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八賢”之首宋代名宦“王老虎”王大寶

王大寶生丁紹聖元年(1094年),卒於乾道六年(1170年),字元龜,海陽登瀛(今潮安歸湖)人。他博通大經,尤精於《易經》。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他在會試中深得主考官的賞識,以第一名呈報。殿試時,王大寶成居第二,成為宋代嶺南唯一一位榜眼。

及第之後,王大寶被授以南雄州教授,但所得俸祿連自己也養不起,百日後即辭職。紹興十八年(1146年),王大寶被任命為連州知州,一年後上京接受考課,趁機上書奏請裁減“免行錢”,使廣南路六州民眾減輕了不少額外負擔。此後,他調知袁州,曾向皇上進所著《詩、書、易解》。高宗閱後,對宰相說;“大寶留意經術”,可入京任職。為此,他被任命為國子司業兼崇政殿說書。接著,先後被授為敷文閣直學士,溫州知州,福建、廣東提點刑獄。這期間,王大寶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潮州八賢”之首宋代名宦“王老虎”王大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即位。王大寶被授為禮部侍郎,向孝宗進言“先明國是,而行以果斷”。勸告孝宗不要在和戰問題上再猶豫不決。王大寶的話深得孝宗旨意,不久被授為右諫議大夫,接著又兼孝宗侍講。

作為諫議直臣,王大寶是當之無愧的。他不避權貴,不赦佞臣,先後奏劾、罷免了一批貪官汙吏,一時朝野震動。朝中奸佞都心驚肉跳地稱他為“王老虎”。隆興元年(1163年)七月,王大寶受命與侍御史兼侍講王十朋、右正言監察御史陳良翰、閻安中等草擬三省六部合併事宜。合併方案擬出後,宋孝宗即據以詔示各處,限十日為期開列出應合併、裁減官吏名單,申報尚書省。雖因此人言洶洶,但百司人員終得以精簡。

“潮州八賢”之首宋代名宦“王老虎”王大寶

王大寶最為難能可貴的還在於他的力主抗金,力贊北伐恢復失地。王大寶一任禮部侍郎,即上書直陳:“太上傳丕基於陛下,四方日俟恢復,國論十定,眾志未孚。願陛下果斷,則無不濟。”極力促使孝宗下定抗金決心,排除媾和之論,圖謀恢復,以不負眾望。其時張浚在江北設立部督府,加緊北伐準備。孝宗以參政事汪撤督軍荊、襄,策應北伐之師。汪澈指揮不力,致其部屬敗失唐、鄧兩州,更坐視方城(今河南汝南縣境)之敗,大傷北伐銳氣。此時,王大寶已任諫議大大,出了強烈責任心,他一再上疏彈劾汪澈,終使汪澈貶謫台州。此後,宋軍在張浚的指揮下,曾收宿州。但不久宋軍兵敗符離,主和派紛紛攻擊張浚。在此危急之秋,王大寶立即向孝宗進言:“危疑之際,非果斷持重,何以息橫議。”使孝宗又一度堅定了信念,還提升張浚為右丞相。

然而,在主和派的活動下,孝宗抗金的決心最終還是動搖了。秦檜餘黨湯思退被擢升為左丞相。湯思退派人暗中與金國聯繫,並議罷都督府;與金媾和。在這民族危難關頭,王大寶再次挺身而出,接連上了三道奏章,痛切陳言;“今國事莫大於恢復,莫仇於金敵莫難於攻守,莫審於用人。”由於主和派把持朝政,孝宗聽信媾和主張,都督府和邊防相繼撤銷,張浚被罷職,王大寶也辭去諫議大夫之職,但又被任為兵部侍郎。乾道元年(1165年)五月,王大寶被召為禮部尚書,與名臣王十朋齊名,人稱“二王”。但不久又受彈劾,未及兩月,再次被罷官。此後回到潮州家中,再未出仕。

“潮州八賢”之首宋代名宦“王老虎”王大寶

王大寶重義氣,不怕被牽連的高尚品德,也十分難得。紹興年間,主戰派首領、前宰相趙鼎受秦檜迫害,謫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抵潮住了五年。其時王大寶正閒處家中,遂與趙鼎交遊,從講《論語》。趙鼎稱讚他;“文章學識,直諒勁正,廷臣無出右者。”並讚歎說:“吾居此,平時所薦無一至者,君獨肯從吾遊,過人遠矣。”王大寶知連州時,張浚也於紹興十六年謫居連州。當張浚供奉不及,生活有困難時,上大寶以經制錢接濟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