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畔村的“上坡路”

深秋,走进距离吴堡县城15公里的郭家沟镇下山畔村,窑洞旁、崖畔上的红枣涨红了脸,香甜之气沁人心脾。从“望枣兴叹”到“红+黑”特色产业发展兴旺,下山畔村找到了村民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密码,在乡村振兴的“上坡路”上越走越顺……

破局:建起“黑山羊银行”

在2018年以前,下山畔村还卡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没有好产业,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没有人气,村民多数外出打工;没有项目,青山叠嶂反成了发展隘口……其实,下山畔有着先天优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该村所产红枣远近闻名,有吴堡县“红枣第一村”的美称,但由于近年来陕北红枣市场的萎缩下滑,这个枣香弥漫的村庄却很“吃紧”。

为了让村民有活干、挣上钱,2018年初,下山畔村“四支队伍”通过实地走访,对黑山羊市场和养殖技术进行充分调研,召集村民座谈讨论,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

62岁的丁兴忠是下山畔村比较有“眼光”的村民,早早就发展起了羊子养殖产业,但由于近年来羊肉市场的波动,丁兴忠打算放弃这个他自认为不太景气的产业。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三天两头就往丁兴忠家里跑,告诉他黑山羊皮毛质软细小、瘦肉率高、膻气少,市场前景好。丁兴忠动了心,很快就修缮了羊圈,购进40只黑山羊。

产业搞起来了,销路问题怎么解决?村“四支队伍”主动向帮扶单位寻求帮助,建起了黑山羊养殖“消费扶贫”平台。一下子,村内13户产业贫困户主动发展起了黑山羊养殖,存栏达400余只。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下山畔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对黑山羊养殖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并对贫困户养殖黑山羊的动物防疫、日常喂养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2018年,下山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仅黑山羊养殖产业产值达78万余元,帮助13户养殖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为搭载的22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00元。

发展:枣树有了“身份证”

下山畔村还有什么“卖点”? “不能丢掉‘吴堡县红枣第一村’的牌!”村党支部书记丁文伟发出感叹。

今年4月,下山畔村的红枣迎来了春天。借着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的东风,吴堡县在下山畔村建立红枣产业标准化实验示范基地,打造“品牌+标准化+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红枣产业种植标准化水平,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没想到枣树也有‘身份证’了!”60岁的脱贫户丁保成家里养着20多只黑山羊,是村里的保洁员,也是村集体红枣农技队的“土专家”。侍弄了半辈子枣树的丁保成,头一次听说“智慧农业”这个新鲜名词。他拿出手机对着枣树上的二维码扫了扫,就能知道枣树的直径、高度、树龄、产量等信息。

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为200亩,其中区块对比试验面积63亩,主栽品种为陕北木枣,预计可实现亩产红枣1000斤以上、产值5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基地采用农业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统一施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采取富钾农资实验田、常规实验田等5种不同施肥方式进行区块对比试验,并建立“一树一码”大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本报通讯员 辛亚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