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養豬環境有可能會發生變革,豬有望也住上“樓房”

養豬面臨太多不確定的風險,而疫病,往往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養豬業正在不斷經歷著變革。

比如2006年的高熱病,又比如今天的非洲豬瘟。因為養豬業的防病根基過於薄弱,所以一場非瘟來襲,讓咱中國的老百姓面臨著“有上頓肉吃沒下頓”的窘境,豬業保衛戰實則是一場“人民的戰爭”。

一、養豬業的“尷尬”:新時代,舊模式

集約化、自動化是現代養豬業發展的方向,但在中國,由於現代化養豬業起步遲,發展的時間尚短,絕大多數人對於養豬業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傳統落後的方式,但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除了農村的散小戶在繼續為老百姓努力“造肉”,規模化養豬場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這些年,國內的大型養豬企業也是十分爭氣,依靠科學技術逐漸改變行業舊面貌的同時,還要卯足勁兒地鑽研養豬技術,想讓中國養豬業有朝一日也在世界舞臺上“揚眉吐氣”一次。

但多年來的傳統並不能被輕易改變,思維禁錮、技術有限等等因素,導致國內絕大多數的豬舍仍然難以從結構上抵擋疫病的侵襲,這次的非洲豬瘟,在戳我們“痛處”的時候,真的是毫不留情。

小豬場抵擋不住,大豬場也未能倖免。

從結構上抵禦疫病侵襲,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成了豬場未來生存、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

在整個行業都“驚魂未定”之時,從廣西貴港市的一片萬畝山林之中,傳來了“捷報”——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翔”)的“鐵桶”樓房豬場裡的生豬均安然無恙,沒發生一例非瘟疫情。

是什麼樣的“銅牆鐵壁”才能阻擋住疫情的猛烈衝擊?許多人紛紛前往一探究竟,“鐵桶”樓房豬場也才慢慢向世人揭開了它的面紗。

二、鐵桶樓房豬場——“奢華有內涵”背後的秘密

眾所周知,中國養豬業面臨的養殖環境長期不良,生豬生產資源結構性匱乏,對供給可靠性要求高,針對以上問題,從2015年開始,揚翔集合國內外多名養豬權威專家、國內知名院校華中農大等多方力量,開始了新型養豬模式的探索。2015年啟動集群式樓房智能化養豬模式設計,2016年開始建設,2017年正式投入運營。經過2年多的實踐驗證,該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不僅100%經受住了碾壓式非瘟疫情的考驗,更表現出高效的生產力及可靠的運營水平。

在國內PSY(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18頭左右的平均水平下,“鐵桶”樓房豬場的PSY做到了28.8、MSY27.5(平均),全程成活率92.1%(平均),肉豬出欄綜合成本5.27元/斤(行業平均6元/斤以上)。

更重要的是,在可用的土地資源愈加有限的背景下,樓房豬場飼養同樣數量的豬,用地僅為傳統平層豬場的1/10。

而這些漂亮成績的背後,其實是由多項創新技術在支撐著豬場的運營,包括地溝通風系統、空氣過濾系統、廢氣集中處理排放、糞汙處理系統等40多項專利,其中不乏世界專利,看似“奢華”的樓房背後,其實是安全、高效、可靠的內涵。

不誇張的說,養豬技術的創新,在樓房豬場上得到了極致的體現。

三、“鐵桶”般密不透風的樓房豬場——防非保供有底氣

中國人一年要消費5000多萬噸的豬肉,但非瘟,給接下來的市場豬肉供應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眼下全國多地普遍超過25元/斤的豬肉,也讓老百姓直言“錢包不能承受之重”。

解決供應矛盾最終還得依靠上游養殖端在有限時間內實現安全穩定生產的同時,儘可能提高生豬出欄量。

如何通過一種安全高效可靠的方式去養豬?成為了社會的新焦點。

“用最少的地養最多的豬”,經過兩年多高效運行,揚翔樓房豬場展現出了強大的疫病防控能力以及保供給能力。

基於“結構化”的設計佈局,樓房豬場生產、生活區都進行了嚴格的劃分,人、豬、物、料等均有專用通道,每層樓之間生產管理嚴格區分,不存在交叉感染,就相當於一個獨立的豬場,正是有了這樣的防控基礎,樓房豬場才得以經受住非洲豬瘟的考驗,沒有發生一例感染。

超出傳統豬場數倍的出欄能力。年50萬生豬出欄規模佔地只需要400畝左右,但是傳統平房豬場則需要4000畝,在我國養殖用地愈加緊張的情況下, 樓房豬場養殖新模式創造了很大的現世意義。

此外,因為產能集中,糞汙便於集中處理,實現了零排放以及廢氣除臭處理,對環境無汙染對地下水、居民生活幾乎無影響。

在疫病防控、保供任務重、資源緊張、消費高要求等的綜合考驗之下,樓房豬場,或許能夠給新形勢下的養豬業提供新得的發展方向。

四、未來養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未來養豬環境有可能會發生變革,豬有望也住上“樓房”

豬肉作為肉食消費“剛需”的現實不會變,

豬一定要養,還要養得越來越好,趕上國際水平;

但兇猛的非洲豬瘟,未來環保、土地的限制,

都讓有志養豬的人不得不做謹慎考量;

如何不用再害怕不可預測的疫病,安心養豬?

如何迎合“生態經濟”發展要求,減少養豬給環境帶來的壓力?

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

行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非瘟,對於未來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能存活下來的,不看豬場規模大小,而是看對生物安全的重視程度以及能夠做到的水平,樓房豬場的設計,恰是把生物安全視為了養豬的基礎。

“結構化”是揚翔樓房豬場最大的特點。豬場配套有中央廚房、隔離區、物資總倉、生產區、生活區、汙水廠、飼料廠、中轉站八大結構性板塊;同時外圍道路專用化並結構性區分洗消中心及飼料道路、人員進場道路、出豬道路、物料通道、汙水廠道路。

分層獨立飼養降低疫病感染風險。每層樓房就是一個獨立的集約化養殖豬場,每層間具有獨立性與封閉性,可避免人員、物資、豬隻在高樓內各層間的交叉流動,每層豬舍形成獨立封閉的生物防控系統,有效阻斷層與層之間疾病傳播,避免老鼠、蚊蠅、鳥類等進入帶來的疾病傳播風險,此外,自繁培育式養殖也能夠降低外引種帶來的風險。

打造豬場的“銅牆鐵壁”,比堅硬的樓房更重要的,其實是對養豬的科學認知以及對生物安全防控的高度重視。

那麼,“鐵桶”樓房豬場如何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土地佔用極少,節約土地資源。中國雖然有著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適合生產及居住的面積依然十分有限,再加之不斷增長的人口,未來能夠留給養豬業的土地資源能有多少可想而知。

相比傳統的平房豬場,揚翔樓房豬場能夠節約十倍以上的用地,極大減輕養豬給土地資源造成的壓力;智能化的管理也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人豬配比大幅減少,生產效率可觀,能夠滿足大城市對於豬肉消費的需求。

而通過尿糞無水化有機肥處理、廢氣(臭氣)潔淨化處理、有機物和垃圾物的無害化處理,最大程度避免養豬造成的水汙染、大氣汙染和土地汙染問題。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便於全程監管。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未來市場需求也會越來越趨向於“健康安全美味肉”,樓房豬場的無臭無汙染養殖環境能夠生產出更健康的“無抗肉”,同時智能系統的應用實現了肉食品從農場到餐桌全過程數據的有效追溯,利於食品安全管控,讓消費者吃肉更放心。

從豬場到餐桌,人們吃進嘴裡的每一塊肉,樓房豬場都做好了為它負責的準備。


未來養豬環境有可能會發生變革,豬有望也住上“樓房”


未來養豬模式可能不止樓房一種模式,但作為新時代催生出的產物,它會不會成為“主場”,引領養豬業的方向,想必已經讓不少人期待了。

僵豬不長怎麼辦?脫韁早用賽之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