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小森林》:从阿德勒心理学看日式生活美学后的心灵自愈

《小森林》是由日本导演森淳一执导的剧情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0。该片是根据五十岚大介的同名人

气漫画改编,影片分为“夏秋篇”和“冬春篇”2个部分,讲述了从小随母亲生活在日本东北部小村庄小森的

女孩儿市子,遭遇了母亲的离家出走,长大后,离开小森去城一市生活。因无法在城市立足,消极地回

到美丽的小森,每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看似悠然惬意,实则内心汹涌。市子在宁静朴素的劳作生活

中和认真用心生活的小森村民身上,得到启发和勇气,理解了母亲,也直面了自己的内心,重返城市,

最后带着积极的心态重新回到小森定居。

《小森林》不同于以往剧情片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过多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没有婉转曲折的

情节。影片更多地是通过主人公市子的独白,辅以小森一年四季美丽、幽静、和谐的自然风光画面,以

及对市子每天劳作、生活场面的细致展现,表达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状态。影片通过主人公在不同季

节利用不同的季节性食材,制作一道又一道不同的治愈美食而层层递进,推进情节发展。整部影片看似

简单、明快,用美景和美食治愈人心,凸显的是人们对生活、自然以及人本身的敬畏, 实则在这些清

新美好的日式生活美学的背后蕴藏了一些简单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带来心灵和思想上的双重洗涤和

启发,让人久看不厌,常看常新。


豆瓣9.0《小森林》:从阿德勒心理学看日式生活美学后的心灵自愈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

的,但实际上,这些是心灵的。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

获心灵自由。

让我们以阿德勒心理学为依托,看主人公市子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从逃避、探索、觉醒、到逾越获得

心灵自由,完成自愈的过程。

1 逃避:意识到自己在逃避,就是直面自己人生课题的开始

影片中主人公市子从小森的两次出走和两次归来,对应她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心境和状态。最初的

出走和归来,都是在市子没有清晰目标和准备的混沌状态下完成的,其实她一直是被自身的经历和认知

束缚无法融入城市。没有人引领和指教,心灵感到困惑,她本能地选择回到小森。

市子在小森,始终秉持着认真、虔敬又努力的态度。与小森所有的居民一样,顺应季节的变换,积极劳

作、储备食物,制作食物、耐心沉稳。与村里年纪相仿的裕太、纪子是好朋友,互相帮忙,分享心事。

和村民们关系很好,聚会聊天,互相赠送食物。

表面看,市子在小森生活得很好,一个人也很努力地生活,一个人吃饭也用心烹饪,每一餐都简单但精

致,其实她自己清楚自己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心有不甘的。

和裕太一起打工时,她问裕太为什么回小森?裕太说,厌倦了听浅薄的人说空洞的话,觉得自己不该过

那样的人生。离开小森后,才开始真正学会尊重小森的人以及父母,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说

的话言之有物。

市子知道,小森的居民,踏实沉稳,接受自己当下的生活,言行一致,顺应本心。在日复一日的生活

里,积累经验,对待自然、人、以及自己的生活,永远心怀敬畏。认真、务实、努力让他们的心不骄不

躁、恬淡自由。

裕太的回答让她明白:裕太回到小森是为了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她自己回来是为了逃避。

人害怕面对人生的一些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缺乏直

面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市子最初缺乏的便是“直面自己人生课题的勇气”。她自述自己迟迟不肯搭种柿子的塑料大棚的原因是:

一旦我把大棚搭起来,我就会觉得我已做出决定,要永远待在小森了。

她知道自己迟早会下决心,她所做的不过在为自己设立离开的伏笔,虽然她自己并不知道离开的具体时

间,但是她在努力探索。意识到自己在逃避,就是直面自己人生课题的开始。


豆瓣9.0《小森林》:从阿德勒心理学看日式生活美学后的心灵自愈


2 探索:不能单纯相信言语,用自己的身体真实体验到的才可信

市子长大后才知道,妈妈告诉她的“肚底之蛙”实际上应该是“井底之蛙”,而在此之前,她一直深信不

疑。

她说,幼年体验很重要,小时候妈妈总是谎话真话混在一起说,而自己一旦开始怀疑就没完没了,也许

是因为不管什么我都必须自己做一遍,不能单纯相信言语,用自己的身体真实体验到的才可信。

因为觉得什么都需要自己亲自经历和尝试,市子在做菜的时候,总是会动脑筋想,同样的食材自己为什

么做不出妈妈做的味道。

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中,她知道了妈妈能把老的蔬菜也做得很好吃的原因,妈妈剔除了蔬菜里的筋。

自己亲自尝试剔除蔬菜里的筋后,她才知道,即便是做简单的食物,也需要费心费力,才能够做好,体

会到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她恍然大悟,妈妈当时照顾她的时候,有多细心和周到,而年少时的她,竟从

未察觉。

妈妈做过的食物,妈妈说过的话,市子都会亲自尝试、验证,在一次次探索中,得到经验和方法,但是

不拘泥于妈妈的经验和方法,也创造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市子在

这些探索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人生的答案始终要自己去寻找。

市子的做法符合了阿德勒主张的: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

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有什么价值。

人生始终是自己在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自己的人生需

要自己去探索,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过去的经历会给我们带来影响,但是重要的是当下的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过去的经历。决定我们自身的不

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豆瓣9.0《小森林》:从阿德勒心理学看日式生活美学后的心灵自愈


3 觉醒、逾越:人不坦然直面自己的内心,永远无法专注于当下,也过不好当下

妈妈给市子的信中说:“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

但是每次都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再是原点,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

旋。从某种角度看,也许很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可其实,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如果是

那样,那也挺好的。

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

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市子第一次读妈妈的来信,不太懂这些,但是经过自己不断在生活中汲取经验和感悟后,她最终读懂了

妈妈信中的意思。

日复一日的生活看似重复,让人厌倦烦闷,是因为自己的心一直耿耿于怀之前没能好好处理自己遇到的

难题,没有勇气正面地去面对,更没有真正地去努力过而只是选择了逃避,小森的人一直专心生活和享

受在当下,而她心里一直带着过去的遗憾,所以没办法做到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

人不坦然直面自己的内心,永远无法专注于当下,也过不好当下,即使用表面努力生活来遮掩,也不过

是自我欺骗。

妈妈的离开是因为妈妈直面了自己的内心,想过自己的人生。而市子看懂信后,理解了妈妈,因为她之

前也面临着和妈妈同样的境况,于是她决定,要离开小森,而再次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积极的心

态。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

你自己。


豆瓣9.0《小森林》:从阿德勒心理学看日式生活美学后的心灵自愈


五年后归来的市子,带着爱人,积极参与到小森春收节的活动中,在舞台上跳着神舞的她眼神坚定,舞

步踏实有力,带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感。

那是对回到小森生活充满自信和底气的坚定,那是遵循内心选择自己生活的坚定,那是完成自身蜕变获

得自愈后的坚定。


豆瓣9.0《小森林》:从阿德勒心理学看日式生活美学后的心灵自愈


《小森林》中小森的美丽令人向往。电影中每一帧画面都很精美。四季更替,植物生长,飞鸟、动物、

昆虫在各自的领地怡然自得,潺潺流水、袅袅炊烟、氤氲水雾、浩渺蓝天、茫茫大地。

人们在四季的变化中,春种、夏忙、秋收、冬闲,按部就班。虽然美丽宜人的景色,精致可口的食物,

能治愈人心,但是归根结底,人真正需要的是自己治愈自己的能力,那样,不管身在何时何地何种境

遇,都能依靠自己的勇气和力量,自愈。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经历里,探索、尝试、总结,得到勇气和力量,获得自愈的能力,用以应对无

常的人生。


作者简介:晨夜,爱看书,爱写字。曾经荒废很久,现在重新拾起,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给别人带来温暖、力量、启发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