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关注微信公众号:那年小黑 后续更新更多影评文章❤️ 还有好看的摄影作品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如果说小森原本是女主逃离不满意现世的避难所,倒不如说是她最后在一系列找寻自我后的回归所。整部电影清新自然的森系风格也在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个生活本身的小哲理,在这样一部一个场景就包含满满信息点的电影中,不管是女主市子一年四季的生活起居,或是关于每道食物,每个人。。。都为我们传递着来自小森那个地方想要告诉女主或者是告诉观众的某些简单却又容易被忽略的事情,不管我们是不是生活在那里,都或多或少被教育。


所谓逃离

小森林讲述的就是自幼生活在日本东北地区村庄小森的女孩市子在母亲离开自己后曾独自前往东京闯荡,却因始终无法适应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而回到自己的家乡小森,生活在母亲早已不在的老宅,跟随着母亲的步伐努力生活的故事。

电影开头就是一段两分多钟的长镜头,市子骑着单车穿行在乡间的小路上,随着周围风景的变换,好像我们就是要去市子家做客的客人一样,电影的开头就将观众代入小森的环境中。

对于许多喜欢小森林系列电影的人来说,电影里的小森更像是一处桃花源,在这里有着在城市得不到的恬淡和静雅。不需要整日在复杂的人际圈里摸爬滚打,只需要和和善的乡亲们喝喝茶聊聊天;不需要每日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挤着每天爆满的地铁,只需要穿梭在田间菜园,照顾好一日三餐。市子的生活对于观影的许多城市人实在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十分诱人了。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种一定要去大城市生活的愿望渐渐被一种简单的乡村生活风所取代,“避世感”成为许多承受着快节奏压力的现代人的普遍心态。

我们就是无数个市子一般的人,在过够了城市的生活或者在被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折磨的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开始寻求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各种理由不能实现,而市子更勇敢一点罢了。

这是我一开始看小森林的感觉,感觉它就是一部女主承受不了城市压力回乡种田的治愈系清新电影,在看了几次之后我发现导演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寻找的过程

在小森的夏秋篇中,市子问同样从城市回到小森的佑太为什么回来,佑太说相比于城市的说话方式他更喜欢小森人的说话方式

“什么都没做过,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只不过是将别人做过的事从右边移到左边,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嚣张,听这些浅薄的人说那些空洞的话让我感到厌烦。”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佑太的话着实让我羞红了脸,不要误会,我只是说,他让我小看了回乡的他和小森的人的感觉瞬间无影无踪。如果说,女主一开始是逃回来的那佑太一定是回来寻找什么的,他不是因为承受不起不是因为无处可去,纯粹是因为鄙夷城市的一些人和一些事。或许只有回来,他才能发现生活真正的意义,比起胆小的逃离者,他是因为想要真正留在小森,可能他觉得小森不是那些只有

自以为是和机械化生活的表面看起来华丽却毫无意义的空壳。

在小森里,水稻是听着人的脚步声长大的,捡板栗的时候要时刻担心周围有熊出没,厚厚雪地是天然的保温库,久雨花可以做成各种菜肴。。。这些生活常识或者说是生活技能都是女主跟着母亲的脚步一步步学会的,她学会了怎么独立生活更学会了怎么试着长大。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市子的倔强让她在母亲离开后一直隐藏着心里的怨恨独自生活,就像她怎样都不肯接受男友为他摘的胡颓子,她的自以为是让她教育向她吐槽上司的吉子后遭到不满,她一直以来用以掩盖内心的脆弱和逃避现实的勇敢和努力生活被佑太的一席话彻底戳破。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或许,在一次次的被反醒和自我反醒中市子也意识到了什么吧

重新的回归

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小时候在母亲庇护下无忧无虑的市子在母亲离开后才能试着感受母亲一个人生活的不易。

影片中的市子从一开始对母亲独自离开的不解和怨恨到独自生活感受到母亲带她生活的不易和对生活的智慧。市子苦苦追寻的母亲的味道,在一次次的回忆中将她逐渐与母亲相连,在感叹母亲的别样的智慧的同时也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最终达到了与母亲心灵上的沟通。不得不说导演的穿插叙述法,将过去与现在相连,母亲则更像是另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子”,帮助着市子成长。

就像是母亲给市子的信中教导的一样“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爬起并不是回到原点,而是螺旋上升”,市子最后选择再次回到城市找到自己失去的尊严,就像佑太说的就这样留在小森对市子来说是不尊重,然后带着男友安心地回来,回到这个真正属于她的地方。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其实所谓逃离,就是寻找那个真正属于你的地方,不是简单的逃避现实,逃避属于你的生活责任,而是只有当你学会放下一切芥蒂和恐惧犹豫真正去拥抱生活时,那才是你的桃花源呢。

《小森林》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愈清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