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一般都会通货膨胀,导致居民财富缩水,为何有些人认为还要放水?有什么理论依据?

小鱼刺-改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改变每个人的预期,助力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不会导致财富变化

我们说的财富是指经济中实际的商品和服务,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和衡量指标,货币的变化不会引起社会财富的静态变化,只能改变经济中财富的分配比例。


比如现在美国国债十万亿,然后开始恶性通货膨胀,那么这笔债务就会被稀释,假如一架飞机一亿,那么本来为了偿还负债需要十万架飞机,现在通货膨胀一架飞机两亿,那么只需要五千架飞机就可以了,这就是政府喜欢通胀的原因所在。


但是如果国库富裕,现在有财政盈余,那么此时通胀就相当于让财于民,所以说通胀并不一定导致居民财富的缩水。


那么通货膨胀的秘密在于改变人们的预期,而人的行为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于未来的预期。


温和通胀有助于经济增长

假如社会中有两个人,甲生产土豆一年1000斤,一斤一元,乙生产苹果一年500斤,一斤两元。每年的社会财富就是五百斤苹果和一千斤土豆,共2000元。


现在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甲可以生产桃子了,现在每年土豆800斤,桃子两百斤,苹果一百斤,苹果的产销不变价格也不变,土豆因为产能减少,价格会提高,这里不考虑桃子对苹果和土豆消费的替代效应,桃子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价格会高于一元,甲的一年总收入超过了1000元,只有这样甲才有动力继续扩大桃子的生产,为了对激励甲的行为,也是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我们需要发行新的货币。


假如土豆一斤一块五,桃子两元,甲的收入为1200+400为1600元,以前甲乙的收入相等,现在甲的收入明显超过乙,于是甲乙都有动力去生产桃子。


这就是说商品价格的上涨有助于刺激生产,激励人们以更高的效率去生产老的商品,发展新的技术去生产新的商品,有助于社会进步,同时因为我们创造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所以社会上发行的货币量必然越来越多。

同时货币的增加,使得社会中每个人手里的货币出现贬值,所以也会刺激消费。生产和消费同时增加,社会良性发展。


通货紧缩的危害

通缩会让资产价格下跌,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通缩的时候,很多人想着以后资产价格会更低,就会减少消费。消费萎缩,生产减少,形成恶性循环,整个社会死气沉沉。


通过紧缩下,企业预期未来的盈利减少,只能减少生成以回避损失,那么为了生存,企业会选择裁员、降薪。通缩对企业造成的伤害,最终都会传导到个人身上。


通缩确实会导致物价下跌,降低我们的生活成本,但收入的减少会抵消物价下跌带来的好处,通缩并不是什么好事。


总结


通货膨胀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货币过剩,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需求量(货币超发),导致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的现象。这个时候,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的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供不应求),而这也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的经济现象。


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生活中,供给与需求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温和的需求来引导,也就是说,需求要适当地大于供给,才能有效刺激经济的发展。


适度的通胀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特别在经济趋冷的时候适当放水是合理的。


贫民窟的大富翁


打个比方,一个人跑100米,跑到终点觉着还有力气于是跟大伙说我要超过张三继续跑500米。到了500米觉着还有一点力气又跟大伙说我要超过李四继续跑10000米,当跑到5000米实在没力气了,大伙都看着呢尤其是张三李四也狠狠盯着呢,于是咬紧牙关继续跑,当跑到9999米的时候,真的跑不动了。一直跟着的大伙儿早散了,张三李四也早回家喝酒吃肉热炕头了。想想狠狠拍了下自己额头,跑100米就100米,早知不逞能了,一头载下,卒年不详。。


金色照长空


为什么会出现货币超发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遭遇重大经济问题和危机,必须通过超货币来应对危机、化解矛盾、解决困难;二是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为了追求眼前的政绩,试图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制造经济泡沫达到目的。

对前者来说,尽管因为需要超发了货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本身也需要有一定的刺激手段,需要有一些激进措施,所超发的货币,完全能够通过此后经济的复苏、困难的解决、矛盾的化解予以消化。所以,应对危机和困难超发的货币,不会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对后者来说,超发的初期,不仅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出现经济的短暂性辉煌,造成虚假繁荣的格局。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是经济的泡沫十分严重,对今后经济的发展留下的危害很大。特别是通货膨胀,会给企业带来极其严重的伤害。同时,泡沫破裂还会造成的经济金融风险。所以,这种完全人为的制造通货膨胀和泡沫的方式,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人为放水的现象,没有理论依据,只有现实满足。


谭浩俊


货币超发肯定会导致通胀,这可能有一个传导过程,时间大概需要半年左右。货币超发的结果是居民财富缩水。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希望央行能再多放点水呢?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从中浑水摸鱼,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一,如果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叫苦不迭,因为没有了流动性,那股票怎么会涨?房价怎么会涨?当然,这些人也考虑过货币宽松会导致物价的飞涨,但是他们认为房价和股价上涨,肯定能跑赢通胀,所以他们乐于看到央行放水。最不乐意,就是货币收紧,那才叫啥事情都干不了呢。


二,现在全民加杠杆,很多人背负着大量的债务,他们希望央行放水,这样造成物价上涨,货币也跟着贬值,他们就可以稀释自己的债务了。对于这批人来说,最好银行的房贷利率越低越好,通胀越来越高,那么自己背负一屁股债务就能够作为对抗通胀最有力工具。


三,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他们面对经济下滑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往往喜欢建议,央行货币政策要大放水,这样很快危机就可以过去,国内经济马上就可以快速复苏,那要比忍受经济紧缩,而苦苦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要强得多。很多人在应对经济问题时,就是喜欢搞大水漫灌,从来不考虑这么做的后遗症。


而对于央行来说,经济下行压力大,货币政策要宽松,这样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利率,恐怕这也是央行所能为实体经济做的一些事情吧。其实,央行也喜欢搞货币宽松。因为目前出口、民间投资都出现疲软,而只有依赖于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基建投资就是要损耗大量的货币,所以为了经济稳增长,释放出一定量的流动性,也就是为了稳定经济,不让经济过多下滑。


不执著财经


货币超发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也不一定会导致资产缩水,这个看情况的,我国当前环境下,适当放水是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资产缩水,我们说说具体原因。

第一,现在阶段,我国经济遇到问题是债务过高问题,既然都说到了通货膨胀,我们就全盘托出,债务在哪里,

①首当其冲是房地产,他已经不是蓄水池,他是吃人不肯骨头的了,他迫使很多家庭负债累累,不敢消费,这个时候放水,放给欠债的家庭和人民是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②互联网泡沫,这个我们也看到到,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骗纸企业倒闭不少,这也也是拜债务所导致,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那个p2p真的骨头都吃了,很多家庭简直不堪负重几十年储蓄几天几个月就没有了。

第二,我国贫富差距巨大,只要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百万千万富豪,那不可能通货膨胀,我们严格控制有钱人,不要让他们拿钱出来搞事,比如哄抬物价,炒作某些民生稳定社会产品就可以,吃穿住行用一样都不能让他们炒作和胡作非为,那是不可能通货膨胀的,现在富的都全球首富里面排行了,穷的穷的一大推债务,我们定向支持某些产业某些产品,某些服务,某些特定人群,这个是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增加就业。

第三,我国制造业和第三方服务业在人口还在人口红利里面,甚至有过剩得趋势,看看反乡大军就知道,所以适当针对性放水是不会造成产品供不应求和劳动力成本成倍增加的。


刘贵刚mark


对于货币发行,我一直存在疑问,为什么央行有权利发行人民币,他依据什么发放货币,他通过什么手段发行货币,大批量的发行货币是不是任性所为?

直到我琢磨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先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助于理解央行印钱那些事。

小企找小行借了100价值(权当一种广义的建立在物物交换基础上的价值衡量尺度),给小行写了个白条说小企今欠小行100价值,择日归还,过了一段时间,小行想去市场买100价值的菜,拿着小企给他开的白条作为交换凭据,跟菜大妈说卖给我菜吧,我把小企的白条押你这,过段时间他就来赎白条了。菜市场大妈说小企我不熟,我不太相信他,菜我不卖。小行这就愁了,于是去小企要求他还100价值,小企说我现在确实也没100价值还给你呀,这样吧,我认识一个叫央妈的人,大家都认识他,他也信任我,我的白条他会乐意接受的。你用我的白条换他的白条,然后用他的白条去买菜,菜大婶很信任央妈,会接受的。于是小行去找央妈,央妈收了小企100价值的白条,然后写了张白条给小行,上面备注100元然后戳上央妈的手指印,小行拿着央妈给他开的备注100元的白条,去找菜大妈,菜大妈一看是央妈开的100元白条,菜大妈说,央妈信用很好,我跟他也熟,便高兴的把100价值的菜卖给小行了,菜大妈收取了央妈的白条。


这里小企开的白条就是企业债券也可以是国债,央妈(央行)开的白条就是人民币,菜大妈持有央妈的白条可以自由任意交易,因为央妈信誉高,值得所有人信任,因为所有持有央妈白条的人都可以随时从央妈价值池中换取与央妈开具的白条等价值的东西。那央妈怎么形成价值池呢,因为央妈持有的小企的白条,当让小企用等价值的东西赎回小企抵押在央妈那里的白条,央妈的价值池就增加了。

这里就要说说央行(央妈)的资产负债表了,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货币发行的内外逻辑联系

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央行来说他没有所有者权益,其资产负债表就是 资产=负债,通俗的理解,央行持有的所有资产等于他发行的货币(即他的负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央行并不是无端产生货币,因为他发行多少货币就是欠了多少债,持有货币的人找他还债他就头大了,因此他必须要找到支撑他负债的资产,也就是类似小企这样的人抵押给他的白条。
央行在市场交易中其实扮演的是一个信用平台,让大家都经由央行彼此建立信任,达到交易目的。

这里小企抵押给央行的白条,不一定非要是黄金白银,也可以是央行向小企依据白条索要价值的权力,结合上面资产负债表 外汇就是央行向外国索要价值的权力,政府债权就是央行向政府索要价值的权利,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就是央行向商业银行索要价值的权力,这些权利的形成就是用人民币交换而获得,也就是通过让自己欠债而获得,人民币哪里来,央行印呗,自己开白条不自己写还让别人写啊。外国、政府、商业银行不想要人民币了,就用人民币赎回自己抵押在央行的债券,从此两清,互不相欠。

央行发行的货币,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以负债科目 储备货币计量。

至于什么时央行印的多?什么时候印的少?这取决于市场交易需求

比如,小行不仅想买白菜,还想买土豆,还想盖房子,还想旅游。而流通中的仅有100元不够用怎么办,小行跟央妈诉说难处,央妈体谅小行需求,说到小行给给我你开个500价值白条吧,或者用你手里其他人的白条抵押给我,我再给你开500元的白条。这就是现实中所说的央行逆回购、SLF、MLF、PSL等货币放水手段。当过了一段时间,假如市场上白菜少了,而市场上流通的央妈白条足够用,需求白菜的人又很多,于是为了获得白菜,会有人愿意出更多的央行白条来买白菜,这时白菜价格上涨,现实叫通货膨胀,央妈考虑到稳定,价格上涨大家持有的央妈白条就贬值,不利于大家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于是卖出抵押在他那的别人白条收回自己的白条。也就是央行回笼逆回购、卖出国债从而收拢资金,缩紧流动性,央行的白条在市场上少了以后,持有央行白条的人就不会那么狂热了,价格得以稳定。

很多东西,阴阳协调,借贷平衡,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力,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责任。

不知道说明白没有,当然这是简化模型,但也是逻辑原点。


寂元龙儿


大家都知道,货币超发一般都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居民财富缩水,为什么世界各国还要放水,还要不停的增加货币供应量呢?

原因主要是所有的国家只要经济发展,就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以美元为例,过去美元的发行与黄金挂钩,美元发行必须有同等的黄金,这种情况下,美元不能乱印,货币不能超发,只要美国想增加货币,必须先增加黄金的储备,美国想印钞票印不了,没法多印,找不到那么多的黄金,这种情下美元是不会乱印的。后来美国为了发展经济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又没有那么多黄金储备,美国人非常难受,实在没有办法,后来美国人下决心,让美元与黄金脱钩了,当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就可以不用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印钞票了。后来美国在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下,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因为发行货币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每次遇到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发展难题时,都会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以2008年为例,2008年美国暴发了金融风暴,美国经济出现了危机,于是美国开始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是大量印钞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到2018年,十年的时间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一倍。

当然,世界各国看美国这么干,大家也跟着着美国学,世界各国也大量印钞票,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发展经济,这就形成了经济的发展依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依赖投资拉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贬值,居民财富缩水是必然的。因此,从长期来研判货币永远是贬值的,只要经济发展就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经济不发展,没有就业问题更麻烦。适度的通膨在现代社会来说是永远的趋势,适度的货币贬值也是永久的趋势。那些有点钱就存进银行想过保守日子的人,例如:我国早年的暴发户们,最后都被货币的贬值淘汰了,过去的所谓有钱的,十年二十年如果没有发展,最后都成了穷人。二十年前有几十万算是有钱人了,现在有几十万只能算是穷人,这就是货币贬值财富缩水。

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让你的财富收入超过货币贬值的速度,你才能在十年后不被时代抛弃。

您的企业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投融资联盟圈咨询。笔者在头条专栏《未来的暴利产业与模式》及《最赚钱的方法和行业》已推出。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资金,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非常清晰,大家都清楚,前者是因,后者为果,钱印多了就是废纸。

但是,为什么明明知道货币超发的危害,却还是有这么多货币超发的现象出现,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可以从最近的猪肉涨价谈起。

假设某国一年消费200头猪,每头猪售价1000元,总的猪肉消费就是20万元。

现在,受各种因素影响,猪的供应出现了问题,只有100头猪了。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时,猪肉必然要涨价。

如果每头猪涨价到2000元,则猪肉总消费金额还是20万元不变,对货币供求和经济结构都不会有多少影响,只不过是改变了大家的消费结构,少吃了一点猪肉而已。

然而,实际上当猪的供应减少一半时,猪肉价格上涨通常会超过一倍,这叫物以稀为贵,相当于供需曲线上比较陡的那一段。比如,现在涨价后的一头猪可能变成了3000元。猪肉总消费金额就变成了30万元。

现在问题来了,多出来这10万元从何而来?



猪肉的消费者同时也是菜刀的生产者,他很容易就会想到解决办法,那就是提价,你猪肉敢涨价,我菜刀也要涨价。于是,菜刀的交易金额也多了10万元。

整个社会消费凭空增加了20万元。接下来还会引发各行各业要求加工资的问题,物价普遍上涨自然到来。

而因为流通货币不足,国家不得不发行更多的货币,形成货币超发,进一步引起通货膨胀。

除了被迫的超发,有时候还有主动的超发。

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债务链条破碎,企业纷纷收缩,砍掉各种项目,如果不采取措施,经济必然要滑坡。为了止住颓势,国家可能会在货币政策上做文章,有意增加货币投放,用超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引导投资和促进信心的恢复。


沉默的投资者


自从当年的4万货币超发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以来,后来央行对货币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了,尤其是每次放水带来的房价上涨更给央行提了个醒,货币可以放松,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否则的话就会引发通货膨胀,所以最近几年以来大家会发现央行很少采取过去那种普惠式的工具,比如说降低存款准备金,那就相当于大水漫灌,而更多时候采取的是具有针对性的工具,比如大家熟悉的MLF,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也是释放流动性的方式,相比以前的那种普惠式,就不会引发过多的负面效应。

这样各位应该明白了,最近两年是很少出现货币超发的现象,多数时候采取的是工具式的流动性释放,在不对货币宽松给出预期的情形下,一些实体在资金需求很渴望的情形下,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给予市场一些流动性,这不代表着货币超发了,而是正常的资金供给。

这种局面在未来将会成为常态,是保证我们国家汇率市场稳定、实体经济正常运营根本,如果还是采取过去的那种动不动降息或者降准,不排除会真的引发通货膨胀,2019年上半年的“疯狂的苹果”其实已经显现了物价有抬头的迹象,而这还是央行没有超发货币的前提下出现的现象,这就是说针对性的放水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对有效保护居民财产不缩水是有极大好处的。


春意萌生


一国经济发展,不外乎出口、基建、消费三条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

消费型社会的形成,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需要有相对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让人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我国消费所占比例有所提升,但是距离消费型社会还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高房价下很多家庭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压缩消费成为必然选择。

美国之所以加息,就是为了刺破一些新兴国家的资产泡沫,同时从中获利。之所以挑起贸易纷争,则是精准打击出口,压制对方国家出口顺差,减少对手外汇储备。

出口受到影响将会持续相当时间,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大幅降低。国内过剩产能无法消化,企业就只能减产裁员,进一步影响国内消费。

企业出口获得外汇,但是企业不允许持有外汇,就必须把外汇卖给银行,简单说就是有多少外汇,就要发行多少人民币。这部分超发货币就这样流入市场,形成出口越多,钱贬值越快的结果。

具体到基础建设,也都是依靠银行贷款,同样是超发货币的重要形式。棚改货币化安置依然是超发货币,引发的结果有目共睹。

超发货币是财富向国家手中汇集的过程,能够消耗部分产能,所进行的项目还能解决部分就业,对经济有一定拉升作用,但是具体收益很难说,很多可以为负。

当出口受阻,消费又不能逼着百姓花钱,放水大拆大建就成为拉动经济的唯一选择。

保经济增长,也是在保就业,当工人没有事情做,社会稳定就成为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