000平方米,以弩车、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陶俑,约有6000件。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以弩车、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陶俑,约有1500件;三号坑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战车、车马、武士为主的军事指挥部陶俑,约有69件。

这只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并不是秦始皇陵墓的地宫。

后来再次经过考古及探测,才查明整个秦始皇陵墓的大概情况,秦始皇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0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陵墓上的封土层达到76米深,陵墓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和外城之间有8到10米的城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秦兵马俑坑全部是在外城的,据考古研究,兵马俑坑有被火烧过及用锐器砍过的痕迹,这可能就是当初项羽盗陵墓留下的,而内城却是从来没有人进去过的。

正因为秦始皇地宫深埋于地下,所以2000多年来,除了项羽盗过一次外,基本上没有其它人盗过,想要盗秦始皇的陵墓,那可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就是放到今天,也有一定难度,直到今天,秦始皇陵墓的地宫仍然没有人进去过,当然陵墓周边的外城,是有不少盗过的痕迹。


木剑温不胜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历时39年才完工,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

题目说秦始皇陵是在1974年被发现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1974年只是国家探测出了秦始皇陵墓室的具体位置,秦始皇陵的位置从古到今,尤其是在盗墓者的眼里,从来就不是秘密。


1974年陕西发生旱灾,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村民为了抗旱,于是打井取水,结果意外发现了陶俑,村民立即向县文化馆汇报,随后国家派考古人员前来发掘,揭开了举世瞩目的秦兵马俑的面纱。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墓室被发现的基础,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环境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墓室的位置,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早就有历史文献记录过秦始皇陵被盗。

《水经注渭水》中有记载: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汉书》中也有记载: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这些文献明确指出秦始皇陵位于骊山,而且规模十分庞大,里面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和水银,这和考古学家探测到的结果完全一致,而且还明确指出秦始皇陵被项羽发现了,他率领三十万人花了三十天都没有将宝物运完,可见陪葬品有多么奢侈。


不仅如此,项羽还放了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灭,由此可见木材数量是多么的惊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些先秦古籍、史料随之付诸东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文化损失,不愧是西楚霸王,总能做出惊天之举。

专家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兵马俑一号坑破坏严重,大量烧成黑色的棚木痕迹清晰可见,部分兵器被拿走,陶俑也被损坏,显而易见,俑坑曾经被人为破坏过,还被焚毁。发掘结果正好印证了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陵很有可能遭到了西楚霸王项羽或其他后人的蓄意破坏。


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整个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那么大,除了墓室,还有陵园、陪葬墓、俑坑等。考古结果表明,秦始皇陵早就被发现,甚至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但是墓室却得以幸免,最终保存下来,一方面是因为秦始皇陵面积大,古代技术有限,在一座大山中找一个墓室是相当困难的;另一方面,地宫中有大量水银,人们压根不敢靠近。

不过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间接探测出了墓室的位置。很多人都在关注秦始皇陵中有哪些奇珍异宝,希望什么时候能打开见识一下,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国家是不会主动挖掘的。


首先,墓中有大量的机关和水银,如何保证考古人员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难题;其次,秦始皇陵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墓葬打开后文物会快速变色风化,现阶段文物保存技术还不成熟,国家只能选择让文物长眠于地下得以保存;再者,只有当墓室遭到破坏时,国家才会抢救性的挖掘,国家是不会主动挖保存良好的墓室,例如武则天的乾陵。


历来现实


秦始皇陵的位置所在在历史上一直都不是一个秘密,很多文献资料中都记载了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


司马迁的《史记》和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有关于秦始皇陵位置的记录,只要读过这两本书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在骊山地区。因为秦始皇陵的规模宏大,陪葬坑数量众多,想要找到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并不困难。

秦始皇从继位开始,便在骊山一带找了一块风水宝地,修建了规模庞大的皇陵。秦始皇陵一修便是39年,在这39年中秦始皇消灭了6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修建秦始皇陵的民夫也逐渐的多了起来,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70万人。在秦始皇去世后,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仍然没有完工。


一直到了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朝的军队被起义军打的节节败退的时候,秦二世才会命令的章邯带领70万修建皇陵的民夫,前去平定关东地区的农民起义。

章邯将修建皇陵的民夫带走之后,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也就提前完工了。在秦始皇下葬后不久,刘邦带领军队灭掉了秦国,占领了关中地区。


秦国灭亡之后,刘邦善待了秦王子婴,并且对秦始皇陵秋毫无犯。然而在项羽进入关中之后,不仅杀死了秦王子婴,还烧毁了秦国的宫殿,并且派遣士兵盗掘秦始皇陵。


史书记载,项羽盗掘秦始皇陵,挖掘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士兵用了30多天才将这些金银财宝运走。

在《三辅故事》中记载,一位叫张善的人曾经得到过秦始皇陵中的金燕,这个金燕就是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时候挖出来的。不过秦始皇陵的工程浩大,项羽盗掘的只是一部分陪葬坑,并没有盗掘到秦始皇的墓室。


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专门派遣了一些人去为秦始皇守陵,这一时期的秦始皇陵的位置一直都是对外公开的。

唐朝末年的时候,很多割据势力都纷纷盗掘古代帝王的坟墓。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陵也遭到盗掘。宋朝建立之后,专门派出官员修缮被盗掘过的陵墓,秦始皇陵就在修缮名单之中。


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在古代的时候根本不是一个秘密,古人不仅知道秦始皇陵的位置所在,甚至还有一些人盗掘过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现代被发现,是在1974年的时候。当时几个工人在打井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陶片,后来经过专家的辨认最终找到了秦兵马俑。


在秦兵马俑出土之后,专家们根据兵马俑的位置,找到了秦始皇陵的位置,并且探明了秦始皇陵主墓室的具体为止。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误认为秦始皇陵在1974年才被发现。

实际上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一直都不是一个秘密,只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秦始皇陵主墓室的位置。在现代考古学家进行探测之后发现,秦始皇陵主墓室并没有被盗墓贼盗掘过。


毕竟在整个骊山地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非常多,古代记载的几次盗掘秦始皇陵的行动,可能都只是盗掘的陪葬坑而已。


历史总探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九月,葬始皇骊山。”骊山这个地名并没有改变,秦始皇陵的位置一直以来都知道,毕竟那么大一座封土堆。所以建国之后,秦始皇陵在1961年就被列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发现非彼发现

1974年一次打井活动中,发掘到了陶俑,然后考古队进驻,震惊世界的兵马俑由此问世。这是考古发现,因为虽然从古至今都知道秦始皇陵在哪里,但是其地下到底有什么,是不清楚的。虽然有文献对秦始皇陵有一些记载,但是更多的细节以及更多的内容都不知道。所以说秦始皇陵不用发现它就在那里,1974年的发现非彼发现,1974年的发现是考古发现,是陪葬坑的发现。


更多的发现

自1974年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以来,对于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就从来没有停过。随着对秦始皇陵考古的深入以及各种高科技考古的应用,秦始皇陵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我们发现。比如修陵人的墓葬、修陵人的来源、秦始皇后宫的墓葬还有疑似修陵时候的指挥部等等。这些很多细节文献都没有记载,通过考古发现那段尘封的历史又回到了我们世人眼前。


其实历代的帝王陵基本上都清楚其位置所在,但是我们要发现的是其规模大小、陪葬坑、以及当时和陵墓有关的各方面的东西。如果未来真的对主墓进行考古发掘,那么发现的文物亦是重大发现。还有通过这些发现的文物以及遗址对其进行分析和文献对比,也能发现文献没有记载的事情或者细节。最后用一句话来说,考古发现就非彼发现。


淡看天上月


为了建造秦始皇陵,当时的工匠和苦力们花费了许多的心血,从秦始皇刚当上秦国的君主开始,到秦始皇横扫天下建立秦朝,再到秦始皇去世,秦皇陵历经了漫长的时间也一直没能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修好。





秦皇陵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在秦二世的高压命令下,才被那几十万囚徒和工匠们仓促建造成功的。

这座陵墓自出现开始,就一直是很多人心底里的传奇。

很多古人以为秦皇陵已经被盗光

不过在古代,因为人们对秦皇陵了解的不足,很多人就以为秦皇陵已经被毁坏得一干二净。

这点通过一些记载就可以看出。

比如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项羽为了报复秦始皇灭掉他们楚国的仇恨,特意率领大军来到了秦皇陵劫掠珍宝,事后,一把火把整个秦皇陵给烧掉了。


在汉朝的时候,又有传说说一个牧童在放羊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秦皇陵的地宫中,然后手中的火把不小心点燃了整个秦皇陵的地宫,把秦始皇的棺椁都给烧融化了。

此外,历史中的诸多乱世军阀也多次对秦皇陵下手,想从这个传说中埋藏着无数珍宝的陵墓中,获取到他们所想要的军费。

在这种种记载以及传说之下,古代很多人就产生了误会,以为秦皇陵早已荡然无存、早已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墟遗址。

秦皇陵地宫根本就没有被碰过

但实际上状况是如何的呢?

实际上,秦皇陵被毁掉的只是一些地面上的建筑以及一些陪葬坑之类的东西。


作为秦始皇陵最核心部分的地宫,在历史中是根本没有被毁掉的。

这点已经被我们用现代的科技证明了,在60年代的时候,通过一些金属探测器的探测,我们在秦皇陵地底下发现了非常庞大的水银储量。

这些庞大的水银正是史记中记载着的“地宫水银河川海”,如果秦皇陵地宫在历史中已经被盗的话,那么秦皇陵地宫中储藏着的水银河川必定会挥发扩散出外界。

不然,以那个时代人们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在地宫中浓烈的水银气体以及氧气极度缺乏的空间中取走珍宝。

我们从现如今秦皇陵地宫中仍存在着大量水银的事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秦皇陵地宫从未被盗过。

在历史中,人们根本就没有触碰到过这个深藏于地底下的地宫、根本不知道其具体位置在哪里,所以才使得这个地宫能保留到了今天。

70年代被发现的是兵马俑

在提问中有说到秦皇陵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被发现的,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秦始皇陵的位置从古至今就不是一个秘密,只要是看过史记或者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坐落于哪里。

当然,他们所知道的也仅仅只是秦皇陵大体陵园的所在地位置,关于地宫以及一些陪葬坑的具体位置,他们是根本不知晓的。

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虽然是在上世纪的时候被用金属探测器探测出来的,但是发现秦始皇陵地宫的时间并不是70年代,发现秦始皇陵地宫的实际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

我们70年代发现的,是环绕在秦始皇陵地宫周围的三个兵马俑陪葬坑,在寻找到这三个陪葬坑后,我们从中出土了众多历史研究价值意义重大的兵马俑。


而秦皇陵地宫,则因为太过于重要以及50年代考古万历皇帝陵的惨痛教训,一直被搁置不动,至今未曾被考古过。

最重要的是,以秦始皇陵的庞大规模,要想考古、挖掘秦皇陵必定需要花上许多的金钱以及人力,我们现如今考古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古墓都得花上那么漫长的时间,更何况是规模如此庞大、挖掘难度又如此高的秦皇陵呢?


孤客生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末时期的项羽曾指挥手下30万军队盗挖秦始皇陵,那么项羽挖到多少宝贝?这些宝贝都被项羽怎么处理了呢?除了项羽还有谁对始秦始皇陵挖掘过呢?我今天来为大家解说。

秦始皇陵墓修建于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是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的地下皇陵,一共花了39年才修建好,其中鼎盛时期工人多达70多万。秦始皇为了防止别人盗墓,让修建陵墓的专业工匠想尽一切办法做好防盗措施。

目前陵墓高51米,底边周长约1700米。秦始皇陵墓里面有各种墓葬,目前专家已探明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第一个盗挖秦始皇陵的人——项羽

传说中项羽是第一个盗挖秦始皇陵的人,当时项羽率领30万军队把秦始皇陵打开,搬走里面大量的财宝,用30万人搬了30天也没有搬完,后来放火烧了。盗匪来时为了得到铜而把铜棺破坏,这只是传说,目前无法考证。

但是《史记》确实记载项羽指挥他的手下挖秦始皇陵,只不过挖的具体过程和收获记载不详。《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说的非常详细:项羽指挥30万士兵盗挖秦始皇陵。《汉书》的作者班固也认可项羽盗墓的事实。

《高祖本纪》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刘邦建立西汉后,为了赢得民心,下令保护秦始皇陵,还安排20几户居民住在皇陵附近,为皇陵守陵。宋太祖曾命令潼县官员修整保护皇陵。目前经过数十年考古学家的调查,结果证明没有被盗过。

第二个发掘秦始皇陵的人

1974年秦始皇陵附近的西杨村干旱严重,农民打井获取水资源,结果在打井的过程中挖到一个陶制的人头,农民认为这不吉利,又放了回去。后来别的居民也挖类似的人头,就上报了政府。

传说,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也盗挖过秦始皇陵,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也盗挖过,不过秦始皇的地宫没有动过,这个到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

盗墓贼为什么没有成功的挖掘秦始皇陵墓呢?

秦始皇用了39年修建自己的陵墓,当然保护措施做得非常好。里面不仅安装了各种机关,就连入口都非常多,很难找到哪个是真正通往陵墓的入口。而封闭墓穴的正门周围用特制的硬而厚的巨大石头,一般很难凿穿。

如果盗墓贼成功的进入皇陵,也没有办法活着出来,因为陵墓里面的山河湖海是水银形成的,水银是液态金属且含有剧毒,人吸入后会中毒而亡。


小龙谈历史


中国历代帝王都渴望长生不老,所以即便是在他们死后,也要入驻豪华至极的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始皇即王位起,秦始皇陵就开始修建,直到他去世,整整三十七年,陵墓才基本完工。

仅从修建陵墓所耗费的时间上来看,就是绝无仅有的。这也间接说明,这座陵墓十分神秘,外界恐怕极少得知相关信息。后来的事实证明,陵墓修好以后,所有工匠全部被封闭在陵墓内,无一生还,从此这座神秘的陵墓再也无人知晓其内部结构了。

200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的皇陵被挖得千疮百孔,唯独秦始皇陵深埋于地下数千年,安然无恙。直到1974年,陕西一个普通农民的一锄头下去,无意间挖开了这座浩大陵墓的冰山一角。

但是考古学家们考虑再三,还是决心把这座陵墓封起来,现在不是开挖的时候呀,条件也不成熟。我们仅仅只能把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兵马俑开发出来。为什么秦始皇陵能保存2000多年完好无损,他是如何躲过那些“摸金校尉”的呢?

一是秦始皇陵有厚达百米的封土层

在陵墓以上,已经证实有厚达90米的封土层,以现在科技水平,就算打穿如此厚的封土层都非易事,更别说进入地宫了。封土层之下,还有夯土层。所谓的夯土层,就是坚固的地宫宫墙。

夯土层以下,还有石墙挡路。据科学家计算,要想推倒夯土层和石墙进入地宫内部,必须使用炸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更有证据显示,秦始皇陵可能已经挖到了地心,具体有多深,谁也不敢贸然下去。

二是地宫内的大量水银让人无计可施

监造秦始皇陵的是当时的丞相李斯,他为了让始皇帝百年之后依然能够掌握天地之气,所以在地宫内设计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而为了防止盗墓,所有的河流全部由水银替代。

不得不说,当时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会用丹砂来提炼水银了。水银成海,你能想像得出地宫里有多恐怖吗?一旦贸然打开,水银外泄,方圆百里之内将再也没有活物,而且寸草不生。

三是地宫内机关重重,而且所有的图纸全部没有了

设计者施工者在始皇陵墓完工后也死了,到底里面有什么样的机关,谁也不知道。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机关埋伏会慢慢失效,但余威尚存,能够对盗墓者起到震慑作用。

凡此种种,使得2000年来,这座安卧于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得到保存下来。直到今天,我们的考古学家也只是知道了秦始皇陵的一个大致入口,不敢擅自开挖,一旦出事,愧对先祖,难负其责。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而言,发现秦始皇陵是令全球震惊的大事,但目前仅能停留在发现层面上,真的要挖掘,恐怕至少还要百年以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