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畔村的“上坡路”

深秋,走進距離吳堡縣城15公里的郭家溝鎮下山畔村,窯洞旁、崖畔上的紅棗漲紅了臉,香甜之氣沁人心脾。從“望棗興嘆”到“紅+黑”特色產業發展興旺,下山畔村找到了村民脫貧致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密碼,在鄉村振興的“上坡路”上越走越順……

破局:建起“黑山羊銀行”

在2018年以前,下山畔村還卡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沒有好產業,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沒有人氣,村民多數外出打工;沒有項目,青山疊嶂反成了發展隘口……其實,下山畔有著先天優勢,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該村所產紅棗遠近聞名,有吳堡縣“紅棗第一村”的美稱,但由於近年來陝北紅棗市場的萎縮下滑,這個棗香瀰漫的村莊卻很“吃緊”。

為了讓村民有活幹、掙上錢,2018年初,下山畔村“四支隊伍”通過實地走訪,對黑山羊市場和養殖技術進行充分調研,召集村民座談討論,決定在村裡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

62歲的丁興忠是下山畔村比較有“眼光”的村民,早早就發展起了羊子養殖產業,但由於近年來羊肉市場的波動,丁興忠打算放棄這個他自認為不太景氣的產業。村幹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三天兩頭就往丁興忠家裡跑,告訴他黑山羊皮毛質軟細小、瘦肉率高、羶氣少,市場前景好。丁興忠動了心,很快就修繕了羊圈,購進40只黑山羊。

產業搞起來了,銷路問題怎麼解決?村“四支隊伍”主動向幫扶單位尋求幫助,建起了黑山羊養殖“消費扶貧”平臺。一下子,村內13戶產業貧困戶主動發展起了黑山羊養殖,存欄達400餘隻。

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下山畔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合作社對黑山羊養殖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屠宰、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銷售,並對貧困戶養殖黑山羊的動物防疫、日常餵養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2018年,下山畔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僅黑山羊養殖產業產值達78萬餘元,幫助13戶養殖貧困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為搭載的22戶貧困戶每戶分紅200元。

發展:棗樹有了“身份證”

下山畔村還有什麼“賣點”? “不能丟掉‘吳堡縣紅棗第一村’的牌!”村黨支部書記丁文偉發出感嘆。

今年4月,下山畔村的紅棗迎來了春天。藉著推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建設的東風,吳堡縣在下山畔村建立紅棗產業標準化實驗示範基地,打造“品牌+標準化+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的電商扶貧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紅棗產業種植標準化水平,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沒想到棗樹也有‘身份證’了!”60歲的脫貧戶丁保成家裡養著20多隻黑山羊,是村裡的保潔員,也是村集體紅棗農技隊的“土專家”。侍弄了半輩子棗樹的丁保成,頭一次聽說“智慧農業”這個新鮮名詞。他拿出手機對著棗樹上的二維碼掃了掃,就能知道棗樹的直徑、高度、樹齡、產量等信息。

目前,該基地種植面積為200畝,其中區塊對比試驗面積63畝,主栽品種為陝北木棗,預計可實現畝產紅棗1000斤以上、產值5000元以上的經濟效益。基地採用農業植保無人機等現代化農業設備,統一施用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採取富鉀農資實驗田、常規實驗田等5種不同施肥方式進行區塊對比試驗,並建立“一樹一碼”大數據收集分析系統。

本報通訊員 辛亞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