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关于霜降节气的俗语还有不少,比如“雪下高山,霜打洼地”,说的是在高山上容易下雪,而低洼的地方就容易出现打霜,这个也是相当准确的。

一、俗语:“高山容易下雪,洼地容易结霜”

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为什么“高山上容易下雪”呢?我们知道空气温度一般是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相反高度越低,气温越高。

如果此时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那么雪花在降落过程中会逐渐融化,到地面时已成为雨点而不是雪了。如果雪花降落在高山之前尚未能融化,那么高山上肯定是在下雪。

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为什么“洼地里容易结霜”呢?我们知道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因此霜的形成条件与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关系不大。

而空气是一个流体,这样最冷、最重的空气就会往最低处流动,一旦到达最低处,它就赖在那里不动了,也就在洼地停留积聚逐渐凝华成霜,因此洼地也就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这就是“霜打洼地”的意思。

二、民谚:“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

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关于霜降,农村有一句俗语叫做“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霜降那天如果下雨,之后就会有较多的雨天;如果不下雨,那么整个冬天就会少雨,天气干燥。

霜降过后,农村种植的冬小麦也会开始发芽生长,如果这时候出现雨水,不仅能及时的补充小麦的水分,还能为冬季储存更多的营养,冬季厚厚的降雪还能在起到保暖作用的同时,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对小麦的生长可以说是百利。

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但是如果是干冬的话,情况可就完全相反了,干旱的天气会导致地里的水分不足,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北方农村在没有降雪的情况下,地里的温度普遍比较高,这给一些害虫提供了安全越冬的条件,来年开春也更容易出现病虫害。

那么今年到底是干冬还是湿冬呢?在霜降这天很多地区都没有降雨的迹象,按照“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这句俗语的说法,今年多半是一个干冬,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些流传到今天的俗语未必完全准确。

三、关于霜降的其他谚语

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就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其实霜和露水一样,都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的。特别是夜里无云时,地面散热更快,更容易结成霜,民谚有“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菊红叶落秋见霜”,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霜降后,天气日渐寒冷,早晚温差加大,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谚语:“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有何道理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寒露时节天气变化不大,但是过了霜降,气温变化的就很快了,“霜降有风,两寒有霜”:霜降那天如果刮风了,大寒小寒会有下霜。

另外还有“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等。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